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史稿

清史稿

作者:赵尔巽

清史稿》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北洋政府设馆,以赵尔巽为主约100余位学者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曾有学者将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国共内战后,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以国史馆清史组编修《新清史》。200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打算在10年内编纂一部高水平的《清史》。

目录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编修工作历时十余年,到了1927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经初步成形,担心时局多变及自己时日无多,遂决定把各卷刊印出版,以《清史稿》的名称刊行,以示其为未定本。由于参加编修的史官多为清朝遗老,书中对清朝歌功颂德,贬低辛亥革命,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后,把此书定为禁书,禁止刊印发售,此后学术界为此书解禁不断奔走。到目前为止,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仍不可忽视。不少学者将其列为“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之一。

编撰过程

1914年袁世凯设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缪荃孙、柯劭忞等为总纂,总领《清史稿》的修撰工作,参与者有一百余人,没有固定编制,人员由馆长聘用。如赵尔巽曾亲自拜访夏孙桐,请其出面任总纂。当时《清史稿》主要撰稿者中大多出桐城派。如秦树声、朱师辙、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皆为桐城人。

馆内设有“功课簿”,记载馆员分工事宜,如柯劭忞撰〈天文志〉、〈时宪志〉。缪荃孙撰〈儒林传〉、〈文苑传〉、〈土司传〉。吴廷燮撰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五朝〈本纪〉、〈大臣年表〉。吴士鉴撰〈地理志〉贵州、新疆各一卷、〈宗室世系表〉、〈公主表〉、〈皇子世表〉及〈艺文志〉初稿。章钰撰〈忠义传〉、〈艺文志〉定稿。金兆蕃撰太祖、太宗、顺治三朝列传及〈列女传〉。秦树声撰〈地理志〉直隶卷,王大钧撰嘉庆朝列传。夏孙桐撰嘉庆、道光朝列传及〈循吏传〉、〈艺术传〉。田应璜撰〈地理志〉山西一卷。罗惇曧撰〈交通志〉,戴锡章撰〈邦交志〉。唐邦治撰〈军机大臣年表〉。王树楠撰咸丰、同治朝大臣传。叶尔恺撰〈宗教志〉,其中喇嘛教、基督教、回教各一卷。张采田撰〈地理志〉江苏卷、〈刑法志〉、〈乐志〉、〈后妃传〉。吴怀清撰〈地理志〉陕西一卷、〈食货志〉征榷卷。张书云撰〈礼志〉,补辑(舆服志)、〈选举志〉。俞陛云撰〈兵志〉与部分列传。马其昶撰光宣朝臣工列传,修正〈文苑传〉。蓝钰撰〈地理志〉云南一卷。朱师辙有言:“列传撰人甚多,在馆诸人,几人人皆有。以余论,虽以咸同列传为主,而康乾以来各朝,皆曾补撰。盖每朝皆出于众手,惟每朝有主体撰人;又重修整时,归何人为主,则其负责为多。”[1]

撰稿期间,往往须请人抄稿,“第一次抄稿,由各人自觅书手缮写,按千字小洋一角,由馆计算”。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到1927年大致完稿,后赵尔巽委托袁金铠经办发刊和校刻事宜,由柯劭忞完成刊行。全书于1928年刊印完成,1929年发行[来源请求]

清史馆职名

  • 馆长:赵尔巽
  • 代馆长兼总纂:柯劭忞
  • 总阅:于式枚
  • 总纂:王树枬、郭曾炘、李家驹、缪荃孙、吴士鉴、吴廷燮、马其昶、夏孙桐、秦树声、金兆蕃
  • 总理史稿发刊事宜总阅:袁金铠
  • 办理史稿校刻事宜总阅:金梁

卷次说明

全书的最初版本共有536卷,包括〈本纪〉25卷、〈志〉142卷、〈表〉53卷、〈列传〉316卷。记载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帝(1616年),到辛亥革命结束清朝统治(1911年)共296年的历史。

本纪
  • 卷01 本纪一 太祖本纪
  • 卷02 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
  • 卷03 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
  • 卷04 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
  • 卷05 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
  • 卷06 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
  • 卷07 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
  • 卷08 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
  • 卷09 本纪九 世宗本纪
  • 卷10 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
  • 卷11 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
  • 卷12 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
  • 卷13 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
  • 卷14 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
  • 卷15 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
  • 卷16 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
  • 卷17 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
  • 卷18 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
  • 卷19 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
  • 卷20 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
  • 卷21 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
  • 卷22 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
  • 卷23 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
  • 卷24 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
  • 卷25 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 卷26 志一 天文一
  • 卷27 志二 天文二
  • 卷28 志三 天文三
  • 卷29 志四 天文四
  • 卷30 志五 天文五
  • 卷31 志六 天文六
  • 卷32 志七 天文七
  • 卷33 志八 天文八
  • 卷34 志九 天文九
  • 卷35 志十 天文十
  • 卷36 志十一 天文十一
  • 卷37 志十二 天文十二
  • 卷38 志十三 天文十三
  • 卷39 志十四 天文十四
  • 卷40 志十五 异灾一
  • 卷41 志十六 异灾二
  • 卷42 志十七 异灾三
  • 卷43 志十八 异灾四
  • 卷44 志十九 异灾五
  • 卷45 志二十 时宪一
  • 卷46 志二十一 时宪二
  • 卷47 志二十二 时宪三
  • 卷48 志二十三 时宪四
  • 卷49 志二十四 时宪五
  • 卷50 志二十五 时宪六
  • 卷51 志二十六 时宪七
  • 卷52 志二十七 时宪八
  • 卷53 志二十八 时宪九
  • 卷54 志二十九 地理一
  • 卷55 志三十 地理二
  • 卷56 志三十一 地理三
  • 卷57 志三十二 地理四
  • 卷58 志三十三 地理五
  • 卷59 志三十四 地理六
  • 卷60 志三十五 地理七
  • 卷61 志三十六 地理八
  • 卷62 志三十七 地理九
  • 卷63 志三十八 地理十
  • 卷64 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
  • 卷65 志四十 地理十二
  • 卷66 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
  • 卷67 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
  • 卷68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 卷69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 卷70 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
  • 卷71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 卷72 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
  • 卷73 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
  • 卷74 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
  • 卷75 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
  • 卷76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
  • 卷77 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
  • 卷78 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
  • 卷79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 卷80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
  • 卷81 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
  • 卷82 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
  • 卷83 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
  • 卷84 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
  • 卷85 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
  • 卷86 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
  • 卷87 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
  • 卷88 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
  • 卷89 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
  • 卷90 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
  • 卷91 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
  • 卷92 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
  • 卷93 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
  • 卷94 志六十九 乐一
  • 卷95 志七十 乐二
  • 卷96 志七十一 乐三
  • 卷97 志七十二 乐四
  • 卷98 志七十三 乐五
  • 卷99 志七十四 乐六
  • 卷100 志七十五 乐七
  • 卷101 志七十六 乐八
  • 卷102 志七十七 舆服一
  • 卷103 志七十八 舆服二
  • 卷104 志七十九 舆服三
  • 卷105 志八十 舆服四
  • 卷106 志八十一 选举一
  • 卷107 志八十二 选举二
  • 卷108 志八十三 选举三
  • 卷109 志八十四 选举四
  • 卷110 志八十五 选举五
  • 卷111 志八十六 选举六
  • 卷112 志八十七 选举七
  • 卷113 志八十八 选举八
  • 卷114 志八十九 职官一
  • 卷115 志九十 职官二
  • 卷116 志九十一 职官三
  • 卷117 志九十二 职官四
  • 卷118 志九十三 职官五
  • 卷119 志九十四 职官六
  • 卷120 志九十五 食货一
  • 卷121 志九十六 食货二
  • 卷122 志九十七 食货三
  • 卷123 志九十八 食货四
  • 卷124 志九十九 食货五
  • 卷125 志一百 食货六
  • 卷126 志一百一 河渠一
  • 卷127 志一百二 河渠二
  • 卷128 志一百三 河渠三
  • 卷129 志一百四 河渠四
  • 卷130 志一百五 兵一
  • 卷131 志一百六 兵二
  • 卷132 志一百七 兵三
  • 卷133 志一百八 兵四
  • 卷134 志一百九 兵五
  • 卷135 志一百十 兵六
  • 卷136 志一百十一 兵七
  • 卷137 志一百十二 兵八
  • 卷138 志一百十三 兵九
  • 卷139 志一百十四 兵十
  • 卷140 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
  • 卷141 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
  • 卷142 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
  • 卷143 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
  • 卷144 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
  • 卷145 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 经部
  • 卷146 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 史部
  • 卷147 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 子部
  • 卷148 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 集部
  • 卷149 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 铁路
  • 卷150 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 轮船
  • 卷151 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 电报
  • 卷152 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 邮政
  • 卷153 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 俄罗斯
  • 卷154 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 英吉利
  • 卷155 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 法兰西
  • 卷156 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 美利坚
  • 卷157 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 德意志
  • 卷158 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 日本
  • 卷159 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 瑞典 那威 丹墨 和兰 日斯巴尼亚 比利时 义大利
  • 卷160 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奥斯马加 秘鲁 巴西 葡萄牙 墨西哥 刚果
  • 《表》分成〈皇子世表〉、〈公主表〉、〈外戚表〉、〈诸臣封爵世表〉、〈大学士年表〉、〈军机大臣年表〉、〈部院大臣年表〉、〈疆臣年表〉、〈藩部世表〉、〈交聘年表〉等十类。
  • 卷161 表一 皇子世表一
  • 卷162 表二 皇子世表二
  • 卷163 表三 皇子世表三
  • 卷164 表四 皇子世表四
  • 卷165 表五 皇子世表五
  • 卷166 表六 公主表
  • 卷167 表七 外戚表
  • 卷168 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
  • 卷169 表九 诸臣封爵世表二
  • 卷170 表十 诸臣封爵世表三
  • 卷171 表十一 诸臣封爵世表四
  • 卷172 表十二 诸臣封爵世表五上
  • 卷173 表十三 诸臣封爵世表五下
  • 卷174 表十四 大学士年表一
  • 卷175 表十五 大学士年表二
  • 卷176 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
  • 卷177 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
  • 卷178 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
  • 卷179 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
  • 卷180 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
  • 卷181 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
  • 卷182 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
  • 卷183 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
  • 卷184 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
  • 卷185 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
  • 卷186 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
  • 卷187 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
  • 卷188 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
  • 卷189 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
  • 卷190 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
  • 卷191 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
  • 卷192 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
  • 卷193 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
  • 卷194 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
  • 卷195 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
  • 卷196 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
  • 卷197 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 卷198 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 卷199 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 卷200 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 卷201 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
  • 卷202 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
  • 卷203 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
  • 卷204 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
  • 卷205 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 卷206 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 卷207 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 卷208 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 卷209 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
  • 卷210 表五十 藩部世表二
  • 卷211 表五十一 藩部世表三
  • 卷212 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
  • 卷213 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 卷214 列传一 后妃
  • 卷215 列传二 诸王一
  • 卷216 列传三 诸王二
  • 卷217 列传四 诸王三
  • 卷218 列传五 诸王四
  • 卷219 列传六 诸王五
  • 卷220 列传七 诸王六
  • 卷221 列传八 诸王七
  • 卷222 列传九 建州酋长(阿哈出、李满住、猛哥帖木儿)
  • 卷223 列传十 海西女真四部酋长
  • 卷224 列传十一 张煌言、郑成功、李定国
  • 卷225 列传十二 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扈尔汉
  • 卷226 列传十三
  • 卷227 列传十四 常书 康果礼 博尔晋 雅希禅 扬善 冷格里 萨穆什喀 洪尼雅喀 阿山
  • 卷228 列传十五 额尔德尼 噶盖 达海 尼堪 库尔缠 英俄尔岱 满达尔汉 明安达礼
  • 卷229 列传十六
  • 卷230 列传十七
  • 卷231 列传十八 佟养性 李永芳 石廷柱 马光远 李思忠 金玉和 王一屏 孙得功 张士彦 金砺
  • 卷232 列传十九 希福、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
  • 卷233 列传二十
  • 卷234 列传二十一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祖大寿
  • 卷235 列传二十二
  • 卷236 列传二十三
  • 卷237 列传二十四 洪承畴 夏成德 孟乔芳 张文衡 张存仁
  • 卷238 列传二十五
  • 卷239 列传二十六
  • 卷240 列传二十七
  • 卷241 列传二十八
  • 卷242 列传二十九
  • 卷243 列传三十
  • 卷244 列传三十一
  • 卷245 列传三十二
  • 卷246 列传三十三
  • 卷247 列传三十四
  • 卷248 列传三十五
  • 卷249 列传三十六 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班布尔善
  • 卷250 列传三十七
  • 卷251 列传三十八 图海 李之芳
  • 卷252 列传三十九
  • 卷253 列传四十
  • 卷254 列传四十一
  • 卷255 列传四十二
  • 卷256 列传四十三
  • 卷257 列传四十四
  • 卷258 列传四十五
  • 卷259 列传四十六
  • 卷260 列传四十七 姚启圣、吴兴祚、施琅、朱天贵
  • 卷261 列传四十八 杨捷 石调声 万正色 吴英 蓝理 黄梧 子芳度 从子芳世、芳泰 穆赫林 段应举
  • 卷262 列传四十九 魏裔介 熊赐履 李光地
  • 卷263 列传五十 王弘祚 姚文然 魏象枢 朱之弼 赵申乔
  • 卷264 列传五十一 郝维讷 任克溥 刘鸿儒 刘楗 朱裴 张廷枢
  • 卷265 列传五十二 汤斌 陆陇其 张伯行
  • 卷266 列传五十三 叶方蔼 沈荃 励杜讷 徐元珙 许三礼 王士祯 韩菼 汤右曾
  • 卷267 列传五十四 张玉书 李天馥 吴琠 张英 张廷瓒 张廷璐 陈廷敬 温达 穆和伦 萧永藻 嵩祝 王顼龄
  • 卷268 列传五十五 米思翰 李荣保 顾八代 玛尔汉 田六善 杜臻 萨穆哈
  • 卷269 列传五十六 索额图 明珠 余国柱 佛伦
  • 卷270 列传五十七 郝浴 杨素蕴 郭琇
  • 卷271 列传五十八 徐干学 翁叔元 王鸿绪 高士奇
  • 卷272 列传五十九 汤若望 杨光先 南怀仁
  • 卷273 列传六十
  • 卷274 列传六十一
  • 卷275 列传六十二
  • 卷276 列传六十三
  • 卷277 列传六十四 于成龙 彭鹏 陈瑸 陈鹏年 施世纶
  • 卷278 列传六十五 慕天颜 阿山 噶礼
  • 卷279 列传六十六 杨方兴 朱之锡 靳辅 陈潢 于成龙 张鹏翮
  • 卷280 列传六十七 郎坦 朋春 萨布素 玛拉
  • 卷281 列传六十八
  • 卷282 列传六十九
  • 卷283 列传七十
  • 卷284 列传七十一
  • 卷285 列传七十二
  • 卷286 列传七十三
  • 卷287 列传七十四 佟国维 马齐 阿灵阿 揆叙 鄂伦岱
  • 卷288 列传七十五 鄂尔泰 张廷玉
  • 卷289 列传七十六
  • 卷290 列传七十七 杨名时 黄叔琳 方苞 王兰生 胡煦 魏廷珍 蔡世远 沈近思 雷鋐
  • 卷291 列传七十八
  • 卷292 列传七十九
  • 卷293 列传八十 李绂 蔡珽 谢济世 陈学海
  • 卷294 列传八十一 李卫 田文镜 宪德 诺岷 陈时夏 王士俊
  • 卷295 列传八十二 隆科多 年羹尧
  • 卷296 列传八十三 岳钟琪 策棱
  • 卷297 列传八十四 查郎阿 傅尔丹 马尔赛 庆复 张广泗
  • 卷298 列传八十五
  • 卷299 列传八十六
  • 卷300 列传八十七
  • 卷301 列传八十八 讷亲 傅恒 福灵安 福隆安 福长安
  • 卷302 列传八十九 徐本 汪由敦 来保 刘纶 刘统勋 刘墉
  • 卷303 列传九十 福敏 陈世倌 史贻直 阿克敦 孙嘉淦 梁诗正
  • 卷304 列传九十一
  • 卷305 列传九十二
  • 卷306 列传九十三
  • 卷307 列传九十四 尹继善 刘于义 陈大受 张允随 陈宏谋
  • 卷308 列传九十五
  • 卷309 列传九十六
  • 卷310 列传九十七 齐苏勒 嵇曾筠 嵇璜 高斌 高晋 完颜伟 顾琮 白钟山
  • 卷311 列传九十八
  • 卷312 列传九十九
  • 卷313 列传一百 兆惠 阿里衮 丰升额 舒赫德
  • 卷314 列传一百一
  • 卷315 列传一百二
  • 卷316 列传一百三
  • 卷317 列传一百四
  • 卷318 列传一百五 阿桂
  • 卷319 列传一百六 于敏中 和珅 和琳 苏凌阿
  • 卷320 列传一百七 三宝 永贵 蔡新 程景伊 梁国治 英廉 彭元瑞 纪昀 陆锡熊 陆费墀
  • 卷321 列传一百八
  • 卷322 列传一百九
  • 卷323 列传一百十
  • 卷324 列传一百十一
  • 卷325 列传一百十二
  • 卷326 列传一百十三
  • 卷327 列传一百十四
  • 卷328 列传一百十五
  • 卷329 列传一百十六
  • 卷330 列传一百十七 福康安 孙士毅 明亮
  • 卷331 列传一百十八
  • 卷332 列传一百十九
  • 卷333 列传一百二十
  • 卷334 列传一百二十一
  • 卷335 列传一百二十二
  • 卷336 列传一百二十三
  • 卷337 列传一百二十四 卢焯 图尔炳阿 阿思哈 宫兆麟 杨景素 闵鹗元
  • 卷338 列传一百二十五
  • 卷339 列传一百二十六
  • 卷340 列传一百二十七 王杰 董诰 朱圭
  • 卷341 列传一百二十八
  • 卷342 列传一百二十九
  • 卷343 列传一百三十
  • 卷344 列传一百三十一
  • 卷345 列传一百三十二
  • 卷346 列传一百三十三
  • 卷347 列传一百三十四
  • 卷348 列传一百三十五
  • 卷349 列传一百三十六
  • 卷350 列传一百三十七
  • 卷351 列传一百三十八
  • 卷352 列传一百三十九
  • 卷353 列传一百四十
  • 卷354 列传一百四十一
  • 卷355 列传一百四十二
  • 卷356 列传一百四十三 洪亮吉 管世铭 谷际岐 李仲昭 石承藻
  • 卷357 列传一百四十四
  • 卷358 列传一百四十五
  • 卷359 列传一百四十六
  • 卷360 列传一百四十七
  • 卷361 列传一百四十八
  • 卷362 列传一百四十九
  • 卷363 列传一百五十 曹振镛 文孚 英和 王鼎 穆彰阿 潘世恩
  • 卷364 列传一百五十一 阮元 汪廷珍 汤金钊
  • 卷365 列传一百五十二
  • 卷366 列传一百五十三 孙玉庭 蒋攸铦 李鸿宾
  • 卷367 列传一百五十四
  • 卷368 列传一百五十五
  • 卷369 列传一百五十六 林则徐 邓廷桢
  • 卷370 列传一百五十七 琦善 伊里布 宗室耆英
  • 卷371 列传一百五十八
  • 卷372 列传一百五十九 裕谦 谢朝恩 重祥 关天培 陈连升 祥福 江继芸 陈化成 海龄 葛云飞 王锡朋 郑国鸿 朱贵
  • 卷373 列传一百六十
  • 卷374 列传一百六十一
  • 卷375 列传一百六十二
  • 卷376 列传一百六十三
  • 卷377 列传一百六十四
  • 卷378 列传一百六十五
  • 卷379 列传一百六十六
  • 卷380 列传一百六十七
  • 卷381 列传一百六十八
  • 卷382 列传一百六十九
  • 卷383 列传一百七十
  • 卷384 列传一百七十一
  • 卷385 列传一百七十二 杜受田 子杜翰 祁隽藻 翁心存 彭蕴章
  • 卷386 列传一百七十三 文庆 文祥 宝鋆
  • 卷387 列传一百七十四 宗室肃顺 穆荫 匡源 焦祐瀛 陈孚恩
  • 卷388 列传一百七十五 桂良 瑞麟 子怀塔布 官文 文煜
  • 卷389 列传一百七十六 柏葰 麟魁 瑞常 全庆
  • 卷390 列传一百七十七 贾桢 周祖培 朱凤标 单懋谦
  • 卷391 列传一百七十八 倭仁 李棠阶 吴廷栋
  • 卷392 列传一百七十九 赛尚阿 讷尔经额
  • 卷393 列传一百八十 李星沅 周天爵 劳崇光
  • 卷394 列传一百八十一 徐广缙 叶名琛 黄宗汉
  • 卷395 列传一百八十二
  • 卷396 列传一百八十三 吴文镕 潘铎 邓尔恒
  • 卷397 列传一百八十四
  • 卷398 列传一百八十五
  • 卷399 列传一百八十六
  • 卷400 列传一百八十七
  • 卷401 列传一百八十八
  • 卷402 列传一百八十九
  • 卷403 列传一百九十 胜保 托明阿 陈金绶 德兴阿
  • 卷404 列传一百九十一 僧格林沁
  • 卷405 列传一百九十二 曾国藩
  • 卷406 列传一百九十三 骆秉章 胡林翼
  • 卷407 列传一百九十四 江忠源 罗泽南
  • 卷408 列传一百九十五
  • 卷409 列传一百九十六
  • 卷410 列传一百九十七
  • 卷411 列传一百九十八 李鸿章
  • 卷412 列传一百九十九 左宗棠
  • 卷413 列传二百 曾国荃 沈葆桢 刘坤一
  • 卷414 列传二百一
  • 卷415 列传二百二
  • 卷416 列传二百三
  • 卷417 列传二百四
  • 卷418 列传二百五 袁甲三 子袁保恒 毛昶熙
  • 卷419 列传二百六 刘长佑 刘岳昭 岑毓英
  • 卷420 列传二百七 韩超 田兴恕 曾璧光 席宝田
  • 卷421 列传二百八
  • 卷422 列传二百九
  • 卷423 列传二百十
  • 卷424 列传二百十一 吴振棫 张亮基 毛鸿宾 张凯嵩
  • 卷425 列传二百十二
  • 卷426 列传二百十三
  • 卷427 列传二百十四
  • 卷428 列传二百十五
  • 卷429 列传二百十六
  • 卷430 列传二百十七
  • 卷431 列传二百十八
  • 卷432 列传二百十九
  • 卷433 列传二百二十
  • 卷434 列传二百二十一
  • 卷435 列传二百二十二 华尔 勒伯勒东 法尔第福 戈登 日意格 德克碑 赫德 帛黎
  • 卷436 列传二百二十三 沈桂芬 李鸿藻 翁同和 孙毓汶
  • 卷437 列传二百二十四 荣禄 王文韶 张之洞 瞿鸿禨
  • 卷438 列传二百二十五 阎敬铭 张之万 鹿传霖 林绍年
  • 卷439 列传二百二十六
  • 卷440 列传二百二十七
  • 卷441 列传二百二十八
  • 卷442 列传二百二十九
  • 卷443 列传二百三十
  • 卷444 列传二百三十一
  • 卷445 列传二百三十二
  • 卷446 列传二百三十三 郭嵩焘 崇厚 曾纪泽 薛福成 黎庶昌 马建忠 李凤苞 洪钧 刘瑞芬 徐寿朋 杨儒
  • 卷447 列传二百三十四 丁宝桢 李瀚章 杨昌濬 张树声 卫荣光 刘秉璋 陈士杰 陶模 李兴锐 史念祖
  • 卷448 列传二百三十五
  • 卷449 列传二百三十六
  • 卷450 列传二百三十七
  • 卷451 列传二百三十八
  • 卷452 列传二百三十九
  • 卷453 列传二百四十
  • 卷454 列传二百四十一
  • 卷455 列传二百四十二
  • 卷456 列传二百四十三
  • 卷457 列传二百四十四
  • 卷458 列传二百四十五
  • 卷459 列传二百四十六
  • 卷460 列传二百四十七
  • 卷461 列传二百四十八
  • 卷462 列传二百四十九 丁汝昌 卫汝贵 叶志超
  • 卷463 列传二百五十 唐景嵩 刘永福
  • 卷464 列传二百五十一 李端棻 徐致靖 陈宝箴 黄遵宪 曾鉌 杨深秀 杨锐 刘光第 谭嗣同 唐才常 林旭 康广仁
  • 卷465 列传二百五十二
  • 卷466 列传二百五十三
  • 卷467 列传二百五十四
  • 卷468 列传二百五十五
  • 卷469 列传二百五十六
  • 卷470 列传二百五十七
  • 卷471 列传二百五十八 盛宣怀 瑞澂
  • 卷472 列传二百五十九 陆润庠 世续 伊克坦 梁鼎芬 徐坊 劳乃宣 沈曾植
  • 卷473 列传二百六十 张勋 康有为
  • 卷474 列传二百六十一 吴三桂 耿精忠 尚之信 孙延龄
  • 卷475 列传二百六十二 洪秀全
  • 卷476 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
  • 卷477 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
  • 卷478 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
  • 卷479 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
  • 卷480 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
  • 卷481 列传二百六十八 儒林二
  • 卷482 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
  • 卷483 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 孔荫植 孔兴燮 孔毓圻 孔传铎 孔广棨 孔昭焕 孔宪培 孔庆镕 孔繁灏 孔祥珂 孔令贻
  • 卷484 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
  • 卷485 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
  • 卷486 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
  • 卷487 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
  • 卷488 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
  • 卷489 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
  • 卷490 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
  • 卷491 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
  • 卷492 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
  • 卷493 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
  • 卷494 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
  • 卷495 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
  • 卷496 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
  • 卷497 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
  • 卷498 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
  • 卷499 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
  • 卷500 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
  • 卷501 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
  • 卷502 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
  • 卷503 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
  • 卷504 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
  • 卷505 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
  • 卷506 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
  • 卷507 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
  • 卷508 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
  • 卷509 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
  • 卷510 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
  • 卷511 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
  • 卷512 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 湖广
  • 卷513 列传三百 土司二 四川
  • 卷514 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 云南
  • 卷515 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 贵州
  • 卷516 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 广西
  • 卷517 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 甘肃
  • 卷518 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 科尔沁 扎赉特 杜尔伯特 郭尔罗斯 喀喇沁 土默特
  • 卷519 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 敖汉 柰曼 巴林 扎噜特 阿噜科尔沁 翁牛特 克什克腾 喀尔喀左翼 乌珠穆沁 浩齐特苏尼特 阿巴噶 阿巴哈纳尔
  • 卷520 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 四子部落 茂明安 喀尔喀右翼 乌喇特 鄂尔多斯 阿拉善 额济讷
  • 卷521 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 喀尔喀车臣汗部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 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
  • 卷522 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 青海额鲁特
  • 卷523 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 杜尔伯特 旧土尔扈特 新土尔扈特 和硕特
  • 卷524 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 唐努乌梁海 阿尔泰乌梁海 阿尔泰淖尔乌梁海
  • 卷525 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 西藏
  • 卷526 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 朝鲜 琉球
  • 卷527 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 越南
  • 卷528 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 缅甸 暹罗 南掌 苏禄
  • 卷529 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廓尔喀 浩罕 布鲁特 哈萨克 安集延 玛尔噶朗 那木干 塔什干 巴达克山 博罗尔 阿富汗 坎巨提

版本来历

  • 关外本(又称关外一次本):《清史稿》在刻印过程中,袁金铠因忙于他事,转托金梁协助校刻此书。金梁擅改原稿,加入《张勋传》和《康有为传》,并将印成的1100部书中的400部运往东北发行。
  • 关内本:原编纂人员发现后,便将留在北京的原印本更正重印发行。
  • 重印本(又称关外二次本):后金梁坚持以“关外本”为基础,并根据当时学者对《清史稿》提出的批评和关内本所作的一些重要更正后出版发行。
  • 中华书局点校本:20世纪50年代[来源请求],中华书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展开全面系统的整理。中华书局所用的工作本是关外二次本,组织了启功、王钟翰、孙毓棠、罗尔纲、刘大年、吴树平、何英芳等近百余位文史专家参与这项工作。制定了关于新式标点、分段、校勘的方法和体例,参与整理的人员均统一依照执行。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校,改正错字、填补遗字、修改注释、加注标点、划分段落、并撰写了内容翔实的校勘记。文化大革命期间整理工作暂停,1971年重新开始,1978年全部完成。出版后,香港学者汪宗衍先生曾对标点方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后中华书局对其进行了修订、再版,对发现的点校中出现的失误进行更正。
  • 清史稿校注:由台湾国史馆与国立故宫博物院合作,不更动原文,“以稿校稿、以卷校卷”方式,就其取材、撰写、印校等方面的谬误,利用存盘的清史馆原稿、清国史馆历朝国史稿、清宫档案及各类官私史料等,进行全面的检校、查考、补注与订正。共十五册,另附索引一册。1999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再版。

版本对比

  • 关内本较之于关外本:
    • 删去《张勋传》(附张彪传)、《康有为传》及金梁所写的“校刻记”;
    • 改订了“清史馆职名”;
    • 删去了“易类”书目六十四种;
    • 抽换了《艺文志·序》;
    • 修改了《劳乃宣传》、《沈曾植传》等个别传记。
  • 重印本较之于关外本:
    • 删去了《张彪附传》、《公主表·序》和《时宪志》中的数学工具书八线对数表;
    • 增加了《陈黉举传》、《朱筠传》、《翁方纲传》,压缩了《赵尔丰传》等个别传记。
  • 重印本较前两个版本均少了7卷,仅有529卷。
  • 点校本较之于前三个版本
    • 凡前三本篇目、内容不同的地方,都有附注,录出异文;
    • 关于史实错误及同音异译的人名、地名、官名、部落名称等,一般不改动,只在本篇内略作统一。清朝避讳字,尽量改回;
    • 对少数民族名称,凡带有侮辱性的字样,除旧史中习见的泛称以外,均加以改正;
    • 史文的脱、误、衍、倒和异体、古体字等,也作了校改。还有由于行、段的错排,以致事理不合处,已发现的也经过查对校正。但原文文理不通,或人名、地名等脱误查不到出处的地方,都维持原状;
    • 删去了八线对数表;
    • 合并了总目(原分5卷),不再分卷,并在原来基础上略作增补,以便检阅。

评论

  • 乃大辂椎轮之先导,并非视为成书也。(赵尔巽:清史稿发刊缀言)
  • 史稿本非定本,望海内通人不吝指教。当别撰校勘记,为将来修正之资,幸甚幸甚。(金梁:清史稿校刻记)
  • 本书虽编成于辛亥革命以后,而编者却基本上还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场来写清史的。由于成于众手,彼此照应不够,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核改,刊行时校对也不认真,是以体例不一,繁简失当,以至年月、事实、人名、地名的错误往往可见。(中华书局:《清史稿》出版说明)
  • 纂修者多为清室遗老,眷恋清朝的心态甚重,故书中很多反对革命、诬蔑先烈、谀扬清朝之词。其次,当时清朝的档案尚未清理,修史者只能根据原国史馆中的稿件和有关史籍,不能直接利用原始档案,故价值较逊。(戴逸:乖谬百出的《清史稿》)

清史(中华民国)

编撰过程

自《清史稿》完稿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内部就有应重新编写“清史”的声音,但因战乱而无法实行。国府撤台之后,于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国民大会。会上,一百多位代表联名敦请中华民国政府延揽史家,从速编纂清史。其后,几位监察委员于民国四十八年(1959年)又提出“敦促政府迅修清史案”。次年,第三次国民大会二百多位代表联名提出“请政府迅速编成清史以维护文化传统案”,针对当时内地开始考虑纂修清史的新情况,声称“大陆确已着手编拟清史,显有篡窃之企图,故此事刻不容缓”。

在这一波波声浪之下,中华民国总统兼国防研究院院长蒋中正终于同意纂修清史,并在国防研究院成立了“清史编纂委员会”开始工作,张其昀为主任,萧一山为副主任,彭国栋任总编纂。但这部《清史》从一开始就被定位成“献礼工程”,张其昀决心于1961年“元旦出版第一册,双十节出齐,以为庆祝五十年国庆之贡献”,仅留给修史者一年的时间。

经过内部讨论并征求各方意见,国防研究院“清史编纂委员会”首先拟定了21条凡例,后来成为台版《清史》卷首的叙例。凡例中明确此《清史》将以《清史稿》为蓝本,主要是修订而非撰写。之后修史人员明确各自分工,除23位编纂委员以外,又外聘了几位专家参加撰稿和修订工作,最后由主任并口总编纂负责统稿。一年后,全书告成,以国防研究院和中国文化研究所合作名义刊行《清史》,共计8册。

该书除以《清史稿》(关内版)为蓝本进行编纂外,以“正其谬误,补其缺憾”,对《清史稿》的内容进行了部分订正。一方面,史家修改用词,使其笔法较为客观。如书中有关明清战争的内容,《清史稿》中称明朝“寇”、“犯”等字样,一律修改为“攻”。其他如在行文中根据情况将“诛”改为“杀”、“僭号”改为“建号”,“为乱”改为“举事”等。另一方面,增补了一些史事,改正了部分错误。这在纪、志、表、传各部分中都有所体现,如本纪中,史家根据《清实录》等书的记载,对一些错误的时间记载加以修改,还增补了一些重要史料。《天文志》中增补了一些天象记录,《灾异志》中删除了一些荒诞不经的内容和并不罕见的三胞胎记录等,其他地理、职官、艺文、邦交各志也有一些修订。表的方面,对部分年表进行重新规划,更正了《清史稿》原表中的几千处错误,还重写了《大学士年表》和《疆臣年表》的序言。传的方面,《后妃传》中不再避讳,客观记录了清代帝王诞生后的名字,如“太祖生”改为“生努尔哈赤”、“太宗生”改为“生皇太极”等等,又删除了宣统退位后在民国年间给予旧臣的封号、谥号,其他各传增订或改正的地方还有很多。

其次,还新编了《南明纪》、《明遗臣列传》、《郑成功载记》、《洪秀全载记》和《革命党人列传》。这部分内容大多源于国府撤台引发的政治需要和学术兴趣,虽然由于政治取向问题使得某些史评未必客观,但台湾学者对这一部分是下了较大功夫的。他们广泛收集史料,增补了许多史实。从彭国栋《清史纂修纪实》一文所见,仅《南明纪》就引用了五十五种史料,《郑成功载记》亦引用数十种。这样,仅从保存大量史料一点来看,这部分就自有其史学价值。

但是,总体上看,台版《清史》仍未摆脱原著弊病,错漏百出,粗制滥造,无怪乎刘振东义愤填膺地三次质询。身为总编纂的彭国栋自己也承认,台版《清史》十分之八沿用《清史稿》,因仓促付印,没有时间详细考证,该书本纪中的时间错误还有许多地方没有修正。又如《天文志》中正文与附表内容不符,《清史稿.地理志》中原来就缺少的察哈尔一卷居然仍没有补入等等。诸如此类问题,俯拾皆是,不一而足。即使是修史者自己非常重视的新编部分也有诸多问题,有些提法在清史范畴里显得不伦不类、有的地方不合体例。例如《革命党人列传》4卷,第一、二卷是编年体,第三、四卷是传记体,名为列传并不合适。此事虽被提前发现,但是因为该书的目录早已印出,为了前后一致而没有更名,最后造成了名实不符的错误。

台版《清史》之所以留下了这么多的遗憾,除了当时台湾缺乏清代档案文献资料、修史条件并不理想等客观因素外,和主事者不按学术规律修史,一门心思与大陆纂修清史抢时间、打造“献礼工程”有着很大关系。短短一年时间,无论如何也编不出一部规模宏大、能够涵盖近三百年史事的学术精品。此前只有同样为人诟病的《元史》编纂如此仓促,无怪乎张其昀不得不在台版《清史》序中声明“依新史学之体例与风格,网罗有清一代文献,完成理想中之新清史,则寄厚望于后来之作家”。

民国七八十年间,国史馆与国立故宫博物院合作,陆续出版了《清史稿校注》十六册,该书采取以稿校稿的方式,在基本上不更动《清史稿》原文下,取两馆所藏清代档案官书对进行校注,其校注处皆清楚注明出处与所引文字资料。《清史稿校注》除对《清史稿》具有补正效果外,对读者而言,检索是书更可管窥两馆所藏珍贵史料,故而深获研究者肯定。

现今国史馆清史组正在整修《新清史》,已完成《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圣祖本纪》﹑《世宗本纪》﹑《高宗本纪》﹑《仁宗本纪》﹑《宣宗本纪》﹑《文宗本纪》﹑《穆宗本纪》﹑《德宗本纪》﹑《宣统本纪》、《地理志》、《职官志》、《时宪志》、《艺文志》。

卷次说明

全书共有550卷,包括〈本纪〉25卷、〈志〉136卷、〈表〉53卷、〈列传〉315卷,补编21卷,为《清史稿》关内版的改订本。删除了反对、诬蔑中华民国的记载。补编包含南明纪(5卷,以南明政权人物为主)、明遗臣列传(2卷,以反清的明朝旧臣为主)、郑成功载记(2卷,以台湾郑氏政权人物为主)、洪秀全载记(2卷,以太平天国人物为主)、革命党列传(8卷、以反清的革命家为主)

清史(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打算在10年内编纂一部高水平的《清史》。该书采用简体横排,以现代白话编撰,不同于台版《清史》。

参考资料

  1. ^《清史述闻》,许师慎辑《有关清史稿编印经过及各方意见汇编》上册
  • 《有关清史稿编印经过及各方面意见汇编》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 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 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 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 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 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 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 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 本纪九 世宗本纪 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 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 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 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 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 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 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 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 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 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 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 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 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 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 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 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 志二 天文二 志三 天文三 志四 天文四 志五 天文五 志六 天文六 志七 天文七 志八 天文八 志九 天文九 志十 天文十 志十一 天文十一 志十二 天文十二 志十三 天文十三 志十四 天文十四 志十五 灾异一 志十六 灾异二 志十七 灾异三 志十八 灾异四 志十九 灾异五 志二十 时宪一 志二十一 时宪二 志二十二 时宪三 志二十三 时宪四 志二十四 时宪五 志二十五 时宪六 志二十六 时宪七 志二十七 时宪八 志二十八 时宪九 志二十九 地理一 志三十 地理二 志三十一 地理三 志三十二 地理四 志三十三 地理五 志三十四 地理六 志三十五 地理七 志三十六 地理八 志三十七 地理九 志三十八 地理十 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 志四十 地理十二 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 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 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 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 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 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 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 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 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 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 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 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 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 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 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 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 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 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 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 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 志六十九 乐一 志七十 乐二 志七十一 乐三 志七十二 乐四 志七十三 乐五 志七十四 乐六 志七十五 乐七 志七十六 乐八 志七十七 舆服一 志七十八 舆服二 志七十九 舆服三 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 志八十一 选举一 志八十二 选举二 志八十三 选举三 志八十四 选举四 志八十五 选举五 志八十六 选举六 志八十七 选举七 志八十八 选举八 志八十九 职官一 志九十 职官二 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 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 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 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 志九十五 食货一 志九十六 食货二 志九十七 食货三 志九十八 食货四 志九十九 食货五 志一百 食货六 志一百一 河渠一 志一百二 河渠二 志一百三 河渠三 志一百四 河渠四 志一百五 兵一 志一百六 兵二 志一百七 兵三 志一百八 兵四 志一百九 兵五 志一百十 兵六 志一百十一 兵七 志一百十二 兵八 志一百十三 兵九 志一百十四 兵十 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 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 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 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 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 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 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 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 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 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 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 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 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 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 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 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 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 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 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 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 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 表二 皇子世表二 表三 皇子世表三 表四 皇子世表四 表五 皇子世表五 表六 公主表 表七 外戚表 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 表九 表十 表十一 表十二 表十三 表十四 表十五 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 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 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 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 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 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 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 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 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 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 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 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 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 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 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 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 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 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 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 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 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 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 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 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 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 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 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 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 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 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 表五十 表五十一 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 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 列传二 诸王一 列传三 诸王二 列传四 诸王三 列传五 诸王四 列传六 诸王五 列传七 诸王六 列传八 诸王七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 列传十二 列传十三 列传十四 列传十五 列传十六 列传十七 列传十八 列传十九 列传二十 列传二十一 列传二十二 列传二十三 列传二十四 列传二十五 列传二十六 列传二十七 列传二十八 列传二十九 列传三十 列传三十一 列传三十二 列传三十三 列传三十四 列传三十五 列传三十六 列传三十七 列传三十八 列传三十九 列传四十 列传四十一 列传四十二 列传四十三 列传四十四 列传四十五 列传四十六 列传四十七 列传四十八 列传四十九 列传五十 列传五十一 列传五十二 列传五十三 列传五十四 列传五十五 列传五十六 列传五十七 列传五十八 列传五十九 列传六十 列传六十一 列传六十二 列传六十三 列传六十四 列传六十五 列传六十六 列传六十七 列传六十八 列传六十九 列传七十 列传七十一 列传七十二 列传七十三 列传七十四 列传七十五 列传七十六 列传七十七 列传七十八 列传七十九 列传八十 列传八十一 列传八十二 列传八十三 列传八十四 列传八十五 列传八十六 列传八十七 列传八十八 列传八十九 列传九十 列传九十一 列传九十二 列传九十三 列传九十四 列传九十五 列传九十六 列传九十七 列传九十八 列传九十九 列传一百 列传一百一 列传一百二 列传一百三 列传一百四 列传一百五 列传一百六 列传一百七 列传一百八 列传一百九 列传一百十 列传一百十一 列传一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四 列传一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六 列传一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三 列传一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七(缺) 列传一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三 列传一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一 列传一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五 列传一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 列传二百一 列传二百二 列传二百三 列传二百四 列传二百五 列传二百六 列传二百七 列传二百八 列传二百九 列传二百十 列传二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 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 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 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 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 列传二百六十八(缺) 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 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 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 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 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 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 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 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 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 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 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 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 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 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 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 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 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 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 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 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 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 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 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 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 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 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 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 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 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 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 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 列传三百 土司二 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 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 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 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 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 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 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 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 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 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 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 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 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 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 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 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