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花宝鉴

作者:陈森
《品花宝鉴》是清代作家陈森的长篇小说,描绘了狎优风气,主要反映文人与男旦之间复杂的情感与欲望关系。书中着重描绘京师梨园的繁华景象,展现出梅子玉和杜琴言等人物的爱情和道德追求。尽管具有丰富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因其露骨的性描写曾多次遭到禁毁,被视为同性恋的百科全书。鲁迅评价此书未能摆脱传统模式,而胡适则强调其历史价值,彰显了社会对男色的曲解与偏见。

目录

品花宝鉴序品花宝鉴题词第一回 史南湘制谱选名花 梅子玉闻香惊绝艳第二回 魏聘才途中夸遇美 王桂保席上乱飞花第三回 卖烟壶老王索诈 砸菜碗小旦撒娇第四回 三名士雪窗分咏 一少年粉壁题词第五回 袁宝珠引进杜琴言 富三爷细述华公子第六回 颜夫人快订良姻 梅公子初观色界第七回 颜仲清最工一字对 史南湘独出五言诗第八回 偷复偷戏园失银两 乐中乐酒馆闹皮杯第九回 月夕灯宵万花齐放 珠情琴思一面缘悭第十回 春梦婆娑情长情短 花枝约略疑假疑真第十一回 三佳人妙语翻新 交婢女戏言受责第十二回 颜仲清婆心侠气 田春航傲骨痴情第十三回 两心巧印巨眼深情 一味歪缠淫魔色鬼第十四回 诵七言琴声复奏字 搜四子酒令新翻第十五回 老学士奉命出差 佳公子闲情访素第十六回 魏聘才初进华公府 梅子玉再访杜琴言第十七回 祝芳年琼筵集词客 评花谱国色冠群香第十八回 狎客楼中教蔑片 妖娼门口唱杨枝第十九回 述淫邪奸谋藏木桶 逞智慧妙语骗金箍第二十回 夺锦标龙舟竞渡 闷酒令鸳侣传觞第二十一回 造谣言徒遭冷眼 问衷曲暗泣同心第二十二回 遇灾星素琴双痛哭 逛运河梅杜再联情第二十三回 裹草帘阿呆遭毒手 坐粪车劣幕述淫心第二十四回 说新闻传来新戏 定情品跳出情关第二十五回 水榭风廓花能解语 清歌妙舞玉自生香第二十六回 进谗言聘才酬宿怨 重国色华府购名花第二十七回 奚正绅大闹秋水堂 杜琴言避祸华公府第二十八回 生离别隐语寄牵牛 昧天良贪心学扁马第二十九回 缺月重圆真情独笑 群珠紧守离恨谁怜第三十回 赏灯月开宴品群花 试容装上台呈艳曲第三十一回 解余酲群花留夜月 萦旧感名士唱秋坟第三十二回 众名士萧斋等报捷 老司官冷署判呈词第三十三回 寄家书梅学使训子 馈赆仪华公子辞宾第三十四回 还宿债李元茂借钱 闹元宵魏聘才被窃第三十五回 集葩经飞花生并蒂 裁艳曲红豆掷相思第三十六回 小谈心众口骂珊枝 中奸计奋身碎玉镯第三十七回 行小令一字化为三 对戏名二言增至四第三十八回 论真赝注释神禹碑 数灾祥驳翻太乙数第三十九回 闹新房灵机生雅谑 装假发白首变红颜第四十回 奚老土淫毒成天阉 潘其观恶报作风臀第四十一回 惜芳春蝴蝶皆成梦 按艳拍鸳鸯不羡仙第四十二回 索养赡师娘勒价 打茶围幕友破财第四十三回 苏蕙芳慧心瞒寡妇 徐子云重价赎琴言第四十四回 听谣言三家人起衅 见恶札两公子绝交第四十五回 佳公子踏月访情人 美玉郎扶乩认义父第四十六回 众英才分题联集锦 老名士制序笔生花第四十七回 奚十一奇方修肾 潘其观忍辱医臀第四十八回 木兰艇吟出断肠词 皇华亭痛洒离情泪第四十九回 爱中慕田状元求婚 意外情许三姐认弟第五十回 改戏文林春喜正谱 娶妓女魏聘才收场第五十一回 闹缝穷隔墙听戏 舒积忿同室操戈第五十二回 群公子花园贺喜 众佳人绣阁陪新第五十三回 桃花扇题曲定芳情 燕子矶痴魂惊幻梦第五十四回 才子词科登翰苑 佳人绣阁论唐诗第五十五回 凤凰山下谒骚坛 翡翠巢边寻旧冢第五十六回 屈方正成神托梦 侯太史假义恤孤第五十七回 袁绮香酒令戏群芳 王琼华诗牌作盟主第五十八回 奚十一主仆遭恶报 潘其观夫妇闹淫魔第五十九回 梅侍郎独建屈公祠 屈少君重返都门地第六十回 金吉甫归结品花鉴 袁宝珠领袖祝文星

陈森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
支谦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是一部集合了佛教思想与文化的经典作品,旨在传达阿弥陀佛的智慧与慈悲。书中详细阐述了净土宗的核心理念,探讨了念佛法门对信徒心灵的滋养与升华。通过生动的故事与深邃的哲理,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佛教的宁静与力量,更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和与指引。无论是佛教徒还是对佛学感兴趣的读者,此书均能带来启迪与思考,是理解净土宗的重要读物。
桃花扇
孔尚任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本,通过明代才子侯方域与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揭示了明朝末年的社会腐败和历史变迁。剧中以桃花扇为象征,描绘了侯方域与李香君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坚守,同时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与南明灭亡的背景。全剧共44出,人物众多,包含丰富的历史事件与情感刻画,兼具艺术性与历史真实性。该剧自问世以来影响深远,成为中国话剧与文学的重要作品。
孟子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不详,被誉为“亚圣”,是继孔子之后的重要儒家思想家,著有《孟子》一书,系统阐述性善论及仁政思想。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具备同情心,是为人之道的基础。他强调“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认为君主应以爱民为先。尽管早期地位不高,但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宋代朱熹的推广,孟子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文化及政治理念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商君书
商鞅
《商君书》是中国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重要著作,由商鞅及其后学编撰,现存24篇。书中详细记录了商鞅在秦孝公时期的变法思想,强调重农重战、法治与赏罚,以增强国家实力。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反驳,主张通过严厉的法律与控制民众来巩固统治。其核心观点包括"民弱国强"与"奸民治善民"相辅相成,反映了法家对政治权力与社会管理的独特理解。《商君书》不仅是法家思想的重要见证,也对后世政治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子思子
孔伋
《子思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作者为孔子的孙子子思。全书以对子思思想的阐述为核心,探讨了伦理、政治、教育等多个领域。作为儒家思想的延续,书中强调了仁义礼智的重要性,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对待修身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上,子思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是推动社会和谐的基础。《子思子》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考,还为后世塑造了儒家精神和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