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奉道科戒营始
作者:
金明七真
《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是唐代金明七真所编著的重要道教典籍,也称《三洞奉道科戒》。作品成书于隋唐之际,内容涵盖五百十二条修行要义及仪范八章,分别涉及道观建制、度人法度和道士法服等。该书分为六卷,对隋唐道派的融合及宗教规范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研究道教史的重要资料。现今依据《道藏》本整理,并参校敦煌抄本残卷,展现其独特的历史与宗教价值。
目录
卷一
金明七真撰
罪緣品一
善緣品二
總例品三
置觀品四
卷二
造像品五
寫經品六
度人品七
卷三
法具品八
寫經品九
度人品十
卷四
誦經儀
講經儀
法次儀
靈寶中盟經目
卷五
上清大洞真經目
法服圖儀
卷六
常朝儀
中齋儀
中會儀
稱名位
度人儀
金明七真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比丘尼传
宝唱
《比丘尼传》是一部探索女性修行与自我救赎的经典作品,讲述了比丘尼们在佛教修行道路上的艰辛与坚韧。故事围绕几位不同境遇的比丘尼展开,她们在社会偏见与内心挣扎中,追寻解脱与智慧。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她们的情感、信仰与成长,揭示了女性的力量与独立精神。书中不仅有对佛教教义的深刻思考,更传递了对自我认同与追求自由的坚定信念,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心灵之作。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
祇多蜜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是佛教经典之一,深入阐述了如来的教义与智慧。经文通过释迦牟尼佛的讲解,揭示了三昧(禅定)之法,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觉悟。此经不仅传递了修行的方法,还引导信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悟佛法的真谛。它呼吁人们放下执着,追求心灵的解脱与超越。通过修习三昧,修行者能够更接近究竟的真理,达到内心的安宁与和谐。《佛说宝如来三昧经》因其深邃的思想和实践指导,成为众多信众膜拜与研习的重要经典。
列子
列御寇
《列子》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郑人列御寇所著,旨在启发智慧与心智。全书以寓言形式呈现,分为八篇,著名故事如“愚公移山”和“杞人忧天”深入人心。尽管在唐代被视为道教四部经典之一,现代学者对其真实来源存在争议,认为现存版本可能为后人所伪作,但其文学与哲学价值依然显著。作为智慧的宝库,《列子》不仅启迪思想,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习录
王守仁
《传习录》是明代大儒王守仁的哲学著作,由他的学生们整理而成,是儒家经典之一。这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为其讲学语录,中卷收录了七封信,下卷包含部分语录和《朱子晚年定论》。王守仁以心学理论享誉于东亚,其学说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该书中的语录探讨了如何实践和传承儒家思想,为后世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和研究资料。同时,《传习录》也引发了众多学者的评注和研究,推动了对阳明心学的深入理解。
尉缭子
尉缭子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其作者、成书年代和性质常有争议,一般署名为尉缭子。书中包含29篇杂家类和31篇兵形势家类,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并在1972年被发现在西汉时期的墓中,说明其早期流传。其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战国时代特色,被称为《武经七书》之一,是武学科举的必读教材。尽管存在时代局限,《尉缭子》强调精兵主义的重要性,对后世军事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