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通释

作者:刘知几
《史通》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撰写的中国最早史学理论著作,分内外篇共20卷,奠定了后世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推动了史通学的形成。该书强调了史学家的“三长”素质,其影响深远。后人对《史通》的注释颇丰,其中清代浦起龙的《史通通释》尤为突显,吸收了众多前人的校释成果,并加入独特见解,增添了学术和实用价值。新出版的《史通通释》还附有《史通补释》和《史通增释》,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参考资料。

目录

原序六家第一二体第二本纪第四世家第五列传第六书志第八论赞第九序例第十题目第十一断限第十二编次第十三称谓第十四载文第十六补注第十七因习第十八邑里第十九品藻第二十三曲笔第二十五鉴识第二十六探赜第二十七书事第二十九人物第三十才第第三十一序传第三十二烦省第三十三杂述第三十四辨职第三十五自叙第三十六

刘知几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八洞天
笔炼阁主人
《八洞天》是一部清初原刊本,现收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此版本影印并纳入《古本小说集成》。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大连图书馆分别藏有该书的抄本,后者仅剩第一卷。此外,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满文译本。书首序署名“五色石主人”,可能与《五色石》的作者有关,该小说的一部分内容显示出相似的署名风格,并且与《快士传》也有联系。通过这些资料,读者能进一步了解清初小说的风格与背景。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
施护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是一部深具智慧的经典佛教经文,揭示了般若智慧的核心思想。书中通过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佛母的慈悲与智慧,教导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晰。其内容涵盖了空性、无我以及般若的深刻内涵,引导信众超越无明,领悟真理。此经典不仅是修行者的重要指引,也是所有追求心灵和平与智慧者的宝贵财富,启迪我们在困境中寻找到解脱之道。阅读《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智慧的探求。
尸子
尸佼
尸佼(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0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先秦诸子之一,研究刑名之术。他的著作《尸子》提出了与现代“时空”概念相对应的“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论述,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有所贡献。该书原共有20篇,主要探讨社会思想和自然界,但现存仅二三篇,多为片段,难以成体系。尽管如此,《尸子》在汉唐时期曾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该书最终在宋代丢失,经过整理仍可见其精妙的至理名言。
论语注疏
何晏,邢邴
《论语注疏》是三国时期何晏与北宋邢昺共同注释的经典著作,共二十卷,归属于“十三经注疏”系列。它在保护和吸收前人注释的同时,针对古代名物制度进行了深入解读,成为《论语》的标准注疏。书中对古词义的精确阐释,帮助现代读者理解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论背景,如“攻乎异端”的真实含义。此外,古注虽有局限,却通过校勘与释义有助于澄清历史与文化的误解,展示了儒学的深厚底蕴及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论语集注
朱熹
《论语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经过40多年精心研读后所作,是《四书章句集注》的重要部分,成为儒家经典中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注释之一。它结合了程氏学说与历代古注,通过深入探讨《论语》的本义与义理,避免了对经文的随意附会,形成了独特的训诂与义理学结合的特点。这一书作为学习与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料,不仅适合一般读者,也为学者提供深入研究的基础,使孔孟思想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