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

作者:无名氏
《尔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词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著,旨在解释古代词汇及其含义。书名中的“尔”意为“近”,“雅”指“正”,特指符合规范的语言。被列为儒家经典的《尔雅》,分为19篇,涵盖词汇、亲属称谓、建筑、乐器、天文等内容。尽管其分类方法与现代存在差异,但对后世研究古代语言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尔雅》也引发了大量注释和相关著作的出现,成为古代语言学的重要基础。

目录

一、释诂二、释言三、释训四、释亲五、释宫六、释器七、释乐八、释天九、释地十、释丘十一、释山十二、释水十三、释草十四、释木十五、释虫十六、释鱼十七、释鸟十八、释兽十九、释畜

无名氏的其他作品

说唐全传
无名氏
《说唐全传》是清代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分为《前传》、《后传》和《三传》,旨在描绘隋唐时期的英雄事迹。作品融合了评书、戏剧、民间传说等多种艺术形式,以豪杰们反抗隋暴政、辅佐唐王李世民一统天下为主线,生动刻画了瓦岗英雄的勇敢与忠诚。该小说通过多个离奇的故事情节,展示了草莽英雄的侠义精神和历史变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一。借助生动的笔调,作品流露出浓厚的民间文化气息,开创了英雄传奇小说的新篇章。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济公全传
郭小亭
《济公全传》是清代文人郭小亭创作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讲述了济公和尚在南宋时期的传奇经历。书中,济公游走天下,惩恶扬善,扶危济困,面对各种不平事件,如救助悬梁自尽的父女、治愈眼疾、与妖道斗法等,不断展现他的智慧与仁心。作品由240回组成,包含了多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如“飞来峰”“斗蟋蟀”等,深受民众喜爱。《济公全传》不仅是济公传说的重要蓝本,也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经典之作,体现了侠义精神和人情味。
新论
桓谭
《新论》又称《桓子新论》,是东汉桓谭所著的重要政论著作,包含二十九篇,现仅存《新论·形神》。书中反对谶纬神学和迷信,探讨形体与精神的关系,强调精神依附于形体的观点。桓谭(公元前23年-公元50年),是一位博学多通的东汉哲学家、经学家与琴家,其思想深受后人推崇。清代学者严可均辑本完善了这一经典,与《论衡》相提并论,成为研究古代哲学的重要资料。
大乘显识经
地婆诃罗
《大乘显识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意识的本质与功能。经文通过阐述“显识”与“藏识”的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根本结构,强调了知觉与智慧的相互作用。它不仅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还对修行者的觉悟之道有指导意义。经中提到,真正的智慧离不开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入理解,鼓励信众超越烦恼,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作为研究佛教思想和修行方法的重要文本,《大乘显识经》对后世的佛教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乐府诗集
郭茂倩
《乐府诗集》是由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一部重要的古代诗歌总集,旨在总结我国古代乐府歌辞。该集现存100卷,记录了自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及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诗,共计5000多首作品,内容丰富,各类歌辞均有总序和题解,包括著名的《昭君怨》和项羽的《垓下歌》。作为最完备的乐府歌辞汇编,《乐府诗集》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音乐提供了重要资料。
文明小史
李伯元
《文明小史》是清代作家李伯元创作的六十回讽刺小说,背景设定在1900年庚子事变前后的动荡中国。小说描绘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接纳与抵制,以及清廷官员的昏庸,揭示了利用维新名义获取私利的风气。通过流动式人物反映维新运动的社会现象,批判维新派的伪善与愚昧。尽管受《儒林外史》影响,李伯元的作品在深度和细致观察上有所欠缺,且部分内容重复。这部作品具有历史价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与文化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