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作者:
刘句
《旧唐书》是后晋时期由刘昫等人撰写的唐代历史记录,成书于945年。全书共200卷,内容涵盖618年至907年的唐朝历史,包括20卷本纪、30卷志和150卷列传。书中以详实资料著称,但后期部分内容相对简略。尽管受到北宋学者的批评,认为文采不足、内容失当,《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仍具重要价值,记录了许多不可或缺的历史信息,如李密的檄文和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该书在史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影响深远。
目录
本纪
本纪第一 高祖
本纪第二 太宗上
本纪第三 太宗下
本纪第四 高宗上
本纪第五 高宗下
本纪第六 则天皇后
本纪第七 中宗睿宗
本纪第八 玄宗上
本纪第九 玄宗下
本纪第十 肃宗
本纪第十一 代宗
本纪第十二 德宗上
本纪第十三 德宗下
本纪第十四 顺宗 宪宗上
本纪第十五 宪宗下
本纪第十六 穆宗
本纪第十七 敬宗 文宗
本纪第十八 武宗 宣宗
本纪第十九 懿宗 僖宗
本纪第二十 昭宗 哀帝
列传第五
列传第六
志
志第一 礼仪一
志第二 礼仪二
志第三 礼仪三
志第四 礼仪四
志第五 礼仪五
志第六 礼仪六
志第七 礼仪七
志第八 音乐一
志第九 音乐二
志第十 音乐三
志第十一 音乐四
志第十二 历一
志第十三 历二
志第十四 历三
志第十五 天文上
志第十六 天文下
志第十七 五行
志第十八 地理一
志第十九 地理二
志第二十 地理三
志第二十一 地理四
志第二十二 职官一
志第二十三 职官二
志第二十四 职官三
志第二十五 舆服
志第二十六 经籍上
志第二十七 经籍下
志第二十八 食货上
志第二十九 食货下
志第三十 刑法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列传第二 后妃下
列传第三 李密
列传第四 王世充 窦建德
列传第七
列传第八
列传第九
列传第十 宗室(太祖诸子 代祖诸子)
列传第十一
列传第十二
列传第十三
列传第十四 高祖二十二子
列传第十五
列传第十六
列传第十七
列传第十八
列传第十九
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 魏征
列传第二十二
列传第二十三
列传第二十四
列传第二十五
列传第二十六 太宗诸子
列传第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九
列传第三十
列传第三十一
列传第三十二
列传第三十三
列传第三十四
列传第三十五
列传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
列传第三十七
列传第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九
列传第四十
列传第四十一
列传第四十二
列传第四十三
列传第四十四
列传第四十五 睿宗诸子
列传第四十六
列传第四十七
列传第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九
列传第五十
列传第五十一
列传第五十二
列传第五十三
列传第五十四
列传第五十五
列传第五十六
列传第五十七 玄宗诸子
列传第五十八
列传第五十九
列传第六十
列传第六十一
列传第六十二
列传第六十三
列传第六十四
列传第六十五
列传第六十六
列传第六十七
列传第六十八
列传第六十九
列传第七十
列传第七十一
列传第七十二
列传第七十三
列传第七十四
列传第七十五
列传第七十六
列传第七十七
列传第七十八
列传第七十九
列传第八十
列传第八十一
列传第八十二
列传第八十三
列传八十四
列传第八十五
列传第八十六
列传第八十七
列传第八十八
列传第八十九
列传第九十
列传第九十一
列传第九十二
列传第九十三
列传第九十四
列传第九十五
列传第九十六
列传第九十七
列传第九十八
列传第九十九
列传第一百 德宗顺宗诸子
列传第一百一
列传第一百二
列传第一百三
列传第一百四
列传第一百五
列传第一百六
列传第一百七
列传第一百八
列传第一百九
列传卷第一百一十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列传第一百一十四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列传第一百二十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外戚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宦官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良吏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酷吏上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忠义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孝友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儒学
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方伎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隐逸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列女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突厥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回纥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吐蕃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南蛮 西南蛮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西戎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东夷 北狄
列传第一百五十
刘句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论语集注
朱熹
《论语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经过40多年精心研读后所作,是《四书章句集注》的重要部分,成为儒家经典中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注释之一。它结合了程氏学说与历代古注,通过深入探讨《论语》的本义与义理,避免了对经文的随意附会,形成了独特的训诂与义理学结合的特点。这一书作为学习与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料,不仅适合一般读者,也为学者提供深入研究的基础,使孔孟思想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杜骗新书
张应俞
《杜骗新书》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作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集,属于“冯梦龙三大奇书”之一。这部作品以机智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各种人物利用智慧和巧思进行诈骗与反诈骗的故事。故事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令人捧腹的情节,也有深刻的社会讽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作者既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愚蠢,也传达了对智慧与正直的赞美。《杜骗新书》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值得一读。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法护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主要阐述了菩萨的智慧和慈悲。经文以菩萨与佛陀之间的问答形式,深入探讨了众生在修行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障碍,并提供了有效的修行方法。该经强调了心灵的清净与觉悟,指导修行者如何超越烦恼、解除困惑,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对于追求精神成长与解脱的信徒而言,这部经典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生活中寻找到清晰的方向。
国语
左丘明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及春秋时期多个诸侯国的历史。该书以国为单位,主要包括贵族之间的朝聘、宴飨、辩说等对话,且时序从周穆王时期延续至智伯被灭。传统上,《国语》被认为是左丘明所作,但至今仍存在作者争议,许多学者认为其为后人根据历史材料整理编纂的作品。全书共21卷,内容涵盖政治、军事及外交活动,文学上也以简洁的笔触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尸子
尸佼
尸佼(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0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先秦诸子之一,研究刑名之术。他的著作《尸子》提出了与现代“时空”概念相对应的“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论述,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有所贡献。该书原共有20篇,主要探讨社会思想和自然界,但现存仅二三篇,多为片段,难以成体系。尽管如此,《尸子》在汉唐时期曾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该书最终在宋代丢失,经过整理仍可见其精妙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