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上一章

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

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亦五侯九伯之地。《诗》载其制曰:“介入惟籓,大师惟垣。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所以亲亲贤贤,褒表功德,关诸盛衰,深根固本,为不可拨者也。故盛则周、邵相其治,致刑错;衰则五伯扶其弱,与共守。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虖厄?区河洛之间,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被窃铁之言。然天下谓之共主,强大弗之敢倾。历载八百余年,数极德尽,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尚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

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蚕食山东,壹切取胜。因矜其所习,自任私知,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籓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挺,刘、项随而毙之。故曰,周过其历,秦不及期,国势然也。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自雁门以来,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于海,为齐、赵。穀、泗以往,奄有龟、蒙,为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籓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加,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陡。而籓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绝,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权,假伊、周之称,颛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价序而运天下。诈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汉诸侯王厥角稽首,奉上玺韨,惟恐在后,或乃称美颂德,以求容媚,岂不哀哉!是以究其终始强弱之变,明监戒焉。

汉书
班固
卷一 高帝纪第一卷二 惠帝纪第二卷三 高后纪第三卷四 文帝纪第四卷五 景帝纪第五卷六 武帝纪第六卷七 昭帝纪第七卷八 宣帝纪第八卷九 元帝纪第九卷十 成帝纪第十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卷十五 王子侯表第三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第七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卷二十一 律历志第一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卷二十四 食货志第四卷二十五 郊祀志第五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卷二十七 五行志第七卷二十八 地理志第八卷二十九 沟洫志第九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第二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卷四十三 郦陆硃刘叔孙传第十三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第十九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卷五十七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卷六十四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卷八十五 谷永杜鄴传第五十五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卷八十七 扬雄传第五十七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卷九十二 游侠传第六十二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卷九十四 匈奴传第六十四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卷九十六 西域传第六十六卷九十七 外戚传第六十七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卷九十九 王莽传第六十九卷一百 叙传第七十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