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义枢
上一章

福田義第三十

義曰:福田者,明因果之源,辯資酬之理,猶玆勝也,善芽從之以生,譬彼良田,福實因而遂長,此其致也。《靈寶經》云:道為無心宗,一切作福田。

釋曰:福以富樂為義,謂富足,七珍樂具,亦以備足為義,謂樂具備足。田以能生為義,謂能生善福,謂福善填滿,諭如世之良田。故《本際經》云:自慶身田,治法雨也。三寶明體,即道經也。道寶者,正取太上道君應身以為田體色身,親受供養。經寶者,若淺而論之,教是色聲,非善惡性,其為田也,雖能發福,無有資生;深而論之,言教難思,皆是善用,其為田也,非直發福,亦是資生。師寶者,三寶之中,正當田體。何者?道雖尊貴,性一化主,又不恒見,無所資須,經法乃高,由人弘闡。此之二寶,田義不彰,惟在師尊,於理獨顯。何者?師寶之法,交有資須。《本際經》云;通是師寶,為良福田,此其義也。

道教义枢
孟安排
青溪道士孟安排集
第一卷
道德義第一法身義第二三寶義第三位業義第四
第二卷
三洞義第五七部義第六十二部義第七
第三卷
兩半義第八道意義第九十善義第十因果義第十一
第四卷
五廕義第十二六情義第十三三業義第十四十惡義第十五
第五卷
三一義第十六二觀義十七三乘義第十八(原缺)
第六卷
六通義第十九(缺)四達義第二十(缺)六度義第二十一(缺)四等義第二十二(缺)
第七卷
三界義第二十三五道義二十四混元義第二十五
第八卷
理教義第二十六境智義第二十七自然義第二十八道性義第二十九
第九卷
福田義第三十淨土義第三十一三世義第三十二五濁義第三十三
第十卷
動寂義第三十四感應義第三十五有無義第三十六假實義第三十七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