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

池阳小人 背明鸟 王琬 张聘 张林 东瀛公 长广人 黄丘村 韩僧真 洛阳金像 梁武帝 惠炤师 周靖帝 苏氏 突厥首领 陈后主 渭南人 猫鬼 长星 大乌 虾蟆 幽州人 默啜 张易之 孙俭 太白昼见

--------------------------------------------

池阳小人

王莽建国三年,池阳有小人,长一尺余,或乘马,或步行,操持万物,小人皆自相称。三日乃止。莽甚恶之。自后兵盗日盛,而竟被杀。(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王莽建国三年,池阳发现了小人。有一尺多高,有的骑着马,有的步行,所有的东西都能操持料理。他们自己都互相称小人。三天就没有了。王莽非常厌恶。从这以后兵匪盗匪四起并且一天比一天厉害,王莽最终被杀死。

--------------------------------------------

背明鸟

黄龙元年,吴始都武昌。时越雟之南献背明鸟,形如鹤状,止不向明,巢常对北,多肉少毛,其声百变,闻钟磬笙竽之声则奋翅摇头。时人以为吉瑞。是岁迁都建业,殊方多贡珍奇。吴人语讹,呼为背亡鸟。国中以为大妖,不及百年,当有丧乱背叛流亡之事,散逸奔逃,墟无烟火。果如斯言。后此鸟不知所在。(出《王子年拾遗记》)

黄龙元年,吴国开始首都在武昌。当时越雟的南面献来了一只背明鸟。形状好象仙鹤,它不对着亮处呆着,朝北筑鸟窝。鸟的肉多而羽毛少,它的叫声变化多端。如果听到了钟磬笙竽等乐器的声音,它就会展开翅膀摇动着脑袋翩翩起舞。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这年吴迁都到建业。许多地方都进奉了很多的珍奇瑰宝。吴人发音不同,叫成背亡鸟。国中的人都认为是大妖,不到百年,应当有丧乱背叛、流亡的事情发生。百姓失散到处奔逃,一片废墟没有烟火。果然象吴人所说,后来这鸟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

王琬

晋武帝太康七年,郊坛下有一白狗,高三尺,光色鲜明,恒卧坛侧。觉见人前则去。骑督王琬,以骏马追之。狗徐行,马不可及,射又逃,琬去复还。郊丘非狗所守,后遂大乱。又武帝时,幽州有狗,鼻行地三百余步。帝不思和峤之言而立惠帝,以致衰乱。(出《郭颂世语》,明抄本“颂”作“颁”)

【译文】

晋武帝太康七年,在郊坛下有一条白狗,高三尺,毛色光亮鲜明。常常趴在坛的旁边。发觉有人上前就离开了。骑督王琬,骑着骏马追赶,狗慢慢的走,但是马却追不上。用箭射,可是狗又逃掉了。王琬走了狗又返回来。郊丘不是狗能看守的,后来就发生了战乱。另外,武帝的时候,幽州有狗,能用鼻子在地上走三百多步。预兆反映在武帝不考虑和峤的话而立了惠帝。到了衰落混乱的地步。

--------------------------------------------

张聘

晋惠帝太安中,江夏张聘所乘牛言曰:“天下乱,乘我。”聘惧而还。犬又言曰:“归何早?”寻牛人立而行。聘□□□□曰:“天下将乱,非止一家。”其年张昌作乱,先(“先”明抄本作“将”。)略江夏,众推为(“江夏众推为”五字原空阙,据黄本补。)帅。于是五州残乱,聘方族灭。(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晋惠帝太安年间,江夏张聘所骑的牛张嘴说话了。牛说:“天下乱,就骑上我。”张聘十分害怕,就回到了家里。而狗又说:“为什么回来得这样早?”不久牛象人那样的直立行走。张聘说:“天下将要大乱,不只是一家。”那年张昌作乱,将要侵略江夏,江夏的百姓推举张聘做帅。在这时,天下大乱,张聘全家族都被消灭了。

--------------------------------------------

张林

晋怀帝永嘉中,嘉兴张林有狗名阿永。时天下饥荒,狗行欲倒。林言:“阿永汝言得肉(明抄本“言”作“前”,“肉”作“食”)。”故健,今饿不复行耶。狗忽语云:“我道天下人饥死!”狗语不已,闻者怖走。时天下荒乱,帝没于胡。(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晋怀帝永嘉年间,嘉兴有个叫张林的有一条狗,名叫阿永。当时天下闹饥荒,狗走起路就要倾倒。张林说:“阿永,说话给你肉吃。”狗以前健壮,现在饿得不能走路了。狗忽然说:“我说天下的人都因饥饿而死。”狗说个不停,听到的人都十分恐怖的吓跑了。当时天下正闹荒乱,怀帝死于胡。

--------------------------------------------

东瀛公

晋东瀛公腾,字元迈,以永嘉元年镇邺。时大雪,当其门前方十数步,独液不积。腾怪而掘之,得玉马,高尺许,齿皆缺。腾以为马者国姓,称吉祥马。或谓马无齿则不食。未几,晋大乱。(出《异苑》)

【译文】

晋东瀛公名腾,字叫元迈,在永嘉元年时镇守邺。当时雪下得很大,在他门前十多步的地方连水点都没有,东瀛公腾觉得很奇怪,就用锹挖那里,结果挖出了一个用玉做的马。有一尺多高,没有牙齿,东瀛公腾认为这马是国王的姓,称它是吉祥之物。有人说马没有牙齿就不能吃东西。不久,晋就大乱。

--------------------------------------------

长广人

宋文帝元嘉末,长广人病瘥,便能食而不得卧,一饭辄觉身长。如此数日,头遂出屋。段究为刺史,度之为三丈,复还渐缩如旧,经日而亡。俄而文帝为元凶所害。(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宋文帝元嘉末年,有个长广人得了疫病。只是能吃东西而躺不下,吃一顿饭就发觉身子长长了,象这样的十多天,头就长出了屋子。段究当时是刺史,他估计该时长广人有三丈高。过了些时候又渐渐的缩短,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过了几天就死了。不久,文帝就被元凶所杀害了。

--------------------------------------------

黄丘村

宋江陵黄丘村,有羊生羔,两头一颈,在上者鸣,在下者不鸣。俄而刘义、司马休之相继作乱,人多兵死。(出《渚宫旧事》)

【译文】

宋朝江陵的黄丘村,那里有一只羊生下了一个羊羔,在脖子上面长了两个脑袋。长在上面的能鸣叫,长在下面的不能鸣叫。不久刘义、司马休相继叛乱。许多人在叛乱中战死。

--------------------------------------------

韩僧真

后魏肃宗熙平二年,并州祁县人韩僧真女,从母右肋而出。胡太后令付掖庭养之。太后临朝,为元乂、刘腾幽于永巷,后竟被尔朱荣沈于河。魏室因兹大乱。(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后魏肃宗熙平二年的时候,并州祁县人韩僧真的女儿,从她母亲的右肋下生出来,胡太后就叫人把她送到了宫庭中宫嫔居住的地方抚养。等太后上朝,那个女孩就被元乂、刘腾在永巷给囚禁了。后来竟然被尔朱荣给扔到了河里淹死了。魏因此就发生了叛乱。

--------------------------------------------

洛阳金像

后魏普泰元年,洛阳金像生毛眉鬓发,悉皆具足。尚书左丞魏季景谓人曰:“张天锡有此事,其国遂灭,此亦不祥之征。”至明年,而广陵被废死焉。(出《洛阳伽蓝记》)

【译文】

后魏普泰元年的时候,洛阳的金像忽然长出了眉毛头发,全都齐备长全了。尚书左丞魏季景对人说:“张天锡时有过这种事,他的国家于是就灭亡了,今天这种现象,也是不祥的征兆。”果然到了第二年,广陵被废弃而亡。

--------------------------------------------

梁武帝

梁武帝大同元年,幸玄武湖。湖中鱼皆骧者,见于水上,若顾望焉,帝入宫方没。此下人将举兵睥睨乘舆之象。寻有侯景之乱。(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梁武帝大同元年时,武帝到玄武湖游赏,湖中的鱼都仰起头来,露在水面上。好象向四处张望。等武帝回宫时鱼才进到了水里。这是有人将要举兵侧目窥察皇上乘车的象征,不久就有侯景发动了叛乱。

--------------------------------------------

惠炤师

齐末惠炤师者,不知从何许而来。骑一竹枝为马,振策驰驿,盘躄回转。或时厉声云:“某处追兵甚急,何不差遣?”遂放杖驰走,不遑宁息。或晨往南殿,暮至北城。如其所言,果有烽檄之急。每遥见黑云飞乌群豕,但是黑之物,必低身恭敬。忽自称云,伏喽罗语。国人见者,莫不怪笑。京内咸识。不知名字者,呼为伏喻调马。(“伏喻调马”四字原阙,据明抄本补。)齐未动之前,惠炤走杖马,来到殿西骑省,密告诸贵唐邕等,急救东方,吴儿大欲入,晓夕孜孜,守阙不去。数日,吴明彻自广陵北侵淮楚。国家遣兵将救,始集兵马。惠炤已去城四十里,于白壁南待军,指麾号令。大将至,谓齐安王高敬德曰:“努力,好慎浆水!”后吴人纵水淹渍,齐军多有伤没。在京百官朝集,惠炤亦骑杖执策,立于武成之后。敕付天平寺,常令三人守之。勿(“勿”原作“忽”,据明抄本改。)听浪语。炤狂言如旧,不可止约。后于天平寺宿,与一大德僧共密语:“天地开辟,上古无为。’下至君臣父子、道德仁义、老经佛法,优劣多少?”凡所顾涉幽隐之事,无所不论。迨至天晓将去,谓曰:“慎莫漏我此语!若泄,打杀汝。”去后,此僧语一二老宿名德者云,伏喻乃是大圣人,非寻常,不可轻忽。闻其所说,诸佛得道者,咸经亲事,序述犹如指掌。见语勿道,恐诸不知,怀骄慢心,将来获罪,所以相告。午后,惠炤密将拳石手巾裹来,语此僧云:“戒你莫说乃不能忍。”以巾打之,一下死。寺家执以奉闻,恕而不问。齐将破之时,北宫东北角割十步为弘善寺,惠炤曾到寺宿。其夜骞墙住太后宫院,盗入宫人房里,被捉。炤曰:“不久人人皆入,何为独自约我?”又以状奏,诏复舍之。时宫校贵人内外戚妃媵出家者,朔望参谒,车马衣服,侍从绮丽。惠炤寻逐车后,眼语挑弄,云:“罢道之日,与我作妇。”官者驱逐。且语且前。贵人等以炤狂悖,为后主所容,但笑而不责。每逢见僧众,则恶骂嗔打,手执砖瓦,不避头面。云:“无用之时除剪!”僧徒值者亦必避之。于后失经五六日,忽复自来,则厕上而眠。或把杖坐睡。云:“官府甚多,军马遍满,昼夜供承,不可周悉。图籍不得不造。及周兵入晋阳,炤到太后寺浮图前,合掌落泪云:“**倾!”即伏地不起。武帝平东夏,不收图籍,府库典诰,州县户口,洛京故实,并为军人毁弃。至今大比民贯,(“至今大比民贯”六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创始营造。炤所说造籍,悉符验焉。而炤竞不知所在。(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齐末有个叫惠炤师的,不知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骑着一根竹枝当做马,挥动的鞭子奔跑驰骋,盘着瘸腿来回旋转。有时厉声说:“某地方追兵非常急迫,为什么不派遣我。”于是就放下竹杖快速的奔跑,没有时间休息。有时早晨去南殿,晚上又到北城,象他说的那样,果然有报警的消息特别紧急。每当他远远的看见黑色的乌云,飞翔的乌鸦,成群的猪,只要是黑色的东西,一定要低下身子,表现得很严肃很有礼貌的样子。有时忽然的自己说自己是埋伏的盗匪。国内的人看见他的,没有不感到奇怪并讥笑他的。京城里的人全都认识他。但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都叫他是伏喻调马。齐末没发生动乱以前,惠炤骑着竹杖快速奔跑,来到殿西骑省,偷偷告诉诸贵唐邕等人,赶紧救助东方,吴人将要攻进来了。而他白天晚上非常勤勉的守着城不肯离开。几天后,吴明彻从广陵北侵入淮楚。朝廷派兵准备救助,刚开始集合兵马,惠炤已经离开城有四十里远了。他在白壁的南面等侍着军队,指挥号令。就象大将军到了一样,他对齐安王高敬德说:“要努力,做好防水的准备。”果然后来吴人放水淹渍,齐军死伤的人很多。在京城的百官纷纷上朝,惠炤也骑着竹杖,拿着马鞭,站在武成的后面。诏书下达,把惠炤交给天平寺,常常叫三个人看守他。不要听他的放纵的话。惠炤仍然象原来那样的狂言乱语,没有谁能拦阻限制他。后来惠炤住在天平寺,和一个名叫大德的老和尚一齐偷偷的议论着。从开天辟地、上古没有统治,一直谈到了君臣父子,仁义道德,老经佛法,有多少好的,多少坏的。凡是所涉及到的不公开的事情,没有不议论到的。等到天亮才离开。惠炤对老和尚说:“千万不要泄露我说的这些话。如果泄露出去,就打死你。”惠炤走后,这个老和尚就告诉了一两个有资格有名望的人说:“惠炤是个大圣人,并不是寻常的人。不可以对他轻视疏忽。听他所说的这些事,许多修行圆满的有道德的人,都亲自经历过,他叙述的了如指掌,你们听见这些话不要说出去,我恐怕你们不了解他,而对他怀有傲慢的想法,将来得罪了他,所以才把这些话告诉你们。”午后,惠炤偷偷的把拳头大小的石头用手巾包裹着来了。对这个老和尚说“告戒你不要说出去,你却不能忍耐。”说完就用手巾打他,只打了一下就把和尚给打死了。寺里就写了状子告他,而皇上却宽恕了他。齐国将要灭亡的时候,在北宫的东北角割舍了十步的地方做了弘善寺,惠炤在寺里住,那天夜里他就跳墙去了太后的宫院。偷着进到宫人的房里,被捉住了。惠炤说:“不久人人都会进来,为什么要单独的约束我?”人们又写了状子上奏,结果诏令又把他放了。当时宫里的贵人和朝庭内外的亲戚妃子,宫女出家的人,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那天,都会叩拜皇上。骑着马坐着车来的人很多,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惠炤就跟在车后边,眉目传情般挑弄她们说:“等你们停止修道的时候,给我做媳妇。”官差撵他走,他就一边说一边往前走,贵人们都认为惠炤是个疯子,被后主所宽容,只是讥笑他而不责备他。惠炤每当看见和尚们,就厌恶谩骂并发怒的打他们。手里拿着砖瓦,不管是头还是脸直打过来,说:“没用的时候就全都去掉。”和尚们碰上他的也一定要躲开他。在这以后失踪了五六天,忽然又自己来了,就在茅厕里睡觉,有时手把着竹杖坐着睡。说:“官府这么多,军队马匹遍地是,白天黑夜都承担着供求的任务不可以不周悉。所以疆域图和户口册不能不制作。”等到周兵进入晋阳时,惠炤到太后寺浮图前,合掌落泪说:“法规倾覆了。”说着就趴在地上不起来了。武帝平定了东夏,没有收藏疆域图和户口册,府库里的经典诰命,州县的户口,京城里的故事史实,一起被军人毁弃。到现在大比三年一次调查人口,考查官克之制为百姓所习惯,才开始谋求制作。惠炤所说的制作户口册的事,全都符合应验了。而惠炤竟然不知到哪里去了。

--------------------------------------------

周靖帝

周靖帝大象元年夏,荥阳汴水北,有龙斗。初见白光直属天,自东方而来,有白龙长十许丈,西北向,舐掌而鸣。西北有黑龙,亦乘云而至。风雷相击,乍合乍离,暴雨大注,自午至申。白龙升天,黑龙坠地。复有大鲤鱼三,从小鱼无数,乘空而斗。雷雨又甚,大风发屋,至瞑乃止。鱼不复见。明日,有两黑蛇,大者长丈五,小者半之,并伤腰颈,死于窦前。黑蛇者,周天元帝及靖帝之象,大鱼三而斗者,尉迟回、王谦、司马消难,(“消难”二字原阙。据明抄本补。)三方起兵乱之异。(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周靖帝大象元年夏天,荥阳汴水北面,有龙争斗。刚开始看见白光直连接天空,一会从东方来了一条白龙,有十多丈长,面向西北用舌头舔着脚掌大声的鸣叫。在西北面有条黑龙,也乘着云彩到了。风雷撞击,忽然合拢,忽然分离,一会的工夫暴雨倾盆,从午时一直下到申时。这时白龙升上了天空,黑龙坠落到地上。又有三条大鲤鱼,有无数条小鱼跟从着,在空中争斗,这时雷雨又特别的大,大风刮坏了房屋,到了天黑时才停止。鱼再也看不见了。第二天,有两条黑蛇,大的有一丈五尺长,小的有大的一半长。两条蛇的腰和脖子都受了伤,在洞前死了。黑蛇则是周天元帝及靖帝将要死的预兆,那三条大鱼争斗是尉返回、王谦、司马消难三方起兵叛乱的异常征象。

--------------------------------------------

苏氏

周靖帝大象中,阳武苏氏,家临河。闻园中有犬声,往视之,见三兽,状如水牛,一黄一赤一黑者。斗久之,黑者死,黄赤者俱入于河。黑者周所尚色也,死者灭亡之象。后数岁,周遂灭。隋有天下,旗牲尚赤,戎服尚黄。(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周靖帝大象年间,阳武有个姓苏的,家靠近河边。一天听到园子里有狗叫的声音,就去看,看见了三个野兽,形状象水牛的样子。一个黄色的,一个红色的,一个黑色的,争斗了好长时间,结果黑的死了,那黄的和红的都跳入了河里。黑色,是周所崇尚的颜色。死的是灭亡的预兆。几年以后,周就灭亡了。隋得到了天下以后,旗帜和祭祀的用品都崇尚红色,战服崇尚黄色。

--------------------------------------------

突厥首领

隋开皇初,突厥阿波未叛之前,有首领数十骑,逐一兔至山。山上有鹿,临崖告人云:你等无事触他南方圣人之国,不久当灭。俄而国内大乱。(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隋朝开皇初年,突厥阿波没有叛乱以前,有十多个骑马的首领,追赶一只兔子追到山上。山上有一只鹿,靠在山崖旁告诉人们说:“你们不要常触犯南方圣人的国家,不久就当灭亡。”很快国内就发动了叛乱。

--------------------------------------------

陈后主

陈后主时,秣陵有泉,深不可测,产鱼鳖甚众。恒有声如牛,邑人惧之,不敢犯。无何,忽见牛头于岸下,里民牵而出之。于是争捕,其鱼乃尽。江东旧以牛头山为天关,今牛头已获,葢示国将灭而关毁也。后年,隋平陈。(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陈后主时,秣陵有一个大泉。深得不能测量。泉里出产鱼鳖特别多。常常能听到泉里有牛叫的声音,城里的人非常害怕,谁也不敢去泉里打鱼,没有多久,就在泉的岸边忽然看见了牛头,老百姓就把它拉了出来。于是人们就争着捕捞,那泉里的鱼就没有了。江东过去把牛头山做为天关,现在牛头已经被获了,这大概是启示着国家将要灭亡而天关毁坏了。两年后,隋平定了陈。

--------------------------------------------

渭南人

隋时,渭南有人寄宿他家。夜中闻二豕对语,其一曰:“岁将尽,阿耶明杀我供岁,何处避之?”其一答曰:“可向水北妇家,”因相随而去。天将晓,主人觅豕不得。宿客言状,至人如其言得豕。其后蜀王秀得罪,将杀,乐平公主救之得全。后数岁而帝崩,天下大乱,秀竟被诛。(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隋朝时,渭南有个人借宿别人家里。晚上他听到了两头猪的对话。其中一头猪说:“快要过年了,阿爷明天就要杀了我过年。到什么地方躲避呢?”另一头猪回答说:“可以去河北的一个妇女家里躲避。”于是两头猪就一起离开了。天刚亮,主人寻找猪却没有找到。借宿的人就将听到的话跟主人都说了。主人按照他说的地方找到了猪。那以后,四川王秀犯了罪,将被处死,被乐平公主救了,得到了保全。以后的几年里,皇帝死了,天下发生了动乱,王秀终于被杀,那猪大概预兆他们了。

--------------------------------------------

猫鬼

隋大业之季,猫鬼事起。家养老猫为厌魅,颇有神灵,递相诬告。京都及郡县被诛戮者,数千余家。蜀王秀皆坐之。隋室既亡,其事亦寝。(出《朝野佥载》)

【译文】

隋朝大业年间,发生了猫闹鬼的事。家里养的老猫变成了令人厌恶的鬼魅。猫很有神灵,传送着诬陷的告密,所以京城以及郡县里被杀的有好几千家。四川王秀也因此被定了罪,隋朝灭亡以后,猫闹鬼的事也就停止了。

--------------------------------------------

长星

唐仪凤年中,有长星半天,出东方,三十余日乃灭。自是吐蕃叛、匈奴反、徐敬业乱、白铁余作逆、博豫骚动、忠万强梁、契丹翻营府、突厥破赵定,麻仁节、张玄遇、王孝杰等,皆没百万众。三十余年,兵革不息。(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仪凤年间,在天空中有长星占了半个天,出现在东方,三十多天才消逝了。从这时开始就有吐蕃叛变、匈奴造反、徐敬业作乱、白铁余叛逆、博豫骚动、忠万强横、契丹越过了营府、突厥突破了越定,麻仁节、张玄遇、王孝杰等一共死了一百多万人。三十多年,战争没有停止。

--------------------------------------------

大乌

唐调露之后,有乌大如鸠,色如乌雀,飞若风声,千万为队。时人谓之鵽雀,亦名突厥雀。若来,突厥必至。后则无差。(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调露年间以后,有乌鸦象鸠鸟那样大,颜色象麻雀。飞起来好象是刮风的声音,成千上万的排成队,当时的人叫它是厥雀,又叫它突厥雀。如果是大鸟飞来,那么突厥也一定到了。后来果然没有错。

--------------------------------------------

虾蟆

唐高宗尝患头风,召名医于四方,终不能疗。宫人有自陈世业医术,请修药饵者,帝许之。初穿地置药炉,忽有一虾蟆跃出,色如黄金,背有朱书武字。宫人不敢匿,奏之。帝颇惊异,遽命放于苑池。宫人别穿地,得虾蟆如初。帝深以为不祥,命杀之。其夕,宫人暴卒。后武后竟革命。(出《潇湘录》)

【译文】

唐高宗曾经得了头风病。到各地寻找名医,但最终没能治好。宫中有个人说是世代从事行医的职业,请求炼治药物,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开始挖地安置炼药的炉子,忽然有一个蛤蟆从地里跳了出来,颜色好象黄色的金子一样,背上写有红色的“武”字。宫人不敢隐瞒,就把这件事向皇帝禀告了。皇帝很是惊讶奇怪,立刻命人把它放到了园林的池子里。宫人又在别的地方挖地,结果又挖得蛤蟆,就象开始挖出来的那个一样。皇帝认为这是不吉祥的征兆,就让人把它杀了。那天晚上,宫人突然死了,后来武后竟然居尊夺得帝位。

--------------------------------------------

幽州人

天授中,则天好改新字,又多忌讳。有幽州人寻如意,上封云:“国字中或,或乱天象。请□中安武以镇之。”则天大喜,下制即依。月余,有上封者云:“武退在□中,与囚字无异。不祥之甚。”则天愕然,遽追制,改令中为八方字。后孝和即位,果幽则天于上阳宫。(出《朝野佥载》)

【译文】

天授年间,武则天有喜欢改字造新字的习惯,但又多有忌讳。有个幽州人叫寻如意的,呈上了一封信说:“‘国’字里面是个‘或’,而‘或’是天下大乱的象征。请在‘口’里写上‘武’字来镇住它。”则天看后非常高兴,就下令按照要求造字。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又有一个人呈上一封书信说:“‘武’退在‘口’里,这和‘囚’字没有什么两样,这是非常不吉祥的。”则天看后,非常惊讶。立刻追回了命令,改令‘口’中为八方那个字。后来孝和做了皇帝,果然在上阳(意照八方)宫囚禁了武则天。

--------------------------------------------

默啜

唐长安二年九月一日,太阳蚀尽,默啜贼到并州。至十五日,夜月蚀尽,贼并退尽。俗谚云:枣子塞鼻孔。悬楼阁却种。又云:蝉鸣蛁蟟唤,黍种糕糜断。又谚云: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鹊巢下近地,其年大水。(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长安二年的九月一日,太阳全被遮蔽了。这天默啜贼就到了并州。到了十五日这天晚上月亮也全被遮蔽了。而默啜贼又全都退了出去。世上流传的谚语说:“如果枣子塞进鼻孔,那么种子就要悬挂在楼阁上推迟耕种。”又说:“如果蝉鸣叫,种植黍米就不能丰收。”又有谚语说:“春天甲子日下雨,就要千里大旱;夏天甲子日下雨就会发大水;秋天甲子日下雨,庄稼的头上就会长出枝杈;天鹅在距离地面很近的地方筑窝,那年就要发大水。

--------------------------------------------

张易之

唐长安四年十月,阴雨雪,一百余日不见星。正月诛逆贼张易之、昌宗等,则天废。(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长安四年十月的时候,天气阴暗雨雪连绵,一百多天看不见星星。到了正月杀了逆贼张易之、昌宗等人,废除了武则天。

--------------------------------------------

孙俭

唐幽州都督孙俭之入贼也,薛讷与之书曰:“季月不可入贼,大凶也。”俭曰:“六月宣王北伐,讷何所知?有敢言兵出不复者斩。”出军之日,有白虹垂头于军门。其夜,大星落于营内。兵将无敢言者。军行后,幽州界内鸦乌鸱鸢等并失,皆随军去。经二旬而军没,乌鸢食其肉焉。(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幽州都督孙俭发兵讨贼,薛讷给他一封信说:“月末不可以发兵,这是最不吉利的。”孙俭说:“六月宣王北伐,薛讷怎么知道,有敢再说不发兵的就杀了他。”军队出发的那天,有一道白虹在军门前,垂下了头。那以后,又有大星星坠落在军营内,但兵将没有敢说的。军队出发后,幽州境内的乌鸦和鸱鸢鸟全都没有了,都跟着军队去了。过了二十天军队就被消灭了,而乌鸦和鸱鸢鸟都来吃他们的肉。

--------------------------------------------

太白昼见

唐延和初七日,(按《通鉴》卷二百十:“延和秋七月彗星出西方”,“日”疑是“月”。)太白昼见经天。其月,太上皇逊帝位。此易主之应也。至八月九月,太白又昼见,改元先天。至二月七日。(按《唐书·玄宗纪》:“先天二年七月甲子诛太平公主萧至忠岑义等”,“二月七日”疑是“二年七月”。)太上皇废,诛中书令萧至忠、侍中岑羲,流崔湜,寻诛之。(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延和年初正月七日,太白星显示在白天。那日,太上皇辞让帝位。这是改换国主的预兆啊!到了八月九月,太白又在白天看见了。国改年号“先天”。明年二月七日,太上皇被废除,杀了中书令萧至忠,侍中岑羲。流放了崔湜,不久也把崔湜杀了。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