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语
作者:
孔子
《孔子集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智慧的结晶,汇集了他对人生、社会、道德及教育的深刻见解。这部经典著作通过简练的言辞,表达了孔子倡导的仁爱、礼仪和中庸等核心思想。书中不仅包含了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更强调了家庭、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孔子集语》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文本,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倫理的重要资料。它的智慧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真理和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目录
序
表
卷一 劝学一
卷二 孝本二
卷三 五性三
卷四 六艺四(上)
卷五 六艺四(下)
卷六 主德五
卷七 臣术六
卷八 交道七
卷九 论人八
卷十 论政九
卷十一 博物十
卷十二 事谱十一(上)
卷十三 事谱十一(下)
卷十四 杂事十二
卷十五 遗谶十三
卷十六 寓言十四(上)
卷十七 寓言十四(下)
孔子的其他作品
论语
孔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它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政治。《论语》涵盖政治、教育、哲学等多个领域,共20篇、492章,内容丰富。虽然南宋朱熹将其与其他经典合称为“四书”,但其编纂历史复杂,历经多次校订和解读,现代版本与孔子时代相比已无据可考,依然是研究原始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孝经
孔子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的重要著作,全面阐述了孝道的核心思想。全书共18章,由孔子为曾子讲述,传承了孝的理念。该书认为“孝”不仅是个人品德的根本,也是治国安家的重要准则,强调了忠君与孝顺的联系。不同阶层的人在孝行上应有不同的规范,涵盖了从天子到普通百姓的孝道要求。其影响深远,自西汉以来备受推崇,是《十三经》中唯一获得皇帝注解的书籍。《孝经》的教诲至今仍对社会伦理有重要影响。
孔子家语
孔子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和言行的古代著作,内容从汉代早期逐步编纂而成,共二十七卷,现存十卷。该书在学术界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认为是伪作,尤其是王肃的整理形成了重要质疑。然而,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其价值与《论语》相当。随着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发现,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与《家语》相关的汉代文献,进一步证实了其历史地位。尽管存在争议,《孔子家语》仍被视为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东度记
方汝浩
《东度记》又名《扫魅敦伦东度记》,是明代作家方汝浩创作的小说,讲述了达摩老祖自南印度向东传播佛教的历程。书中通过丰富的妖魔角色,描绘了当时社会各种矛盾,包括兄弟不和和夫妻失睦等,展现了封建社会崩溃的面貌。尽管外表光怪陆离,但作品深刻反映出明末的诸多社会问题。方汝浩,号清溪道人,身份有争议,可能籍贯于不同地区,作品也包括《禅真逸史》等,均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
大方等无想经
昙无谶
《大方等无想经》是汉传佛教大乘经典之一,属于般若舍利的重要经典。其核心思想探讨了无我、无相、无作的哲理,强调超越形象和概念的真实智慧。经文通过对因缘、空性及菩萨道的深入剖析,指引修行者放下执念,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这部经文不仅是佛教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信众提供了慈悲与智慧的实践指南,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弘扬无私的爱与关怀,是理解大乘佛教思想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翠微先生北征录》是南宋军事家华岳所著的重要兵书,又称《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该书记录了华岳在被贬期间构思的军事和治国策略,包括“平戎十策”和“治安药石”。其内容充满历史底蕴,虽在清代之前鲜有传世,却在顾广圻的跋文中再度引起关注,体现出其古朴的魅力和厚重的文化价值。书中反映了华岳的官场经历和对国家的忧虑,成为研究宋代兵法及其历史的重要文献。至今《翠微先生北征录》已存在于世,分为十二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大集会正法经
施护
《大集会正法经》是佛教经典之一,深刻阐述了佛法的智慧与实践。该经文通过丰富的故事和比喻,揭示了众生因果法则和解脱之道,强调慈悲与智慧的重要性。书中描绘了佛陀在大集会上讲述法义,传递了对修行者的启迪与指引,鼓励人们在纷繁的世俗生活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觉悟。《大集会正法经》不仅适合佛教信徒研读,也为所有渴望心灵成长与理解生命真谛的人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资源。通过此经典,读者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佛教的核心思想,助力自身的修行与觉醒。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
祇多蜜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是佛教经典之一,深入阐述了如来的教义与智慧。经文通过释迦牟尼佛的讲解,揭示了三昧(禅定)之法,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觉悟。此经不仅传递了修行的方法,还引导信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悟佛法的真谛。它呼吁人们放下执着,追求心灵的解脱与超越。通过修习三昧,修行者能够更接近究竟的真理,达到内心的安宁与和谐。《佛说宝如来三昧经》因其深邃的思想和实践指导,成为众多信众膜拜与研习的重要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