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义枢
上一章

淨土義第三十一

義曰:淨土者,途開汲引,事假因緣,寶淨業之有誠,妙心識之所託,此其致也。《靈寶經》云:天尊成就,五方淨土,度一切人。

釋曰:今辯淨土之名,略為五句:一者土內純是仙人,亦名仙人土,此如太清。二者土內純是真人,亦名真人土,此如上清。三者土內純是聖人,亦名聖人土,此如玉清。四者天尊為化主,則名天尊土。五者眾生業感,亦名眾生土,此則天尊眾生,眾生天尊,因緣淨土,難可抑定,自在無方,不可思議。又淨土體義者,一往總論,即依正報為淨土。體依正報者,七寶莊嚴,八騫彌覆,白環生實,洞響靈音,金精玉池,寶臺雲觀也。明正報者,年脩命遠,玉貌金容,淳善所生,常報定命,運數限足,乃登神仙也。即直心名。《淨土經》云:三業既淨,則六根淨,六根淨已,則國土淨也。《藏天內景》又云:四方國土,同一日月運行,此即以存旦夕。《太平經》云:上天度世者,以萬歲為一日,其次千歲為一日,其次百歲為一日,其次乃至十日為一日也。

道教义枢
孟安排
青溪道士孟安排集
第一卷
道德義第一法身義第二三寶義第三位業義第四
第二卷
三洞義第五七部義第六十二部義第七
第三卷
兩半義第八道意義第九十善義第十因果義第十一
第四卷
五廕義第十二六情義第十三三業義第十四十惡義第十五
第五卷
三一義第十六二觀義十七三乘義第十八(原缺)
第六卷
六通義第十九(缺)四達義第二十(缺)六度義第二十一(缺)四等義第二十二(缺)
第七卷
三界義第二十三五道義二十四混元義第二十五
第八卷
理教義第二十六境智義第二十七自然義第二十八道性義第二十九
第九卷
福田義第三十淨土義第三十一三世義第三十二五濁義第三十三
第十卷
動寂義第三十四感應義第三十五有無義第三十六假實義第三十七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