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上一章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

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真番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又拥阏不通。元封二年,汉使涉何谯谕右渠,终不肯奉诏。何去至界上,临浿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即渡,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上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何。

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左将军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败散,多还走,坐法斩。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将军杨仆失其众,遁山中十馀日,稍求收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自前。

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馀,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山还报天子,天子诛山。

左将军破浿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右渠遂坚守城,数月未能下。

左将军素侍中,幸,将燕代卒,悍,乘胜,军多骄。楼船将齐卒,入海,固已多败亡;其先与右渠战,困辱亡卒,卒皆恐,将心惭,其围右渠,常持和节。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楼船欲急就其约,不会;左将军亦使人求间郤降下朝鲜,朝鲜不肯,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天子曰将率不能,前乃使卫山谕降右渠,右渠遣太子,山使不能剸决,与左将军计相误,卒沮约。今两将围城,又乖异,以故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正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矣,不下者有状。”言楼船数朝不会,具以素所意告遂,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遂亦以为然,而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执捕楼船将军,并其军,以报天子。天子诛遂。

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谿相参、将军王唊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左将军并将,战益急,恐不能与,王又不肯降。”阴、唊、路人皆亡降汉。路人道死。元封三年夏,尼谿相参乃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王险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巳又反,复攻吏。左将军使右渠子长降、相路人之子最告谕其民,诛成巳,以故遂定朝鲜,为四郡。封参为澅清侯,阴为荻苴侯,唊为平州侯,长降为几侯。最以父死颇有功,为温阳侯。

左将军徵至,坐争功相嫉,乖计,弃市。楼船将军亦坐兵至洌口,当待左将军,擅先纵,失亡多,当诛,赎为庶人。

太史公曰:右渠负固,国以绝祀。涉何诬功,为兵发首。楼船将狭,及难离咎。悔失番禺,乃反见疑。荀彘争劳,与遂皆诛。两军俱辱,将率莫侯矣。

史记
司马迁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卷二 夏本纪第二卷三 殷本纪第三卷四 周本纪第四卷五 秦本纪第五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卷八十九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