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后期

作者: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赏析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所作。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指客居异乡的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下得好,把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解释自己所以“争日月”

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限制,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将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思索,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为下文埋下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就十分紧凑,但诗人回家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愿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将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免了平白直露,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试想,秋风一到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归家的苦衷就更不必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究竟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可以想见,诗人对于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些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张说早些时就作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不料时至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没能归返,即诗题所谓“后期”。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只因诗人归期“后”了,就显出秋风的“先”来。两首合看,于诗中的情味当有更深的体会。

张说的其他作品

岳阳早霁南楼
张说
山水佳新霁,南楼玩初旭。夜来枝半红,雨后洲全绿。四运相终始,万形纷代续。适临青草湖,再变黄莺曲。地穴穿东武,江流下西蜀。歌闻枉渚邅,舞见长沙促。心阻意徒驰,神和生自足。白发悲上春,知常谢先欲。
奉酬韦祭酒嗣立,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呈诸留守之作
张说
石涧泉虚落,松崖路曲回。闻君北溪下,想像南山隈。近念鼎湖别,遥思云嶂陪。不同奇觏往,空睹斯文来。岁后寒初变,春前芳未开。黄蕤袅岸柳,紫萼折村梅。尽室兹游玩,盈门几乐哉。嗟留洛阳陌,梦诣建章台。野失巢由性,朝非元凯才。布怀钦远迹,幽意日尘埃。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应制
张说
周召尝分陕,诗书空复传。何如万乘眷,追赏二南篇。郡带洪河侧,宫临大道边。洛城将日近,佳气满山川。
唐享太庙乐章·光大舞
张说
肃肃艺祖,滔滔浚源。有雄玉剑,作镇金门。玄王贻绪,后稷谋孙。肇禋九庙,四海来尊。
新都南亭送郭元振卢崇道(一作卢崇道诗)
张说
竹径女萝蹊,莲洲文石堤。静深人俗断,寻玩往还迷。碧潭秀初月,素林惊夕栖。褰幌纳蟾影,理琴听猿啼。佳辰改宿昔,胜寄坐睽携。长怀赏心爱,如玉复如珪。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送喻炼师归茅山
李建勋
休粮知几载,脸色似桃红。半醉离城去,单衣行雪中。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莫学秦时客,音书便不通。
临江仙·(送王缄)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题云际寺暕上人故院
李端
白发匆匆色,青山草草心。远公仍下世,从此别东林。
赠别成明府赴剑南
韩翃
朝为三室印,晚为三蜀人。遥知下车日,正及巴山春。县道橘花里,驿流江水滨。公门辄无事,赏地能相亲。解衣初醉绿芳夕,应采蹲鸱荐佳客。霁水远映西川时,闲望碧鸡飞古祠。爱君乐事佳兴发,天外铜梁多梦思。
南乡子·(赠行)
苏轼
旌旗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投笔将军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粉泪怨离居。喜子垂窗报捷书。试问伏波三万语,何如。一斛明珠换绿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