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上一章

卷首二 进表

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为奉敕编纂《四库全书》告成谨奉表上进者:

伏以天玑甄度,书林占五纬之祥。帝镜悬光,艺苑定千秋之论。立纲维于鳌极,函列云珠。嫓删述于龙蹲,契昭虹玉。理符心矩,絜三古以垂谟。道叶神枢,汇九流而证圣。治资鉴古,德洽敷文。臣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窃惟神霄九野,太清耀东壁之星。悬圃三成,上帝扩西昆之府。文章有象,翠妫遂吐其天苞。绘画成形,白阜肇图其地络。书传苍颉,初征雨粟之祥。箓授黄神,始贮灵兰之典。洞庭秘简,稽大禹所深藏。柱下丛编,付老聃以世守。秦操金策,圣籍虽焚。汉理珠囊,遗经故在。儒生密宝,维孔鲋之承家。谒者旁求,见陈农之奉使。蝌文以后,篇章自是滋多。麟阁所储,条目于焉渐备。杖吹藜火,夜仇别录之编。衣染炉香,坐校中经之簿。王仲宝区其流别,定新志之九条。阮孝绪撮其丛残,括旧传之五部。勘书妙画,世摹展氏之图卷。幔飞仙史,载隋宫之迹。唐武德讫乎天宝,钿轴弥增。宋景祐继以淳熙,牙签再录。南征俘玉,元迁三馆之厨。北极营都,明运十艘之椟。莫不前征遂古丹壶,溯合雒之踪,毖发空林青简,羾频斯之篆。西州片札,辨点漆于将磨。南雍残文,检穿丝于巳断。竹编未朽,名认师春,瓠本犹携,稾存班固。爬罗纤碎,或得诸玉枕石函。掇拾畸零均给以螺丸。麻纸精镠,广购一篇增十疋之酬。华贉重绦,三品别两厢之等。凡以穷搜放失,猎文林辨囿之精。互镜瑕瑜,立圣域贤关之训。结德舆而輨辖轨顺经,涂傃学海以沿波源通道筏。然而掇余易匮,四千卷旣丐残膏。骛广弥芜,百两篇更珍赝鼎。丹青失实,或贻诮于王充。朱紫相淆,孰齐踪于郑默。甚乃别风淮雨,惜奇字而偏留。或如许绿纣红踵,驳文而莫悟。兰台庋贮,多如贿改漆经。枣板摹传,遂至误尊阁本。故秘书总目,郑夹漈复议校雠。而文苑英华,彭叔夏重加辨证。从未有重熙累洽,雯华悬紫极之庭。稽古崇儒,册府辟丹宸之馆。弥纶宙合,识大识小之无遗。荣镜登闳,传信传疑之有准。金模特建,宝思周融如今日者也。钦惟皇帝陛下,瑞席萝图,神凝松栋。播威棱于十曲,响震灵夔。洽文德于四溟,兆开神鷟。帝妫歌咏巳题九万琼笺,臣向编摩更缉三千宝牍,博收竹素,仍沿天禄之名。珍比琳琅,永付长恩之守。乃犹寻端竟委,溯支络于词源,纬地经天,探精微于义海。昭阳韶岁,特紬翰府之藏。永乐遗编,俯检文楼之帙。例取诸吴兴韵海,割裂虽多。体宏于孟蜀书林,搜罗终当。榛楛宜翦,命刊削其谰言。沥液堪珍,剌比排其坠简。焦桐漆断,重胶百衲之琴。古罍铜斑,合铸九金之鼎。复以羽陵蠹剩,或有存留,宛委藏余不无佚漏,十行丹诏遍征汲古之家,七录缃囊广启献书之路。逸经断策,出自大航,杂卦残篇,发从老屋。锦帆捩舵,孟家东路之舡玉軚,飞铃吴氏西斋之轴,鳞排玉字多王棨之所未闻,笱束金绳,率张华之所莫识。光明茧纸,朱题芸帙之名。蟠屈鸾章,紫认槐厅之印。红梨隔院,曹司对设于东西。青镂濡香,品第详分其甲乙。

天潢演派,光连太史之河。卿月澄晖,彩接文昌之宿。总司序录,叨杨亿之华资。分预校雠,列任宏之清秩。银袍应召,骧云路以弹冠。粉署征才,记仙郎而题柱。怀铅握椠,学官愿效其一长。切线割圜,博士亦研其九术。遂乃别开书局,特分署于龙墀。增置钞胥,竞抽毫于虎仆。图与史并陈,左右粉本钩摹。隶与蝌兼备,古今丝痕竵扁。曹连什五,各属于写官。工辨窳良,均稽研于计簿。提纲挈领,董成者职总监修。补阙拾遗,覆勘者官兼详定。庀器预储于将作,棐几筠帘。传餐遍给于大官,珉糜珠饀。温炉围炭,纹凝鹁鸽之青朗。临涵冰色,映玻璃之白花。甎入直地,同兠率天宫。莲炬分行,人到嫏嬛福地。琼箱牒送,全搜幐囊帷盖之余。芝殿签排,共刊木扇金华之谬。程材效技,各一一而使吹。累牍连篇,遂多多而益办。香霏辟恶,拥书何止百城。沈渍隃糜,削槀宁惟两屋。譬入众香之国,目眩瞀于花光。宛游群玉之峰,神愕眙于宝气。岂但鸠都多士,駴闻见所未曾。实令虎观诸儒,辨妍媸而莫决。所赖恭承睿鉴,提玉尺以量才。仰禀天裁,握银华而鉴物。初披卷轴,共掇零玑。即荷丝纶,务砻完璧。吴澄易翼辨颠倒乎阴阳,杨简诗音斥混淆乎周汉。稗官剿说删马角之荒唐,译史传闻摘象胥之讹异。醮章祈福发凡于刘跂之词,语录参禅示例于齐熙之记。固巳南车指路,陟道岸而衢亨。北斗旋杓,揆文星而度正。洎乎群书大集,品杂金沙。圣训弥彰,鉴澄珠砾。诂经忌凿,黜错简于龟文。论史从公,溯编年于麟笔。立言乖体,四明之录必删。赝古诬真,五柳之名宜辨。七签三藏,汰除释老之编。五蠹九奸,排斥申韩之术。毒深孔雀,无容校写其青词。巧谢璇玑,未许增添其锦字。小山艳曲,削香奁脂盝之篇。金谷新词,刊酒肆歌楼之句。凡皆词臣之奏进,误点丹黄。一经圣主之品题,立分白黑。至于铜签报夜,紫殿勤披玉案。开缄丹毫,亲咏五家易说。岐涂附辟,其传灯四氏。书笺余绪,兼详乎括地。前车后鉴,陈风雅于经筵。斜上旁行,寓春秋于世本。庐陵处士特申僣上之防,安定门人大着尊王之义。王元杰名同谳狱,为云谷之重儓。洪咨夔迹类探囊,窃玉川之余沈。四箴误注,宁知颜巷之心。二佛同称,转隘尼山之量。六经作绘,全收诸杨甲图中。七纬成编,知出自庄周书后。五音分配,篆文互备其形声。二史交参,奇字各通其假借。古香馣馤,细辨班书。碎腋穿连,重刊薛史。清流肇衅,示鉴戒于东林。正统明尊,存纲常于西蜀。派沿洓水,袁朱之新例兼存。俗记扶余,班范之讹传并订。党碑再勒,嗟揖盗而开门。权焰弥张,嗤教星而替月。西湖游迹,殊怜野老之藏名。北使宾筵,深陋词臣之校射。宋钞仅剩,搜旧志于临安。金刻稀闻,宝遗闻于贞观。或攻或守,徒存十鉴之兵谋。相胜相生,未信五行之德运。建炎政草,愧彼中兴。至正刑章,斥其左袒。李尊洛学,辨道命于天原。郦注桑书,剖源流于地理。史腴详摘,有逾汉隽之精。经笥悬探,更胜曹仓之富。至于孔庭旧语,首定儒宗。蔡帐秘文,严排异说。范祖禹之帝学,具有渊源。曾公亮之武经,姑存崖略。横戈危堞,节取陈规。握策灵台,参征苏颂。算穷杪忽,九章研鲍瀚之藏。术杂纵横,十卷稽赵甤之撰。楚中隐士,互权韩柳之评。婺郡名贤,不废吕唐之学。胪登谶记,衍洪范而原非。妄议井田,托周官而更误。钱唐遗事,深讥首鼠于宋元。曲洧旧闻,微憾操戈于洛蜀。绌聪有取,旁通方朔之言。指佞无难,慎听韩非之说。陈思书苑,列笔阵而成图。马总意林,搴词条而擢秀。黄伯思之博洽,石墨精研。孙逢吉之淹通,云龙遥溯。多知旧事,病歌舞之销金。一洗清波,笑词章之谀墓。太平御览徒粉饰乎嘉名,困学纪闻偶抨弹其迂论。晚唐小史,入厨宁取乎卮言。南宋枝谈,按鞠深嫌其曲笔。十七卷骚人旧制,更证以草木之名。二百年吏部清吟,特赏其烟霞之气。兼推韩杜,续来凤觜之胶。并采郊祁,拟以棠华之句。文恭著作,先欧尹而孤行。忠肃风裁,抗苏程而角立。勤王留守,呼北渡者凡三。殉节侍郎,壮南朝者惟一。学如和叔,原不限以宗朱。诗到仪卿,乃转嫌其入墨。读书秘阁,明詹初论古之非。从宦金渊,赏仇远耽吟之癖。杨维桢取其辨统而颂莽则当诛,刘宗周闵其完忠而吠尧为可恕。凡兹独断咸禀睿裁,懿此同情实孚公义。苞千龄而建极道。岀于天。综百氏以归型言,衷诸圣权。衡笔削事,通乎春赏秋刑。絜度方圆,法本乎干规坤矩。是以仪璘悬耀,揆景凫趋。镛栈先鸣,聆音麕集。鲸钟方警,启蓬馆以晨登。鹤籥严关,焚兰膏以夜继。披文计数,宁止于万七千篇。按月程功,务得夫四十五日。裁缝无迹,先成缀白之裘。传写相争,齐炙汗青之竹。架罗黄卷积盈,有似于添筹。几拥乌皮刊谬,时防其扫叶。毕升活板,渐看字是排成。曾巩官书,巳见序称校上。加以乾行至徤,七旬之念典弥勤。离照无遗,一字之褒讥恒审。梁驺练士,庚邮递初写之函。云辂巡方,乙夜展重修之卷。至三至再,戒玉楮之迟雕。数万数千,摘金根之屡误。坤原为釜,兼搜刊板之讹。芉或作羊,细检钞书之谬。毫厘不漏,戬旁添待补之戈。涂注必严,罗上辨续加之网。削除不尽,时饬以妄下雌黄。轮郭空存,常指其竟同曳白。明周纤芥,共钦睿照无遗。报乏微涓,弥觉愧心生奋。若夫考勤校惰,督课虽详。荷宠邀荣,恩慈实渥。风云得路,先登或列于九官。雨露均滋,中考亦赐以一级。柏台联句,听凤律之新声。芸署题名,踵麟台之故事。墨匀蝶翅,祖帖双钩。帙簇龙纹,天书五色。猩毛擢颖,腻鱼子之华笺。龙尾雕纹,融麝煤之芳气。银罂翠管,细萦百和之香。锦缎香罗,交映五明之扇。绣囊委佩,铤贮朱提。珍毳丰茸,帕裁白囗。雕盘列饤果,分西域之甘。华俎尝新瓜,胜东陵之种。自天宣赐,多非梦寐所期。无地酬恩,惟以文章为报。周赅始末,拟勒长编。别采英华,先为缩本。曩长庚之纪岁,庆叶嵩呼。属太乙之占祥,象符奎聚。八年敬缮,挹古今四库之精。两部分储,合大小二山之数。惟全书之浩博,实括群言。合众手以经营,倐逾数载。香薰兰椟,方粗就而未终。阁耸云楣,巳先成以有待。文河疏瀹,初如江别为三。笔海朝宗,继乃渎增以四。望洋无际,虑创始之为难。登岸有期,幸观成之可冀。较删繁之别帙,又阅两年。勒总汇之鸿裁,巳盈一部。挿签分帙,次按乎甲乙丙丁。列架胪函,色别其赤青白黑。经崇世教,贵实征而贱虚谈。史系人心,削诬词而存公论。选诸子百家之粹,博收而不悖圣贤。惩十人九集之非,严汰而宁拘门户。上沿虞夏,咸挹海以求珠。下采元明,各披沙而见宝。六千箧璋分圭合,延阁储珍。二百卷部次州居,崇文列目。释名训义,因李肇之解题。考异参同,近欧阳之集古。事稽其实,循文防误于树萓。词取其详,求益非同于买菜。人无全美,比量其尺短寸长。语或微疵,辨白其玉瑕珠颣。一经采录,真同鲤上龙门。附载姓名,亦使蝇随骥尾。元元本本总归圣主之持衡,是是非非尽扫迂儒之胶柱。至其盈箱积案,或汗漫而难寻。复以提要钩元,期简明而易览。譬诸典谟纪事,别行小序之一篇。类乎金石成书,先列诸碑之十卷。分纲列目,见义例之有条。按籍披图,信源流之大备。水四瀛而山五岳,侔此壮观。前千古而后万年,无斯巨帙。盖非常之制作,天如留待于今。而希有之遭逢人乃躬当其盛,叨司校录,实忝光荣。臣等功谢囊萤,识同窥豹。钻研文字,未能脉望之通仙。延缓岁时,仅类鞠通之食墨。仰旨训示,得闻六艺之源。曲荷宽容,许假十年之限。百夫决拾,望学的而知归。一篑成山,营书岩而幸就。欣陈宝笈,对轩镜之澄光。恭进瑶阶,同羲图之永宝。从此依模笵状,若叠矩而重规。因之循轨知途,益轻车而熟路。先难后易,一隅可得而反三。谋始图终,百里勉行乎半九。精心刊误,八行细检朱丝。协力鸠工,万指齐磨乌玉。连绵告蒇,伫看四奏天阊。迅速先期,不待六更岁籥。人文成化,帝机运经纬之功。皇极敷言,王路示会归之准。觚棱云构,嵬峨乎银牓璇题。方策星罗,珍贵乎金膏水碧。曰渊、曰源、曰津、曰溯,长流万古之江河。纪世、纪运、纪会、纪元,恒耀九霄之日月。并五经以垂训,道通乎丹书绿字之先。合六幕以同文,治超于元律苍牙之上。臣等无任瞻天仰圣,踊跃欢忭之至,谨奉表恭进以闻。

钦定四库全书勘阅缮校诸臣职名

总裁官职名

厯任正总裁官

皇 六 子 多 罗 质 郡 王 臣  永 瑢

皇 八 子 多 罗 仪 郡 王 臣  永 璇

皇十一子 臣  永 瑆

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太子太保东阁大臣  学士管吏部刑部事翰林院掌院学士 刘统勋

经筵讲官 太子太保 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臣  刘 纶

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太子太保 武英殿大学士管臣  吏部刑部事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渊阁领阁事 舒赫德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臣  阿 桂

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太子太保 文华殿大学士管户部事臣  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渊阁领阁事世袭一等轻车都尉 于敏中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  英 廉

经筵讲官 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文渊阁领阁事 臣  程景伊

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太子太保 文渊阁大学士臣  兼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文渊阁领阁事 嵇 璜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臣  福隆安

太子太保 御前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户部臣  尚书内务府总管步军统领世袭三等轻车都尉 和 珅

经筵讲官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 臣  蔡 新

经筵讲官 太子少傅户部尚书 臣  王际华

经筵讲官 太子少傅工部尚书 臣  裘日修

厯任副总裁官

经筵讲官 太子少傅户部尚书教习庶吉士 臣  梁国治

经 筵 讲 官 礼 部 尚 书 臣  曹秀先

都 察 院 左 都 御 史 臣  张若溎

内 阁 学 士 兼 礼 部 侍 郎 臣  刘 墉

吏部侍 郎 臣  王 杰

吏部侍 郎 臣  彭元瑞

户部侍 郎 臣  金 简

经 筵 讲 官 户 部 侍 郎 臣  董 诰

经 筵 讲 官 户 部 侍 郎 臣  曹文埴

兵 部 侍郎 臣  沈 初

经 筵 讲 官 刑 部 侍 郎 臣  钱汝诚

工 部 侍郎 臣  李友棠

翰林院勘阅编辑四库全书官员职名

总纂官

文渊阁直阁事兵 部 侍 郎 臣  纪 昀

文渊阁直阁事大 理 寺 卿 臣  陆锡熊

太常寺少卿 臣  孙士毅

提调官

日讲起居注官司经局洗马 臣  梦 吉

翰林院编修 臣  祝德麟

掌 河 南 道 监 察 御 史 臣  刘锡嘏

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 臣  王仲愚

文渊 阁 校 理 翰林院编修 臣  百 龄

日讲起居注官 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读 臣  张 焘

翰林院编修 臣  宋 铣

翰林院编修 臣  萧际韶

日讲起居注官 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读 臣  德 昌

翰林院编修 臣  黄瀛元

翰林院编修 臣  曹 城

日讲起居注官 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讲 臣  瑞 保

翰林院编修 臣  陈崇本

文 渊 阁校理翰林院检讨 臣  五 泰

翰林院检讨 臣  运 昌

军机处行走工科给事中 臣  章宝传

军 机处行走 鸿 胪 寺 卿 臣  冯应榴

军机处行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臣  孙永清

军机处行走浙江道监察御史 臣  史梦琦

军 机处行走 户 部 郎 中 臣  刘谨之

军 机处行走 工 部 郎 中 臣  蒋谢庭

军 机处行走翰林院修撰 臣  戴衢亨

协勘总目官

文渊阁校理原任洗马?补侍讲 臣  刘权之

文渊阁校理翰林院编修 臣  汪如藻

翰 林院编 修 臣  程晋芳

翰 林院编 修 臣  李 潢

翰林院庶吉 士 臣  梁上国

礼部?补主 事 臣  任大椿

国 子监助 教 臣  张羲年

纂修官

日讲起居注官 文渊阁校理左春坊左庶子 臣  邹奕孝

右春坊 右庶子 臣  平 恕

翰 林院侍 讲 臣  刘亨地

文 渊 阁 校理翰林院侍讲 臣  庄承篯

文 渊 阁 校理翰林院侍讲 臣  吴寿昌

文 渊 阁 校理司经局洗马 臣  翁方纲

右春坊右 中 允 臣  刘校之

翰林院编修 臣  励守谦

翰林院编修 臣  朱 筠

翰林院编修 臣  蓝应元

翰林院检讨 臣  萧 芝

翰林院编修 臣  邹玉藻

翰林院编修 臣  王嘉曾

翰林院编修 臣  刘跃云

翰林院编修 臣  姚 颐

翰林院编修 臣  黄良栋

翰林院编修 臣  陈昌图

翰林院修撰 臣  陈初哲

翰林院编修 臣  刘 湄

翰林院编修 臣  郑际唐

翰林院编修 臣  吴 典

翰林院检讨 臣  左 周

司经局洗马 臣  黄 轩

翰林院编修 臣  王 增

翰林院编修 臣  范 衷

翰林院编修 臣  王尔烈

翰林院编修 臣  闵思诚

翰林院编修 臣  林树蕃

文渊阁校理翰林院编修 臣  陈昌齐

翰林院编修 臣  孙辰东

翰林院编修 臣  俞大猷

文渊阁校理翰林院编修 臣  李尧栋

翰林院编修 臣  邹炳泰

文渊阁校理翰林院编修 臣  庄通敏

翰林院编修 臣  黄寿龄

翰林院编修 臣  莫瞻菉

翰林院检讨 臣  王坦修

翰林院编修 臣  许兆椿

翰林院编修 臣  于 鼎

翰林院编修 臣  王春煦

翰林院编修 臣  吴鼎雯

翰林院编修 臣  吴省兰

翰林院修撰 臣  汪如洋

翰林院编修 臣  陈万青

翰林院编修 臣  余 集

翰林院编修 臣  邵晋涵

翰林院编修 臣  周永年

翰林院检讨 臣  谷际岐

翰 林院 庶 吉士 臣  蔡廷举

翰 林 院 庶 吉士 臣  杨昌霖

翰林院 庶 吉士 臣  戴 震

翰 林 院 庶 吉士 臣  祝 堃

刑部 郎 中 臣  姚 鼐

天文算法纂修官

钦天监 中 官正 臣  郭长发

钦 天监 灵 台郎 臣  陈际新

算 学 录 臣  倪廷梅

收掌官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安盛额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文 英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富 廉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舒明阿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白 瑛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英玺德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荣 安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明 福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博 良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恒 敬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那 善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长 亮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经 德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庆 明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盛 文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张纯贤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福 智

翰 林院笔 帖 式 臣  承 露

翰 林 院 孔 目 臣  熊志契

翰 林 院 待 诏 臣  马 蓁

武英殿缮写校正四库全书官员职名

总阅官

经筵讲官礼部尚书兼管乐部太常寺鸿胪寺事务 臣  德 保

兵部 尚书 臣  周 煌

经 筵 讲 官 吏 部 侍 郎 臣  谢 墉

礼部侍郎 臣  庄存与

礼部侍郎 臣  达 椿

署 工 部 侍 郎 臣  汪廷玙

工部侍郎 臣  胡高望

内 阁 学 士 兼 礼 部 侍 郎 臣  汪永锡

内 阁 学 士 兼 礼 部 侍 郎 臣  金土松

内 阁 学 士 兼 礼 部 侍 郎 臣  尹壮图

内 阁 学 士 兼 礼 部 侍 郎 臣  李 绶

宗 人 府 府 丞 臣  窦光鼐

通 政 使 司 通 政 使 臣  吉梦熊

太常寺卿 臣  倪承宽

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 臣  李汪度

日讲起居注官 文渊阁直阁事翰林院侍讲学士 臣  朱 圭

总校兼提调官

日讲起居注官 文渊阁直阁事詹事府少詹事 臣  陆费墀

提调官

日讲起居注官 文渊阁直阁事翰林院侍读学士 臣  彭绍观

翰林院编修 臣  查 莹

翰林院编修 臣  刘种之

文渊阁校理左春坊左赞善 臣  韦谦恒

翰林院检讨 臣  彭元珫

翰林院编修 臣  吴裕德

翰林院编修 臣  关 槐

翰林院编修 臣  周兴岱

覆校官

中 允 衔 翰 林 院 编 修 臣  王燕绪

翰 林 院 编修衔 臣  朱 钤

翰林院检讨 臣  何思钧

翰 林 院 庶 吉 土 衔 臣  仓圣脉

分校官

日讲起居注官右春坊右中允 臣  张书勋

文渊阁校理右春坊右中允 臣  季学锦

翰林院修撰 臣  钱 棨

翰林院修撰 臣  金 榜

翰林院编修 臣  张秉愚

翰林院编修 臣  项家达

翰林院编修 臣  杨寿楠

翰林院编修 臣  裴 谦

翰林院编修 臣  张能照

翰林院编修 臣  汪学金

翰林院编修 臣  严 福

翰林院编修 臣  孙希旦

翰林院编修 臣  罗修源

翰林院编修 臣  朱 攸

翰林院编修 臣  邱庭漋

翰林院编修 臣  钱 樾

翰林院编修 臣  周 琼

翰林院编修 臣  吴锡麒

翰林院编修 臣  蔡廷衡

翰林院编修 臣  翟 槐

翰林院编修 臣  施培应

翰林院编修 臣  吴舒帷

翰林院编修 臣  何 循

翰林院编修 臣  颜崇沩

翰林院编修 臣  张九镡

翰林院编修 臣  王天禄

翰林院编修 臣  冯敏昌

翰林院编修 臣  朱 绂

翰林院编修 臣  闵惇大

翰林院编修 臣  刘汝謩

翰林院编修 臣  高棫生

翰林院编修 臣  范来宗

翰林院编修 臣  马启泰

翰林院编修 臣  戴联奎

翰林院编修 臣  方 炜

翰林院编修 臣  徐如澍

翰林院编修 臣  戴心亨

翰林院编修 臣  戴均元

翰林院编修 臣  许 烺

翰林院编修 臣  沈孙涟

翰林院编修 臣  卢 应

翰林院编修 臣  钱 栻

翰林院编修 臣  胡 荣

翰林院编修 臣  程昌期

翰林院编修 臣  何西泰

翰林院编修 臣  王嘉曾

翰林院编修 臣  卢 逐

翰林院编修 臣  沈清藻

翰林院检讨 臣  孙玉庭

翰林院检讨 臣  洪其绅

翰林院检讨 臣  李奕畴

翰林院检讨 臣  温常绶

翰林院检讨 臣  王福清

翰林院检讨 臣  德 生

翰林院检讨 臣  李鼎元

翰林院检讨 臣  张 位

翰林院检讨 臣  萧广运

翰林院检讨 臣  萧九成

翰林院检讨 臣  王允中

翰林院检讨 臣  龚大万

翰林院检讨 臣  罗国俊

翰林院检讨 臣  钱世锡

翰林院检讨 臣  饶庆捷

翰林院检讨 臣  汪 泉

翰林院检讨 臣  郭 寅

翰林院检讨 臣  王汝嘉

翰林院检讨 臣  王钟健

翰 林 院 庶 吉 士 臣  冯 培

翰 林 院 庶 吉 士 臣  李廷敬

翰 林 院 庶 吉 士 臣  吴蔚光

翰 林 院 庶 吉 士 臣  徐文干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曾廷橒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祖之望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范 鏊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胡必达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陈 墉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陈文枢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王 受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王朝梧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蔡共武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潘绍观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蒋予蒲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冯集梧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曾 燠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吴绍浣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钟文韫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俞廷抡

翰 林 院庶吉士 臣  侍 朝

吏部员外郎 臣  张慎和

起居注 主 事 臣  牛稔文

文渊阁检阅宗人府主事 臣  吕云栋

刑 部 主 事 臣  胡 敏

文渊阁检阅工部主事 臣  王庆长

内 阁 中 书 臣  龚敬身

内 阁 中 书 臣  张 培

内 阁 中 书 臣  李 楘

内 阁 中 书 臣  汪日章

内 阁 中 书 臣  吴 俊

内 阁 中 书 臣  方维甸

内 阁 中 书 臣  王 瑸

内 阁 中 书 臣  吴绍昱

内 阁 中 书 臣  毛上炱

内 阁 中 书 臣  盛惇崇

内 阁 中 书 臣  杜兆基

内 阁 中 书 臣  雷 纯

文渊阁检阅内阁侍读 臣  宋 镕

文渊阁检阅内阁侍读 臣  裘行简

文 渊 阁 检 阅 内 阁 中 书 臣  李斯咏

文 渊 阁 检 阅 内 阁 中 书 臣  方大川

文 渊 阁 检 阅 内 阁 中 书 臣  金光悌

文 渊 阁 检 阅 内 阁 中 书 臣  刘图南

内阁中书 臣  李 荃

内阁中书 臣  胡绍基

内阁中书 臣  董联轂

内阁中书 臣  程 炎

内阁中书 臣  王学海

内阁中书 臣  杨世纶

内阁中书 臣  闵思毅

内阁中书 臣  邱桂山

内阁中书 臣  马犹龙

内阁中书 臣  甄松年

内阁中书 臣  沈 琨

内阁中书 臣  鲍之钟

内阁中书 臣  王 照

内阁中书 臣  王中地

内 阁 中 书 臣  费振勋

内 阁 中 书 臣  沈叔埏

内 阁 中 书 臣  顾宗泰

内 阁 中 书 臣  杨 揆

内 阁 中 书 臣  洪 梧

内 阁 中 书 臣  江 琏

内 阁 中 书 臣  孙 球

内 阁 中 书 臣  徐秉敬

内 阁 中 书 臣  秦 瀛

内 阁 中 书 臣  黄秉元

内 阁 中 书 臣  张敦培

内 阁 中 书 臣  潘奕隽

内 阁 中 书 臣  张曾效

内 阁 中 书 臣  石鸿翥

内 阁 中 书 臣  赵秉渊

内 阁 中 书 臣  刘 英

内 阁 中 书 臣  沈凤辉

内 阁 中 书 臣  温汝适

内 阁 中 书 臣  贾 锬

内 阁 中 书 臣  章 煦

内 阁 中 书 臣  毛凤仪

内 阁 中 书 臣  叶 菼

内 阁 中 书 臣  郭 晋

内 阁 中 书 臣  窦汝翼

内 阁 中 书 臣  张 埙

内 阁 中 书 臣  汪师曾

内 阁 中 书 臣  言朝标

内 阁 中 书 臣  赵怀玉

内 阁 中 书 臣  徐步云

内 阁 中 书 臣  宋枋远

中书科中书 臣  吴翼成

中书科中书 臣  李元春

候 补 中 书 科 中 书 臣  刘源溥

国子监助教 臣  陈 木

国子监助教 臣  周 鋐

国子监助教 臣  卜维吉

国子监助教 臣  金学诗

国子监助教 臣  黄昌禔

国子监助教 臣  汪锡魁

内 阁 典 籍 臣  袁文邵

詹事府主簿 臣  汪日赞

国子监监丞 臣  金兆燕

国子监监丞 臣  张曾炳

国子监学正 臣  沈 培

国子监学正 臣  蔡 镇

国子监学正 臣  吴 垣

国子监学录 臣  常 循

国子监学录 臣  李 岩

候 补 国 子 监 学 正 臣  张志枫

通政司经厯 臣  刘光第

太常寺典簿 臣  刘景岳

太常寺博士 臣  郭祚炽

进 士 臣  柴 模

进 士 臣  吴树萱

篆隶分校官

翰 林 院庶 吉士 臣  王念孙

国子监学正 臣  谢登隽

绘图分校官

工部员外郎 臣  门应兆

编次黄签考证官

候 补 国 子 监 司 业 臣  王太岳

候 补 国 子 监 司 业 臣  曹锡宝

督催官

翰林院编修 臣  祥 庆

内务府郎中 臣  董 椿

翰 林院 笔 帖 式 臣  楚维宁

收掌官

中书科中书 臣  田起莘

中书科中书 臣  吴应霞

武英殿收掌官

奉宸院笔帖式 臣  阿克敦

笔帖式 臣  敷注礼

笔 帖 式 臣  德 光

笔 帖 式 臣  广 傅

七 品 库 掌 臣  陆达塞

七 品 库 掌 臣  海 宁

七 品 库 掌 臣  准提保

七 品 库 掌 臣  伊昌阿

委 署 库 掌 臣  海 福

委 署 库 掌 臣  德 明

柏 唐 阿 臣  福 庆

柏 唐 阿 臣  永 清

柏 唐 阿 臣  惠 保

营造司库守 臣  八 十

武英殿监造官

内 务 府 郎 中 兼 佐 领 臣  刘 淳

武英殿 监造 臣  绍 言

武英殿 监造 臣  伊灵阿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首一 圣谕卷首二 进表卷首三 凡例二十则卷首四 门目卷一 经部一卷二 经部二卷三 经部三卷四 经部四卷五 经部五卷六 经部六卷七 经部七卷八 经部八卷九 经部九卷十 经部十卷十一 经部十一卷十二 经部十二卷十三 经部十三卷十四 经部十四卷十五 经部十五卷十六 经部十六卷十七 经部十七卷十八 经部十八卷十九 经部十九卷二十 经部二十卷二十一 经部二十一卷二十二 经部二十二卷二十三 经部二十三卷二十四 经部二十四卷二十五 经部二十五卷二十六 经部二十六卷二十七 经部二十七卷二十八 经部二十八卷二十九 经部二十九卷三十 经部三十卷三十一 经部三十一卷三十二 经部三十二卷三十三 经部三十三卷三十四 经部三十四卷三十五 经部三十五卷三十六 经部三十六卷三十七 经部三十七卷三十八 经部三十八卷三十九 经部三十九卷四十 经部四十卷四十一 经部四十一卷四十二 经部四十二卷四十三 经部四十三卷四十四 经部四十四卷四十五 史部一卷四十六 史部二卷四十七 史部三卷四十八 史部四卷四十九 史部五卷五十 史部六卷五十一 史部七卷五十二 史部八卷五十三 史部九卷五十四 史部十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卷五十六 史部十二卷五十七 史部十三卷五十八 史部十四卷五十九 史部十五卷六十 史部十六卷六十一 史部十七卷六十二 史部十八卷六十三 史部十九卷六十四 史部二十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卷六十七 史部二十三卷六十八 史部二十四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卷七十 史部二十六卷七十一 史部二十七卷七十二 史部二十八卷七十三 史部二十九卷七十四 史部三十卷七十五 史部三十一卷七十六 史部三十二卷七十七 史部三十三卷七十八 史部三十四卷七十九 史部三十五卷八十 史部三十六卷八十一 史部三十七卷八十二 史部三十八卷八十三 史部三十九卷八十四 史部四十卷八十五 史部四十一卷八十六 史部四十二卷八十七 史部四十三卷八十八 史部四十四卷八十九 史部四十五卷九十 史部四十六卷九十一 子部一卷九十二 子部二卷九十三 子部三卷九十四 子部四卷九十五 子部五卷九十六 子部六卷九十七 子部七卷九十八 子部八卷九十九 子部九卷一百 子部十卷一百一 子部十一卷一百二 子部十二卷一百三 子部十三卷一百四 子部十四卷一百五 子部十五卷一百六 子部十六卷一百七 子部十七卷一百八 子部十八卷一百九 子部十九卷一百十 子部二十卷一百十一 子部二十一卷一百十二 子部二十二卷一百十三 子部二十三卷一百十四 子部二十四卷一百十五 子部二十五卷一百十六 子部二十六卷一百十七 子部二十七卷一百十八 子部二十八卷一百十九 子部二十九卷一百二十 子部三十卷一百二十一 子部三十一卷一百二十二 子部三十二卷一百二十三 子部三十三卷一百二十四 子部三十四卷一百二十五 子部三十五卷一百二十六 子部三十六卷一百二十七 子部三十七卷一百二十八 子部三十八卷一百二十九 子部三十九卷一百三十 子部四十卷一百三十一 子部四十一卷一百三十二 子部四十二卷一百三十三 子部四十三卷一百三十四 子部四十四卷一百三十五 子部四十五卷一百三十六 子部四十六卷一百三十七 子部四十七卷一百三十八 子部四十八卷一百三十九 子部四十九卷一百四十 子部五十卷一百四十一 子部五十一卷一百四十二 子部五十二卷一百四十三 子部五十三卷一百四十四 子部五十四卷一百四十五 子部五十五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卷一百四十七 子部五十七卷一百四十八 集部一卷一百四十九 集部二卷一百五十 集部三卷一百五十一 集部四卷一百五十二 集部五卷一百五十三 集部六卷一百五十四 集部七卷一百五十五 集部八卷一百五十六 集部九卷一百五十七 集部十卷一百五十八 集部十一卷一百五十九 集部十二卷一百六十 集部十三卷一百六十一 集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二 集部十五卷一百六十三 集部十六卷一百六十四 集部十七卷一百六十五 集部十八卷一百六十六 集部十九卷一百六十七 集部二十卷一百六十八 集部二十一卷一百六十九 集部二十二卷一百七十 集部二十三卷一百七十一 集部二十四卷一百七十二 集部二十五卷一百七十三 集部二十六卷一百七十四 集部二十七卷一百七十五 集部二十八卷一百七十六 集部二十九卷一百七十七 集部三十卷一百七十八 集部三十一卷一百七十九 集部三十二卷一百八十 集部三十三卷一百八十一 集部三十四卷一百八十二 集部三十五卷一百八十三 集部三十六卷一百八十四 集部三十七卷一百八十五 集部三十八卷一百八十六 集部三十九卷一百八十七 集部四十卷一百八十八 集部四十一卷一百八十九 集部四十二卷一百九十 集部四十三卷一百九十一 集部四十四卷一百九十二 集部四十五卷一百九十三 集部四十六卷一百九十四 集部四十七卷一百九十五 集部四十八卷一百九十六 集部四十九卷一百九十七 集部五十卷一百九十八 集部五十一卷一百九十九 集部五十二卷二百 集部五十三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