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作者:刘句
《旧唐书》是后晋时期由刘昫等人撰写的唐代历史记录,成书于945年。全书共200卷,内容涵盖618年至907年的唐朝历史,包括20卷本纪、30卷志和150卷列传。书中以详实资料著称,但后期部分内容相对简略。尽管受到北宋学者的批评,认为文采不足、内容失当,《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仍具重要价值,记录了许多不可或缺的历史信息,如李密的檄文和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该书在史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影响深远。

目录

本纪
本纪第一 高祖本纪第二 太宗上本纪第三 太宗下本纪第四 高宗上本纪第五 高宗下本纪第六 则天皇后本纪第七 中宗睿宗本纪第八 玄宗上本纪第九 玄宗下本纪第十 肃宗本纪第十一 代宗本纪第十二 德宗上本纪第十三 德宗下本纪第十四 顺宗 宪宗上本纪第十五 宪宗下本纪第十六 穆宗本纪第十七 敬宗 文宗本纪第十八 武宗 宣宗本纪第十九 懿宗 僖宗本纪第二十 昭宗 哀帝列传第五列传第六
志第一 礼仪一志第二 礼仪二志第三 礼仪三志第四 礼仪四志第五 礼仪五志第六 礼仪六志第七 礼仪七志第八 音乐一志第九 音乐二志第十 音乐三志第十一 音乐四志第十二 历一志第十三 历二志第十四 历三志第十五 天文上志第十六 天文下志第十七 五行志第十八 地理一志第十九 地理二志第二十 地理三志第二十一 地理四志第二十二 职官一志第二十三 职官二志第二十四 职官三志第二十五 舆服志第二十六 经籍上志第二十七 经籍下志第二十八 食货上志第二十九 食货下志第三十 刑法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上列传第二 后妃下列传第三 李密列传第四 王世充 窦建德列传第七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 宗室(太祖诸子 代祖诸子)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 高祖二十二子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列传第二十一 魏征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 太宗诸子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列传第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五列传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列传第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列传第四十一列传第四十二列传第四十三列传第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五 睿宗诸子列传第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九列传第五十列传第五十一列传第五十二列传第五十三列传第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五列传第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七 玄宗诸子列传第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九列传第六十列传第六十一列传第六十二列传第六十三列传第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五列传第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九列传第七十列传第七十一列传第七十二列传第七十三列传第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五列传第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七列传第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九列传第八十列传第八十一列传第八十二列传第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五列传第八十六列传第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九列传第九十列传第九十一列传第九十二列传第九十三列传第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五列传第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九列传第一百 德宗顺宗诸子列传第一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列传第一百三列传第一百四列传第一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列传第一百七列传第一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列传卷第一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列传第一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外戚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宦官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良吏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酷吏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忠义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孝友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儒学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方伎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隐逸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列女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突厥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回纥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吐蕃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南蛮 西南蛮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西戎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东夷 北狄列传第一百五十

刘句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孟子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不详,被誉为“亚圣”,是继孔子之后的重要儒家思想家,著有《孟子》一书,系统阐述性善论及仁政思想。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具备同情心,是为人之道的基础。他强调“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认为君主应以爱民为先。尽管早期地位不高,但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宋代朱熹的推广,孟子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文化及政治理念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
佚名
《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是佛教经典的重要文献,深刻阐释了佛法的无上义理和功德的重要性。书中汇聚了诸佛对修行者的护念与加持,强调修行人应当以诚心向佛,修善积德,以获得智慧与保护。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邃的教导,读者不仅能够理解佛教中因果法则的运作,也能感受到诸佛的慈悲心与救度愿望。是信徒修行、增长信心的珍贵指南,帮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
达磨笈多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是佛教经典《大方等大集经》中的重要章节,主要围绕菩萨念佛的方法与意义展开。文中深入探讨了念佛的功德,强调通过念佛修行,能净化心灵、消除烦恼,最终实现觉悟和智慧的提升。菩萨们在修行过程中,以念佛为引导,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体现了慈悲与智慧的结合。此经典不仅是佛教信徒修行的重要参考,也为寻求内心平和的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与实践其中的教义,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真谛与内心的宁静。
葬书
郭璞
《葬书》是晋代郭璞所著的一部风水典籍,最早提出了“风水”一词,阐述了气的流动与水的止息。尽管传说郭璞接受过更早的风水经典《青囊中书》,但关于《葬书》的真实归属尚存争议,原本仅为一卷,后世经过增删,最终定为八篇。在《葬书》中,郭璞探讨了族葬与葬地选择的关系,强调风水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折射出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晏子春秋
晏子
《晏子春秋》是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的言行记载,成书于战国时期,由史料与民间传说汇编而成。这部著作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包括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为上下两篇。书中记录了晏婴劝谏君主勤政、任用贤能、爱护百姓等事例,传递了尊重民意和虔诚治国的思想。西汉刘向对此进行整理,清末苏舸、张纯一和现代吴则虞分别著有《校注》与《集释》,使其在后世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