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缘

作者:李清
《梼杌闲评》是一部明代长篇历史小说,创作于崇祯年间,揭示了明末政治腐败的现实,主要通过魏忠贤与东林党的斗争展现。小说生动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风俗,同时也对权臣魏忠贤的妖道政治进行严厉批判。作品在情节发展中,融入了迷信色彩,影响了揭露力度。故事围绕魏忠贤的成长与权力斗争展开,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勾勒出一个充满阴谋与背叛的历史画卷。既是一部历史故事,也是对权力与人性的深刻反思。

目录

第一回 朱工部筑堤焚蛇穴 碧霞君显圣降灵签第二回 魏丑驴迎春逞百技 侯一娘永夜引情郎第三回 陈老店小魏偷情 飞盖园妖蛇托孕第四回 赖风月牛三使势 断吉凶跛老灼龟第五回 魏丑驴露财招祸 侯一娘盗马逃生第六回 客印月初会明珠 石林庄三孽聚义第七回 侯一娘入京访旧 王夫人念故周贫第八回 程中书湖广清矿税 冯参政汉水溺群奸第九回 魏云卿金牌认叔侄 倪文焕税监拜门生第十回 洪济闸显圣斥奸 峄山村射妖获偶第十一回 魏进忠旅次成亲 田尔耕窝赌受辱第十二回 傅如玉义激劝夫 魏进忠他乡遇妹第十三回 客印月怜旧分珠 侯秋鸿传春窃玉第十四回 魏进忠义释摩天手 侯七官智赚铎头瘟第十五回 侯少野窥破蝶蜂情 周逢春摔死鸳鸯叩第十六回 周公子钱神救命 何道人炉火贻灾第十七回 涿州城大奸染疠 泰山庙小道怜贫第十八回 河柳畔遇难成阉 山石边逢僧脱难第十九回 入灵崖魏进忠采药 决富贵白太始谈星第二十回 达观师兵解释厄 魏进忠应选入宫第二十一回 郭侍郎经筵叱陈保 魏监门独立撼张差第二十二回 御花园嫔妃拾翠 漪兰殿保姆怀春第二十三回 谏移宫杨涟捧日 诛刘保魏监侵权第二十四回 田尔耕献金认父 乜淑英赴会遭罗第二十五回 跛头陀幻术惑愚民 田知县贪财激大变第二十六回 刘鸿儒劫狱陷三县 萧游击战败叩禅庵第二十七回 傅应星奉书求救 空空儿破法除妖第二十八回 魏忠贤忍心杀卜喜 李永贞毒计害王安第二十九回 劝御驾龙池讲武 僭乘舆泰岳行香第三十回 侯秋鸿忠言劝主 崔呈秀避祸为儿第三十一回 杨副都劾奸解组 万工部忤恶亡身第三十二回 定天罡尽驱善类 拷文言陷害诸贤第三十三回 许指挥断狱媚奸 冯翰林献珠拜相第三十四回 倪文焕巧献投名状 李织造逼上害贤书第三十五回 击缇骑五人仗义 代输赃两县怀恩第三十六回 周蓼洲慷慨成仁 熊芝冈从容就义第三十七回 魏忠贤屈杀刘知府 傅应星忿击张金吾第三十八回 孟婆师飞剑褫奸魄 魏忠贤开例玷儒绅第三十九回 广搜括扬民受毒 攘功名贼子分茅第四十回 据灾异远逐直臣 假缉捕枉害良善第四十一回 枭奴卖主列冠裳 恶宦媚权毒桑梓第四十二回 建生祠众机户作俑 配宫墙林祭酒拂衣第四十三回 无端造隙驱皇戚 没影叨封拜上公第四十四回 进谄谀祠内生芝 征祥瑞河南出玺第四十五回 觅佳丽边帅献姬 庆生辰干儿争宠第四十六回 陈元朗幻化点奸雄 魏忠贤行边杀猎户第四十七回 封三侯怒逐本兵 谋九锡妄图居摄第四十八回 转司马少华纳赂 贬凤阳巨恶投环第四十九回 旧婢仗义赎尸 孽子褫官伏罪第五十回 明怀宗旌忠诛众恶 碧霞君说劫解沉冤

李清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隋书
魏征
《隋书》是唐代历史学家魏徵等人所编写的关于隋朝的官方历史。书成于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共分为帝纪、志、列传三个部分,其中详细记载了隋文帝至隋恭帝的38年历史,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尽管其编辑过程历时35年,作者群学识渊博,但仍存在一些错误。《隋书》的志部分,如《天文志》和《经籍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研究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文献。
比丘尼传
宝唱
《比丘尼传》是一部探索女性修行与自我救赎的经典作品,讲述了比丘尼们在佛教修行道路上的艰辛与坚韧。故事围绕几位不同境遇的比丘尼展开,她们在社会偏见与内心挣扎中,追寻解脱与智慧。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她们的情感、信仰与成长,揭示了女性的力量与独立精神。书中不仅有对佛教教义的深刻思考,更传递了对自我认同与追求自由的坚定信念,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心灵之作。
古文观止
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流行的文言散文选本,由吴楚材和吴调侯于1694年编选。书中收录了近八百首古代散文作品,重点选取了先秦至明代的222篇,涵盖史传、游记、书信等多种题材,语言简洁优美,适合初学者。名中“观止”意指其所收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教材。该书反映了古文运动的理念,至今仍在大中华地区的中学文言文教材中广泛使用。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著名的讽刺小说,由李宝嘉创作,揭示了封建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小说以60回描绘清末官僚的龌龊、卑鄙,展现官场百丑,如卖官、贪腐等。李宝嘉生动地刻画了官员的荒谬行径,表达对官场的强烈不满与嘲讽。尽管故事结构杂乱,鲁迅称其为“迎合时代”的作品,仍然成为中国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至今持续引发关注与研究。
大乘悲分陀利经
佚名
《大乘悲分陀利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传承了慈悲与智慧的核心教义。经中阐述了菩萨道的重要性,强调慈悲心对众生的救助与利益。通过深入的教理探讨,倡导信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慈悲,强调对一切众生的平等关爱。经文不仅启示了修行者的内心成长,也提供了智慧指导,帮助人们面对困境与苦难。作为佛教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乘悲分陀利经》在弘扬佛法、引导信众行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学习和传播大乘法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