道德经
上一章

老子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①,弱者②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③,有生于无④。

译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注释

1、反者:循环往复。一说意为相反,对立面。

2、弱者:柔弱、渺小。

3、有:这里指道的有形质,与一章中“有名万物之母的”的有“相同。但不是有无相生的“有”字。

4、无:与一章中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相同。但不同于“有无相生”的“无”。此处的“无”指超现实世界的形上之道。

引语

在一、四、五、六、十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五和三十七章里,老子从各方面阐述关于“道”的理论。在本章里,老子用极其简练的文字,讲述了“道”的运动变化法则和“道”产生天下万物的作用。关于“道”的基本理论,本章和四十二章都是就此而论的。本章虽然只有两句话,但言简意赅,含义十分丰富。

评析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这是十分光辉和精辟的见解。“反者道之动”,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一是说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二是说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其实这两种解释意思是相同的。因为老子承认运动,承认运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当然是老子认识上的不足。因为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得实现,不具备一定条件,是不能转化的。不经过任何努力,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转化,这就多少带有宿命论的色彩了。“弱者道之用”,是说“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这不完全是消极的,同样也有积极性的一面,道创造万物,并不使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成长。用弱和用强,也就是是“无为”和“有为”的区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的论者认为这一句可以概括出“无—有—万物”的公式,并说万物毕竟是从“无”而来的。其实,老子讲“有”和“无”,并不曾把“无’当作第一性的东西,而把“有”当作第二性的东西,他是把有与无当成相互对立的两个哲学范畴,有与无都是道的属性,是道产生天地万物时由无形质落向有形质的活动过程。

道德经
老子
老子第一章老子第二章老子第三章老子第四章老子第五章老子第六章老子第七章老子第八章老子第九章老子第十章老子第十一章老子第十二章老子第十三章老子第十四章老子第十五章老子第十六章老子第十七章老子第十八章老子第十九章老子第二十章老子第二十一章老子第二十二章老子第二十三章老子第二十四章老子第二十五章老子第二十六章老子第二十七章老子第二十八章老子第二十九章老子第三十章老子第三十一章老子第三十二章老子第三十三章老子第三十四章老子第三十五章老子第三十六章老子第三十章老子第三十八章老子第三十九章老子第四十章老子第四十一章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第四十三章老子第四十四章老子第四十五章老子第四十六章老子第四十七章老子第四十八章老子第四十九章老子第五十章老子第五十一章老子第五十二章老子第五十三章老子第五十四章老子第五十五章老子第五十六章老子第五十七章老子第五十八章老子第五十九章老子第六十章老子第六十一章老子第六十二章老子第六十三章老子第六十四章老子第六十五章老子第六十六章老子第六十七章老子第六十八掌老子第六十九章老子第七十章老子第七十一章老子第七十二章老子第七十三章老子第七十四章老子第七十五章老子第七十六章老子第七十七章老子第七十八章老子第七十九章老子第八十章老子第八十一章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