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作者:佚名
《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汇编了多种体裁的文献,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不仅记录了古代帝王的言论和政令,还保存了尧、舜等上古历史的重要资料。历史上,《尚书》经历了今文与古文的争论,今文本由汉代的伏生整理,而古文本则受孔安国家族的影响。清华大学的竹简发现证明了古文尚书的伪造问题。《尚书》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思想有着重要影响,其语言古奥难解,注释资料丰富,至今仍在广泛研究与探索中。

目录

虞书·尧典虞书·舜典虞书·大禹谟虞书·皋陶谟夏书·禹贡夏书·甘誓夏书·五子之歌商书·汤誓商书·仲虺之诰商书·汤诰商书·伊训商书·太甲上商书·太甲中商书·太甲下商书·咸有一德商书·盘庚上商书·盘庚中商书·盘庚下商书·说命上商书·说命中商书·说命下商书·高宗肜日商书·西伯戡黎商书·微子周书·泰誓上周书·泰誓中周书·泰誓下周书·牧誓周书·武成周书·洪范周书·旅獒周书·金滕周书·大诰周书·微子之命周书·康诰周书·酒诰周书·梓材周书·召诰周书·洛诰周书·多士周书·无逸周书·君奭周书·蔡仲之命周书·多方周书·立政周书·周官周书·君陈周书·顾命周书·康王之诰周书·毕命周书·君牙周书·冏命周书·吕刑周书·文侯之命周书·费誓周书·秦誓

佚名的其他作品

古籍诗词
神农本草经
佚名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成书于秦汉时期,详细记载了365种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展示了古代中药理论的精髓。全书由陶弘景和孙星衍等人后期完善,现行版本已经融入了多位医家的研究成果。其理论深远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对药物的分类和使用提出了重要见解。《神农本草经》不仅是医学文献,也是中国悠久药物学文化的象征。
得道梯橙锡杖经
佚名
《得道梯橙锡杖经》是一本古老的佛教经典,内容由释迦牟尼佛向比丘们传授的关于持锡杖的教义。锡杖象征智慧与德行,三世诸佛皆在修行中使用。经文阐释了持锡杖的多重意义,强调依靠其智慧和德行,可以超脱烦恼、获得解脱。持锡杖的威仪法涉及多项细节,指导修行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使用锡杖,以培养内心的平静与觉悟。这部经典不仅是修行的指引,更是对无常与慈悲的深刻反思。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
佚名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是关于佛教缘起法则的重要经典。书中通过慧命舍利子与慈氏菩萨的对话,深入探讨缘生的含义及其与法和佛之间的关系。佛教义强调,无明、行与识的互依关系,以及内外因缘的相互作用,揭示了众生如何受到因果法则的影响。世间一切法则都源自众缘和合,而理解这些,则能帮助信众明白无我、无常、苦、空的智慧,从而得以解脱,这一过程被称作见法、见佛。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
佚名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是由佚名创作的一篇悲悼之文,描写了佛陀入涅槃时的悲伤景象。作品中,密迹金刚力士对佛陀的离去表达了深切的悲痛和无依无靠的绝望之情。他回忆起佛陀的无上功德,以及往昔教化众生的种种善行,感叹无常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金刚力士的哀号中传递出对佛法的渴望和对众生的怜悯,展现了信仰与苦难的深刻思考。这一作品不仅反映了对佛陀的敬仰,也揭示了存在的无常与生死的哲学。
三十六计
佚名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经典之一,包含三十六个策略,起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时期。它汇集了古代军事思想与斗争经验,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书中的“计”依《易经》推演,贯穿了对立的哲理,强调灵活应对的智慧。《三十六计》不仅在战争中具有指导意义,也在生活和商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许多文学作品中的引用典故。通过这些经典计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智与策略的重要性。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持心梵天所问经
法护
《持心梵天所问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主要记录了梵天与佛陀之间的对话。这部经文探讨了心的本质、修行的方法以及如何实现解脱。书中深入剖析了人们内心的烦恼与执着,提供了实践智慧的指引,强调正念与慈悲的重要性。通过梵天的提问与佛陀的解答,读者能够获得对人生真谛的启示,发展内在的智慧与觉悟。《持心梵天所问经》不仅是修行者的必读之作,也为广泛的读者提供了心灵指引与启迪。
郡斋读书志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是宋代学者晁公武撰写的一部私家藏书书目,现存最早,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计20卷,涵盖45个类别。经部包含十类,史部有十三类,子部则展现了十八类,而集部则设有四类。该书不仅为当时的藏书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还深刻彰显了古典学术的广泛博采与分类思想,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通过《郡斋读书志》,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学术的广度与深度。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孔颖达
《春秋左传正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与经学经典,共六十卷,最初由左丘明撰写。书中包含了对春秋时期的详细记载和深刻议论,是儒家经典《春秋》的重要传承之一。晋代的杜预对其进行了详尽注释,而唐代的孔颖达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疏解与汇编。该书总结了前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后世研究《春秋》奠定了基础,并且丰富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分析。杜预的注释与孔颖达的疏解,成为《左传》学术的重要里程碑,使其流传至今。
飞龙全传
吴璿
《飞龙全传》是清朝作家吴璿创作的一部小说,共六十回,主要描绘了赵匡胤在成为皇帝之前的青年奋斗经历。书中展现了一个鲜活的市井豪侠形象,具备了大胆粗豪、敢作敢当、行侠仗义等品格,充分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理想。这一形象不仅深受读者喜爱,还与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展现出浓厚的民间文艺气息。
论语集注
朱熹
《论语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经过40多年精心研读后所作,是《四书章句集注》的重要部分,成为儒家经典中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注释之一。它结合了程氏学说与历代古注,通过深入探讨《论语》的本义与义理,避免了对经文的随意附会,形成了独特的训诂与义理学结合的特点。这一书作为学习与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料,不仅适合一般读者,也为学者提供深入研究的基础,使孔孟思想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