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
作者:
脱脱
《辽史》是元代史学家脱脱及其同僚创作的纪传体史书,于1343年至1344年间完成,共116卷,具体涵盖辽朝自907年至1125年的历史。《辽史》包含本纪、志、表、列传及《国语解》等部分,全面记录了辽太祖至天祚帝的历史,以及与西辽的关联。该书在军事、经济、地理和韵律等方面展现了丰富的研究价值,同时,对于辽国的官制和经济状况的描述具备独特视角。然而,该书亦存在部分史实错误和内容缺失,引发后人补编和校勘的需求。
目录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上
本纪第二 太祖下
本纪第三 太宗上
本纪第四 太宗下
本纪第五 世宗
本纪第六 穆宗上
本纪第七 穆宗下
本纪第八 景宗上
本纪第九 景宗下
本纪第十 圣宗一
本纪第十一 圣宗二
本纪第十二 圣宗三
本纪第十三 圣宗四
本纪第十四 圣宗五
本纪第十五 圣宗六
本纪第十六 圣宗七
本纪第十七 圣宗八
本纪第十八 兴宗一
本纪第十九 兴宗二
本纪第二十 兴宗三
本纪第二十一 道宗一
本纪第二十二 道宗二
本纪第二十三 道宗三
本纪第二十四 道宗四
本纪第二十五 道宗五
本纪第二十六 道宗六
本纪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本纪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
本纪第二十九 天祚皇帝三
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志
志第一 营卫志上
志第二 营卫志中行营
志第三 营卫志下部族下
志第四 兵卫志上
志第五 兵卫志中御帐亲军
志第六 兵卫志下五京乡下
志第七 地理志一 上京道
志第八 地理志二 东京道
志第九 地理志三 中京道
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南京道
志第十一 地理志五 西京道
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
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
志第十四 历象志下 朔考
志第十五 百官志一 北面朝官
志第十六 百官志二 北面部族官
志第十七 百官志三 南面朝官
志第十八 礼志一 古仪
志第十九 礼志二 凶仪
志第二十 礼志三军仪 礼志四
志第二十一 礼志五 嘉仪上
志第二十二 礼志六 嘉仪下
志第二十三 乐志
志第二十四 仪卫志一舆服
志第二十五 仪卫志二国服
志第二十六 仪卫志三符印
志第二十七 仪卫志四仪仗
志第二十八 食货志上
志第二十九 食货志下
志第三十 刑法志上
志第三十一 刑法志下
表
表第一
表第二
表第三
表第四
表第五
表第六
表第七
表第八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
列传第二 宗室
列传第三
列传第四
列传第五
列传第六
列传第七
列传第八
列传第九
列传第十
列传第十一
列传第十二
列传第十三
列传第十四
列传第十五
列传第十六
列传第十七
列传第十八
列传第十九
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
列传第二十二
列传第二十三
列传第二十四
列传第二十五
列传第二十六
列传第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九
列传第三十
列传第三十一
列传第三十二
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上
列传第三十四 文学下
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
列传第三十六 卓行
列传第三十七 列女
列传第三十八 方技
列传第三十九
列传第四十 奸臣上
列传第四十一 奸臣下
列传第四十二 逆臣上
列传第四十三 逆臣中
列传第四十四 逆臣下
列传第四十五 二国外记
列传第四十六 国语解
脱脱的其他作品
宋史
脱脱
《宋史》是元代修撰的二十四史之一,编纂周期为1343年至1345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负责。该书共496卷,是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史书之一,详细记载了北宋和南宋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丰富的列传和志,整书反映了宋代的道德与理学思想,同时也批评了当时的变法派。虽存在着资料失误与文体不统一,但《宋史》以其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评价在后世仍具有重要影响,成为研究宋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金史
脱脱
《金史》是元朝脱脱等编撰的金代历史,分为135卷,内容涵盖从女真人兴起至金朝兴衰的各个方面。该书由本纪、志、表、列传四大部分构成,详细记载了金朝历史、政治、文化等,较为全面且系统。编纂始于元世祖时期,汇集了丰富的史料,力求真实反映历史。虽然存在一些史实错误和逻辑矛盾,但《金史》在三史中被认为成书最为精良,成为金代研究的重要文献。清代施国祁对此进行了详细校勘,是现今学习金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商君书
商鞅
《商君书》是中国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重要著作,由商鞅及其后学编撰,现存24篇。书中详细记录了商鞅在秦孝公时期的变法思想,强调重农重战、法治与赏罚,以增强国家实力。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反驳,主张通过严厉的法律与控制民众来巩固统治。其核心观点包括"民弱国强"与"奸民治善民"相辅相成,反映了法家对政治权力与社会管理的独特理解。《商君书》不仅是法家思想的重要见证,也对后世政治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三国志平话
佚名
《三国志平话》是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的话本,起源于宋朝,后在元朝由不知名作者整理成书。该作品承载着三国时期的故事,推动了相关文化的发展。元代诗人王沂在其诗作《虎牢关》中提及“三分书”,指的正是《三国志平话》。现今,存有多种插画版本,如《三分事略》和《全相三国志平话》。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三国演义》也是从《三国志平话》汲取灵感创作而成,体现了这部经典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
佛本行经
宝云
《佛本行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言行及其教义传承。这部经文深入探讨了因果法则、轮回以及自我解脱的智慧,展现了佛陀对众生苦难的深切关怀。书中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寓言,阐释了慈悲、智慧与修行的重要性,是了解佛教教义和修行方法的重要参考。无论是信仰佛教还是对哲学有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思考,帮助在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尹文子
尹文
《尹文子》是先秦名家学者尹文的重要哲学著作,分为上下两卷,共六千余字,采用语录体形式。书中以尹文的形名理论为核心,融合了儒、道、墨、法诸家的学说,探索政治之道。作为名家学术的重要作品,《尹文子》继承了邓析的思想,并为公孙龙的学派奠定基础。尽管今本《尹文子》的真伪备受争议,但普遍认为其为真书,后人可能对其进行了补辑或篡改。
武王伐纣平话
佚名
《武王伐纣平话》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部经典作品,讲述了西周开国之君武王克殷纣的传奇故事。故事以周武王的英雄事迹为主线,生动描绘了他带领部落联合反抗暴虐的商朝皇帝纣王,推进正义与道德的斗争。书中描述了各路英豪的勇猛与智慧,展现了忠诚与背叛、阴谋与斗争的复杂情感。作品不仅富含历史背景,还蕴含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古人对王道仁政的追求。其洗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情节,使其在古典文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