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集注

作者:朱熹
《孟子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对《孟子》的经典注释,强调“仁政”和“王道”的儒学思想。该书不仅确认了孟子的亚圣地位,还推动了对传统儒学的深入诠释,使《孟子》从子书跃升至经部,成为研究儒学的关键资料。朱熹的注释结合古注和创新哲学,塑造了特有的诠释传统,尽管受到后代学者批评,但其影响力依然深远。这部作品是朱熹众多著作中的重要代表,奠定了四书在儒家经典中的核心地位。

目录

孟子序说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上万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尽心章句上尽心章句下附录一 四书章句附考序附录二 四书章句集注定本辨

朱熹的其他作品

古籍诗词
论语集注
朱熹
《论语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经过40多年精心研读后所作,是《四书章句集注》的重要部分,成为儒家经典中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注释之一。它结合了程氏学说与历代古注,通过深入探讨《论语》的本义与义理,避免了对经文的随意附会,形成了独特的训诂与义理学结合的特点。这一书作为学习与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料,不仅适合一般读者,也为学者提供深入研究的基础,使孔孟思想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中庸集注
朱熹
《中庸集注》是朱熹对《中庸》一文的权威注释,其源出于《小戴礼记》,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朱熹的《四书集注》则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奠定了四书的经典地位。在学术上,朱熹曾对《大学》进行改编,提供了对“格物致知”的独特见解。朱熹生活于南宋,虽任职时间短暂,却在福建讲学终身,他的理学思想影响深远,成为后期儒学的主流。其重要著作广泛流传,后人对其学术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海上花列传
韩庆邦
《海上花列传》是著名的吴语小说,由江苏松江府的韩邦庆创作。该书结合了文言和苏白两种语言,以苏州方言为主的对话使其更加鲜活,展现了19世纪吴语小说的特点。作为吴语文学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地方色彩,精彩呈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月波洞中记
佚名
《月波洞中记》是宋代学者郑樵创作的一卷文献,收录于《通志·艺文略》。该书记述了老君在太白山月波洞的九篇文章,涵盖了相术相关内容。晁公武在《读书志》中也有提及,声称其源自唐代任逍遥在月波洞石壁上所见。该书在后世术家中鲜有引用,仅在《永乐大典》中存留一些信息。文中探讨的相法较为精细,且包含了古老的仙术理念。虽然篇名众多,但普遍学者认定原本仅为一卷,后来的附录尚未考证其真实性。
道行般若经
支娄迦谶
《道行般若经》是佛教经典中的重要文本,属于般若类经书,深奥而智慧无穷。经文探讨了般若(智慧)的本质,揭示了空性和中道的深刻哲理,强调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书中阐述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应当如何看待自我与世界,达到觉悟与解脱。通过智慧的修行,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无常和苦恼,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此经适合所有渴望探索内心世界与真理的修行者,值得细细品味与思考。
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
施护
《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大迦叶和诸菩萨之间的智慧问答。书中探讨了法的本质、菩萨的修行及其在世俗生活中的应用。大迦叶作为佛陀的亲传弟子,以其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修行经验,引导信士了解真正的法义。内容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也启迪人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思考与实践。通过研读此经,读者将能领悟到慈悲、智慧与解脱的真谛,为修行提供宝贵的指导。
今古奇观
抱瓮老人
《今古奇观》是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的一部短篇白话小说集,选自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全书共四十篇,内容涵盖丰富多彩的故事,旨在传达果报、劝惩、情节新奇和趣闻等主题。该书在清初广为流传,成为古代白话小说的重要代表,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研究中国文学和民俗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