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本纪第一 太祖一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高祖朓,是为僖祖,仕唐历永清、文安、幽都令。朓生珽,是为顺祖,历藩镇从事,累官兼御史中丞。珽生敬,是为翼祖,历营、蓟、涿三州刺史。敬生弘殷,是为宣祖。周显德中,宣祖贵,赠敬左骁骑卫上将军。宣祖少骁勇,善骑射,事赵王王镕,为镕将五百骑援唐庄宗于河上,有功。庄宗爱其勇,留典禁军。汉乾祐中,讨王景于凤翔,会蜀兵来援,战于陈仓。始合,矢集左目,气弥盛,奋击大败之,以功迁护圣都指挥使。周广顺末,改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转右厢都指挥,领岳州防御使。从征淮南,前军却,吴人来乘,宣祖邀击,败之。显德三年,督军平扬州,与世宗会寿春。寿春卖饼家饼薄小,世宗怒,执十余辈将诛之,宣祖固谏得释。累官检校司徒、天水县男。与太祖分典禁兵,一时荣之。卒,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又尝与韩令坤博土室中,雀斗户外,因竞起掩雀,而室随坏。汉初,漫游无所遇,舍襄阳僧寺。有老僧善术数,顾曰:“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会周祖以枢密使征李守真,应募居帐下。广顺初,补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世宗尹京,转开封府马直军使。世宗即位,复典禁兵。北汉来寇,世宗率师御之,战于高平。将合,指挥樊爱能等先遁,军危。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乘胜攻河东城,焚其门。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还,拜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三年春,从征淮南,首败万众于涡口,斩兵马都监何延锡等。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众号十五万,塞清流关,击走之。追至城下,晖曰:“人各为其主,愿成列以决胜负。”太祖笑而许之。晖整阵出,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之。宣祖率兵夜半至城下,传呼开门,太祖曰:“父子固亲,启闭,王事也。”诘旦,乃得入。韩令坤平扬州,南唐来援,令坤议退,世宗命太祖率兵二千趋六合。太祖下令曰:“扬州兵敢有过六合者,断其足!”令坤始固守。太祖寻败齐王景达于六合东,斩首万余级。还,拜殿前都指挥使,寻拜定国军节度使。

四年春,从征寿春,拔连珠砦,遂下寿州。还,拜义成军节度、检校太保,仍殿前都指挥使。冬,从征濠、泗,为前锋。时南唐砦于十八里滩,世宗方议以橐驼济师,而太祖独跃马截流先渡,麾下骑随之,遂破其砦。因其战舰乘胜攻泗州,下之。南唐屯清口,太祖从世宗翼淮东下,夜追至山阳,俘唐节度使陈承诏以献,遂拔楚州。进破唐人于氵銮江口,直抵南岸,焚其营栅,又破之于瓜步,淮南平。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间于世宗,遣使遗太祖书,馈白金三千两,太祖悉输之内府,间乃不行。五年,改忠武军节度使。

六年,世宗北征,为水陆都部署。及莫州,先至瓦桥关,降其守将姚内斌,战却数千骑,关南平。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异之。时张德为点检,世宗不豫,还京师,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代永德。恭帝即位,改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

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太祖揽辔谓诸将曰:“我有号令,尔能从乎?”皆下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副都指挥使韩通谋御之,王彦升遽杀通于其第。太祖进登明德门,令甲士归营,乃退居公署。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未及对,列校罗彦环按剑厉声谓质等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禅位制书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衮冕,即皇帝位。迁恭帝及符后于西宫,易其帝号曰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太后。

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定有天下之号曰宋。赐内外百官军士爵赏,贬降者叙复,流配者释放,父母该恩者封赠。遣使遍告郡国。丙午,诏谕诸镇将帅。戊申,赐书南唐。赠韩通中书令,命以礼收葬。己酉,遣官告祭天地社稷。复安州、华州、兖州为节度。辛亥,论翊戴功,以周义成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为归德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江宁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为义成军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武信军节度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为镇安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殿前都虞候王审琦为泰宁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虎捷右厢都虞候张光翰为江宁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龙捷右厢都指挥使赵彦徽为武信军节度使,余领军者并进爵。壬子,赐宰相、枢密、诸军校袭衣、犀玉带、鞍马有差。癸丑,放南唐降将周成等归国。乙卯,遣使分振诸州。丁巳,命周宗正郭?祀周陵庙,仍以时祭享。己未,宰相表请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癸亥,以周天雄军节度使、魏王符彦卿守太师,雄武军节度使王景守太保、太原郡王,定难军节度使、守太傅、西平王李彝殷守太尉,荆南节度使高保融守太傅,余领节镇者并进爵。甲子,赐皇弟殿前都虞候匡义名光义。己巳,立太庙。镇州郭崇报契丹与北汉军皆遁。二月乙亥,尊母南阳郡夫人杜氏为皇太后。以周宰相范质依前守司徒、兼侍中,王溥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仁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吴廷祚同中书门下二品。丙戌,长春节,赐群臣衣各一袭。三月乙巳,改天下郡县之犯御名、庙讳者。丙辰,南唐主李景、吴越王钱俶遣使以御服、锦绮、金帛来贺。宿州火,遣使恤灾。壬戌,定国运以火德王,色尚赤,腊用戌。癸亥,命武胜军节度使宋延渥等率舟师巡江徼。是春,均、房、商、洛鼠食苗。夏四月癸酉,窦俨上二舞十二乐曲名、乐章。乙酉,幸玉津园。遣使分诣京城门,赐饥民粥。丙戌,浚蔡河。癸巳,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叛,遣归德军节度使石守信讨之。五月己亥朔,日有食之。庚子,遣昭化军节度使慕容延钊、彰德军节度使王全斌将兵出东道,与守信会讨李筠。壬寅,窦俨上太庙舞曲名。癸卯,石守信败李筠于长平。甲辰,命诸道进讨。丙午,幸魏仁浦第视疾。己酉,西京作周六庙成,遣官奉迁。丁巳,诏亲征,以枢密使吴廷祚留守上都,都虞候光义为大内都点检,命天平军节度使韩令坤屯兵河阳。己未,发京师。丁卯,石守信、高怀德破筠众于泽州,禽伪节度范守图,杀北汉援兵之降者数千人,筠遁入泽州。戊辰,王师围之。六月癸酉,有星赤色,出心。辛未,拔泽州,筠赴火死,命埋胔骼。释河东相卫融,禁剽掠。甲申,免泽州今年租。有星赤色,出太微垣,历上相。乙酉,伐上党。丁亥,筠子守节以城降,赦之。上如潞。辛卯,大赦,减死罪,免附潞三十里今年租,录阵殁将校子孙,丁夫给复三年。甲午,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破北汉沙谷砦。秋七月戊申,上至自潞。壬子,幸范质第视疾。甲子,遣工部侍郎艾颖拜嵩、庆陵。乙丑,南唐进白金,贺平泽、潞。丁卯,南唐进乘舆御服物。八月戊辰朔,御崇元殿,行入阁仪。辛未,遣郭?飨周庙。壬申,复贝州为永清军节度。甲戌,命宰相祷雨。辛巳,以周武胜军节度使侯章为太子太师。壬午,以光义领泰宁军节度,依前殿前都虞候。甲申,立琅琊郡夫人王氏为皇后。戊子,南唐进贺平泽潞金银器、罗绮以千计。九月壬寅,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焚北汉平遥县。癸卯,三佛齐国遣使贡方物。丙午,奉玉册谥高祖曰文献皇帝,庙号僖祖,高祖妣崔氏曰文懿皇后;曾祖曰惠元皇帝,庙号顺祖,曾祖妣桑氏曰惠明皇后;祖曰简恭皇帝,庙号翼祖,祖妣刘氏曰简穆皇后;皇考曰武昭皇帝,庙号宣祖。己酉,幸宜春苑。中书舍人赵逢坐从征避难,贬房州司户参军。己未,淮南节度李重进以扬州叛,遣石守信等讨之。甲子,归太原俘。冬十月丁卯朔,赐内外文武官冬衣有差。壬申,定县为望、紧、上、中、下,令三年一注。壬午,河决厌次。乙酉,晋州兵马钤辖荆罕儒袭北汉汾州,死之。龙捷指挥石进二十九人坐不救弃市。丁亥,诏亲征扬州,以都虞候光义为大内都部署,枢密使吴廷祚权上都留守。戊子,诏诸道长贰有异政、众举留请立碑者,委参军验实以闻。庚寅,发京师。十一月丁未,师傅扬州城,拔之,重进尽室自焚。戊申,诛重进党,扬州平。命诸军习战舰于迎銮,南唐主惧甚,其臣杜著、薛良因诡迹来奔,帝疾其不忠,斩著下蜀市,配良庐州牙校。己酉,振扬州城中民人米一斛,十岁以下者半之。胁隶为军者,赐衣屦遣还。庚戌,给攻城役夫死者人绢三匹,复三年。乙卯,南唐主遣使来犒师。庚申,遣其子从镒来朝。

十二月己巳,驾还。丁亥,上至自扬。辛卯,泉州节度使留从效称藩。

二年春正月丙申朔,上诣太后宫门称庆。庚子,占城国王遣使来朝。壬寅,幸造船务观习水战。戊申,以扬州行宫为建隆寺。太仆少卿王承哲坐举官失实,责授殿中丞。壬子,商州鼠食苗,诏免赋。谓宰臣曰:“比命使度田,多邀功弊民,当慎其选,以见朕意。”丁巳,导蔡水入颍。己未,遣郭?飨周庙。灵武节度使冯继业献马五百、橐驼百、野马十。甲子,泽州刺史张崇诂坐党李重进弃市。二月丙寅,幸飞山营,阅炮车。壬申,疏五丈河。癸酉,有司奏进士合格者十一人。荆南高保勖进黄金什器。甲戌,幸城南,观修水匮。丁丑,南唐进长春节御衣、金带及金银器。己卯,赐天雄军节度符彦卿粟。禁春夏捕鱼射鸟。己丑,定窃盗律。三月丙申,内酒坊火,酒工死者三十余人,乘火为盗者五十人,擒斩三十八人,余以宰臣谏获免。酒坊使左承规、副使田处岩以酒工为盗,坐弃市。闰月己巳,幸玉津园。谓侍臣曰:“沉湎非令仪,朕宴偶醉,恒悔之。”壬辰,南唐进谢赐生辰金器、罗绮。丁丑,金、商、房三州饥,振之。癸未,幸迎春苑宴射。夏四月癸巳朔,日有食之。壬寅,诏郡国置前代帝王、贤臣陵冢户。己酉,无棣男子赵遇诈称皇弟,伏诛。己未,商河县令李瑶坐赃杖死,左赞善大夫申文纬坐失觉察除籍。庚申,班私炼货易盐及货造酒曲律。五月癸亥朔,以皇太后疾,赦杂犯死罪已下。乙丑,天狗堕西南。丙寅,三佛齐国来献方物。丁丑,以安邑、解两池盐给徐、宿、郓、济。庚寅,供奉官李继昭坐盗卖官船弃市。诏诸道邮传以军卒递。六月甲午,皇太后崩于滋德殿。己亥,群臣请听政,从之。庚子,以太后丧,权停时享。辛丑,见百官于紫宸殿门。壬子,祈雨。庚申,释服。秋七月壬戌,以皇太后殡,不受朝。辛未,晋州神山县谷水泛出铁,方圆二丈三尺,重七千斤。壬申,以光义为开封府尹,光美行兴元尹。己卯,陇州进黄鹦鹉。八月壬辰朔,不视朝。壬寅,诏诸大辟送所属州军决判。甲辰,南唐主李景死,子煜嗣,遣使请追尊帝号,从之。己酉,执易定节度使、同平章事孙行友,削官勒归私第。辛亥,幸崇夏寺,观修三门。女直国遣使来朝献。大名府永济主簿郭顗坐赃弃市。庚申,《周世宗实录》成。九月壬戌朔,不御殿。南唐遣使来进金银、缯彩。甲子,契丹解利来降。荆南节度使高保勖遣其弟保寅来朝。戊子,遣使南唐赙祭。冬十月癸巳,南唐遣其臣韩熙载、田霖来会皇太后葬。丙申,遣枢密承旨王仁赡赐南唐礼物。戊戌,禁边民盗塞外马。辛丑,丹州大雨、雹。丙午,葬明宪皇太后于安陵。十一月辛酉朔,不视朝。甲子,太后祔庙。己巳,幸相国寺,遂幸国子监。癸酉,沙州节度使来曹元忠、瓜州团练使曹延继等遣使献玉鞍勒马。十二月壬申,回鹘可汗景琼遣使献方物。乙未,李继勋败北汉军,俘辽州刺史傅廷彦、弟勋来献。辛丑,幸新修河仓。庚戌,畋于近郊。癸丑,遣使赐南唐、吴越马、羊、橐驼有差。

三年春正月庚申朔,以丧不受朝贺。己已,淮南饥,振之。庚午,幸迎春苑宴射。甲戌,广皇城。诏郡国长吏劝民播种。丙子,瓜沙归义节度使曹元忠献马。庚辰,女直国遣使只骨来献。诏郡国不得役道路居民。癸未,幸国子监。二月丙辰,复幸国子监,遂如迎春苑宴从官。庚寅,诏文班官举堪为宾佐、令录者各一人,不当者比事连坐。甲午,诏自今百官朝对,须陈时政利病,无以触讳为惧。乙未,滑州节度使张建丰坐失火免官。己亥,更定窃盗律。壬午,上谓侍臣曰:“朕欲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何如?”左右不知所对。甲寅,北汉寇潞、晋,守将击走之。三月戊午朔,厌次霣霜杀桑。壬戌,三佛齐国遣使来献。癸亥,祷雨。丁卯,幸太清观,遂幸开封尹后园宴射。己巳,大雨。诏申律文谕郡国,犯大辟者刑部审覆。乙亥,遣使赐南唐主生辰礼物。丁丑,女直国遣使来献。丁亥,命徙北汉降人于邢、洺。夏四月乙未,延州大雨雪,赵、卫二州旱。丙申,宁州大雨雪,沟洫冰。戊戌,幸太清观。庚子,回鹘阿督等来献方物。壬寅,丹州雪二尺。乙巳,赠兄光济为邕王,弟光赞为夔王,追册夫人贺氏为皇后。五月甲子,幸相国寺祷雨,遂幸迎春苑宴射。乙亥,海州火。开太行运路。癸未,命使检诸州旱。甲申,诏均户役,敢蔽占者有罪。复幸相国寺祷雨。乙酉,广大内。齐、博、德、相、霸五州自春不雨,以旱,减膳彻乐。六月辛卯,振宿州饥。癸巳,吴廷祚以雄武军节度使罢。乙未,赐酒国子监。丁酉,幸太清观。己亥,减京畿、河北死罪以下。壬寅,京师雨。壬子,蕃部尚波于等争采造务,以兵犯渭北,知秦州高防击走之。乙卯,幸迎春苑宴射。黄陂县有象自南来食稼。秋七月庚申,南唐遣其臣翟如璧谢赐生辰礼,贡金银、锦绮千万。壬戌,放南唐降卒弱者数千人归国。乙丑,免舒州菰蒲新税。丁卯,潞州大雨、雹。索内外军不律者配沙门岛。己卯,北汉捉生指挥使路贵等来降。辛巳,遣从臣十人检河北旱。癸未,兖、济、德、磁、洺五州蝝.八月癸巳,蔡河务纲官王训等四人坐以糠土杂军粮,磔于市。乙未,用知制诰高锡言,诸行赂获荐者许告讦,奴婢邻亲能告者赏。诏注诸道司法参军皆以律疏试判。诏尚书吏部举书判拔萃科。九月庚午,吐蕃尚波于等归伏羌县地。壬申,修武成王庙。丙子,占城国来献。禁伐桑、枣。冬十月乙酉朔,赐百官冬服有差。丙戌,幸太清观,遂幸造船务,观习水战。己亥,幸岳台,命诸军习骑射,复幸玉津园。辛丑,以枢密副使赵普为枢密使。辛亥,畋近郊。十一月癸亥,禁奉使请托。县令考课以户口增减为黜陟。丙寅,南唐遣其臣顾彝来朝。丙子,三佛齐国遣使李丽林等来献,高丽国遣李兴祐等来朝。己卯,畋于近郊。壬午,赐南唐建隆四年历。十二月丙戌,诏县置尉一员,理盗讼。置弓手,视县户为差。戊戌,蒲、晋、慈、隰、相、卫六州饥,振之。庚子,班捕盗令。甲辰,衡州刺史张文表叛。是岁,周郑王出居房州。

乾德元年春正月甲寅朔,不御殿。乙卯,发关西乡兵赴庆州。丁巳,修畿内河堤。己未,遣使赐南唐、吴越马、橐驼、羊有差。庚申,遣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率十州兵以讨张文表。乙丑,幸造船务,观造战船。甲戌,诏荆南发水卒三千应延钊于潭。己卯,女直国遣使来献。

二月壬辰,周保权将杨师璠枭文表于朗陵市。甲午,慕容延钊入荆南,高继冲请归朝,得州三、县十七。乙未,克潭州。辛亥,澶、滑、卫、魏、晋、绛、蒲、孟八州饥,命发廪振之。三月辛未,幸金凤园习射,七发皆中。符彦卿等进马称贺,乃遍赐从臣名马、银器有差。壬申,高继冲籍其钱帛刍粟来上。癸酉,班新定律。戊寅,慕容延钊破三江口,下岳州,克复朗州,湖南平。得州十四、监一、县六十六。夏四月,旱。甲申,遍祷京城祠庙,夕雨。减荆南朗州、潭州管内死罪一等,卤掠者给主。乙酉,遣使祭南岳。丁亥,幸国子监,遂幸武成王庙,宴射玉津园。庚寅,出内钱募诸军子弟凿习战池。辛卯,《建隆应天历》成,御制序。壬辰,赏湖南立功将士。癸巳,幸玉津园。丙申,兵部郎中曹匪躬弃市,海陵盐城屯田副使张蔼除名,并坐不法。庚子,荆南节度使高继冲进助宴金银、罗纨、柱衣、屏风等物。癸卯,辰、锦、叙等州归顺。甲辰,诏疏凿三门。禁泾、原、邠、庆等州补蕃人为边镇将。夏西平王李彝兴献犛牛一。乙巳,幸玉津园,阅诸军骑射。丙午,免湖南茶税,禁陕州盐井。辛亥,贷澶州民种食。五月壬子朔,祷雨京城。甲寅,遣使祷雨岳渎。乙丑,广大内。庚午,给荆南管内符印。癸酉,幸玉津园。六月乙酉,免潭州诸县无名配敛。壬辰,暑,罢营造,赐工匠衫履。乙未,诏荆南兵愿归农者听。丙申,诏历代帝王三年一飨,立汉光武、唐太宗庙。己亥,澶、濮、曹、绛蝗,命以牢祭。庚子,百官三上表请举乐,从之。减左右仗千牛员。丙午,雨。诏蜡祀,庙、社皆用戌腊一日。己酉,命习水战于新池。秋七月辛亥朔,定州县所置杂职、承符、厅子等名数。甲寅,以湖湘殁王事靳彦朗男承勋等三十人补殿直。丙辰,幸新池,赐役夫钱,遂幸玉津园。丁巳,安国军节度使王全斌等率兵入太原境,以俘来献,给钱米以释之。己未,诏民有疾而亲属遗去者罪之。癸亥,湖南疫,赐行营将校药。丁卯,幸武成王庙,遂幸新池,观习水战。己巳,朗州贼将汪端寇州城,都监尹重睿击走之。诏免荆南管内夏税之半。甲戌,释周保权罪。乙亥,诏缮朗州城,免其管内夏税。丁丑,分命近臣祷雨。己卯,班《重定刑统》等书。八月壬午,殿前都虞候张琼以陵侮军校史珪、石汉卿等,为所诬谮,下吏,琼自杀。丙戌,遣给事中刘载朝拜安陵。丁亥,王全斌攻北汉乐平县,降之。辛卯,以乐平县为平晋军,降卒千八百人为效顺军人,赐钱帛。壬辰,诏九经举人下第者再试。癸巳,女直国遣使献名马。蠲登州沙门岛民税,令专治船渡马。丙申,北汉静阳十八砦首领来降。泉州陈洪进遣使来朝贡。齐州河决。京师雨。己亥,契丹幽州岐沟关使柴廷翰等来降。癸卯,宰相质率百官上尊号,不允。九月甲寅,三上表请,从之。丙寅,宴广政殿,始用乐。丁卯,责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李处耘为淄州刺史。戊辰,女直国遣使献海东青名鹰。丙子,禁朝臣公荐贡举人。赐南唐羊万口。磔汪端于朗州。戊寅,北汉引契丹兵攻平晋,遣洺州防御使郭进等救之。冬十月庚辰,诏州县征科置簿籍。己亥,畋近郊。丁未,吴越国王进郊祀礼金银、珠器、犀象、香药皆万计。十一月乙卯,荆南节度使高继冲进郊祀银万两。甲子,有事南郊,大赦,改元乾德。百官奉玉册上尊号曰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丙寅,南唐进贺南郊尊号、银绢万计。丁卯,赐近臣袭衣、金带、器币、鞍马有差。乙亥,畋近郊。十二月庚辰,殿前祗候李璘以父仇杀员僚陈友,璘自首,义而释之。辛巳,开封府尹光义、兴元尹光美各益食邑,赐功臣号;宰相质、溥、仁浦并特进,易封,益食邑;枢密使普加光禄大夫,易功臣号;文武臣僚各进阶、勋、爵、邑。甲申,皇后王氏崩。辛卯,罢登州都督。己亥,泉州陈洪进遣使贡白金千两,乳香、茶药皆万计。己巳,南唐主上表乞呼名,诏不允。闰月己酉朔,校医官,黜其艺不精者二十二人。甲寅,命近臣祈雪。丁卯,覆试拔萃科,田可封、宋白、谭利用等称旨,赐与有差。辛未,卜安陵于巩县。乙亥,折德扆败北汉军于府州城下,禽其将杨璘.以太常议,奉赤帝为感生帝。

二年春正月辛巳,谕郡国长吏劝农耕作。有象入南阳,虞人杀之,以齿、革来献。京师雨雪、雷。癸未,幸迎春苑宴射。甲申,诏著四时听选式。回鹘遣使献方物。戊子,质以太子太傅、溥以太子太保、仁浦仍尚书左仆射罢。庚寅,以赵普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崇矩枢密使。壬辰,诏亲试制举三科,不限官庶,许直诣阁门进状。甲辰,诏诸道狱词令大理、刑部检详,或淹留差失致中书门下改正者,重其罪。乙已,幸玉津园宴射。丁未,诏县令、簿、尉非公事毋至村落。令、录、簿、尉诸职官有耄耋笃疾者举劾之。二月戊申朔,北汉辽州刺史杜延韬以城来降。癸丑,遣使振陕州饥。导潩水入京。丁巳,治安陵,隧坏,役兵压死者二百人,命有司瘗恤。庚午,府州俘北汉卫州刺史杨璘来献。甲戌,南唐进改葬安陵银绫绢各万计。浚汴河。三月辛巳,幸教船池,赐水军将士衣有差,还,幸玉津园宴射。乙未,北汉耀州团练使周审玉等来降。丁酉,遣使祈雨于五岳。禁臣僚往来假官军部送。辛丑,遣摄太尉光义奉册宝上明宪皇太后谥曰昭宪,皇后贺氏谥曰孝惠,王氏谥曰孝明。夏四月丁未朔,策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博州判官颖贽中第。戊申,振河中饥。己酉,免诸道今年夏税之无苗者。乙卯,葬昭宪皇太后、孝明皇后于安陵。乙丑,始置参知政事,以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为之。己已,灵武饥,转泾粟以饷。壬申,祔二后于别庙。徙永州诸县民之畜蛊者三百二十六家于县之僻处,不得复齿于乡。五月己卯,知制诰高锡坐受藩镇赂,贬莱州司马。辛巳,宗正卿赵砺坐赃杖、除籍。癸未,幸玉津园宴射。六月己酉,以光义为中书令,光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子德昭贵州防御使。庚申,幸相国寺,遂幸教船池、玉津园。辛未,河南、北及秦诸州蝗,惟赵州不食稼。秋七月乙亥,春州暴水溺民。庚辰,郃阳雨雹。辛巳,幸玉津园。还,幸新池,观习水战。辛卯,诏翰林学士陶谷、窦仪举堪为藩郡通判者各一人,不当者连坐。九月甲戌朔,《周易》博士奚屿责乾州司户,库部员外王贻孙责左赞善大夫,并坐试任子不公。戊子,延州雨雹。乙未,幸北郊观稼。辛丑,太子太傅质薨。壬寅,潘美等克郴州。冬十月戊申,周纪王熙谨薨。辍视朝。十一月甲戌,命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武信军节度崔彦进副之,将步骑三万出凤州道;江宁军节度使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枢密承旨曹彬副之,将步骑二万出归州道以伐蜀。乙亥,宴西川行营将校于崇德殿,示川峡地图,授攻取方略,赐金玉带、衣物各有差。壬辰,畋近郊。十二月乙巳,释广南郴州都监陈琄等二百人。戊申,刘光义拔夔州,蜀节度高彦俦自焚。丁巳,蠲归、峡秋税。辛酉,王全斌克万仞、燕子二砦,下兴州,连拔石圌等二十余砦。甲子,光义拔巫山等砦,斩蜀将南光海等八千级,禽其战?翟都指挥袁德宏等千二百人。全斌先锋史进德败蜀人于三泉砦,禽其节度使韩保正、李进等。南唐进银二万两、金银器皿数百事。庚午,诏招复山林聚匿。辛未,畋北郊。

宋史
脱脱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一本纪第二 太祖二本纪第三 太祖三本纪第四 太宗一本纪第五 太宗二本纪第六 真宗一本纪第七 真宗二本纪第八 真宗三本纪第九 仁宗一本纪第十 仁宗二本纪第十一 仁宗三本纪第十二 仁宗四本纪第十三 英宗本纪第十四 神宗一本纪第十五 神宗二本纪第十六 神宗三本纪第十七 哲宗一本纪第十八 哲宗二本纪第十九 徽宗一本纪第二十 徽宗二本纪第二十一 徽宗三本纪第二十二 徽宗四本纪第二十三 钦宗本纪第二十四 高宗一本纪第二十五 高宗二本纪第二十六 高宗三本纪第二十七 高宗四本纪第二十八 高宗五本纪第二十九 高宗六本纪第三十 高宗七本纪第三十一 高宗八本纪第三十二 高宗九本纪第三十三 孝宗一本纪第三十四 孝宗二本纪第三十五 孝宗三本纪第三十六 光宗本纪第三十七 宁宗一本纪第三十八 宁宗二本纪第三十九 宁宗三本纪第四十 宁宗四本纪第四十一 理宗一本纪第四十二 理宗二本纪第四十三 理宗三本纪第四十四 理宗四本纪第四十五 理宗五本纪第四十六 度宗本纪第四十七 瀛国公二王附志第一百九 选举二(科目下 举遗逸附)
志第一 天文一志第二 天文二志第三 天文三志第四 天文四志第五 天文五志第六 天文六志第七 天文七志第八 天文八志第九 天文九志第十 天文十志第十一 天文十一志第十二 天文十二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志第十四 五行一上志第十五 五行一下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志第十七 五行二下志第十八 五行三志第十九 五行四志第二十 五行五志第二十一 律历一志第二十二 律历二志第二十三 律历三志第二十四 律历四志第二十五 律历五志第二十六 律历六志第二十七 律历七志第二十八 律历八志第二十九 律历九志第三十 律历十志第三十一 律历十一志第三十二 律历十二志第三十三 律历十三志第三十四 律历十四志第三十五 律历十五志第三十六 律历十六志第三十七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志第四十 地理三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志第四十三 地理六志第四十四 河渠一志第四十五 河渠二志第四十六 河渠三志第四十七 河渠四志第四十八 河渠五志第四十九 河渠六志第五十 河渠七志第五十一 礼一志第五十二 礼二(吉礼二)志第五十三 礼三(吉礼三)志第五十四 礼四(吉礼四)志第五十五 礼五(吉礼五)志第五十六 礼六吉礼六志第五十七 礼七吉礼七志第五十八 礼八(吉礼八)志第五十九 礼九(吉礼九)志第六十 礼十(吉礼十)志第六十一 礼十一(吉礼十一)志第六十二 礼十二(吉礼十二)志第六十三 礼十三(嘉礼一)志第六十四 礼十四(嘉礼二)志第六十五 礼十五(嘉礼三)志第六十六 礼十六(嘉礼四)志第六十七 礼十七(嘉礼五)志第六十八 礼十八(嘉礼六)志第六十九 礼十九(宾礼一)志第七十 礼二十(宾礼二)志第七十一 礼二十一(宾礼三)志第七十二 礼二十二(宾礼四)志第七十三 礼二十三(宾礼五 附录)志第七十四 礼二十四(军礼)志第七十五 礼二十五(凶礼一)志第七十六 礼二十六(凶礼二)志第七十七 礼二十七(凶礼三)志第七十八 礼二十八(凶礼四)志第七十九 乐一志第八十 乐二志第八十一 乐三志第八十二 乐四志第八十三 乐五志第八十四 乐六志第八十五 乐七(乐章一)志第八十六 乐八(乐章二)志第八十七 乐九(乐章三)志第八十八 乐十(乐章四)志第八十九 乐十一(乐章五)乐志第九十 乐十二(乐章六)志第九十一 乐十三(乐章七)志第九十二 乐十四(乐章八)志第九十三 乐十五(鼓吹上)志第九十四 乐十六(鼓吹下)志第九十五 乐十七志第九十六 仪卫一志第九十七 仪卫二志第九十八 仪卫三志第九十九 仪卫四志第一百 仪卫五志第一百一 仪卫六志第一百二 舆服一志第一百三 舆服二志第一百四 舆服三志第一百五 舆服四志第一百六 舆服五志第一百七 舆服六志第一百八 选举一(科目上)志第一百十 选举三(学校试 律学等试附)志第一百十一 选举四(铨法上)志第一百十二 选举五(铨法下)志第一百一十三 选举六(保任 考课)志第一百一十四 职官一志第一百一十五 职官二志第一百一十六 职官三志第一百一十七 职官四志第一百一十八 职官五第一百一十九 职官六第一百二十 职官七志第一百二十一 职官八(合班之制)志第一百二十二 职官九(叙迁之制)志第一百二十三 职官十(杂制)志第一百二十四 职官十一(奉禄制上)志第一百二十五 职官十二(奉禄制下)志第一百二十六 食货上一(农田)志第一百二十七 食货上二(方田 赋税)志第一百二十八 食货上三(布帛 和籴 漕运)志第一百二十九 食货上四(屯田 常平 义仓)志第一百三十 食货上五(役法上)志第一百三十一 食货上六(役法下 振恤)志第一百三十二 食货下一(会计)志第一百三十三 食货下二(钱币)志第一百三十四 食货下三志第一百三十五 食货下四志第一百三十六 食货下五志第一百三十七 食货下六志第一百三十八 食货下七志第一百三十九 食货下八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禁军上)志第一百四十一 兵二(禁军下)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厢兵)志第一百四十三 兵四(乡兵一)志第一百四十四 兵五(乡兵二)志第一百四十五 兵六(乡兵三)志第一百四十六 兵七(召募之制)志第一百四十七 兵八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志第一百五十 兵十一志第一百五十一 兵十二志第一百五十二 刑法一志第一百五十三 刑法二志第一百五十四 刑法三志第一百五十五 艺文一志第一百五十六 艺文二志第一百五十七 艺文三志第一百五十八 艺文四志第一百五十九 艺文五志第一百六十 艺文六志第一百六十一 艺文七志第一百六十二 艺文八
表第一 宰辅一表第二 宰辅二表第三 宰辅三表第四 宰辅四表第五 宰辅五表第六 宗室世系一表第七 宗室世系二表第八 宗室世系三表第九 宗室世系四表第十 宗室世系五表第十一 宗室世系六表第十二 宗室世系七表第十三 宗室世系八表第十四 宗室世系九表第十五 宗室世系十表第十六 宗室世系十一表第十七 宗室世系十二表第十八 宗室世系十三表第十九 宗室世系十四表第二十 宗室世系十五表第二十一 宗室世系十六表第二十二 宗室世系十七表第二十三 宗室世系十八表第二十四 宗室世系十九表第二十五 宗室世系二十表第二十六 宗室世系二十一表第二十七 宗室世系二十二表第二十八 宗室世系二十三表第二十九 宗室世系二十四表第三十 宗室世系二十五表第三十一 宗室世系二十六表第三十二 宗室世系二十七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上列传第二 后妃下列传第三 宗室一列传第四 宗室二列传第五 宗室三列传第六 宗室四列传第七 公主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列传第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五列传第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列传第四十一列传第四十二列传第四十三列传第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五列传第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九列传第五十列传第五十一列传第五十二列传第五十三列传第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五列传第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七列传第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九列传第六十列传第六十一列传第六十二列传第六十三列传第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五列传第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九列传第七十列传第七十一列传第七十二列传第七十三列传第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五列传第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七列传第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九列传第八十列传第八十一列传第八十二列传第八十三列传第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五列传第八十六列卷第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九列传第九十列传第九十一列传第九十二列传第九十三列传第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五列传第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列传第一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列传第一百三列传第一百四列传第一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列传第一百七列传第一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列传第一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列传第一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列传第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列传第一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循吏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道学一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道学二(程氏门人)列传第一百八十八 道学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九 道学四(朱氏门人)列传第一百九十 儒林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一 儒林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儒林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儒林四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儒林五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儒林六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儒林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儒林八列传第一百九十八 文苑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九 文苑二列传第二百 文苑三列传第二百一 文苑四列传第二百二 文苑五列传第二百三 文苑六列传第二百四 文苑七列传第二百五 忠义一列传第二百六 忠义二列传第二百七 忠义三列传第二百八 忠义四列传第二百九 忠义五列传第二百一十 忠义六列传第二百一十一 忠义七列传第二百一十二 忠义八列传第二百一十三 忠义九列传第二百一十四 忠义十列传第二百一十五 孝义列传第二百一十六 隐逸上列传第二百一十七 隐逸中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隐逸下列传第二百一十九 列女列传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列传第二百二十一 方技下列传第二百二十二 外戚上列传第二百二十三 外戚中列传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列传第二百二十五 宦者一列传第二百二十六 宦者二列传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列传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列传第二百二十九 佞幸列传第二百三十 奸臣一列传第二百三十一 奸臣二列传第二百三十二 奸臣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三 奸臣四列传第二百三十四 叛臣上列传第二百三十五 叛臣中列传第二百三十六 叛臣下列传第三百三十七 世家一列传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列传第二百三十九 世家三列传第二百四十 世家四列传第二百四十一 世家五列传第二百四十二 世家六列传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列传第二百四十四 外国一列传第二百四十五 外国二列传第二百四十六 外国三列传第二百四十七 外国四列传第二百四十八 外国五列传第二百四十九 外国六列传第二百五十 外国七列传第二百五十一 蛮夷一列传第二百五十二 蛮夷二列传第二百五十三 蛮夷三列传第二百五十四 蛮夷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