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上一章

本纪第四十 宁宗四

十年春正月癸巳,雨土。乙未,大风。庚子,遣钱抚贺金主生辰。

二月庚申,地震。

夏四月丁未朔,金人犯光州中渡镇,执榷场官盛允升杀之,遂分兵犯樊城。戊申,鄂州、江陵府副都统王守中引兵拒之,金人遂分兵围枣阳、光化军。丙辰,诏江淮制置使李珏、京湖制置使赵方措置调遣,仍听便宜行事。丁巳,命四川制置使董居谊酌量缓急,便宜行事。辛酉,庐州钤辖王辛败金人于光山县之安昌砦,杀其统军完颜掩。壬戌,金兵遁去,随州、光化皆以捷闻。丁卯,诏出戍官兵金给其家。

五月辛巳,以久雨,释大理、三衙、临安府杖以下囚,蠲茶盐赏钱。甲申,赐礼部进士吴潜以下五百二十有三人及第、出身。癸卯,赵方请下诏伐金,遂传檄招谕中原官吏军民。

六月庚戌,太白昼见。戊午,诏厉将士,募京西忠义人进讨。辛未,东川大水。癸酉,太白经天。

秋七月丙子朔,日有食之。戊寅,以旱,释诸路杖以下囚。甲申,雅州蛮寇边,焚碉门砦,遣兵讨之。丁亥,嗣濮王不俦薨。庚子,诏诸军将佐有罪者送屯驻州鞫之,罢军士淫刑。

八月乙丑,诏监司、郡守各举威勇才略可将帅者二人。

冬十月乙巳朔,以久雨,释大理、三衙、临安府及两浙诸州杖以下囚。癸酉,蠲三衙、江上诸军公私逋负钱。

十一月丁丑,大风。庚辰,太白昼见。甲申,诏浙东提举司发米十万石振给贫民。戊戌,太白经天。十二月戊申,以军兴,募民纳粟补官。乙卯,诏武举人毋复应文举。癸亥,金凤翔副统军完颜赟以步骑万人犯四川。戊辰,迫湫池堡。己巳,破天水军,守臣黄炎孙遁。金人攻白环堡,破之。庚午,迫黄牛堡,统制刘雄弃大散关遁,金人据之。

十一年春正月壬午,京东路忠义李全率众来归,诏以全为京东路总管。戊子,金人围皂郊堡。壬辰,利州将麻仲率忠义人焚秦州永宁砦。乙未,以度僧牒千给四川军费。丁酉,诏四川忠义人立功,赏视官军。金人犯隔芽关,兴元都统李贵遁,官军大溃。

二月甲辰,金人焚大散关而去。乙巳,沔州都统王大才马蹶,死于河池。丙午,金人破皂郊,死者五万人。丁未,金人破湫池堡。戊申,金人围随州、枣阳军,游骑至汉上,均州守臣应谦之弃城走。丙辰,白虹贯日。楚州钤辖梁昭祖焚金人粮舟于大清河,京东忠义副都统沈铎遣兵助之。

三月丁丑,金人焚湫池堡而去。戊子,利州统制王逸等率忠义人复皂郊,金副统军完颜赟、包长寿遁去,沔州军士郭雄追斩赟首,长寿仅以身免。己丑,沔州都统刘昌祖至皂郊。辛卯,忠义人十万余出攻秦州,官军继进,至赤谷口,王逸传昌祖之命退师,且放散忠义人,军大溃。癸巳,包长寿合长安、凤翔之众,复攻皂郊,遂趋西和州。是日,镇江忠义统制彭惟诚等败于泗州。丙申,刘昌祖焚西和州遁,守臣杨克家弃城去。戊戌,金人破西和州。

夏四月甲辰,刘昌祖焚成州遁,守臣罗仲甲弃城去。是日,金人去西和州。戊申,命四川增印钱引五百万以给军费。阶州守臣侯颐弃城去。是日,金人去成州。戊午,金人复犯大散关,守将王立遁。己未,金人犯黄牛堡,兴元都统吴政拒退之。癸亥,政至大散关,执王立斩之。

五月乙亥,命四川制置司招进忠义人。癸未,蚩尤旗见,其长竟天。丁亥,诏侍从、台谏、两省官集议平戎、御戎、和戎三策。壬辰,申严试法官七等之制。

六月辛酉,诏湖州振恤被水贫民。

秋七月癸酉,夺知天水军黄炎孙三官、辰州居住。乙酉,修《孝宗宝训》。辛卯,蠲四川关外诸州税役。甲午,蠲光州民兵战死之家税役。

九月己卯,朝献于景灵宫。庚辰,朝乡于太庙。辛己,合祭天地于明堂,大赦。辛卯,安定郡王伯浑薨。丙申,兴元都统吴政、利州副都统张威各进三官。刘昌祖夺五官、韶州安置。冬十月丙午,罗仲甲、杨克家、侯颐并夺三官,仲甲常德府、克家道州、颐抚州居住。戊午,大风。壬戌,修盱眙军城。

十一月壬申,金人攻安丰军之黄口滩。是月,陕西人张羽来归。

十二年春正月戊辰朔,召董居谊诣行在。以新利州路安抚使聂子述为四川制置使。庚辰,金人犯湫池堡,守将石宣拒退之。甲申,金人攻白环堡,守将董炤拒退之。戊子,金人犯成州,沔州都统张威自西和州退守仙人原。庚寅,金人犯随州、枣阳军,又破信阳军之二砦,京西诸将引兵拒之。辛卯,金人犯西和州,守臣赵彦呐设伏以待之,歼其众乃还。金人犯安丰军,建康都统许俊遣将却之。金人焚成州,犯河池,守将张斌遁去。癸巳,金人围安丰军及光州,攻光化军,破郧山县,进副均州。甲午,破凤州,守臣雷云弃城去,金人夷其城。乙未,兴元都统吴政及金人战于黄牛堡,死之。金人乘胜攻武休关。

二月戊戌朔,金人破光山县。太白昼见。壬寅,金人围枣阳军,京湖制置使赵方遣统制扈再兴救之,不克进而还。癸卯,金人破武休关,兴元都统李贵遁还,利州路提刑、权兴元府事赵希昔弃城去。丁未,金人破兴元府。戊申,金人攻枣阳军。己酉,遣殿前司军八千人防捍江面。庚戌,以曾从龙同知枢密院事兼江、淮宣抚使,权吏部尚书任希夷签书枢密院事。辛亥,金人破大安军,守臣李文子弃城去。金人犯洋州,守臣蔡晋卿遣兵拒之,不克,洋州破。壬子,四川制置使董居谊自利州遁。沔州都统张威遣统制石宣等邀击金人于大安军,大破之,获其将巴土鲁安,金人遂去兴元府。丙辰,金人去洋州。丁巳,京湖制置使赵方遣统制扈再兴等引兵三万余人出攻唐、邓二州,随州忠义统领刘世兴等引兵攻唐州。甲子,金人去枣阳军。乙丑,夏人复以书来四川,议夹攻金人,利州路安抚丁焴许之。

三月己巳,以郑昭先知枢密院事,曾从龙参知政事。癸酉,金人复入洋州,焚其城而去。乙亥,兴元军士权兴等作乱,犯巴州,守臣秦季??弃城去。鄂州统制刘世荣会兵攻唐州。丁亥,太白昼见。权兴等降。癸巳,雨土。甲午,金人自盱眙退师。

闰月己未,追雷云三官、梅州安置。辛酉,赠吴政为右武大夫、忠州刺史。壬戌,诏抚谕四川官军、忠义人。癸亥,兴元军士张福、莫简等作乱,以红巾为号。是春,金人围安丰军、滁、濠、光三州。江、淮制置使李珏命池州都统武师道、忠义军统制陈孝忠救之,皆不克进。金人遂分兵自光州犯黄州之麻城,自濠州犯和州之石碛,自盱眙军犯滁州之全椒、来安及扬州之天长、真州之六合。淮南流民渡江避乱,诸城悉闭。金人游骑数百至东采石、杨林渡,建康大震。京东总管李全自楚州、忠义总辖季先自涟水军各引兵来援,金人乃解去。全追击,败之于曹家庄,获其贵将。

夏四月庚午,张福入利州,四川制置使聂子述遁,杀总领财赋杨九鼎。丁丑,张福掠阆州,丁亥,掠果州。癸巳,曾从龙罢。以郑昭先兼参知政事,崇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万寿观使安丙为四川宣抚使。董居谊落职,夺三官。

五月乙未朔,召聂子述诣行在。张福薄遂宁府,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权府事程遇孙弃城遁。丁酉,减两淮、荆襄、湖北、利州路沿边诸州杂犯死罪囚,释流以下,仍蠲今年租税。己亥,太学生何处恬等伏阙上书,以工部尚书胡榘欲和金人,请诛之以谢天下。张福入遂宁府,焚其城。甲寅,四川宣抚司命沔州都统张威引兵捕福。戊午,福入普州,守臣张已之弃城遁。癸亥,诏侍从、两省、台谏各举文武可用之才二三人。

六月戊辰,张福屯普州之茗山。庚午,张威引兵至。丙子,太白昼见。辛巳,西川地震。太白昼见。癸未,张福请降,乙酉,张威执之,归于宣抚司。丁亥,嗣濮王不嫖薨。金国招谕李全等,不听。辛卯,太白经天。癸巳,丁焴复以书约夏国攻金人。

秋七月丙申,张福伏诛。复夺董居谊二官、永州居住。庚子,张威捕贼众一千三百余人诛之,莫简自杀,红巾贼悉平。癸亥,李全引兵至齐州,知州王赟以城降。

八月戊辰,复合利州东、西路为一。

九月丙午,罢江、淮制置司,置沿江、淮东西制置司。以宝文阁待制李大东为沿江制置使,淮南转运判官赵善湘为主管淮西制置司公事,淮东提刑贾涉为主管淮东制置司公事兼节制京东、河北路军马。

十一月辛亥,进封杨次山为会稽郡王。十二月壬申,京东节制司言复京东、河北二府九州四十县。乙亥,筑兴元府城。丁丑,雅州蛮入卢山县。己卯,四川宣抚司遣兵取洮州,召诸将议出师,招谕中原豪杰。辛巳,蛮焚碉门砦,边丁大败。乙酉,金人犯凤州之长桥。丁亥,四川宣抚司命罢洮州之师。己丑,京湖置司遣统制扈再兴等引兵六万人,分二道出境。庚寅,赏茗山捕贼功。

十三年春正月丁酉,扈再兴引兵攻邓州,鄂州都统许国攻唐州,不克而还。金人追之,遂攻樊城,赵方督诸将拒退之。己亥,雅州蛮复掠卢山县,遣兵讨之。己酉,命不凌为嗣濮王。戊午,夏人复以书来四川,议夹攻金人。

三月辛卯朔,雨土。丁巳,黎州土丁叛,遣兵讨之。

夏四月庚申朔,淮东制置贾涉招谕山东、两河豪杰。

五月庚寅朔,雅州蛮降。戊戌,史弥远等上《玉牒》及《三祖下第七世宗藩庆系录》。

六月癸酉,赐礼部进士刘渭以下四百七十有五人及第、出身。加安丙少保。丙子,以李全为左武卫大将军。壬午,以季先为果州团练使、涟水军忠义副都统,命赴枢密院议事,未至,杀之。

秋七月戊戌,以京东、河北诸州守臣空名官告付京东、河北节制司,以待豪杰之来归者。丙午,以任希夷兼参知政事。丙辰,四川宣抚司招黎人土丁,降之。

八月癸亥,皇太子询薨,谥曰景献。壬申,安丙遗夏人书,定议夹攻金人。癸未,四川宣抚司命利州统制王仕信引兵赴熙、巩州会夏人,遂传檄招谕陕西五路官吏军民。甲申,复海州,以将作监丞徐晞稷知州事。盱眙将石珪叛入涟水军,诏以珪为涟水忠义军统辖。

九月辛卯,夏人引兵围巩州,且来趣师。甲午,太白昼见。王仕信引兵发宕昌。乙未,四川宣抚司统制质俊、李寔引兵发下城。戊戌,四川宣抚司命诸将分道进兵,沔州都统张威出天水,利州副都统程信出长道,兴元副都统陈立出大散关,兴元统制田胃为宣抚司帐前都统出子午谷,金州副都统陈昱出上津。己亥,张威下令所部诸将毋得擅进兵。庚子,质俊等克来远镇。辛丑,王仕信克盐川镇。壬寅,质俊等自来远镇进攻定边城,金人来救,俊等击破之。乙巳,程信、王仕信引兵与夏人会于巩州城下。丁未,攻城不克。庚戌,金人犯皂郊堡,沔州统制董炤等与战,大败。壬子,程信及夏人攻巩州不克,信引兵趋秦州。丙辰,夏人自安远砦退师。

冬十月丁巳朔,程信邀夏人共攻秦州,夏人不从,信遂自伏羌城引军还,诸将皆罢兵。戊寅,程信以四川宣抚司之命,斩王仕信于西和州。四川宣抚司以张威不进兵,罢其军职。

十一月庚戌,大风。壬子,临安府火。十二月戊午,大风。壬申,涟水忠义军统辖石珪叛。癸未,镇江副都统翟朝宗以“皇帝恭膺天命之宝”来献。

十四年春正月丙戌朔,以雪寒,释大理、三衙、临安、两浙诸州杖以下囚。乙未,地震。以李全还自山东,赐缗钱六万。庚子,立四川运米赏格。

二月戊辰,金人围光州。己巳,金人犯五关。壬申,金人治舟于团风,弗克济,遂围黄州,分兵破诸县,又遣别将犯汉阳军。丁丑,李全弃泗州遁,还。甲申,诏淮东、京湖诸路应援淮西,沿江制置司防守江面,权殿前司职事冯榯将兵驻鄂州,京东忠义都统李全将兵救蕲、黄,榯不果行。

三月丙戌朔,鄂州副都统扈再兴引兵攻唐州。丁亥,金人破黄州,淮西提刑、知州事何大节弃城遁死。庚寅,长星见。李全自楚州引兵援淮西。癸巳,扈再兴引所部趋蕲州。甲午,太白昼见。乙未,诏京湖制置司趣援蕲、黄。己亥,金人陷蕲州,知州事李诚之及其家人、官属皆死之。癸丑,金人退师,扈再兴邀击,败之于天长镇,甲寅晦,又败之。

夏四月乙卯,复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乙丑,命任子帘试于御史台。戊辰,金人渡淮而北,李全遣兵追击,败之。

五月甲申朔,日有食之。壬辰,史弥远等上《孝宗宝训》、《皇帝会要》。丙申,西川地震。乙巳,颁《庆元宽恤诏令》。

六月甲寅朔,初置沿江制置副使司于鄂州。丙寅,诏以侄福州观察使贵和为皇子,更名竑,进封祁国公。丁卯,以立皇子告于天地、宗庙、社稷。乙亥,以太祖十世孙与莒补秉义郎。丙子,减京畿囚罪一等,释杖以下。辛巳,大风。

秋七月辛丑,以赵方为京湖制置大使,贾涉为淮东制置使兼京东、河北路节制使。丁未,修《光宗宝训》。

八月乙卯,赐史弥远家庙。任希夷罢。壬戌,以兵部尚书宣缯同知枢密院事,给事中俞应符签书枢密院事。甲子,以秉义郎与莒为右监门卫大将军,赐名贵诚。乙丑,追封史浩为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戊寅,以侄右监门卫大将军贵诚为果州团练使。

九月癸未,立贵诚为沂靖惠王后。己丑,朝献于景灵宫。庚寅,朝飨于太庙。辛卯,合祭天地于明堂,大赦。

冬十月癸丑,京东、河北节制司言复沧州,诏以赵泽为河北东路钤辖、知州事。甲寅,复以齐州为济南府,兖州为袭庆府。丙寅,夏人复以书来四川趣会兵。庚午,雷。

十一月己亥,安丙薨。是月,京东安抚张林叛。十二月庚申,郑昭先罢。

闰月辛巳朔,以宣缯兼参知政事,俞应符兼权参知政事。戊申,以殿前司同正将华岳等谋为变,杀之。是岁,浙东、江西、福建诸路旱,沔、成、阶、利四州水,振之。

十五年春正月庚戌朔,御大庆殿,受恭膺天命之宝。癸丑,立李诚之庙于蕲州。甲寅,褒赠蕲州死事官吏,录其子孙有差。丁巳,诏抚谕山东河北军民、将帅、官吏。己未,以受宝,大赦,文武官各进秩一级,大犒诸军。

二月庚子,罢御史台帘试任子法。

三月丁巳,诏江西提举司振恤旱伤州县。

夏四月壬午,诏蠲蕲州今年租赋。

五月庚戌,太白昼见。甲寅,诏监司虑囚,察州县匿囚者劾之。丁巳,进封子祁国公竑为济国公。己未,以侄果州团练使贵诚为邵州防御使。壬戌,知济南府种斌等攻张林于青州,林遁去。己巳,修《孝宗经武要略》。

六月辛卯,俞应符薨。

秋七月甲子,诏江淮、荆襄、四川制置监司条画营田来上。

八月己卯,命户部详议义役。辛卯,诏文武官毋得归宗,著为令。甲午,有彗星出于氐。

九月辛亥,以宣缯参知政事,给事中程卓同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薛极赐出身,签书枢密院事。癸丑,雷,大雨雹。丁巳,复以随州三关隶德安府,置关使。壬戌,彗星没。辛未,太白昼见。

冬十月丙子,以收复京东州军,犒赏忠义有差。

十一月戊午,赦京东、河北路。十二月乙亥朔,发米振给临安府贫民。丙子,以雪寒,释京畿及两浙诸州杖以下囚。丁亥,以李全为保宁军节度使、右金吾卫上将军、京东路镇抚副使。

十六年春正月戊申,诏命官犯赃毋免约法。己酉,子坻生,辛酉,命淮东制置司振给山东流民。

二月戊子,雨土。己丑,嗣秀王师禹薨,追封和王。戊戌,子坻薨,追封邳王,谥冲美。

三月戊申,张林所部邢德来归,诏进二官,复以为京东东路副总管。丁卯,以道州民饥,诏发米振之。夏五月甲辰,诏右选试注官如左选之制。戊申,赐礼部进士蒋重珍以下五百四十有九人及第、出身。戊辰,诏复潭州税酒法。

六月丁酉,程卓薨。秋八月辛巳,诏州县经界毋增绍兴税额。癸未,申严舶船铜钱之禁。

九月庚子朔,日有食之。乙巳,诏江、淮诸司振恤被水贫民。乙卯,雷。冬十一月辛亥,以太平州大水,诏振恤之。

十二月辛巳,命淮东、西总领及沿江被水州募江西、湖南民入米补官。癸未,嗣濮王不凌薨。壬辰,雷。

十七年春正月戊戌朔,诏补先圣裔孔元用为通直郎,录程颐后。癸亥,命淮东西、湖北路转运司提督营屯田。

二月癸巳,蠲台州逋赋十万余缗。甲午,命临安府振粜贫民。

三月癸丑,雪。是月,金人迫西和州,寻引兵还。

夏四月辛卯,诏庐州振粜饥民。乙未,赐李全、彭义斌钱三十万缗为犒赏战士费。

五月戊戌,诏核实两淮、京湖、四川、江上诸军之数。

六月丁卯朔,太白经天,昼见。癸酉,知西和州尚震午坐金兵至谋遁,夺三官、岳州居住。壬辰,大名府苏椿等举城来归,诏悉补官,即以其州授之。

秋七月丁酉朔,命福建路监司振恤被水贫民。辛亥,命师嵓嗣秀王。

八月乙亥,罢通州天赐盐场。丙戌,帝不豫。闰八月乙未朔,申严两浙诸州输苗过取之禁。丁酉,皇帝崩于福宁殿,年五十七。史弥远传遗诏,立侄贵诚为皇子,更名昀,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垂帘听政。进封皇子竑为济阳郡王,出居湖州。宝庆元年正月己丑,谥曰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庙号宁宗。三月癸酉,葬于会稽之永茂陵。三年九月,加谥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赞曰:宋世内禅者四,宁宗之禅,独当事势之难,能不失礼节焉,斯可谓善处矣。初年以旧学辅导之功,召用宿儒,引拔善类,一时守文继体之政,烨然可观。中更侂胄用事,内蓄群奸,至指正人为邪,正学为伪,外挑强邻,流毒淮甸。频岁兵败,乃函侂胄之首,行成于金,国体亏矣。既而弥远擅权,幸帝耄荒,窃弄威福。至于皇储国统,乘机伺间,亦得遂其废立之私,他可知也。虽然,宋东都至于仁宗,四传而享国百年,邵雍称为前代所无,南渡至宁宗,亦四传而享国九十有八年,是亦岂偶然哉。惜乎神器授受之际,宁、理之视仁、英,其迹虽同,其情相去远矣。

宋史
脱脱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一本纪第二 太祖二本纪第三 太祖三本纪第四 太宗一本纪第五 太宗二本纪第六 真宗一本纪第七 真宗二本纪第八 真宗三本纪第九 仁宗一本纪第十 仁宗二本纪第十一 仁宗三本纪第十二 仁宗四本纪第十三 英宗本纪第十四 神宗一本纪第十五 神宗二本纪第十六 神宗三本纪第十七 哲宗一本纪第十八 哲宗二本纪第十九 徽宗一本纪第二十 徽宗二本纪第二十一 徽宗三本纪第二十二 徽宗四本纪第二十三 钦宗本纪第二十四 高宗一本纪第二十五 高宗二本纪第二十六 高宗三本纪第二十七 高宗四本纪第二十八 高宗五本纪第二十九 高宗六本纪第三十 高宗七本纪第三十一 高宗八本纪第三十二 高宗九本纪第三十三 孝宗一本纪第三十四 孝宗二本纪第三十五 孝宗三本纪第三十六 光宗本纪第三十七 宁宗一本纪第三十八 宁宗二本纪第三十九 宁宗三本纪第四十 宁宗四本纪第四十一 理宗一本纪第四十二 理宗二本纪第四十三 理宗三本纪第四十四 理宗四本纪第四十五 理宗五本纪第四十六 度宗本纪第四十七 瀛国公二王附志第一百九 选举二(科目下 举遗逸附)
志第一 天文一志第二 天文二志第三 天文三志第四 天文四志第五 天文五志第六 天文六志第七 天文七志第八 天文八志第九 天文九志第十 天文十志第十一 天文十一志第十二 天文十二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志第十四 五行一上志第十五 五行一下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志第十七 五行二下志第十八 五行三志第十九 五行四志第二十 五行五志第二十一 律历一志第二十二 律历二志第二十三 律历三志第二十四 律历四志第二十五 律历五志第二十六 律历六志第二十七 律历七志第二十八 律历八志第二十九 律历九志第三十 律历十志第三十一 律历十一志第三十二 律历十二志第三十三 律历十三志第三十四 律历十四志第三十五 律历十五志第三十六 律历十六志第三十七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志第四十 地理三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志第四十三 地理六志第四十四 河渠一志第四十五 河渠二志第四十六 河渠三志第四十七 河渠四志第四十八 河渠五志第四十九 河渠六志第五十 河渠七志第五十一 礼一志第五十二 礼二(吉礼二)志第五十三 礼三(吉礼三)志第五十四 礼四(吉礼四)志第五十五 礼五(吉礼五)志第五十六 礼六吉礼六志第五十七 礼七吉礼七志第五十八 礼八(吉礼八)志第五十九 礼九(吉礼九)志第六十 礼十(吉礼十)志第六十一 礼十一(吉礼十一)志第六十二 礼十二(吉礼十二)志第六十三 礼十三(嘉礼一)志第六十四 礼十四(嘉礼二)志第六十五 礼十五(嘉礼三)志第六十六 礼十六(嘉礼四)志第六十七 礼十七(嘉礼五)志第六十八 礼十八(嘉礼六)志第六十九 礼十九(宾礼一)志第七十 礼二十(宾礼二)志第七十一 礼二十一(宾礼三)志第七十二 礼二十二(宾礼四)志第七十三 礼二十三(宾礼五 附录)志第七十四 礼二十四(军礼)志第七十五 礼二十五(凶礼一)志第七十六 礼二十六(凶礼二)志第七十七 礼二十七(凶礼三)志第七十八 礼二十八(凶礼四)志第七十九 乐一志第八十 乐二志第八十一 乐三志第八十二 乐四志第八十三 乐五志第八十四 乐六志第八十五 乐七(乐章一)志第八十六 乐八(乐章二)志第八十七 乐九(乐章三)志第八十八 乐十(乐章四)志第八十九 乐十一(乐章五)乐志第九十 乐十二(乐章六)志第九十一 乐十三(乐章七)志第九十二 乐十四(乐章八)志第九十三 乐十五(鼓吹上)志第九十四 乐十六(鼓吹下)志第九十五 乐十七志第九十六 仪卫一志第九十七 仪卫二志第九十八 仪卫三志第九十九 仪卫四志第一百 仪卫五志第一百一 仪卫六志第一百二 舆服一志第一百三 舆服二志第一百四 舆服三志第一百五 舆服四志第一百六 舆服五志第一百七 舆服六志第一百八 选举一(科目上)志第一百十 选举三(学校试 律学等试附)志第一百十一 选举四(铨法上)志第一百十二 选举五(铨法下)志第一百一十三 选举六(保任 考课)志第一百一十四 职官一志第一百一十五 职官二志第一百一十六 职官三志第一百一十七 职官四志第一百一十八 职官五第一百一十九 职官六第一百二十 职官七志第一百二十一 职官八(合班之制)志第一百二十二 职官九(叙迁之制)志第一百二十三 职官十(杂制)志第一百二十四 职官十一(奉禄制上)志第一百二十五 职官十二(奉禄制下)志第一百二十六 食货上一(农田)志第一百二十七 食货上二(方田 赋税)志第一百二十八 食货上三(布帛 和籴 漕运)志第一百二十九 食货上四(屯田 常平 义仓)志第一百三十 食货上五(役法上)志第一百三十一 食货上六(役法下 振恤)志第一百三十二 食货下一(会计)志第一百三十三 食货下二(钱币)志第一百三十四 食货下三志第一百三十五 食货下四志第一百三十六 食货下五志第一百三十七 食货下六志第一百三十八 食货下七志第一百三十九 食货下八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禁军上)志第一百四十一 兵二(禁军下)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厢兵)志第一百四十三 兵四(乡兵一)志第一百四十四 兵五(乡兵二)志第一百四十五 兵六(乡兵三)志第一百四十六 兵七(召募之制)志第一百四十七 兵八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志第一百五十 兵十一志第一百五十一 兵十二志第一百五十二 刑法一志第一百五十三 刑法二志第一百五十四 刑法三志第一百五十五 艺文一志第一百五十六 艺文二志第一百五十七 艺文三志第一百五十八 艺文四志第一百五十九 艺文五志第一百六十 艺文六志第一百六十一 艺文七志第一百六十二 艺文八
表第一 宰辅一表第二 宰辅二表第三 宰辅三表第四 宰辅四表第五 宰辅五表第六 宗室世系一表第七 宗室世系二表第八 宗室世系三表第九 宗室世系四表第十 宗室世系五表第十一 宗室世系六表第十二 宗室世系七表第十三 宗室世系八表第十四 宗室世系九表第十五 宗室世系十表第十六 宗室世系十一表第十七 宗室世系十二表第十八 宗室世系十三表第十九 宗室世系十四表第二十 宗室世系十五表第二十一 宗室世系十六表第二十二 宗室世系十七表第二十三 宗室世系十八表第二十四 宗室世系十九表第二十五 宗室世系二十表第二十六 宗室世系二十一表第二十七 宗室世系二十二表第二十八 宗室世系二十三表第二十九 宗室世系二十四表第三十 宗室世系二十五表第三十一 宗室世系二十六表第三十二 宗室世系二十七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上列传第二 后妃下列传第三 宗室一列传第四 宗室二列传第五 宗室三列传第六 宗室四列传第七 公主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列传第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五列传第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列传第四十一列传第四十二列传第四十三列传第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五列传第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九列传第五十列传第五十一列传第五十二列传第五十三列传第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五列传第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七列传第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九列传第六十列传第六十一列传第六十二列传第六十三列传第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五列传第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九列传第七十列传第七十一列传第七十二列传第七十三列传第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五列传第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七列传第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九列传第八十列传第八十一列传第八十二列传第八十三列传第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五列传第八十六列卷第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九列传第九十列传第九十一列传第九十二列传第九十三列传第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五列传第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列传第一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列传第一百三列传第一百四列传第一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列传第一百七列传第一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列传第一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列传第一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列传第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列传第一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循吏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道学一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道学二(程氏门人)列传第一百八十八 道学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九 道学四(朱氏门人)列传第一百九十 儒林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一 儒林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儒林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儒林四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儒林五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儒林六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儒林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儒林八列传第一百九十八 文苑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九 文苑二列传第二百 文苑三列传第二百一 文苑四列传第二百二 文苑五列传第二百三 文苑六列传第二百四 文苑七列传第二百五 忠义一列传第二百六 忠义二列传第二百七 忠义三列传第二百八 忠义四列传第二百九 忠义五列传第二百一十 忠义六列传第二百一十一 忠义七列传第二百一十二 忠义八列传第二百一十三 忠义九列传第二百一十四 忠义十列传第二百一十五 孝义列传第二百一十六 隐逸上列传第二百一十七 隐逸中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隐逸下列传第二百一十九 列女列传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列传第二百二十一 方技下列传第二百二十二 外戚上列传第二百二十三 外戚中列传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列传第二百二十五 宦者一列传第二百二十六 宦者二列传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列传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列传第二百二十九 佞幸列传第二百三十 奸臣一列传第二百三十一 奸臣二列传第二百三十二 奸臣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三 奸臣四列传第二百三十四 叛臣上列传第二百三十五 叛臣中列传第二百三十六 叛臣下列传第三百三十七 世家一列传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列传第二百三十九 世家三列传第二百四十 世家四列传第二百四十一 世家五列传第二百四十二 世家六列传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列传第二百四十四 外国一列传第二百四十五 外国二列传第二百四十六 外国三列传第二百四十七 外国四列传第二百四十八 外国五列传第二百四十九 外国六列传第二百五十 外国七列传第二百五十一 蛮夷一列传第二百五十二 蛮夷二列传第二百五十三 蛮夷三列传第二百五十四 蛮夷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