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

作者:刘昼
刘子,原名刘昼,字孔昭,是北齐时期的思想家,来自渤海阜城。他的著作《刘子》直面当时的社会时弊,提出了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刘昼的生平略有记载,他生活在南北分裂、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刘子》中强调“清神”、“防欲”、“去情”和“韬光”等思想,体现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治国理政的理念。这本书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理想,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思想启迪。

目录

清神第一防欲第二去情第三韬光第四崇学第五专学第六辩乐第七履信第八思顺第九慎独第十贵农第十一爱民第十二从化第十三法术第十四赏罚第十五审名第十六鄙名第十七知人第十八荐贤第十九因显第二十托附第二十一心隐第二十二通塞第二十三遇不遇第二十四命相第二十五妄瑕第二十六适才第二十七文武第二十八均任第二十九慎言第三十贵言第三十一伤谗第三十二慎隙第三十三诫盈第三十四明谦笫三十五大质第三十六辩施第三十七和性第三十八殊好第三十九兵术第四十阅武第四十一明权第四十二贵速第四十三观量第四十四随时第四十五风俗第四十六利害第四十七祸福第四十八贪爱第四十九类感第五十正赏第五十一激通第五十二惜时第五十三言苑第五十四九流第五十五

刘昼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世说新语
刘义庆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的重要笔记小说,由刘义庆于420-581年间编纂。全书记录了从汉末至刘宋时期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涵盖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类,共一千多则,通过鲜活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思想、生活及社会风貌。这部作品运用了对照、比喻等文学技巧,保存了许多名句,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世说体”小说的源头。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使读者深入了解魏晋时代的文化与精神。
别译杂阿含经
佚名
《别译杂阿含经》是佛教经典之一,汇集了释迦牟尼的教义与智慧,以多样的经典故事和教训展现佛法的深邃内涵。本书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解析佛教的基本理念与修行方法,适合初学者和资深信众阅读。它不仅探讨了因果法则、八正道等核心思想,还强调了修心与慈悲的重要性,旨在引导修行者走向觉悟与解脱。无论是信奉佛教者还是对佛学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智慧与启迪。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二刻拍案惊奇》是明代作家凌蒙初的短篇小说集,初版于1632年,包含40个独立故事。该集受“三言”影响,与《初刻拍案惊奇》并称为“二拍”,反映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市民思想,倡导传统道德,展现人文关怀。其积极主流价值观受到肯定,并在当时广受欢迎,为后续文学发展奠定基础。后来的抱瓮老人精选其中佳作编成《今古奇观》,同样受欢迎。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明代文学和市民文化的重要资料。
隋唐演义
褚人获
《隋唐演义》是清代作家褚人获创作的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分为100回。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背景,描写了隋朝灭亡和唐朝建立的历史。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个性鲜明,尤其是秦琼等草泽英雄的传奇经历,深受读者喜爱。小说包含隋末宫廷内斗、英雄起义以及唐代宫廷故事,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英雄主义。虽然结构较为松散,但其经典段落至今仍为人传颂。此外,故事也被改编成了国产动画片《隋唐英雄传》,进一步传播了其影响力。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般若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主要探讨心与境的关系及其对修行的重要性。经文以佛教思想为基础,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哲理,引导修行者认识内心的真实本性,强调心地的清净与觉悟。该经文不仅讲述了诸佛菩萨的因缘故事,还阐明了慈悲与智慧的重要,鼓励信众在日常生活中修习心地观,从而达到解脱与圆满。它在佛教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深受信众喜爱,为理解大乘教义提供了宝贵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