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正义

《礼记正义》是儒家经典《礼记》的权威解释,也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汉代郑玄和唐代孔颖达的注释版本为今人提供了深入理解的基础,尤其是唐代的官方解释标准,对科举考试及唐代社会文化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书在儒学的《十三经》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学术价值不可忽视。现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经注疏》复刻了宋代刻本,并融入相关音义注释,方便读者深入学习与研究。

目录

卷一 曲礼上第一卷二 曲礼上第一卷三 曲礼上第一卷四 曲礼下第二卷五 曲礼下第二卷六 檀弓上第三卷七 檀弓上第三卷八 檀弓上第三卷九 檀弓下第四卷十 檀弓下第四卷十一 王制第五卷十二 王制第五卷十三 王制第五卷十四 月令第六卷十五 月令第六卷十六 月令第六卷十七 月令第六卷十八 曾子问第七卷十九 曾子问第七卷二十 文王世子第八卷二十一 礼运第九卷二十二 礼运第九卷二十三 礼器第十卷二十四 礼器第十卷二十五 郊特牲第十一卷二十六 郊特牲第十一卷二十七 内则第十二卷二十八 内则第十二卷二十九 玉藻第十三卷三十 玉藻第十三卷三十一 明堂位第十四卷三十二 丧服小记第十五卷三十三 丧服小记第十五卷三十四 大传第十六卷三十五 少仪第十七卷三十六 学记第十八卷三十七 乐记第十九卷三十八 乐记第十九卷三十九 乐记第十九卷四十 杂记上第二十卷四十一 杂记上第二十卷四十二 杂记下第二十一卷四十三 杂记下第二十一卷四十四 丧大记第二十二卷四十五 丧大记第二十二卷四十六 祭法第二十三卷四十七 祭义第二十四卷四十八 祭义第二十四卷四十九 祭统第二十五卷五十 经解第二十六卷五十 哀公问第二十七卷五十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卷五十一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卷五十一 坊记第三十卷五十二 中庸第三十一卷五十三 中庸第三十一卷五十四 表记第三十二卷五十五 缁衣第三十三卷五十六 奔丧第三十四卷五十六 问丧第三十五卷五十七 服问第三十六卷五十七 间传第三十七卷五十八 三年问第三十八卷五十九 深衣第三十九卷五十九 投壶第四十卷五十九 儒行第四十一卷六十 大学第四十二卷六十一 冠义第四十三卷六十一 昏义第四十四卷六十一 乡饮酒义第四十五卷六十二 射义第四十六卷六十二 燕义第四十七卷六十三 聘义第四十八卷六十三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郑元,孔颖达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无能子
无能子
无能子是唐朝末年一位神秘的思想家,生平、籍贯皆不详。他以博学和哲学思辨著称,授徒讲学为生。为了躲避黄巢起义,他漂泊四方,生活困苦。887年,他隐居于今陕西东南部,完成了其重要著作《无能子》。书中批评君主专制制度,并倡导道教修炼,弘扬儒家仁义和佛教“无心”。该书分为三卷,现存34篇,经过专家考证,原文仅有30篇。目前流传最广的是明正统《道藏》本,王明的校注本是唯一系统的研究版本。
洪秀全演义
黄小配
《洪秀全演义》是一部以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主要讲述了洪秀全的传奇人生及其奋斗历程。小说描绘了洪秀全从一个贫苦书生成长为太平天国的领袖,带领信徒追求理想的故事。作者深入剖析了洪秀全的思想变迁、信仰追求与政治斗争,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展现了那个动荡时代的风云变幻。这部作品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细节,也融入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是了解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读物。
扬子法言
扬雄
《扬子法言》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一,由东汉法家学者扬雄所著。书中深入探讨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实施与社会道德的关系,强调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扬子以其独特的哲学思维,结合现实案例,提出了许多关于法律公正和人性本质的见解,为后世法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扬子法言》不仅是法律专业人士的重要参考书籍,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浮生六记
沈复
《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家沈复的自传体散文,通过讲述与妻子陈芸的平凡生活和游历经历,展现了他们对艺术和简单生活的追求。然而,由于封建礼教的桎梏和贫困的现实,这对夫妇的理想最终破灭。作品分为四卷,后虽有缺失,但仍通过专家考证和不同版本的发行,使得其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1936年,作家林语堂翻译了该作品,赋予其新的生命与广泛传播。整体而言,《浮生六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人情味的生活画卷,寓意深远。
风月梦
邗上蒙人
《风月梦》是清代邗上蒙人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成书于1848年,以《名妓争风全传》《扬州风月记》为别名。故事围绕五位公子在扬州的纵情生活展开,他们与妓女的错综感情以及由此带来的悲剧,揭示了青楼的虚幻与诱惑。陆书因爱雏妓月香而倾家荡产;贾铭与凤林情深,却因金钱离去;吴珍因情染上恶疾;魏璧被巧云背叛;而袁猷与双林之间的真情,则最终以悲剧收场。小说警示人们青楼生活的危险与诱惑的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