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上一章

志第四 礼仪上

合朔 立春 五供 上陵 冠 夕牲 耕 高禖 养老 先蠶 祓禊

夫威仪,所以与君臣,序六亲也。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仪,上替下陵,此谓大乱。大乱作,则群生受其殃,可不慎哉!故记施行威仪,以为《礼仪志》。

礼威仪,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历,有司、侍郎、尚书见读其令,奉行其政。朔前后各二日,皆牵羊酒至社下以祭日。日有变,割羊以祠社,用救日变。执事者冠长冠,衣皁单衣,绛领袖缘中衣,绛裤袜,以行礼,如故事。

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立春之日,下宽大书曰:「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慎微,动作从之。罪非殊死,且勿案验,皆须麦秋。退贪残,进柔良,下当用者,如故事。」

正月上丁,祠南郊。礼毕,次北郊,明堂,高庙,世祖庙,谓之五供。五供毕,以次上陵。

西都旧有上陵。东都之仪,百官、四姓亲家妇女、公主、诸王大夫、外国朝者侍子、郡国计吏会陵。昼漏上水,大鸿胪设九宾,随立寝殿前。钟鸣,谒者治礼引客,群臣就位如仪。乘舆自东厢下,太常导出,西向拜,折旋升阼阶,拜神坐。退坐东厢,西向。侍中、尚书、陛者皆神坐后。公卿群臣谒神坐,太官上食,太常乐奏食举,舞《文始》、《五行》之舞。乐阕,群臣受赐食毕,郡国上计吏以次前,当神轩占其郡国谷价,民所疾苦,欲神知其动静。孝子事亲尽礼,敬爱之心也。周遍如礼。最后亲陵,遣计吏,赐之带佩。八月饮酎,上陵,礼亦如之。

凡斋,天地七日,宗庙、山川五日,小祠三日。斋日内有污染,解斋,副倅行礼。先斋一日,有污秽灾变,斋祀如仪。大丧,唯天郊越绋而斋,地以下皆百日后乃斋,如故事。

正月甲子若丙子为吉日,可加元服,仪从《冠礼》。乘舆初加缁布进贤,次爵弁,次武弁,次通天。冠讫,皆于高祖庙如礼谒。王公以下,初加进贤而已。

正月,天郊,夕牲。昼漏未尽十八刻初纳,夜漏未尽八刻初纳,进孰献,太祝送,旋,皆就燎位,宰祝举火燔柴,火然,天子再拜,兴,有司告事毕也。明堂、五郊、宗庙、太社稷、六宗夕牲,皆以昼漏未尽十四刻初纳,夜漏未尽七刻初纳,进熟献,送神,还,有司告事毕。六宗燔燎,火大然,有司告事毕。

正月始耕。昼漏上水初纳,执事告祠先农,已享。耕时,有司请行事,就耕位,天子、三公、九卿、诸侯、百官以次耕。力田种各EF7C讫,有司告事毕。是月,令曰:「郡国守相皆劝民始耕,如仪。诸行出入皆鸣钟,皆作乐。其有灾眚,有他故,若请雨、止雨,皆不鸣钟,不作乐。」

仲春之月,立高礻某祠于城南,祀以特牲。

明帝永平二年三月,上始帅群臣躬养三老、五更于辟雍。行大射之礼。郡、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牲以犬。于是七郊礼乐三雍之义备矣。

养三老、五更之仪,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也。皆服都B076大袍单衣,皁缘领袖中衣,冠进贤,扶王杖。五更一如之,不杖。皆斋于太学讲堂。其日,乘舆先到辟雍礼殿,御坐东厢,遣使者安车迎三老、五更。天子迎于门屏,交礼,道自阼阶,三老升自宾阶。至BDD7,天子揖如礼。三老升,东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D826,祝鲠在前,祝饐在后。五更南面,公进供礼,亦如之。明日皆诣阙谢恩,以见礼遇大尊显故也。

是月,皇后帅公卿诸侯夫人蚕。祠先蚕,礼以少牢。

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B05A为大洁。洁者,言阳气布暢,万物讫出,始洁之矣。

后汉书
范晔
光武帝纪第一显宗孝明帝纪第二肃宗孝章帝纪第三孝和孝殇帝纪第四孝安帝纪第五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孝桓帝纪第七孝灵帝纪第八孝献帝纪第九皇后纪第十志第一 律历上志第二 律历中志第三 律历下志第四 礼仪上志第五 礼仪中志第六 礼仪下志第七 祭祀上志第八 祭祀中志第九 祭祀下志第十 天文上志第十一 天文中志第十二 天文下志第十三 五行一志第十四 五行二志第十五 五行三志第十六 五行四志第十七 五行五志第十八五行六志第十九 郡国一志第二十 郡国二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志第二十九 舆服上志第三十舆服下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李王邓来列传第五邓寇列传第六冯岑贾列传第七吴盖陈臧列传第八耿弇列传第九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窦融列传第十三马援列传第十四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梁统列传第二十四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班彪列传第三十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郭陈列传第三十六班梁列传第三十七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崔骃列传第四十二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杨震列传第四十四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张衡列传第四十九马融列传第五十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李杜列传第五十三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陈王列传第五十六党锢列传第五十七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窦何列传第五十九郑孔荀列传第六十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董卓列传第六十二刘虞公孙瓚陶谦列传第六十三上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循吏列传第六十六酷吏列传第六十七宦者列传第六十八儒林列传第六十九文苑列传第七十独行列传第七十一方术列传第七十二逸民列传第七十三列女传第七十四东夷列传第七十五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西羌传第七十七西域传第七十八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