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作者: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宪宗元和年间,正如这首诗的《序》所说,诗人是根据一个传说故事而写成的,但是诗的重点又不在于这个故事本身,而是引申开去,以汉武帝刘彻为主人公,围绕着刘彻铸金铜仙人及其结局来展开描写,表达诗人自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感叹。

诗开头两句突出“秋风客”这一主题意象,这位“秋风客”就是汉武帝刘彻。这一意象的内涵不仅仅是因为刘彻写过《秋风辞》,而且还包含着如同一阵秋风一样,刘彻亦不能逃脱自然规律,也只是人世间匆匆的过客。再者,用直接意象“秋风”,间接意象《秋风辞》的悲凉意境来增强主题意象的悲剧气氛。

以“秋风客”这样一个无限凄清、悲凉,充满着悲剧色彩的形象来提起全篇又笼罩全篇,为全篇定下了悲哀冷清的基调。“夜闻马嘶晓无迹”一句的作用是加强“秋风客”这一形象。

汉武帝成为匆匆过客了,那么他所经营的一切又如何呢?秋天又到了,那曾经是那么繁华的三十六宫里,画栏旁边桂花树依在,仍在开花,散发出阵阵清香;但是三十六宫之中满眼荒凉:土花(青苔)爬上了台阶,爬上了栏杆,爬上了墙壁,爬上了树干。到处都是那碧绿碧绿的土花!这一“土花碧”的景象多么令人心酸!三十六宫荒废了,零落了,它染上了那么哀伤的色彩。

接下去写铜人的遭遇。这个铜人是“秋风客”刘彻为了逃避“过客”的结局而苦心经营的,而刘彻毕竟成了“过客”了,那么这个铜人就只能成为“秋风客”这一主题形象的衬托物。诗人发挥着丰富的想象描绘铜人的痛苦,以衬托出“秋风客”的悲剧。

从“魏官牵车”以下,描绘了搬迁金铜仙人的全过程。当然,天才的诗人即使是叙事也不会是纯客观地平铺直叙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情感丰富的李贺就更不会如此了。诗人在写拆迁铜人的过程时,始终融合着他那满腔的情感,透过诗人感情的移向,突出铜人之悲。来拆迁铜人的魏官从东关进来,带来阵阵悲酸的秋风,直射金铜仙人的眼睛,使铜人落下沉重的泪水。这里用“酸风”“铅水”两个词,既新奇又十分形象地突出了铜人的“心情”,把铜人写活了。当铜人离开的时候,只有千百年来都照临人间的“汉月”,只有路边枯衰的兰草在送别,把金铜仙人离去时的孤寂凄清渲染了出来。这里的尖冷辛酸的秋风、冷清的月、衰败的兰草构成了一幅多么暗淡凄清的画面。在这个画面之后,诗人呼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呼喊!这一层次如上所说无疑是要突出金铜仙人的“悲”。

但是它的目的不是为写铜人,而是为了衬托“秋风客”——这才是诗人写铜人的目的。铜人与秋风客,衬体形象与主体形象,有一个结接点,那就是任何事物都在变化,都不可能永远存在。刘彻如一阵秋风,匆匆去了;他所铸造的企望永生的铜人也在秋风中消逝。

有什么是永恒的呢?那只有老天了,但如果老天是有情感的话,那么连他也会衰老死亡的!企求长生,只是徒劳,只是一场悲剧性的幻想。看来他的《昆仑使者》《官街鼓》等诗是可以作为这首诗的注脚了:“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将相无断绝。”

最后两句用“独出”“荒凉”来进一步加强悲剧气氛,再用渭水的波声如泣如诉不绝如缕,从声音来渲染凄凉的情调,以结束全诗。

这首诗就是这样,以“秋风客”刘彻作为整首诗悲剧境界的主人公,用金铜仙人为陪衬形象,映衬汉武帝刘彻求取长生的幻想破灭的悲剧。李贺由于体弱多病,也经常感到人生短促,也希望能长久地活在人间,但是,他又十分清醒地看到,这只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也常常怀着这样一种对人生的悲剧性的冥想,形成了他内心世界的冲突。金铜仙人的故事,只是他的这种悲剧情绪的触发剂而已!诗中的秋风客刘彻、金铜仙人,只是他情绪外化的对象,是他的情绪的对象化。

他实在是无意于歌颂“秋风客”,也没有明确的批判他企求长生的行为。诗人是借此吟咏悲剧的人生,吟咏人生的悲剧;这,才是李贺写这首诗的用意所在!

李贺意识到生命不能永恒存在这一悲剧性的事实,十分悲痛,正因为这样,所以他怀着哀伤的心情,展示了秋风客汉武帝的悲剧。这正是这首诗写得意深情浓,意境鲜明感人的原因。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在李贺的诗歌创作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他最主要是调动了移情的手法,将诗人自己的主观感情熔铸在诗的形象描绘中去,取得了物我交融的奇妙效果。再者,以浓郁的感情写无情的铜人,使无情变有情;再以有情之铜人去衬托“秋风客”刘彻,构思奇特而精巧。

李贺的其他作品

还自会稽歌
李贺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月漉漉篇
李贺
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粉态袷罗寒,雁羽铺烟湿。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
马诗二十三首
李贺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骐驎。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香襆赭罗新,盘龙蹙镫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旋风。白铁剉青禾,砧间落细莎。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黄头郎
李贺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水弄湘娥珮,竹啼山露月。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贵主征行乐
李贺
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紫燕踏花行。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南歌子
张孝祥
俭德仁诸族,阴功格上清。焚香扫地夜朝真。看取名花浮玉、鉴齐精。宝篆融融满,□流细细倾。双亲俱寿八千龄。却捧紫皇飞诏、上蓬瀛。
玉楼春·(戏林推)
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思宜春寄友人
张乔
胜游虽隔年,魂梦亦依然。瀑水喧秋思,孤灯动夜船。断虹全岭雨,斜月半溪烟。旧日吟诗侣,何人更不眠。
郊居岁暮因书所怀
权德舆
养拙方去喧,深居绝人事。返耕忘帝力,乐道疏代累。翛然衡茅下,便有江海意。宁知肉食尊,自觉儒衣贵。烟霜当暮节,水石多幽致。三径日闲安,千峰对深邃。策藜出村渡,岸帻寻古寺。月魄清夜琴,猿声警朝寐。地偏芝桂长,境胜烟霞异。独鸟带晴光,疏篁净寒翠。窗前风叶下,枕上溪云至。散发对农书,斋心看道记。清言核名理,开卷穷精义。求誉观朵颐,危身陷芳饵。纷吾守孤直,世业常恐坠。就学缉韦编,铭心对欹器。元和畅万物,动植咸使遂。素履期不渝,永怀丘中志。
满江红·(甲申春侍亲来利州道间)
李曾伯
衮衮青春,都只恁、堂堂过了。才解得,一分春思,一分春恼。儿态尚眠庭院柳,梦魂已入池塘草。问不知、春意到花梢,深多少。花正似,人人小。人应似,年年好。奈吴帆望断,秦关声杳。不恨碧云遮雁绝,只愁红雨催莺老。最苦是、茅店月明时,鸡声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