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上一章

本纪第十二 仁宗四

二年春正月癸卯,以岁饥,罢上元观灯。壬子,命近臣同三司较天下财赋出入之数。

二月甲申,出内库绢五十万,下河北、陕西、河东路,以备军赏。

三月戊子朔,诏季秋有事于明堂。己丑,以大庆殿为明堂。甲午,遣官祈雨。丁酉,月犯轩辕大星。戊戌,诏明堂礼成,群臣毋上尊号。庚子,契丹遣使以伐夏师还来告。丙午,雨。己酉,诏两浙流民听人收养。翰林学士赵概报使契丹。夏五月丁亥朔,新作明堂礼神玉。己亥,旌定州义民李能。

六月己未,出新制明堂乐八曲。丁卯,以自制黄钟五音五曲,并肄于太常。庚午,定选举县令法。壬申,月犯填星。癸未,录系囚。

八月庚申,荧惑入舆鬼,犯积尸。癸亥,出内藏绢百万市籴军储。壬申,深州大雨,坏庐舍。

九月丁亥,阅雅乐。己酉,朝飨景灵宫。庚戌,飨太庙。辛亥,大飨天地于明堂,以太祖、太宗、真宗配,如圜丘。大赦,百官进秩一等。诏自今内降指挥,百司执奏毋辄行。敢因缘干请者,谏官、御史察举之。

冬十月庚午,荧惑犯太微上将。乙亥,宴京畿父老于锡庆院。闰十一月己未,诏后妃之家毋得除二府职任。丙寅,秀州地震,有声如雷。丁卯,诏中书门下省、两制及太常官详定大乐。河北水,诏蠲民租,出内藏钱四十万缗、绢四十万匹付本路,使措置是岁刍粮。

十二月甲申,定三品以上家庙制。唃厮啰、西蕃瞎毡、西南蕃龙光氵能、占城、沙州来贡,泾原路生户都首领那龙男阿日丁内附。

三年春正月乙丑,幸魏国大长公主第视疾。

二月丙戌,宰臣文彦博等进《皇祐大飨明堂记》。己亥,复行河北沿边州军入中粮草见钱法。

三月庚申,宋庠罢,以刘沆参知政事。癸酉,侬智高表献驯象及金银,却之。

夏四月癸未,诏:“河北流民相属,吏不加恤,而乃饰厨传,交赂使客,以取名誉。自今非犒设兵校,其一切禁之。”丙申,太白昼见。

五月庚戌,以恩、冀州旱,诏长吏决系囚。壬申,置河渠司。乙亥,颁《简要济众方》,命州县长吏按方剂以救民疾。丁丑,录系囚。

六月丁亥,无为军献芝草,帝命姑免知军茹孝标罪,戒州郡自今勿复献。

秋七月癸丑,诏:“少卿、监以下,年七十不任厘务者,御史台、审官院以闻。尝任馆阁、台谏及提刑者,中书裁处。待制以上能自引年,则优加恩礼。”丙辰,以孔氏子孙复知仙源县事。丁巳,两制、礼官上大乐,名曰《太安》。辛酉,河决大名府郭固口。乙丑,罢、徙州县长吏不任事者十有六人。丙子,减郴、永州、桂阳监丁身米岁十万余石。

八月丙戌,遣使安抚京东、淮南、两浙、荆湖、江南饥民。辛卯,诏诸路监司具所部长吏治状能否以闻。是月,汴河绝流。

冬十月庚子,文彦博罢,以庞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高若讷为枢密使,梁适参知政事,王尧臣为枢密副使。

十一月辛亥,减漳州、泉州、兴化军丁米。十二月庚辰,新作浑仪。庚子,诏文武官七十以上未致仕者,更不考课迁官。甲辰,罢灾伤州军贡物。是岁,泾原樊家族密厮歌内附。

四年春正月己巳,诏诸路贷民种。乙亥,塞大名府决河。

二月庚子,蠲湖州民所贷官米。

三月己酉,诏礼部贡举。丙辰,蠲江南路民所贷种数十万斛。辛酉,录系囚。辛未,诏宫禁市物给实直,非所阙者毋市。

夏四月庚辰,诏修河兵夫逃亡死伤,会其数,以议官吏之罚。广源州蛮侬智高反。

五月乙巳朔,智高陷邕州,遂陷横、贵等八州,围广州。壬申,命知桂州陈曙率兵讨智高。六月乙亥,起前卫尉卿余靖为秘书监、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前尚书屯田员外郎、直史馆杨畋体量安抚广南、提举经制盗贼事。庚辰,改余靖为广西安抚使、知桂州,命同提点广东刑狱李枢与陈曙讨智高,广东转运钤辖司发兵援之。丁亥,以狄青为枢密副使。

秋七月乙巳,出内藏钱绢助河北军储。丙午,命余靖经制广南盗贼事。丁巳,大风拔木。壬戌,智高引众去广州,广东兵马钤辖张忠、知英州苏缄邀击于白田,忠战殁。甲子,广东兵马钤辖蒋偕又败于路田。

八月癸未,诏开封府比大风雨,民庐摧圮压死者,官为祭敛之。辛卯,命枢密直学士孙沔安抚湖南、江西,内侍押班石全斌副之。

九月丁巳,命余靖提举广南兵甲经制贼盗事。庚申,广西兵马钤辖王正伦讨智高于昭州馆门驿,战殁。智高入昭州。庚午,以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路、提举广南经制贼盗事。是月,智高袭杀蒋偕于太平场。

冬十月丙子,太白犯南斗。诏鄜延、环庆、泾原路择蕃落广锐军各五千人赴广南行营。丁丑,智高入宾州。甲申,复入邕州。丁亥,以诸路饥疫并征徭科调之烦,令转运使、提点刑狱、亲民官条陈救恤之术以闻。

十一月壬寅朔,日有食之。戊午,诏免江西、湖南、广南民供军须者今年秋租十之三。十二月壬申朔,广西兵马钤辖陈曙讨智高兵,战于金城驿。壬辰,观新乐。乙未,录唐颜真卿后。是岁,河北路及鄜州水,蠲河北民积年逋负、鄜州民税役。

五年春正月壬寅朔,御大庆殿受朝。庚戌,以广南用兵,罢上元张灯。白虹贯日。丁巳,会灵观火。戊午,狄青败智高于邕州,斩首五千余级,智高遁去。甲子,遣使抚问广南将校,赐军士缗钱。

二月癸未,狄青复为枢密副使。甲申,赦广南。凡战没者,给槥椟护送还家,无主者葬祭之。贼所过郡县,免其田租一年,死事家科徭二年。贡举人免解至礼部,不预奏名者亦以名闻。丙戌,诏广西都监萧注等追捕智高。丁亥,下德音:减江西、湖南系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丁壮馈运广南军须者,减夏税之半,仍免差徭一年。戊子,诏百官遇南郊奏荐,无子孙者听奏期亲一人。乙未,诏宗室通经者,大宗正司以闻。

三月癸亥,遣使奉安太祖御容于滁州,太宗御容于并州,真宗御容于澶州。是月,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千四十二人。

夏四月甲午,命刘沆、梁适监议大乐。

五月乙巳,诏辅臣凡有大政,许复对后殿。高若讷罢,以狄青为枢密使。丁未,孙沔为枢密副使。戊申,诏转运使毋取羡余以助三司。庚戌,诏智高所至州,无城垒,若兵力不敌而弃城者,奏裁。壬子,录系囚。丁巳,诏转运司振邕州贫民,户贷米一石。甲子,诏谏官、御史毋挟私以中善良,及臣僚言机密事毋得漏泄。

六月乙亥,御紫宸殿,按《太安乐》,观宗庙祭器。丙戌,作集禧观成。乙未,诏河北荐饥,转运使察州县长吏能招辑劳来者,上其状;不称职者举劾之。

秋七月乙巳,诏荆湖北路民因灾伤所贷常平仓米免偿。己酉,诏荐举非其人者,令御史台弹奏,见任监司以上弗许荐论。戊午,诏太常定谥,毋为溢美。

闰月戊辰,诏广南民逃未还者,限一年归业,其复三岁。壬申,庞籍罢,以陈执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梁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乙亥,诏武臣知州军,须与僚属参议公事,毋专决。庚辰,秦凤路言总管刘焕等破蕃部,斩首二千余级。

八月丁酉朔,诏民诉灾伤而监司不受者,听州军以状闻。辛酉,策制举、武举人。壬戌,诏南郊以太祖、太宗、真宗并配。

九月乙酉,观新乐。

冬十月丙申朔,日有食之。壬子,作“镇国神宝”。丁巳,诏以蝗旱,令监司谕亲民官上民间利害。

十一月丁卯,朝飨景灵宫。戊辰,飨太庙、奉慈庙。己巳,祀天地于圜丘,大赦。丁丑,加恩百官。戊子,放天下逋负。十二月戊午,诏转运官毋得进羡余。壬戌,以曹、陈、许、郑、滑州为辅郡,隶畿内,置京畿转运使。是岁,占城国来贡。

至和元年春正月辛未,诏京师大寒,民多冻馁死者,有司其瘗埋之。壬申,碎通天犀,和药以疗民疫。癸酉,贵妃张氏薨,辍视朝七日,禁京城乐一月。丁丑,追册为皇后,赐谥温成。辛卯,录系囚,减三京、辅郡杂犯死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二月庚子,诏治河堤民有疫死者,蠲户税一年;无户税者,给其家钱三千。壬戌,孙沔罢,以田况为枢密副使。

三月己巳,王贻永罢,以王德用为枢密使。辛未,命曾公亮等同试入内医官。壬申,赐边臣攻守图。置京畿提点刑狱。乙亥,太史言日当食四月朔。庚辰,下德音:改元,减死罪一等,流以下释之。癸未,易服,避正殿,减常膳。乙酉,诏京西民饥,宜令所在劝富人纳粟以振之。

夏四月甲午朔,日有食之,用牲于社。辛丑,御正殿,复常膳。祥源观火。

五月戊寅,以河北流民稍复,遣使安抚。壬辰,太白昼见。

秋七月丁卯,以程戡参知政事。立温成园。戊辰,梁适罢。己巳,出御史马遵、吕景初、吴中复。

八月丁酉,诏:“前代帝王后尝仕本朝,官八品以下,其祖父母、父母、妻子犯流以下罪,听赎;未仕而尝受朝廷赐者,所犯非凶恶,亦听赎。”丙午,以刘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命修起居注官侍经筵。

九月乙亥,契丹遣使来告夏国平。辛巳,遣三司使王拱辰报使契丹。己丑,太白昼见。

冬十月辛卯朔,太白昼见。壬辰,诏士庶家毋得以尝佣顾之人为姻,违者离之。丁酉,葬温成皇后。丙午,温成皇后神主入庙。戊午,幸城北炮场观发炮,宴从臣,赐卫士缗钱。

十一月甲子,出太庙禘袷、时飨及温成皇后庙祭飨乐章,肄于太常。十二月丙午,诏司天监天文算术官毋得出入臣僚家。癸丑,诏内侍传宣,令都知司札报,被旨者覆奏。是岁,融州大丘洞杨光朝内附。

二年春正月丁卯,奉安真宗御容于万寿观。减畿内、辅郡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赐诸军缗钱。戊辰,邕州言苏茂州蛮内寇,诏广西发兵讨之。丁亥,晏殊薨。

二月壬辰,汾州团练推官郭固上车战法,既试之,授卫尉丞。

三月丁卯,诏修起居注立于讲读官之次。丙子,封孔子后为衍圣公。是月,以旱,除畿内民逋刍及去年秋逋税,罢营缮诸役。

夏四月己亥,契丹遣使贺乾元节,以其主之命持本国三世画像来求御容。辛亥,定差衙前法。乙卯,出米京城门,下其价以济流民。

五月己未,录系囚、。辛酉,诏中书公事并用祖宗故事。戊寅,诏戒百官务饬官守。

六月戊戌,陈执中罢。以文彦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刘沆监修国史,富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乙巳,侬智高母侬氏、弟智光、子继宗、继封伏诛。秋八月戊子,减畿内、辅郡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乙未,置台谏章奏簿。壬子,诏中书、枢密院第宗姓服属,自明堂覃恩后及十年者,咸与进官。

九月戊午,契丹使来告其国主宗真殂,帝为发哀,成服于内东门幕次,遣使祭奠、吊慰及贺其子洪基立。戊辰,诏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辛己,罢辅臣、宣徽、节度使乾元节任子恩。

冬十月丙戌,录唐长孙无忌后。己丑,诏京畿毋领辅郡,罢京畿转运使、提点刑狱。癸丑,下溪州蛮彭仕羲内寇,诏湖北路发兵捕之。

十一月乙卯,交阯来告李德政卒,其子日尊上德政遗留物及驯象。己未,行并边见钱和籴法。十二月丁亥,修六塔河。丁酉,诏武臣有赃滥者毋得转横行,其立战功者许之。庚子,契丹遣使致其主宗真遗留物及谢吊祭。庚戌,太白昼见。壬子,作醴泉观成。是岁,西界阿讹等内附,诏遣还。龙赐州彭师党以其族来归,大食国、西蕃、安化州蛮来贡。

嘉祐元年春正月甲寅朔,御大庆殿受朝。是日,不豫。辛酉,辅臣祷祠于大庆殿,斋宿殿庑。近臣祷于寺观,及遣诸州长吏祷于岳渎诸祠。壬戌,御崇政殿。癸亥,赐在京诸军缗钱。甲子,赦天下,蠲被灾田租及倚阁税。戊辰,罢上元张灯。辛未,命辅臣祷天地、宗庙、社稷。是月,大雨雪,木冰。

二月甲辰,帝疾愈,御延和殿。

三月丁巳,诏礼部贡举。辛未,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壬申,遣官谢天地、宗庙、社稷、寺观、诸祠。癸酉,契丹遣使来谢。

闰月癸未朔,以王尧臣参知政事,程戡为枢密副使。诏前后殿间日视事。

夏四月壬子朔,六塔河复决。丙辰,裁定补荫选举法。甲戌,录系囚。是月,大雨,水注安上门,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诸路言江、河决溢,河北尤甚。

六月辛亥朔,诏双日不御殿,伏终如旧。辛未,免畿内、京东西、河北被水民赋租。乙亥,雨坏太社、太稷坛。戊寅,遣使安抚河北。己卯,诏群臣实封言时政阙失。

秋七月乙酉,命京东西、湖北监司分行水灾州军振饥蠲租。丙戌,赐河北流民米,压溺死者,赐其家钱有差。己丑,出内藏银绢三十万振贷河北。月入南斗。乙巳,贷被水灾民麦种。是月,彗出紫微垣,长丈余。环州小遇族叛,知州张揆破降之。

八月庚戌朔,日有食之。癸亥,狄青罢,以韩琦为枢密使。是夕彗灭。甲子,出恭谢乐章,肄于太常。乙亥,朝谒景灵宫,减京城系囚徒罪一等,杖笞释之。戊寅,诏湖北招安彭仕羲。

九月庚寅,命宰臣摄事于太庙。辛卯,恭谢天地于大庆殿,大赦,改元。丁酉,加恩百官。庚子,赐致仕卿、监以上及曾任近侍之臣粟帛酒馔。癸卯,举行御史迁次格。自京至泗州置汴河木岸。

十一月辛巳,王德用罢,贾昌朝为枢密使。十二月壬子,刘沆罢,以曾公亮参知政事。甲子,白虹贯日。是岁,西蕃磨毡角、占城、大食国来贡。融、桂州蛮杨克端等内附。

二年春二月己酉,梓夔路三里村夷人寇淯井监。庚戌,录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释之。遣使录三京、辅郡系囚。壬戌,杜衍薨。澧州罗城洞蛮内寇,发兵击走之。癸酉,王德用卒。是月,雄、霸州地震。

三月戊寅,振河北被灾民。乙未,契丹使耶律防、陈觊来求御容。戊戌,淮水溢。遣张昪报使契丹。癸卯,狄青卒。是月,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八百七十七人。亲试举人免黜落始此。

夏四月丁未,以河北地数震,遣使安抚。丙寅,幽州地大震,坏城郭,覆压死者数万人。己巳,邕州火峒蛮侬宗旦入寇。癸酉,以彭仕羲未降,遣官安抚湖北。

五月庚辰,管勾麟府军马公事郭恩为夏人所袭,殁于断道坞。己亥,诏举行磨勘法。

六月戊午,夏国主谅祚遣人来谢使吊祭。戊辰,以淑妃苗氏为贤妃。

秋七月辛巳,诏河北诸道总管分遣兵官教阅所部军。辛卯,命孙抃、张昪磨勘转运使及提点刑狱课绩。丁酉,诏陕西、河北诸路经略安抚举文武官材堪将领者各一人。

八月己酉,诏:每岁赐诸道节镇、诸州钱有差。命长吏选官和药,以救民疾。壬子,命富弼等详定《编敕》。庚申,录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释之。癸亥,策制举人。丁卯,置广惠仓。

九月庚子,契丹再使萧扈、吴湛来求御容。

冬十月乙巳,遣胡宿报使契丹。丙午,班《禄令》。

十一月丙申,诏三司使体量判官才否以闻。十二月戊申,诏:“自今间岁贡举,天下进士、诸科解旧额之半,置明经科,罢说书举人。”辛亥,立内降关白二府法。是岁,西蕃瞎毡并诸族、西平州黔南道王石自品、西南蕃鹣州来贡。

三年春正月戊戌,凿永通河。

二月癸卯,契丹使来告其祖母哀,辍视朝七日,遣使祭奠吊慰。癸丑,录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三月甲戌,诏礼部贡举。

夏四月甲子,吴育卒。乙丑,罢睦亲宅祖宗神御殿。丙辰,诏:“守令或贪恣耄昏,以弛为宽,以苛为察,以增赋敛为劳,以出入刑罚为能,而部使者莫之举劾。自今其各思率职,毋挠权幸,毋纵有罪,以称朕意。”五月壬申,增国子监生员。甲午,契丹遣使致其祖母遗留物。

六月丙午,文彦博、贾昌朝罢,以富弼为昭文馆大学士,韩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宋庠、田况为枢密使,张昪为枢密副使。甲寅,诏学士院编国朝制诰。丁卯,交?止贡异兽。秋七月丙子,诏广济河溢,原武县河决,遣官行视民田,振恤被水害者。癸巳,以夔州路旱,遣使安抚。

八月己亥朔,日有食之。己未,王尧臣卒。庚申,彭仕羲率众降。

九月癸酉,议罢榷茶法。己丑,契丹遣使来谢。

冬十月癸亥,除河北坊郭客户乾食盐钱。

十一月癸酉,议减冗费。己丑,置都水监,罢三司河渠司。十二月己巳,诏三司岁上天下税赋之数,三岁一会亏赢以闻。

闰月丁卯朔,诏:“吏人及伎术官职,毋得任知州军、提点刑狱,自军班出至正任者,方得知边要州军。”丁丑,诏裁定制科及进士高第人恩数。庚辰,诏明年正旦日食,其自丁亥避正殿,减常膳。宴契丹使,毋作乐。壬午,录系囚,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是岁,安化上中下州、北遐镇蛮人来贡。

四年春正月丙申朔,日有食之。用牲于社。辛丑,御正殿,复常膳。以自冬雨雪不止,遣官分行京城,赐孤穷老疾钱,畿县委令佐为糜粥济饥。壬寅,赐在京诸军班缗钱。颁《嘉祐驿令》。

二月己巳,罢榷茶。庚午,广南言交阯寇钦州。乙亥,以广惠仓隶司农寺。戊子,白虹贯日。

三月戊戌,命近臣同三司减定民间科率。是月,赐进士、诸科及第出身三百三十九人。

夏四月丁卯,诏孟冬大袷于太庙。癸酉,封柴氏后为崇义公,给田千顷,奉周室祀。丙子,复银台司封驳制。癸未,陈执中薨。辛卯,诏中外臣庶居室、器用、冠服、妾媵,有违常制,必罚毋贷。壬辰,录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释之。大震电,雨雹。

五月戊戌,诏:“两制臣僚旧制不许诣执政私第,所举荐不得用为御史,今除其法。”庚子,诏内臣员多,权罢进养子入内。壬子,遣官经界河北牧地,余募民种艺。

六月己巳,群臣请加尊号曰“大仁至治”,表五上,不许。癸酉,诏诸路经略安抚、转运使、提点刑狱各举本部官有行实政事者三人,以备升擢。尝任两府者,许举内外官。丁丑,诏转运司,凡邻州饥而辄闭粜者,以违制论。辛卯,放宫女二百十四人。

秋七月丁未,放宫女二百三十六人。

八月乙亥,策制举人。

冬十月壬申,朝飨景灵宫。癸酉,大袷于太庙,大赦。诏诸路监司察士有学行为乡里所推者,同长吏以闻。民父母年八十以上,复其一丁。复益州为成都府,并州为太原府。戊寅,加恩百官。

十一月庚子,汝南郡王允让薨。十二月丁丑,白虹贯日。是岁,唃厮啰来贡。

五年春正月辛卯朔,白虹贯日,太白犯岁星。己亥,录刘继元后。

二月壬戌,录系囚。

三月壬辰,诏礼部贡举。癸巳,刘沆薨。乙未,岁星昼见。壬子,诏以蝗涝相仍,敕转运使、提点刑狱督州县振济,仍察不称职者。

夏四月癸未,程戡罢,以孙抃为枢密副使。丙戌,命近臣同三司议均税。

五月戊子朔,京师民疫,选医给药以疗之。己丑,京师地震。丁酉,诏三司置宽恤民力司。己酉,王安石召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丁巳,录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六月乙丑,诏戒上封告讦人罪或言赦前事,及言事官弹劾小过不关政体者。乙亥,遣官分行天下,访宽恤民力事。

秋七月癸巳,邕州言交阯与甲峒蛮合兵寇边,都巡检宋士尧拒战,死之,诏发诸州兵讨捕。丙申,诏待制、台谏官、正刺史以上各举诸司使至三班使臣堪将领及行阵战斗者三人。戊戌,翰林学士欧阳修上新修《唐书》。庚戌,诏中书门下采端实之士明进诸朝,辨激巧伪者放黜之。

八月壬申,诏求逸书。庚辰,置陕西估马司。乙酉,罢诸路同提点刑狱使臣。丙戌,置江、湖、闽、广、四川十一路转运判官。

九月己丑,太白昼见。

冬十月乙酉,深州言野蚕成茧,被于原野。

十一月辛卯,罢内臣寄迁法。辛丑,宋庠罢。以曾公亮为枢密使,张昪、孙抃为参知政事,欧阳修、陈升之、赵概为枢密副使。十二月己卯,苏茂州蛮寇邕州。辛巳,补诸州父老百岁以上者十二人为州助教。是岁,大食国来贡。

六年春正月乙未,许两制与台谏相见。

二月丁巳,诏宗室赐名授官者,须年及十五方许转官。乙丑,诏良民子弟或为人诱隶军籍,自今两月内,父母诉官者还之。丙寅,录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三月己亥,富弼以母丧去位。庚子,以富弼母丧,罢大宴。戊申,给西京周庙祭享器服。是月,赐进士、诸科及第同出身二百九十五人。

夏四月辛酉,诏岭南官吏死于侬贼而其家流落未能自归者,所在给食,护送还乡。庚辰,陈升之罢,以包拯为枢密副使。出谏官唐介、赵抃、御史范师道、吕诲。

五月丙戌,官诸路敦遣行义文学之士七人。庚戌,录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释之。分命官录三京系囚。

六月壬子朔,日有食之。乙丑,太白昼见。壬申,岁星昼见。丙子,以司马光知谏院,入对。戊寅,以王安石知制诰。

秋七月乙酉,泗州淮水溢。丙戌,诏淮南、江、浙水灾,差官体量蠲税。戊子,录昭宪皇太后、孝明孝惠孝章淑德皇后家子孙,进秩授官者十有九人。癸巳,诏:“台谏为耳目之官,乃听险陂之人兴造飞语,中伤善良,非忠孝之行也。中书门下其申儆百工,务敦行实,循而弗改者绌之。”八月乙亥,策制举人。丁丑,诏:“诸路刺举之官,未有以考其贤否,比令有司详定厥制,其各务祗新书,以称朕意。仍令考校转运、提刑,课绩院以新定条目施行。”戊寅,诏州县长吏有清白不扰而实惠及民者,令本路监司保荐再任,政迹尤异,当加奖擢。

闰月乙酉,复以成都府为剑南西川节度。庚子,以韩琦为昭文馆大学士,曾公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张昪为枢密使。辛丑,以胡宿为枢密副使。

冬十月壬午,定内侍磨勘法。丙戌,诏京西、淮、浙、荆湖增置都同巡检。壬辰,起复皇侄、前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宗实为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辞以丧,不拜。

十一月己巳,许夏国用汉衣冠。癸酉,赐昭宪皇太后家信陵坊第。戊寅,许康州刺史李枢以己官封赠父母。十二月丙戌,复丰州。庚寅,命诸路总管集随军功过簿,以备迁补。是岁,冬无冰。占城国献驯象,安化州蛮来贡。

七年春正月辛未,复命皇侄宗实为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乙亥,诏南郊以太祖配为定制。改温成皇后庙为祠殿。

二月己卯朔,更江西盐法。诏开封府市地于四郊,给钱瘗民之不能葬者。癸未,录系囚,命官录被水诸州系囚。

三月辛亥,诏礼部贡举。乙卯,孙抃罢,以赵概参知政事,吴奎为枢密副使。甲子,以旱,罢大宴。乙丑,祈雨于西太一宫。庚午,谢雨。壬申,徐州彭城、濠州钟离地生面十余顷,民皆取食。

夏四月壬午,颁《嘉祐编敕》。己丑,夏国主谅祚进马,求赐书,诏赐《九经》,还其马。

五月戊午,太白昼见。庚午,包拯卒。

六月丙子朔,岁星昼见。

秋七月戊申,太白经天。壬子,诏季秋有事于明堂。

八月乙亥朔,出明堂乐章,肄于太常。己卯,诏以宗实为皇子。癸未,赐名曙。丁亥,奉安真宗御容于寿星观。庚子,以立皇子告天地宗庙诸陵。

九月乙巳朔,以皇子为齐州防御使,进封钜鹿郡公。己酉,朝飨景灵宫。庚戌,飨太庙。辛亥,大飨明堂,奉真宗配,大赦。己未,加恩百官。

冬十月乙亥,皇子表辞所除官,赐诏不允。丙戌,白虹贯日。乙未,太白昼见。丙申,诏内藏库、三司共出缗钱一百万,助籴天下常平仓。

十二月甲午,德妃沈氏为贵妃,贤妃苗氏为德妃。丙申,幸龙图、天章阁,召群臣宗室观祖宗御书。又幸宝文阁,为飞白书,分赐从臣。作《观书诗》,命韩琦等属和,遂宴群玉殿。庚子,再召从臣于天章阁观瑞物,复宴群玉殿。是岁,冬无冰。占城来贡。

八年春正月辛亥,交阯贡驯象九。

二月癸未,帝不豫。甲申,下德音:减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丙戌,中书、枢密奏事于福宁殿之西阁。

三月戊申,庞籍薨。癸亥,御内东门幄殿,优赐诸军缗钱。甲子,御延和殿,赐进士、诸科及第同出身三百四十一人。辛未,帝崩于福宁殿,遗制皇子即皇帝位,皇后为皇太后,丧服以日易月,山陵制度务从俭约。谥曰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庙号仁宗。十月甲午,葬永昭陵。

赞曰: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祷禁庭,或跣立殿下。有司请以玉清旧地为御苑,帝曰:“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以是为?”燕私常服浣濯,帷帟衾裯,多用缯絁.宫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不时之须。大辟疑者,皆令上谳,岁常活千余。吏部选人,一坐失入死罪,皆终身不迁。每谕辅臣曰:“朕未尝詈人以死,况敢滥用辟乎!”至于夏人犯边,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岁币。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宋史
脱脱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一本纪第二 太祖二本纪第三 太祖三本纪第四 太宗一本纪第五 太宗二本纪第六 真宗一本纪第七 真宗二本纪第八 真宗三本纪第九 仁宗一本纪第十 仁宗二本纪第十一 仁宗三本纪第十二 仁宗四本纪第十三 英宗本纪第十四 神宗一本纪第十五 神宗二本纪第十六 神宗三本纪第十七 哲宗一本纪第十八 哲宗二本纪第十九 徽宗一本纪第二十 徽宗二本纪第二十一 徽宗三本纪第二十二 徽宗四本纪第二十三 钦宗本纪第二十四 高宗一本纪第二十五 高宗二本纪第二十六 高宗三本纪第二十七 高宗四本纪第二十八 高宗五本纪第二十九 高宗六本纪第三十 高宗七本纪第三十一 高宗八本纪第三十二 高宗九本纪第三十三 孝宗一本纪第三十四 孝宗二本纪第三十五 孝宗三本纪第三十六 光宗本纪第三十七 宁宗一本纪第三十八 宁宗二本纪第三十九 宁宗三本纪第四十 宁宗四本纪第四十一 理宗一本纪第四十二 理宗二本纪第四十三 理宗三本纪第四十四 理宗四本纪第四十五 理宗五本纪第四十六 度宗本纪第四十七 瀛国公二王附志第一百九 选举二(科目下 举遗逸附)
志第一 天文一志第二 天文二志第三 天文三志第四 天文四志第五 天文五志第六 天文六志第七 天文七志第八 天文八志第九 天文九志第十 天文十志第十一 天文十一志第十二 天文十二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志第十四 五行一上志第十五 五行一下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志第十七 五行二下志第十八 五行三志第十九 五行四志第二十 五行五志第二十一 律历一志第二十二 律历二志第二十三 律历三志第二十四 律历四志第二十五 律历五志第二十六 律历六志第二十七 律历七志第二十八 律历八志第二十九 律历九志第三十 律历十志第三十一 律历十一志第三十二 律历十二志第三十三 律历十三志第三十四 律历十四志第三十五 律历十五志第三十六 律历十六志第三十七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志第四十 地理三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志第四十三 地理六志第四十四 河渠一志第四十五 河渠二志第四十六 河渠三志第四十七 河渠四志第四十八 河渠五志第四十九 河渠六志第五十 河渠七志第五十一 礼一志第五十二 礼二(吉礼二)志第五十三 礼三(吉礼三)志第五十四 礼四(吉礼四)志第五十五 礼五(吉礼五)志第五十六 礼六吉礼六志第五十七 礼七吉礼七志第五十八 礼八(吉礼八)志第五十九 礼九(吉礼九)志第六十 礼十(吉礼十)志第六十一 礼十一(吉礼十一)志第六十二 礼十二(吉礼十二)志第六十三 礼十三(嘉礼一)志第六十四 礼十四(嘉礼二)志第六十五 礼十五(嘉礼三)志第六十六 礼十六(嘉礼四)志第六十七 礼十七(嘉礼五)志第六十八 礼十八(嘉礼六)志第六十九 礼十九(宾礼一)志第七十 礼二十(宾礼二)志第七十一 礼二十一(宾礼三)志第七十二 礼二十二(宾礼四)志第七十三 礼二十三(宾礼五 附录)志第七十四 礼二十四(军礼)志第七十五 礼二十五(凶礼一)志第七十六 礼二十六(凶礼二)志第七十七 礼二十七(凶礼三)志第七十八 礼二十八(凶礼四)志第七十九 乐一志第八十 乐二志第八十一 乐三志第八十二 乐四志第八十三 乐五志第八十四 乐六志第八十五 乐七(乐章一)志第八十六 乐八(乐章二)志第八十七 乐九(乐章三)志第八十八 乐十(乐章四)志第八十九 乐十一(乐章五)乐志第九十 乐十二(乐章六)志第九十一 乐十三(乐章七)志第九十二 乐十四(乐章八)志第九十三 乐十五(鼓吹上)志第九十四 乐十六(鼓吹下)志第九十五 乐十七志第九十六 仪卫一志第九十七 仪卫二志第九十八 仪卫三志第九十九 仪卫四志第一百 仪卫五志第一百一 仪卫六志第一百二 舆服一志第一百三 舆服二志第一百四 舆服三志第一百五 舆服四志第一百六 舆服五志第一百七 舆服六志第一百八 选举一(科目上)志第一百十 选举三(学校试 律学等试附)志第一百十一 选举四(铨法上)志第一百十二 选举五(铨法下)志第一百一十三 选举六(保任 考课)志第一百一十四 职官一志第一百一十五 职官二志第一百一十六 职官三志第一百一十七 职官四志第一百一十八 职官五第一百一十九 职官六第一百二十 职官七志第一百二十一 职官八(合班之制)志第一百二十二 职官九(叙迁之制)志第一百二十三 职官十(杂制)志第一百二十四 职官十一(奉禄制上)志第一百二十五 职官十二(奉禄制下)志第一百二十六 食货上一(农田)志第一百二十七 食货上二(方田 赋税)志第一百二十八 食货上三(布帛 和籴 漕运)志第一百二十九 食货上四(屯田 常平 义仓)志第一百三十 食货上五(役法上)志第一百三十一 食货上六(役法下 振恤)志第一百三十二 食货下一(会计)志第一百三十三 食货下二(钱币)志第一百三十四 食货下三志第一百三十五 食货下四志第一百三十六 食货下五志第一百三十七 食货下六志第一百三十八 食货下七志第一百三十九 食货下八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禁军上)志第一百四十一 兵二(禁军下)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厢兵)志第一百四十三 兵四(乡兵一)志第一百四十四 兵五(乡兵二)志第一百四十五 兵六(乡兵三)志第一百四十六 兵七(召募之制)志第一百四十七 兵八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志第一百五十 兵十一志第一百五十一 兵十二志第一百五十二 刑法一志第一百五十三 刑法二志第一百五十四 刑法三志第一百五十五 艺文一志第一百五十六 艺文二志第一百五十七 艺文三志第一百五十八 艺文四志第一百五十九 艺文五志第一百六十 艺文六志第一百六十一 艺文七志第一百六十二 艺文八
表第一 宰辅一表第二 宰辅二表第三 宰辅三表第四 宰辅四表第五 宰辅五表第六 宗室世系一表第七 宗室世系二表第八 宗室世系三表第九 宗室世系四表第十 宗室世系五表第十一 宗室世系六表第十二 宗室世系七表第十三 宗室世系八表第十四 宗室世系九表第十五 宗室世系十表第十六 宗室世系十一表第十七 宗室世系十二表第十八 宗室世系十三表第十九 宗室世系十四表第二十 宗室世系十五表第二十一 宗室世系十六表第二十二 宗室世系十七表第二十三 宗室世系十八表第二十四 宗室世系十九表第二十五 宗室世系二十表第二十六 宗室世系二十一表第二十七 宗室世系二十二表第二十八 宗室世系二十三表第二十九 宗室世系二十四表第三十 宗室世系二十五表第三十一 宗室世系二十六表第三十二 宗室世系二十七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上列传第二 后妃下列传第三 宗室一列传第四 宗室二列传第五 宗室三列传第六 宗室四列传第七 公主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列传第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五列传第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列传第四十一列传第四十二列传第四十三列传第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五列传第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九列传第五十列传第五十一列传第五十二列传第五十三列传第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五列传第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七列传第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九列传第六十列传第六十一列传第六十二列传第六十三列传第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五列传第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九列传第七十列传第七十一列传第七十二列传第七十三列传第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五列传第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七列传第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九列传第八十列传第八十一列传第八十二列传第八十三列传第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五列传第八十六列卷第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九列传第九十列传第九十一列传第九十二列传第九十三列传第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五列传第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列传第一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列传第一百三列传第一百四列传第一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列传第一百七列传第一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列传第一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列传第一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列传第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列传第一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循吏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道学一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道学二(程氏门人)列传第一百八十八 道学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九 道学四(朱氏门人)列传第一百九十 儒林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一 儒林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儒林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儒林四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儒林五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儒林六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儒林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儒林八列传第一百九十八 文苑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九 文苑二列传第二百 文苑三列传第二百一 文苑四列传第二百二 文苑五列传第二百三 文苑六列传第二百四 文苑七列传第二百五 忠义一列传第二百六 忠义二列传第二百七 忠义三列传第二百八 忠义四列传第二百九 忠义五列传第二百一十 忠义六列传第二百一十一 忠义七列传第二百一十二 忠义八列传第二百一十三 忠义九列传第二百一十四 忠义十列传第二百一十五 孝义列传第二百一十六 隐逸上列传第二百一十七 隐逸中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隐逸下列传第二百一十九 列女列传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列传第二百二十一 方技下列传第二百二十二 外戚上列传第二百二十三 外戚中列传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列传第二百二十五 宦者一列传第二百二十六 宦者二列传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列传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列传第二百二十九 佞幸列传第二百三十 奸臣一列传第二百三十一 奸臣二列传第二百三十二 奸臣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三 奸臣四列传第二百三十四 叛臣上列传第二百三十五 叛臣中列传第二百三十六 叛臣下列传第三百三十七 世家一列传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列传第二百三十九 世家三列传第二百四十 世家四列传第二百四十一 世家五列传第二百四十二 世家六列传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列传第二百四十四 外国一列传第二百四十五 外国二列传第二百四十六 外国三列传第二百四十七 外国四列传第二百四十八 外国五列传第二百四十九 外国六列传第二百五十 外国七列传第二百五十一 蛮夷一列传第二百五十二 蛮夷二列传第二百五十三 蛮夷三列传第二百五十四 蛮夷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