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无想经

作者:昙无谶
《大方等无想经》是汉传佛教大乘经典之一,属于般若舍利的重要经典。其核心思想探讨了无我、无相、无作的哲理,强调超越形象和概念的真实智慧。经文通过对因缘、空性及菩萨道的深入剖析,指引修行者放下执念,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这部经文不仅是佛教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信众提供了慈悲与智慧的实践指南,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弘扬无私的爱与关怀,是理解大乘佛教思想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目录

卷一
大雲初分大众健度第一
卷二
大雲初分大众健度馀大雲初分三昧健度第二
卷三
大雲初分陀罗尼健度第三大雲初分密语健度第四大雲初分转生有藏健度第五大雲初分得转生死业烦恼健度第六大雲初分智狂入健度第七大雲初分解脱转福德藏法门健度第八大雲初分解脱有德转藏健度第九大雲初分转功德行健度第十大雲初分雲虚空生健度第十一大雲初分电光转健度第十二大雲初分电转健度第十三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十四大雲初分宝雹健度第十五大雲初分金刚智健度第十六大雲初分无尽健度第十七大雲初分正行健度第十八大雲初分师子吼健度第十九大雲初分师子吼神通健度第二十大雲初分善方便健度第二十一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二十二大雲初分金翅鸟健度第二十三大雲初分大舍健度第二十四大雲初分无畏健度第二十五大雲初分入行健度第二十六大雲初分至心健度第二十七大雲初分勇力健度第二十八大雲初分善健度第二十九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三十大雲初分智健度第三十一大雲初分智宝藏健度第三十二大雲初分施健度第三十三大雲初分福田健度第三十四大雲初分正法健度第三十五
卷四
大雲初分如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
卷五
大雲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一
卷六
大雲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馀

昙无谶的其他作品

悲华经
昙无谶
《悲华经》是大乘佛教经典,分为十卷,由北凉的昙无谶汉译。经文介绍了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的由来,以及释迦牟尼的出世因缘。该经典包括汉译、藏译和梵文本等多个版本。汉译本共分六品,涵盖转法轮、陀罗尼等内容。藏译本由多位印度僧侣与西藏翻译官合作翻译,分为15卷5品。尽管《悲华经》早期译出,但在汉传佛教中并未受到充分重视,唯有明末藕益大师对此经进行了力荐。
大般涅槃经
昙无谶
《大般涅槃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内容深入探讨涅槃的本质和佛陀的真实教义。经文主要围绕佛教徒如何理解生死、烦恼以及最终的解脱,强调无常与涅槃的关系。它不仅呈现了佛陀的教诲,也描绘了信众修行的智慧与苦乐,为追求真理与内心平和的信徒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这部经典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引导人们认识到内心的觉悟与宁静,是通往涅槃的重要途径。
大方等大集经
昙无谶
《大方等大集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大乘佛教的重要文献。此经主要阐述了菩萨道和普遍的慈悲精神,强调智慧与慈爱的结合。它通过诸多故事和比喻,引导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寻求内心的平和与觉悟。经典中提到的“空性”理念,启示人们超越执着,了解万物的本质,为修行者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大方等大集经》不仅在宗教修习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大乘佛教哲学和伦理的重要文本。
大方广三戒经
昙无谶
《大方广三戒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阐述了戒律的重要性,对修行者的道德规范和精神修养有深远影响。经文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入的哲理,强调身、口、意三业的清净,倡导信徒剔除贪、嗔、痴三毒,培养慈悲和智慧。该经不仅为出家众提供了指引,也为在家信徒提供了修行的方向,是修习佛法的重要参考。通过学习《大方广三戒经》,信徒可以更好地理解戒律的深意,提升自我修养,实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
刘勰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专著,作者刘勰在南北朝时期完成。全书分上下两编,共50篇,涵盖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多个方面。它基于孔子美学思想,融合道家与佛教哲学,全面总结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书中强调反对浮华文风,主张实用性的文学创作,同时精准探讨创作过程与批评价值。《文心雕龙》不仅是理论巨著,也是对中国文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研究与注释。
大哀经
法护
《大哀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菩萨的慈悲与悲悯,强调众生共同遭受苦难的现实。经中描述了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呼吁信众应通过修行和积德来超脱苦海。内容生动而感人,充满了对众生的关怀与救赎的渴望,反映了佛教悲智双运的思想。它不仅是信仰的指南,也是一部深邃的哲理作品,为人们提供了面对苦难的勇气与智慧。通过诵读《大哀经》,信众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力量,启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与觉悟。
化书
谭峭
《化书》是五代南唐谭峭所作,全书分为六卷,共109篇,探讨了万物变化的道理,涉及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和俭化等主题。书中强调世界的无常与变化,论述了修道成仙的思想,并分析了当时社会动乱的成因与治理方法,主张通过“均食”实现社会太平。尽管为道教经典,但也融入了政治经济的见解,显示了哲学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不同版本的《化书》流传至今,体现了其深远的影响。
东西均
方以智
《东西均》是清代哲学家方以智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成书于1652年,分为28篇,探讨了宇宙奥秘和对立统一的道理。书中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主张“二而一,一而二”,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与运动。方以智通过“交、轮、几”的概念揭示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心为其哲学核心,倡导在理解世界的过程中超越对立,形成统一的公心意识。虽然该书在历史上鲜有关注,但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增多,对其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贡献给予认可,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法贤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是中国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大乘般若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经文主要阐述了智慧的本质与意义,强调“空”的思想,以及通过智慧获得解脱的途径。文本通过佛母的慈悲与智慧,将深奥的哲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启发人们内观自性,超越烦恼。经文不仅是修行者的指引,也为广大信众提供了灵性启迪与内心安宁的宝贵智慧。其深远的思想影响了佛教的发展及其在东亚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