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

作者:菩提流志
《大宝积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属于华严宗的根本法典。经文内容丰富,主要探讨了菩萨道及其修行的智慧,强调众生平等和普渡众生的理念。此经通过层层叙述,展示了佛的慈悲与智慧,引导信众理解因果法则及三世的相互联系。书中描绘了众多菩萨的事迹,激励修行者发菩提心,追求解脱与觉悟。其深邃的哲理和美妙的文辞,影响了佛教思想的发展,至今仍是学习和修行的重要参考。

目录

序(大唐太上皇制)述(唐朝议郎行河南府告成县主簿徐锷撰)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卷九(竺法护译)卷十(竺法护译)卷十一(竺法护译)卷十二(竺法护译)卷十三(竺法护译)卷十四(竺法护译)卷十五(竺法护译)卷十六(竺法护译)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梁三藏法师曼陀罗译)卷二十七(曼陀罗译)卷二十八(元魏三藏法师佛陀扇多译)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卷三十六(玄奘译)卷三十七(玄奘译)卷三十八(玄奘译)卷三十九(玄奘译)卷四十(玄奘译)卷四十一(玄奘译)卷四十二(玄奘译)卷四十三(玄奘译)卷四十四(玄奘译)卷四十五(玄奘译)卷四十六(玄奘译)卷四十七(玄奘译)卷四十八(玄奘译)卷四十九(玄奘译)卷五十(玄奘译)卷五十一(玄奘译)卷五十二(玄奘译)卷五十三(玄奘译)卷五十四(玄奘译)卷五十五卷五十六(大唐三藏义净译)卷五十七(义净译)卷五十八(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卷五十九(实叉难陀译)卷六十(实叉难陀译)卷六十一(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卷六十二(那连提耶舍译)卷六十三(那连提耶舍译)卷六十四(那连提耶舍译)卷六十五(那连提耶舍译)卷六十六(那连提耶舍译)卷六十七(那连提耶舍译)卷六十八(那连提耶舍译)卷六十九(那连提耶舍译)卷七十(那连提耶舍译)卷七十一(那连提耶舍译)卷七十二(那连提耶舍译)卷七十三(那连提耶舍译)卷七十四(那连提耶舍译)卷七十五(那连提耶舍译)卷七十六(那连提耶舍译)卷七十七(後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卷七十八(鸠摩罗什译)卷七十九(鸠摩罗什译)卷八十(隋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卷八十一(阇那崛多译)卷八十二(曹魏三藏法师康僧铠译)卷八十三卷八十四卷八十五卷八十六卷八十七卷八十八(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卷八十九(月婆首那译)卷九十卷九十一卷九十二卷九十三(後秦三藏法师罗什译)卷九十四(罗什译)卷九十五卷九十六卷九十七卷九十八卷九十九(元魏三藏法师佛陀扇多译)卷一百(西晋居士聂道真译)卷一百一卷一百二(隋三藏三藏达摩笈多译)卷一百三(达摩笈多译)卷一百四(达摩笈多译)卷一百五(达摩笈多译)卷一百六卷一百七(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卷一百八(竺难提译)卷一百九(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卷一百一十(阇那崛多译)卷一百一十一卷一百一十二(失译附秦录勘同编入)卷一百一十三(北梁沙门释道龚译)卷一百一十四(释道龚译)卷一百一十五卷一百一十六(梁三藏曼陀罗仙译)卷一百一十七(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卷一百一十八(竺法护译)卷一百一十九卷一百二十

菩提流志的其他作品

大乘伽耶山顶经
菩提流志
《大乘伽耶山顶经》由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讲述了释迦牟尼佛在伽耶城山顶与大比丘及菩萨的对话,探讨菩提心的本质及修行之道。经中强调,菩提超越三界,虽名相纷纭,但实际无形无相。众菩萨应发心于无所趣,即能接近菩提。进一步解读菩萨的行、智、观以及调伏,明确了修行的路径和目标。同时,佛陀赞证文殊菩萨的教导,显示出其深邃的智慧和慈悲。全经旨在引导修行者认识真理,通过实践获得解脱,最终实现菩提。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鹖冠子
鹖冠子
《鹖冠子》是战国时期楚国隐士鹖冠所作的道家与兵家著作,分为三卷十九篇。书中主要阐述道家思想,以及天学与宇宙论等内容。虽然唐代柳宗元曾批评其为伪书,但后世学者通过与马王堆出土帛书的对比,证实其真实性。该书在汉代的《汉书》中被记载,尽管清代有整理版本,仍然引发了诸多研究与讨论。吕思勉认为其文义精深,非后世所能伪作,显示出其深厚的哲学内涵与历史价值。
法苑珠林
释道世
《法苑珠林》是唐代佛教经典,共100卷,由唐道世于668年完成。道世在659年根据《经律异相》撰写《诸经要集》,后发展为《法苑珠林》。书中引用了超过400种典籍,涵盖佛教、儒家、道教等,包含已遗失原著的引文,对印度中世纪历史及地理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全书从《劫量篇》开篇,到《传记篇》收尾,以骈文形式简介各篇,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该书在宋代被收入《大藏经》,在《嘉兴藏》中存有120卷的重要版本。
小五义
石玉坤
《小五义》全名《忠烈小五义传》,是一部深受喜爱的侠义小说,流传广泛,延续了《三侠五义》的背景。书中讲述了五位侠客—粉面子都卢珍、霹雳鬼韩天锦、山西雁徐良、玉面专诸白芸生和“小侠”艾虎,在忠义的信念驱动下,共同揭露西夏反叛的阴谋,讨伐盗匪,捍卫正义。故事精彩纷呈,涵盖各类宝物、暗器与机关阵法,展示了行侠仗义精神。作者争议颇多,主要归于石玉昆,但确切作者未明。
黄帝内经:素问
古代医者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素问》通过黄帝与岐伯等人的对话,阐述了疾病的病理和治疗理念,倡导以“治未病”为主,强调养生和延年。该书的成书时间存在争议,普遍认为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其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对后世医学乃至预防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经典,还被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体现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狄公案
吴趼人
《狄公案》是清代作家吴趼人创作的推理小说,以唐朝相士狄仁杰为主角,讲述他在贬谪期间运用智慧破案的故事。全书共64回,涉及多个悬疑案件,如丝绸商人被杀、村庄奇尸等。作品虽设于唐朝,但融入了明朝元素。荷兰外交家高罗佩在东京翻译此书,提出其缺乏悬疑、情节冗长等问题,后来创作了系列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推动了中国古典侦探小说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