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
作者:
魏征
《隋书》是唐代历史学家魏徵等人所编写的关于隋朝的官方历史。书成于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共分为帝纪、志、列传三个部分,其中详细记载了隋文帝至隋恭帝的38年历史,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尽管其编辑过程历时35年,作者群学识渊博,但仍存在一些错误。《隋书》的志部分,如《天文志》和《经籍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研究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文献。
目录
帝纪
帝纪第一 高祖上
帝纪第二 高祖下
帝纪第三 炀帝上
帝纪第四 炀帝下
帝纪第五 恭帝
志
志第一 礼仪一
志第二 礼仪二
志第三 礼仪三
志第四 礼仪四
志第五 礼仪五
志第六 礼仪六
志第七 礼仪七
志第八 音乐上
志第九 音乐中
志第十 音乐下
志第十一 律历上
志第十二 律历中
志第十三 律历下
志第十四 天文上
志第十五 天文中
志第十六 天文下
志第十七 五行上
志第十八 五行下
志第十九 食货
志第二十 刑法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志第二十三 百官下
志第二十四 暂缺
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志第二十六 地理下
志第二十七 经籍一(经)
志第二十八 经籍二(史)
志第二十九 经籍三(子)
志第三十 经籍四(集 道经 佛经)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
列传第二 李穆子浑 穆兄子询 询弟崇 崇子敏
列传第三 刘昉
列传第四 于义子宣道 宣敏
列传第五 梁士彦子刚 梁默
列传第六 高颎
列传第七 李德林子百药
列传第八 河间王弘(子庆)
列传第九 滕穆王瓚嗣王纶
列传第十 文四子
列传第十一 赵煚
列传第十二 韦世康(弟洸 艺 冲 从父弟寿)
列传第十三 杨素弟约 从父文思 文纪
列传第十四 牛弘
列传第十五 宇文庆 李礼成 元孝矩弟褒 郭荣 庞晃 李安
列传第十六 长孙览从子炽 炽弟晟
列传第十七 韩擒虎弟僧寿 洪 贺若弼
列传第十八 达奚长儒
列传第十九 王长述
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
列传第二十二 卢思道从父兄昌衡
列传第二十三
列传第二十四
列传第二十五
列传第二十六
列传第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九
列传第三十
列传第三十一
列传第三十二
列传第三十三
列传第三十四
列传第三十五
列传第三十六
列传第三十七
列传第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九
列传第四十
列传第四十一
列传第四十二
列传第四十三
列传第四十四
列传第四十五
列传第四十六
列传第四十七
列传第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九
列传第五十
宋本原跋
魏征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海公大红袍传
佚名
《海公大红袍传》是明清公案小说的经典,生动描绘了清官海瑞公正审案的故事。作品基于民间轶事,通过“好事者以耳目所睹记”的叙述方式反映普通民众对政治清明的渴望。然而,小说中案件与历史记载差异显著,并不适合作为研究海瑞的史料。相反,它通过虚构情节传递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唤起对清官理想的共鸣,反思与期盼明清时代的政治风气。
东度记
方汝浩
《东度记》又名《扫魅敦伦东度记》,是明代作家方汝浩创作的小说,讲述了达摩老祖自南印度向东传播佛教的历程。书中通过丰富的妖魔角色,描绘了当时社会各种矛盾,包括兄弟不和和夫妻失睦等,展现了封建社会崩溃的面貌。尽管外表光怪陆离,但作品深刻反映出明末的诸多社会问题。方汝浩,号清溪道人,身份有争议,可能籍贯于不同地区,作品也包括《禅真逸史》等,均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
孟子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不详,被誉为“亚圣”,是继孔子之后的重要儒家思想家,著有《孟子》一书,系统阐述性善论及仁政思想。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具备同情心,是为人之道的基础。他强调“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认为君主应以爱民为先。尽管早期地位不高,但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宋代朱熹的推广,孟子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文化及政治理念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出曜经
佛念
《出曜经》是一本富有哲理和智慧的经典经文,源自古代思想的深邃追求。它通过生动的故事与寓言,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与宇宙的奥秘,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书中融合了宗教、哲学与自然观,让读者在阅读中反思自身的处境与价值观。《出曜经》不仅是一部思想的指引,更是一扇通向心灵自由的大门,鼓励每个人追逐光明,超越自我,探索生命的真正意义与美好。
陈书
姚思廉
《陈书》是唐代姚思廉撰写的一部重要纪传体史书,共三十六卷,记录了南朝陈朝自陈武帝至陈后主的历史,涵盖约三十三年的重要史实。成书于636年,姚思廉辑录了先前的史料,尽力呈现史实。然而,《陈书》在内容上多隐恶扬善,不少关键事件未被详细记载,诸如陈霸先杀梁敬帝等,引发后世争议。尽管如此,它仍对了解陈朝的兴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后人评价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