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上一章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因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古文观止
吴楚材,吴调侯
卷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周郑交质石碏谏宠州吁曹刿论战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宫之奇谏假道子鱼论战介之推不言禄烛之武退秦师
卷二 周文
吕相绝秦驹支不屈于晋子产告范宣子轻币晏子不死君难子产论政宽猛
卷三 周文
召公谏厉王止谤襄王不许请隧敬姜论劳逸勾践复国宋人及楚人平虞师晋师灭夏阳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杜蒉扬觯愚公移山
卷四 秦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邹忌讽齐王纳谏颜鐲说齐王冯谖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鲁共公择言谏逐客书卜居渔父宋玉对楚王问登徒子好色赋并序
卷五 汉文
五帝本纪第一屈原列传史记·李广列传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史记·伯夷列传游侠列传孔子世家赞管晏列传货殖列传序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传报任少卿书归田赋
卷六 汉魏文
洛神赋过秦论上论贵粟疏长门赋苏武传戒兄子严敦书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篇典论·论文与吴质书与杨德祖书登楼赋
卷七 六朝唐文
桃花源记闲情赋并序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晋书卷二十九列传第十九秋兴赋并序陈情表酒德颂与山巨源绝交书兰亭集序思旧赋并序别赋恨赋水经注·江水答谢中书书与宋元思书采莲赋月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陋室铭滕王阁序阿房宫赋原道杂说一杂说四
卷八 唐文
师说进学解圬者王承福传祭十二郎文祭鳄鱼文张中丞传后叙谏太宗十思疏吊古战场文春夜宴桃李园序自撰墓志铭五斗先生传无心子传并序送董生邵南序小石潭记敌戒孔子庙碑
卷九 唐宋文
桐叶封弟辨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城山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与元微之书岳阳楼记谏院题名记训俭示康鲁仲连义不帝秦义田记纵囚论醉翁亭记
卷十 宋文
秋声赋祭石曼卿文泷冈阡表五代史记一行传叙送徐无党南归序辨奸论送石昌言使北引读《孟尝君传》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留侯论
卷十一 宋元文
放鹤亭记潮州韩文公庙碑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教战守策六国论上枢密韩太尉书赠黎安二生序战国策目录序游褒禅山记白鹿洞书院学规正气歌并序送秦中诸人引尚志斋说
卷十二 明文
司马季主论卜卖柑者言尚节亭记深虑论瘗旅文教条示龙场诸生报刘一丈书寒花葬志沧浪亭记先妣事略项脊轩志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徐文长传西湖杂记凶人杂说童心说高洁说养兰说与袁石浦借竹楼记答岳石帆与岳石梁答屠纬真叙陈正甫会心集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柳敬亭说书《西湖梦寻》自序自为墓志铭明圣二湖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