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

作者:姚思廉
《梁书》是唐朝历史学家姚思廉创作的重要作品,成书于636年,记录了南朝梁朝的历史,共56卷。书中分为本纪和列传两大部分,详细记载了从梁武帝萧衍称帝到陈霸先灭梁的历史。它独特之处在于采用散文形式代替当时流行的骈体文,使其内容更为生动易懂。根据已有资料,后人也对《梁书》进行了补充与修订,确保这部重要史作的完整性,成了研究南朝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目录

本纪
本纪第一 武帝上本纪第二 武帝中本纪第三 武帝下本纪第四 简文帝本纪第五 元帝本纪第六 敬帝
列传
列传第一 太祖张皇后 高祖郗皇后 太宗王皇后 高祖丁贵嫔 高祖阮修容 世祖徐妃列传第二 昭明太子 哀太子 愍怀太子列传第三 王茂 曹景宗 柳庆远列传第四 萧颖达 夏侯详 蔡道恭 杨公则 邓元起列传第五 张弘策 庾域 郑绍叔 吕僧珍列传第六 柳惔弟忱 席阐文 韦睿族弟爱列传第七 范云 沈约列传第八 江淹 任昉列传第九 谢朏 弟子览列传第十 王亮 张稷 王莹列传第十一 王珍国 马仙琕 张齐列传第十二 张惠绍 冯道根 康绚 昌义之列传第十三 宗夬 刘坦 乐蔼列传第十四 刘季连 陈伯之列传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子训 王泰 王份孙锡 佥 张充 柳恽 蔡撙 江蒨列传第十六 太祖五王列传第十七 长沙嗣王业子孝俨 业弟藻 永阳嗣王伯游 衡阳嗣王元简 桂阳嗣王象列传第十八 萧景弟昌 昂 昱列传第十九 周舍 徐勉列传第二十 范岫 傅昭弟映 萧琛 陆杲列传第二十一 陆倕 到洽 明山宾 殷钧 陆襄列传第二十二 裴邃兄子之高 之平 之横 夏侯亶弟夔 鱼弘附 韦放列传第二十三 高祖三王列传第二十四 裴子野 顾协 徐摛 鲍泉列传第二十五 袁 昂子君正列传第二十六 陈庆之 兰钦列传第二十七 王僧孺 张率 刘孝绰 王筠列传第二十八 张缅弟缵 绾列传第二十九 萧子恪弟子范 子显 子云 子晖列传第三十 孔休源 江革列传第三十一 谢举 何敬容列传第三十二 硃异 贺琛列传第三十三 元法僧 元树 元愿达 王神念 杨华 羊侃子鹍 羊鸦仁列传第三十四 司马褧 到溉 刘显 刘之遴弟之亨 许懋列传第三十五 王规列传第三十六 臧盾弟厥 傅岐列传第三十七 韦粲 江子一 弟子四 子五 张嵊 沈浚 柳敬礼列传第三十八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列传第三十九 王僧辩列传第四十 胡僧祐 徐文盛 杜掞兄岸 弟幼安 兄子龛 阴子春列传第四十一 孝行列传第四十二 儒林列传第四十三 文学上列传第四十四 文学下列传第四十五 处士列传第四十六 止足列传第四十七 良吏列传第四十八 诸夷列传第四十九 豫章王综 武陵王纪 临贺王正德 河东王誉列传第五十 侯景

姚思廉的其他作品

陈书
姚思廉
《陈书》是唐代姚思廉撰写的一部重要纪传体史书,共三十六卷,记录了南朝陈朝自陈武帝至陈后主的历史,涵盖约三十三年的重要史实。成书于636年,姚思廉辑录了先前的史料,尽力呈现史实。然而,《陈书》在内容上多隐恶扬善,不少关键事件未被详细记载,诸如陈霸先杀梁敬帝等,引发后世争议。尽管如此,它仍对了解陈朝的兴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后人评价与补充。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发财秘诀
吴趼人
《发财秘诀》是一部揭示财富真相的实用指南,作者结合个人成功经验与市场趋势,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理财策略与投资技巧。书中探讨了如何识别机遇、管理风险,并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读者在实践中快速掌握财富增长的关键要素。无论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希望提升财商的职场精英,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财之道。跟随《发财秘诀》,开启你的财富自由之旅,掌握实现财务目标的秘密!
新语
陆贾
《新语》是西汉政治家陆贾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成书于汉高祖十一年,共包含十二篇。陆贾在升任太中大夫后,积极向高帝建议重视《诗》和《书》,提倡文治和仁政。他的作品总结了秦朝失天下和汉朝得之的原因,探讨了古代各国成败的历史教训。《新语》不仅受到汉高帝的赞赏,也是当时官员们学习治国理念的重要参考,体现了陆贾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和影响。
宣室志
张读
《宣室志》是唐代作家张读创作的传奇小说集,共11卷,涵盖仙鬼灵异故事。这部作品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常常阐述戒杀放生、因果报应等主题。书名来源于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询问鬼神之事,体现了对超自然现象的探讨。尽管作品中有部分篇章对细节阐述较为详尽,但整体上表现了对佛教伦理和哲学的宣扬,既丰富了唐代文学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文化信仰与价值观念。
喻世明言
冯梦龙
《喻世明言》是明末清初作家冯梦龙于1621年编纂的白话小说集,原名《古今小说》,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该书共40卷,每卷为一个短篇故事,涵盖爱情、婚姻、友情及政治等题材,讽刺封建官僚,赞扬正直官吏,展现市井百姓生活,真实再现宋元明社会风貌。作品基于现实生活,兼具古代传奇与明代创新,体现文学多样性与时代深度,成为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礼记
佚名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学经典之一,汇集了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学者的思想与论述。其文章由孔子的弟子及后世儒者创作,旨在解释与阐述《仪礼》。该书分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后者成为现代通行版本。全书体裁涵盖散文,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探讨规章制度,还涉及仁义道德,形成了一部深刻的教科书。著名篇章如《大学》、《中庸》、《礼运》均阐明了理想的社会状态和道德观念,至今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