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注疏

作者:赵岐,孙奭
《孟子注疏》是一本重要的儒家经典,共分十四卷,每卷包含上下两部分。正文由战国时期的孟子著作构成,附有东汉学者赵岐的注释和传说中孙奭的疏解。赵岐的《孟子章句》成为后人学习的基础,而关于孙奭的正义之作,学界存在争议,朱熹认为其为伪作,陈振孙则认为其曾受诏校订。尽管对正义的作者有不同看法,但赵岐的注释和孙奭的疏解对理解孟子的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目录

卷一上 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卷一下 梁惠王章句上卷二上 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卷二下 梁惠王章句下卷三上 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卷三下 公孙丑章句上卷四上 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卷四下 公孙丑章句下卷五上 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卷五下 滕文公章句上卷六上 滕文公章句下(凡十章)卷六下 滕文公章句下卷七上 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卷七下 离娄章句上卷八上 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二章)卷八下 离娄章句下卷九上 万章章句上(凡九章)卷九下 万章章句上卷十上 万章章句下(凡九章)卷十下 万章章句下卷十一上 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卷十一下 告子章句上卷十二上 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卷十二下 告子章句下卷十三上 尽心章句上(凡四十五章)卷十三下 尽心章句上卷十四上 尽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卷十四下 尽心章句下

赵岐,孙奭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道德经
老子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经典著作,由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所撰。分为上下两篇,共81章,探讨宇宙观、价值观、政治观等。其核心思想包括“无为而治”,强调通过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和谐与稳定。道家与道教的思想虽有区别,但《道德经》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书中还提出“守柔”、“寡欲”等理念,提倡谦卑与知足。历史上多位皇帝曾注释此书,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治理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金刚经
释迦牟尼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记录了释迦牟尼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话,主要探讨佛教的空性和慈悲精神。该经文简短却涵义深刻,强调超越文字经验的直观体验,是禅宗的核心经典之一。《金刚经》不仅在中国文学中有诸多汉译本,且其影响深远,成为修行者的重要指南。经典中提到的“诸相皆空”理念,揭示了世事的虚幻与真实,大大推动了佛教哲学的深入发展。自古至今,它激励着无数信徒追求智慧与解脱。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玄奘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地藏菩萨的慈悲愿力及救度众生的功德。经文通过十轮的法门,阐释了地藏菩萨如何在六道轮回中引导灵魂走向解脱,强调因果法则和修行的重要性。这部经典不仅是信仰的指引,更是修行者内心的启示。其内容丰富,既有深刻的哲理思考,也富含动人的故事,激励信徒发愿行善,积累福德。通过阅读此经,修行者可加深对地藏菩萨的信仰,提升自我觉悟,弘扬慈悲精神。
北史
李延寿
《北史》是由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所撰写的重要历史著作,共100卷,涵盖了北魏至隋的历史,记录了233年的重大事件。这部书在《魏》、《齐》、《周》、《隋》四书基础上进行了删改和编纂,文字精练且风格优美,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资料。李延寿致力于追溯历史,传承父亲未竟的事业,使《北史》成为继《南史》之后的重要史书,受到后世广泛重视。尽管存在不足之处,如对部分历史事件的删削和对迷信现象的描写,但其在认识北朝历史和人物方面的价值不容忽视。
申鉴
荀悦
《申鉴》是东汉末思想家荀悦的重要政治与哲学论著,主要目的是为皇帝提供历史经验的借鉴。全书分为五卷,分别讨论政体、时事、社会风俗和杂论等内容,反映出荀悦深厚的儒家和道家思想背景。他结合了道家的辩证法及自然观,将社会批判与道家思想有机融合,推动了史学发展的演变。明代学者黄省曾为其著作注释,多版本广泛流传,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