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语
作者:
孔子
《孔子集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智慧的结晶,汇集了他对人生、社会、道德及教育的深刻见解。这部经典著作通过简练的言辞,表达了孔子倡导的仁爱、礼仪和中庸等核心思想。书中不仅包含了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更强调了家庭、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孔子集语》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文本,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倫理的重要资料。它的智慧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真理和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目录
序
表
卷一 劝学一
卷二 孝本二
卷三 五性三
卷四 六艺四(上)
卷五 六艺四(下)
卷六 主德五
卷七 臣术六
卷八 交道七
卷九 论人八
卷十 论政九
卷十一 博物十
卷十二 事谱十一(上)
卷十三 事谱十一(下)
卷十四 杂事十二
卷十五 遗谶十三
卷十六 寓言十四(上)
卷十七 寓言十四(下)
孔子的其他作品
论语
孔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它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政治。《论语》涵盖政治、教育、哲学等多个领域,共20篇、492章,内容丰富。虽然南宋朱熹将其与其他经典合称为“四书”,但其编纂历史复杂,历经多次校订和解读,现代版本与孔子时代相比已无据可考,依然是研究原始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孝经
孔子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的重要著作,全面阐述了孝道的核心思想。全书共18章,由孔子为曾子讲述,传承了孝的理念。该书认为“孝”不仅是个人品德的根本,也是治国安家的重要准则,强调了忠君与孝顺的联系。不同阶层的人在孝行上应有不同的规范,涵盖了从天子到普通百姓的孝道要求。其影响深远,自西汉以来备受推崇,是《十三经》中唯一获得皇帝注解的书籍。《孝经》的教诲至今仍对社会伦理有重要影响。
孔子家语
孔子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和言行的古代著作,内容从汉代早期逐步编纂而成,共二十七卷,现存十卷。该书在学术界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认为是伪作,尤其是王肃的整理形成了重要质疑。然而,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其价值与《论语》相当。随着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发现,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与《家语》相关的汉代文献,进一步证实了其历史地位。尽管存在争议,《孔子家语》仍被视为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施护等
《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是佛教经典中的重要文献,属于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一。该经文主要讲述了白衣婆罗门与金幢婆罗门之间的因缘故事,探讨了因果法则、慈悲心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智慧和行善来解脱于生死轮回。书中不仅蕴含深刻的哲理,还展现了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如慈悲、智慧与和谐。作为修行者的启示,《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引导信众理解人生的真实本质,激发他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觉悟。对于研究佛教思想和文化的人而言,它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文心雕龙
刘勰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专著,作者刘勰在南北朝时期完成。全书分上下两编,共50篇,涵盖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多个方面。它基于孔子美学思想,融合道家与佛教哲学,全面总结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书中强调反对浮华文风,主张实用性的文学创作,同时精准探讨创作过程与批评价值。《文心雕龙》不仅是理论巨著,也是对中国文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研究与注释。
木兰奇女传
不题撰人
《木兰奇女传》全名《忠孝勇烈木兰传》,是一部清代小说,包含四卷三十二回,以北朝民歌《木兰辞》及相关史书为基础,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书中描绘了木兰从军十二载的艰辛旅程,她为国家屡建奇功,最终却因卷入武则天的乱政而遭受冤屈,选择剖心自杀以示忠诚,悲剧的结局令人心痛。同时,该书还考证了木兰的姓氏与家乡,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感。
海国春秋
汪寄
《海国春秋》是清代作家汪寄创作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称《希夷梦》。故事围绕韩速和闾丘仲卿两位英雄在海国建立功业的五十年历程,与宋朝兴衰交织。情节曲折,描绘了他们为复仇而投南唐,经历黄山希夷洞府的奇幻冒险。在海国,他们于浮石国展现才华,平定内乱,治理水患,最终得以实现报仇与复国的理想。随着时局变化,二人终于意识到对过往的执念终将幻灭,选择随希夷老祖归隐,充分体现了历史的轮回与对命运的感悟。
法句经
维祇难
《法句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巴利文大藏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汇集了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以简洁明了的诗句形式传达深刻的哲理。这部经典涵盖了道德、智慧和修行的多方面内容,强调因果法则、心灵的平和以及觉悟的重要性。其朴实的语言与深邃的思想,使得《法句经》不仅对佛教徒有指导意义,也对广泛的读者传递了关于生活、存在和内心的智慧,是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著作。读者通过研读此经,可获得心灵的启迪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