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大庄严经

作者:地婆诃罗
《方广大庄严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主要探讨法界的广阔与庄严,强调智慧与慈悲的结合。经文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教义,引导修行者认识到内心的清净与光明。其核心思想在于突破自我,体悟众生的苦乐,最终达成解脱与圆满。阅读此经不仅可以增长智慧,提升内在修养,还能激励人们在复杂的世俗生活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与慈悲,是修行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宝。

目录

卷一(一名神通游戏)
序品第一兜率天宫品第二胜族品第三法门品第四
卷二
降生品第五处胎品第六
卷三
诞生品第七
卷四
入天祠品第八宝庄严具品第九示书品第十观农务品第十一现艺品第十二
卷五
音乐发悟品第十三感梦品第十四
卷六
出家品第十五
卷七
频婆娑罗王劝受俗利品第十六苦行品第十七往尼连河品第十八
卷八
诣菩提场品第十九严菩提场品第二十
卷九
降魔品第二十一成正觉品第二十二
卷十
赞叹品第二十三商人蒙记品第二十四大梵天王劝请品第二十五
卷十一
转法轮品第二十六之一
卷十二
转法轮品之二属累品第二十七

地婆诃罗的其他作品

大乘显识经
地婆诃罗
《大乘显识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意识的本质与功能。经文通过阐述“显识”与“藏识”的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根本结构,强调了知觉与智慧的相互作用。它不仅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还对修行者的觉悟之道有指导意义。经中提到,真正的智慧离不开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入理解,鼓励信众超越烦恼,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作为研究佛教思想和修行方法的重要文本,《大乘显识经》对后世的佛教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乘百福相经
地婆诃罗
《大乘百福相经》由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探索佛教的深刻教义。经文描绘了佛陀在舍卫国普妙宫中与大比丘僧和无央数菩萨的教化场面,文殊师利菩萨请求佛陀解释如来的福德力量。佛陀逐一阐述了一切众生福德的差异,强调如来福德的无量无边与不可思议。同时,这部经典也揭示了如来身相的殊胜,完美无瑕,通过不同层次的福德引导众生通向觉悟。通过此经,信众能更深入理解佛法的广博与深邃。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地婆诃罗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是由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所译的一部重要佛教经典。书中讲述善财童子向不同的圣者请教如何修习菩萨道的过程,展现了菩萨的多种解脱状态和所修法门。在交谈中,许多长者和菩萨传授了他们的智慧与经验,包括智慧、慈悲和解脱等多种素养和技艺。善财童子通过向智慧的圣者们学习,逐渐增长其功德与对菩萨行的理解,最终指引众生朝向解脱的道路。这部经典旨在启发修行者的智慧和内在光明,引领他们走向觉悟之路。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大宝积经
菩提流志
《大宝积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属于华严宗的根本法典。经文内容丰富,主要探讨了菩萨道及其修行的智慧,强调众生平等和普渡众生的理念。此经通过层层叙述,展示了佛的慈悲与智慧,引导信众理解因果法则及三世的相互联系。书中描绘了众多菩萨的事迹,激励修行者发菩提心,追求解脱与觉悟。其深邃的哲理和美妙的文辞,影响了佛教思想的发展,至今仍是学习和修行的重要参考。
周礼注疏
郑玄注,贾公彦
《周礼注疏》由郑玄创作,贾公彦进行疏解,是研究周代官制的重要文献。书中详细阐述了周代的官职设置,包括天地春秋六官及其下属功能。然而,这本书在古代流传中衍生诸多版本,导致后世读者难以理解。因此,201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国家图书馆藏宋八行本为底本,结合历代善本及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增添新式标点,使《周礼注疏》更易于阅读,成为现今学者研究周代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
狄青演义
西湖居士
《狄青演义》是清代作家李雨堂创作的一部长篇英雄传奇小说,成书于嘉庆年间。故事围绕西夏侵宋背景,讲述了元帅狄青与兄弟张忠、李义在万花楼遭遇恶霸胡伦的冲突,狄青随后致力于捍卫国家、击退敌敌的传奇经历。小说将狄青、包拯等历史、传说人物融入情节,展现了正义与智慧的结合,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该书不仅深入探讨了忠义与正义的主题,也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和精彩的情节安排,成为清代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之一。
春秋谷梁传注疏
范宁,杨士勋
《春秋谷梁传注疏》是清代阐释《谷梁传》的重要著作,基于前人研究,系统补充了注释与解读,内容翔实,是研究《春秋》与《谷梁传》的必读资料。虽成书于汉代,但在学术地位上长期落后于《左传》和《公羊传》。其作者范宁与后期整理的杨士勋均为重要学者,贡献了深厚的学术价值。范注作为最早的注解之一,标志着谷梁学的研究高峰,而杨疏则进一步推动了其发展,二者在中古之前对《谷梁传》研究的影响深远。
旧唐书
刘句
《旧唐书》是后晋时期由刘昫等人撰写的唐代历史记录,成书于945年。全书共200卷,内容涵盖618年至907年的唐朝历史,包括20卷本纪、30卷志和150卷列传。书中以详实资料著称,但后期部分内容相对简略。尽管受到北宋学者的批评,认为文采不足、内容失当,《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仍具重要价值,记录了许多不可或缺的历史信息,如李密的檄文和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该书在史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