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作者:
孔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它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政治。《论语》涵盖政治、教育、哲学等多个领域,共20篇、492章,内容丰富。虽然南宋朱熹将其与其他经典合称为“四书”,但其编纂历史复杂,历经多次校订和解读,现代版本与孔子时代相比已无据可考,依然是研究原始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目录
论语序说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孔子的其他作品
孝经
孔子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的重要著作,全面阐述了孝道的核心思想。全书共18章,由孔子为曾子讲述,传承了孝的理念。该书认为“孝”不仅是个人品德的根本,也是治国安家的重要准则,强调了忠君与孝顺的联系。不同阶层的人在孝行上应有不同的规范,涵盖了从天子到普通百姓的孝道要求。其影响深远,自西汉以来备受推崇,是《十三经》中唯一获得皇帝注解的书籍。《孝经》的教诲至今仍对社会伦理有重要影响。
孔子家语
孔子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和言行的古代著作,内容从汉代早期逐步编纂而成,共二十七卷,现存十卷。该书在学术界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认为是伪作,尤其是王肃的整理形成了重要质疑。然而,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其价值与《论语》相当。随着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发现,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与《家语》相关的汉代文献,进一步证实了其历史地位。尽管存在争议,《孔子家语》仍被视为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孔子集语
孔子
《孔子集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智慧的结晶,汇集了他对人生、社会、道德及教育的深刻见解。这部经典著作通过简练的言辞,表达了孔子倡导的仁爱、礼仪和中庸等核心思想。书中不仅包含了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更强调了家庭、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孔子集语》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文本,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倫理的重要资料。它的智慧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真理和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西湖梦寻
张岱
《西湖梦寻》是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创作的清新散文集,共五卷,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与历史,寄托了对亡明悲哀的思考。书中通过详细描写西湖的各个名胜,如保俶塔、灵隐寺、雷峰塔等,展现了西湖的魅力与灵动。全书既是对西湖掌故的追溯,也反映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文字优雅,令人陶醉。自1671年初稿至康熙56年出版,成为中国散文的经典之作。
大悲经
那连提耶舍
《大悲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为核心,广泛传颂于东亚佛教界。全经通过讲述观世音菩萨的无限慈悲和大愿,展现了在苦难和烦恼中寻找解脱的智慧。经文强调念诵和礼拜观音圣号的功德,能化解人们的病痛、烦恼与苦恼,带来平安与安宁。其独特的教义和实际的修行方法,使其成为信众心灵寄托的经典,倡导以慈悲心对待众生,弘扬佛教的无私和关爱。
风月梦
邗上蒙人
《风月梦》是清代邗上蒙人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成书于1848年,以《名妓争风全传》《扬州风月记》为别名。故事围绕五位公子在扬州的纵情生活展开,他们与妓女的错综感情以及由此带来的悲剧,揭示了青楼的虚幻与诱惑。陆书因爱雏妓月香而倾家荡产;贾铭与凤林情深,却因金钱离去;吴珍因情染上恶疾;魏璧被巧云背叛;而袁猷与双林之间的真情,则最终以悲剧收场。小说警示人们青楼生活的危险与诱惑的虚幻。
刘向说苑
刘向
《刘向说苑》是西汉刘向编纂的古代杂史小说集,又名《新苑》。成书于公元前17年,原有二十卷,现存五卷。书中按类记述了春秋战国至汉代的历史故事与传说,蕴含儒家政治思想与道德观念,反映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等哲理格言。作品不仅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还以简洁生动的对话体叙述,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笔记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部分古籍散佚,《说苑》仍为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魏书
魏收
《魏书》是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纪传体史书,由史官魏收编写。全书共130卷,内容涵盖帝纪、朝代列传和志三大部分,详细记录了北魏的历史、人物和制度变迁。尽管因其偏见和不实而被称为“秽史”,但仍保存了大量重要史料,是研究北魏历史的关键文献。书中首次系统地记载了佛道两教的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简史的重要来源。经过历代补丛与整理,其今本为中华书局所修订,备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