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

作者: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赏析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那时杜甫居于成都草堂,生活暂时比较安定。表面上,“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与那些山林隐士的感情没有太大的不同;然而一读三、四两句,却从中体悟到诗人忧国忧民的焦灼心理。

“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仿佛是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而我此时却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飘浮,那种舒缓悠闲,与我此时的闲适心情全没两样。

因此仇兆鳌主说它“有淡然物外、优游观化意”。(《杜诗详》)。

“水流心不竞”,本来心里是“竞”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觉得平日如此栖栖遑遑,毕竟无谓,心中陡然冒出“何须去竞”的一种念头来。“云在意俱迟”也一样,本来满腔抱负,要有所作为,而客观情势却处处与自己为难。在平时,本是极不愿意“迟迟”的,如今看见白云悠悠,于是也突然觉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讨苦吃,应该同白云“俱迟”才对了。

“水流心不竞”,“不竞”泄露了诗人平日的“竞”。

真是“正言若反”,在诗人却是不自觉的。

下面第三联,更是进一步揭示出诗人的真实心理。

“寂寂春将晚”,带出心头的寂寞;“欣欣物自私”,透露了众荣独瘁的悲凉。这是一种融景入情的手法。

晚春本来不寂寞,诗人此时处境闲寂,移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然而都与己无关,引不起自己心情的欣悦,因此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当然,这其中也不全是个人遭遇上的感慨,但正好说明诗人此时心境并非是那样悠闲自在的。

杜甫作此诗时,安史之乱未平。李光弼在这年春间大败于邙山,河阳怀州皆陷。诗人虽然避乱在四川,暂时得以“坦腹江亭”,但始终未忘记国家安危的,因此诗的最后,就不能不归结到“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又陷入满腹忧国忧民的愁绪中去了。可见杜甫这首诗表面上悠闲恬适,骨子里仍是一片焦灼苦闷。这正是杜甫不同于一般山水诗人的地方。

杜甫的其他作品

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
杜甫
闻道乘骢发,沙边待至今。不知云雨散,虚费短长吟。山带乌蛮阔,江连白帝深。船经一柱观,留眼共登临。
寄杜位(顷者与位同在故严尚书幕)
杜甫
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峡中为客恨,江上忆君时。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封书两行泪,沾洒裛新诗。
寄高三十五詹事
杜甫
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孤雁(一作后飞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送李卿晔(晔,淮安忠公琇之子,时以罪贬岭南)
杜甫
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沾衣问行在,走马向承明。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晋山虽自弃,魏阙尚含情。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殢人娇·(约归期偶参差戏作寄内)
毛滂
短棹犹停,寸心先往。说归期、唤做的当。夕阳下地,重城远样。风露冷、高楼误伊等望。今夜孤村,月明怎向。依还是、梦回绣幌。远山想像。秋波荡漾。明夜里、与伊画著眉上。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
杜甫
苒苒谷中寺,娟娟林表峰。阑干上处远,结构坐来重。骑马行春径,衣冠起晚钟。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
奉裴中书光庭酒
张说
西掖恩华降,南宫命席阑。讵知鸡树后,更接凤池欢。
女冠子
孙光宪
蕙风芝露,坛际残香轻度。蕊珠宫,苔点分圆碧,桃花践破红。品流巫峡外,名籍紫微中。真侣墉城会,梦魂通。淡花瘦玉,依约神仙妆束。佩琼文,瑞露通宵贮,幽香尽日焚。碧纱笼绛节,黄藕冠浓云。勿以吹箫伴,不同群。
初著绯戏赠元九
白居易
晚遇缘才拙,先衰被病牵。那知垂白日,始是著绯年。身外名徒尔,人间事偶然。我朱君紫绶,犹未得差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