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
作者:
李延寿
《南史》是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撰写的历史著作,共八十卷,记载了南朝宋、齐、梁、陈四国自420年至589年的历史。该书以纪传体形式记录,分为十卷本纪和七十卷列传,旨在继承李延寿父亲未竟的事业,修正当时南北朝历史中的失实和偏见。《南史》与《北史》交相辉映,成为后世重要的史料,并在学术界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它突出门阀士族地位,尽管有部分重复现象,仍被视为重要的历史参考文献。
目录
本纪
宋本纪上第一
宋本纪中第二
宋本纪下第三
齐本纪上第四
齐本纪下第五
梁本纪上第六
梁本纪中第七
梁本纪下第八
陈本纪上第九
陈本纪下第十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列传第二 后妃下
列传第三 宋宗室及诸王上
列传第四 宋宗室及诸王下
列传第五 刘穆之 徐羡之 傅亮 檀道济
列传第六 王镇恶 朱龄石 毛修之 傅弘之 朱修之 王玄谟
列传第七 刘敬宣 刘怀肃 刘粹 孙处 蒯恩 向靖 刘锺 虞丘进 孟怀玉 胡藩 刘康祖
列传第八 赵伦之 萧思话 臧焘
列传第九 谢方明 谢灵运
列传第十 谢弘微
列传第十一 王弘
列传第十二
列传第十三 王诞 王华 王惠 王彧
列传第十四 王裕之 王镇之 王韶之 王悦之 王准之
列传第十五 王懿 到彦之 垣护之 张兴世
列传第十六 袁湛
列传第十七 孔靖 孔琳之 殷景仁
列传第十八 褚裕之
列传第十九 蔡廓
列传第二十 何尚之
列传第二十一 张裕
列传第二十二 张邵
列传第二十三 范泰 荀伯子 徐广 郑鲜之 裴松之 何承天
列传第二十四 顔延之 沈怀文 周朗
列传第二十五 刘湛 庾悦 顾琛 顾觊之
列传第二十六 羊欣 羊玄保 沈演之 江夷 江秉之
列传第二十七 沈庆之 宗悫
列传第二十八 柳元景
列传第二十九 殷孝祖 刘勉
列传第三十 鲁爽 薛安都 邓琬 宗越 吴喜 黄回
列传第三十一齐宗室 衡阳元王道度 始安贞王道生 始安王遥光 曲江公遥欣安陆昭王缅 新吴侯景先 南丰伯赤斧 衡阳公谌临汝侯坦之
列传第三十二齐高帝诸子上 豫章文献王嶷
列传第三十三 齐高帝诸子下
列传第三十四 齐武帝诸子 文惠诸子 明帝诸子
列传第三十五 王敬则 陈显达 张敬儿 崔慧景
列传第三十六 李安人 戴僧静 桓康 焦度 曹武吕安国 周山图 周盘龙 王广之
列传第三十七 荀伯玉 崔祖思 苏侃 虞悰 胡谐之 虞玩之 刘休 江祏
列传第三十八 陆澄 陆慧晓 陆杲
列传第三十九 庾杲之 王谌 孔珪 刘怀珍
列传第四十 刘瓛明 僧绍 庾易 刘虬
列传第四十一 梁宗室上
列传第四十二 梁宗室下
列传第四十三 梁武帝诸子
列传第四十四 梁简文帝诸子 元帝诸子
列传第四十五 王茂 曹景宗 席阐文 夏侯详 吉士瞻 蔡道恭 杨公则 邓元起 张惠绍 冯道根 康绚 昌义之
列传第四十六 张弘策 庾域 郑绍叔 吕僧珍 乐蔼
列传第四十七 沈约 范云
列传第四十八 韦叡 裴邃
列传第四十九 江淹 任昉 王僧孺
列传第五十 范岫 傅昭 孔休源 江革 徐勉 许懋 殷钧
列传第五十一 陈伯之 陈庆之 兰钦
列传第五十二 贺瑒 司马褧 朱异 顾协 徐摛 鲍泉
列传第五十三 王神念 羊侃 羊鸦仁
列传第五十四 江子一 胡僧佑 徐文盛 阴子春 杜崱 王琳 张彪
列传第五十五 陈宗室诸王 永修侯拟 遂兴侯详 宜黄侯慧纪 衡阳献 王昌南康湣 王昙朗 文帝诸子 宣帝诸子 后主诸子
列传第五十六 杜僧明 周文育 侯瑱 侯安都 欧阳頠 黄法奭 淳于量 章昭达 吴明彻
列传第五十七 胡颖 徐度 杜棱 周铁武 程灵洗 沈恪 陆子隆 钱道戢 骆文牙 孙瑒 徐世谱 周敷 荀朗 周炅 鲁悉达 萧摩诃 任忠 樊毅
列传第五十八 赵知礼 蔡景历 宗元饶 韩子高 华皎 刘师知 谢岐 毛喜 沈君理 陆山才
列传第五十九 沈炯 虞荔 傅縡 顾野王 姚察
列传第六十 循吏
列传第六十一 儒林
列传第六十二 文学
列传第六十三 孝义上
列传第六十四 孝义下
列传第六十五 隐逸上
列传第六十六 隐逸下
列传第六十七 恩幸
列传第六十八 夷貊上
列传第六十九 夷貊下
列传第七十 贼臣
李延寿的其他作品
北史
李延寿
《北史》是由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所撰写的重要历史著作,共100卷,涵盖了北魏至隋的历史,记录了233年的重大事件。这部书在《魏》、《齐》、《周》、《隋》四书基础上进行了删改和编纂,文字精练且风格优美,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资料。李延寿致力于追溯历史,传承父亲未竟的事业,使《北史》成为继《南史》之后的重要史书,受到后世广泛重视。尽管存在不足之处,如对部分历史事件的删削和对迷信现象的描写,但其在认识北朝历史和人物方面的价值不容忽视。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水经注疏
杨守敬,熊会贞
《水经注疏》是北宋时期著名学者王禹偁所作的重要地理著作,旨在对《水经》的文字进行注释和阐释。《水经》原书由东汉的地理学家王裒编纂,主要记录了中国河流的起源、流域及周边的地理、人文景观。王禹偁在注疏中不仅细致梳理了河流的分布,还结合历史、文化、民俗等,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这部作品对后世的地理学、历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解古代水域地理的重要参考资料,也为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施护等
《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阐述了因果法则与众生解脱的关系。经文通过婆罗门与佛陀的对话,揭示了真理的根本,强调智慧与戒律的重要性。它不仅批判了表面功德与虚假信仰,还提倡内心修行与真实的觉悟。此经对修行者理解因缘关系、培养慈悲心、追求智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深入了解佛教教义的重要文本之一。通过阅读此经,信众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我解放的路径,获得心灵的安宁与智慧的启迪。
黄帝内经:灵柩
古代医者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它以对话形式探讨病理、病机,强调“治未病”理念,提出养生、延年的重要性。本书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形成,主要由黄帝及其大臣们的讨论构成,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内容涵盖阴阳、脏象、经络等医学知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经过历代学者的整理与注释,尤其是唐代王冰的注释版本,至今仍广泛流传,成为中医实践的重要依据。
熊龙峰四种小说
熊龙峰
《熊龙峰四种小说》是当代小说家熊龙峰的杰出作品合集,涵盖了四种不同题材的小说,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叙事风格与深刻的人性探讨。每一部小说都在探索人类情感的复杂性,涉及亲情、爱情与友情的纠葛,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熊龙峰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塑造了鲜活的角色,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生活的温度与深意。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这部作品都将带来一场心灵的旅行,令人深思与共鸣。
无能子
无能子
无能子是唐朝末年一位神秘的思想家,生平、籍贯皆不详。他以博学和哲学思辨著称,授徒讲学为生。为了躲避黄巢起义,他漂泊四方,生活困苦。887年,他隐居于今陕西东南部,完成了其重要著作《无能子》。书中批评君主专制制度,并倡导道教修炼,弘扬儒家仁义和佛教“无心”。该书分为三卷,现存34篇,经过专家考证,原文仅有30篇。目前流传最广的是明正统《道藏》本,王明的校注本是唯一系统的研究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