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集
作者:
罗隐
《罗隐集》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集,包含了他的诗文创作。罗隐(833-909),字昭谏,原籍新城(今浙江富阳),以讽刺现实和抒发情感闻名。该集汇集了《甲乙集》、《谗书》、《广陵妖乱志》等重要作品,以及多篇序、论、碑铭等杂著,体现了罗隐多样的文学风格。此书是研究罗隐文学的重要资料,展现了晚唐时期的文人风貌。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罗隐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清史稿
赵尔巽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在辛亥革命后编纂的清朝历史正史,历时十余年,由赵尔巽主编,并参与约100位学者。1928年出版时,该书已成为未定本,因其对清朝的赞美与对辛亥革命的贬低而成为禁书。《清史稿》资料丰富,尽管因清朝遗老的立场引发争议,仍被学者视作“二十五史”之一。与此同时,国共内战后,台湾政府也编修了《新清史》,并在2002年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清史》的新编纂计划。此书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视角。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
法天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是佛教经典中的重要典籍,属于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一。该经文深刻阐述了持咒的重要性及其对修行者的菩提心、智慧和慈悲的提升作用。通过诵读和修持此经,信众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光明,消除烦恼和障碍,增进智慧与德行。其教义强调了众生平等和广泛利益,激励修行者以慈悲心普度众生。此经在华严宗、天台宗等流派中具有广泛影响,为信仰者提供了深厚的灵性支持与指导。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不空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主要探讨菩萨的智慧与慈悲。经文中,虚空藏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深入探讨了如何修行和解脱,强调了空性、无我与广大慈悲的重要性。经典内容不仅为修行者提供了智慧指引,也为信仰者提供了心灵的安慰与启迪。通过对大乘佛教理念的诠释,该经文激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菩萨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觉悟,是深入理解大乘佛教思想的重要资料。
道教义枢
孟安排
《道教义枢》是唐代孟安排所著的道教教义书,共十卷,系统论述了道教三十七条核心教义。该书主要依托已失传的《玄门大义》,通过对其内容的剪辑与整合,意在提炼和显现道教的深奥教义。书中涵盖了诸如道德义、法身义、因果义等多样主题,反映了从南北朝至隋唐道教思想的历史演变。尽管《道教义枢》带有佛教色彩,且未能创立独特术语,但其宝贵资料为研究道教哲学与教义提供了重要参考,承载了繁荣的道教经典与思想遗产。
痴娇丽
情痴反正道人
《痴娇丽》是由清代“情痴反正道人”撰写的小说,共十三回。此书存在上下两栏的排版形式,部分内容缺失。作品又名《三妙传(摘锦)》、《白锦琼奇会遇》等,作者身份不详,收录于多部古籍中。故事围绕元代白景云及其表姐妹赵锦娘、李琼姐和陈奇姐的情感纠葛展开。该书在宣泄情欲的同时,也试图弘扬封建伦理,表现出笔酣墨饱但格调不高的特征,受到后世评论家如薛洪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