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

乐广 刘仁轨 娄师德 李勣 李日知 卢承庆 裴冕 郭子仪 宋则

----------------------------------------

乐广

晋乐令广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乂,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处朝望,加有婚亲,小人谗于长沙。尝问(问原作闻。据明抄本改。)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广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意。(出《世说新语》)

【译文】

晋惠帝时,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给成都王、大将军司马颖。成都王的哥哥长沙王司马乂在朝廷很有权势,担心成都王危及他的地位,准备起兵攻打。长沙王是一个亲近小人疏远智者的人。凡在朝廷做官的人,都感到害怕。乐广不仅有戚望,而且和成都王又有亲戚关系。所以就有人向长沙王进谗言,说他的坏话。这话传到乐广耳里,乐广神态自若,缓缓地说:\"我怎么可能帮成都王呢,我只有一个女儿在他那里,可是我在洛阳还有五个儿子啊。我不能用五个儿子的性命做交易。\"长沙王听了,认为有理,不再怀疑他。

----------------------------------------

刘仁轨

唐刘仁轨为左仆射,戴至德为右仆射,皆多刘而鄙戴。时有一老妇陈牒,至德方欲下笔,老妇顾左右曰:\"此刘仆射?戴仆射?\"左右以戴仆射言。急就前曰。\"此是不解事仆射,却将牒来。\"至德笑,令授之。戴仆射在职无异迹,当朝似不能言。及薨后,高宗叹曰:\"自吾丧至德,无所复闻,当其在时,事有不是者,未尝放我过,因出其前后所陈,章奏盈箧,阅而流涕,朝廷始追重之。(出《国史异纂》)

【译文】

唐高宗时,刘仁轨做左仆射,戴至德做右仆射。大家都尊崇刘仁轨而鄙视戴至德。当时有一位老妇人呈递申述状,戴至德刚要下笔批示。老妇人向左右的人们问,这是刘仆射还是戴仆射?属下告诉她这是戴仆射。老妇人忙上前说:\"这是不管事的仆射,把诉状还给我。\"戴至德一笑,让人把诉状还她。在职期间,戴至德没什么明显的业绩。在皇帝和同僚面前,也不善于言词。他死后,唐高宗很痛惜。说:\"自从我失去戴至德,再也听不到意见了。他在的时候,我有不对的地方,从不放过。\"高宗把戴至德陈事的奏章拿出来,竟有满满的一匣子。高宗一边看一边流着眼泪,大家才知道戴至德是这样一位值得尊重的人。

----------------------------------------

娄师德

纳言娄师德,郑州人,为兵部尚书,使并州,接境诸县令随之。日高至驿,恐人烦扰驿家,令就厅同食。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粗。呼驿长责之曰:\"汝何为两种待客?\"驿将恐,对曰:\"邂逅浙米不得,死罪。\"尚书曰:\"卒客无卒主人,亦复何损。\"遂换取粗饭食之。检校营田,往梁州,先有乡人姓娄者为屯官,犯赃,都督许钦明欲决杀令众。乡人谒尚书,欲救之。尚书曰:\"犯国法,师德当家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明日宴会,都督与尚书:\"犯国法俱坐。\"尚书(尚书二字上原有谓字。据朝野佥载五删)曰:\"闻有一人犯国法,云是师德乡里,师德实不识,但与其父为小儿时共牧牛耳,都督莫以师德宽国家法。都督遽令脱枷至。尚书切责之曰:\"汝辞父娘,求觅官职,不能谨洁,知复奈何。\"将一碟堆饼与之曰:\"噇却,作个饱死鬼去!\"都督从此舍之。后为纳言平章事。父(明钞本父作又)检校屯田,行有日矣,谘执事早出,娄先足疾,待马未来,于光政门外横木上坐。须臾,有一县令,不知其纳言也,因诉身名,遂与之并坐。令有一丁,远觇之,走告曰:\"纳言也。\"令大惊,起曰:\"死罪。\"纳言曰:\"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令因诉云:有左嶷,以其年老眼暗奏解,某夜书表状亦得,眼实不暗。纳言曰:\"道是夜书表状,何故白日里不识宰相。\"令大惭曰:\"愿纳言莫说向宰相。纳言南无佛不说。公左右皆笑。使至灵州,果驿上食讫,索马,判官谘,意家浆水亦索不得,全不祇承。纳言曰:\"师德已上马,与公料理。\"往呼驿长责曰:\"判官与纳言何别?不与供给?索杖来。\"驿长惶怖拜伏。纳言曰:\"我欲打汝一顿,大使打驿将,细碎事,徒涴却名声。若向你州县道,你即不存生命,且放却。\"驿将跪拜流汗,狼狈而走。娄目送之,谓判官曰:\"与公踬顿之矣。\"众皆怪叹。其行事皆此类。浮休子曰:司马徽、刘宽,无以加也。(出《朝野佥载》)

李昭德为内史,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可(明钞本作叵)耐杀人田舍汉。娄闻之,乃笑曰:\"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师德弟拜代州刺使,将行,谓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遽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全先人发肤?\"弟长跪曰:\"自今后,虽有人唾某面上,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不为兄忧。\"师德曰:此适为我忧也。夫人唾汝者,发怒也。汝今拭之,是恶其唾。恶而拭,是逆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如?\"弟笑而受之。武后年,竟保宠禄。(出《国史异纂》)

【译文】

唐纳言娄师德,是郑州人。作兵部尚书时,巡视并州。入境后。近处的县令们都来迎接并且随行。中午到了驿站,恐怕人多打扰,就让大家在一起吃饭。他吃的是精细的白米饭,而别人吃的却是粗糙的黑米饭。便把驿长叫来,责备说:\"你为什么用两种米来待客?\"驿长很惶恐,说:\"一时搞不到细米,我该死。\"娄师德说:\"这不好,客人不应分成等级。\"便换了黑米饭和大家一起吃。次后,到梁州去考查屯田。和他同乡同姓的一个人在那里作屯田官,犯了罪。都督许钦明准备杀他以儆效尤。那个人来见娄师德,请他说情。娄师德说:\"犯了国法,就是我的亲儿子,也不能放过,何况你?\"第二天宴会上,许钦明对娄师德说:\"犯了国法都要受到惩处。\"娄师德说:\"我听说有一个人犯了国法,说是我的同乡,我其实根本不认识他。但是,我小时候同他父亲一起放过牛。请都督不要因为我而失法度。\"许钦明立即让人给那个人去了刑具,带到大厅。娄师德严词训斥说:\"你辞别父母,来求官职。但是做了官,却不干净,你知道下场吗?\"拿了一盘饼给他,说吃去罢,作个饱鬼。许钦明于是开释了那个人。娄师德后来升为纳言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又一次巡察屯田。出行的日子已经定了,部下随行人员已先起程。娄师德脚有毛病,坐在光政门外的大木头上等马。不一会儿,有一个县令不知道他是纳言,自我介绍后,跟娄师德并坐在大木头上。县令的手下人远远瞧见,赶忙走过来告诉县令,说:\"这是纳言。\"县令大惊,赶忙站起来赔不是,并称:\"死罪。\"娄师德说:\"你因为不认识我才和我平坐,法律上没有犯死罪这一条。\"县令说:\"有一个叫左嶷的人,以其年老眼神不好请求解职。其实这个人的辞职书就是晚上写的,眼睛并没大病。\"娄师德取笑他,说:\"可不是,那个人说他晚上眼神不好,你呢,大白天不认识宰相。\"县令很惭愧,说:\"请纳言千万别给我宣传,你就是老佛爷了。娄师德左右的部下们都笑了。到了灵州,在驿站吃完了饭,娄师德让人牵来马。他的判官(副手)说:\"你吃过了饭,我们连水也没喝上呢,根本没人答理。娄师德说:\"我就不下马了,这件事我来处理。便叫来驿长批评说:\"判官同我有什么分别,你竟敢不供给?拿板子来。\"吓得驿长连忙叩头。娄师德说:\"我要打你一顿,是一件小事,但丢了名声。如果我告诉你的上司,他们就会杀你,我暂且放过你吧。\"驿长叩头流汗,狼狈而去。娄师德望着他的背影,跟判官说,\"我替你出气了。\"大家都叹息。娄师德做事,大致如此。浮休子说,司马徽、刘宽也超不过他。

李昭德为内史,娄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师德肥胖,走得慢。李昭德好几次停下来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李昭德生气发怒,说:\"你这个只配种地的臭家伙。\"娄师德听了也不发火,笑道:\"我可不就是个种过地的人吗,如果我不是种地的人,还有谁是呢?\"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行,娄师德说:\"我的才能不算高,做到宰相。现在你呢,又去做很高的地方官。有点过分了,人家会嫉妒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他的弟弟跪下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也不敢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我以此来自勉,绝不让你不放心。\"娄师德说:\"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唉,人家拿口水唾你,是人家对你发怒了。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不满而擦掉,使人家就更加发怒。应该是让唾沫不擦自干。怎么样?\"他弟弟会心地笑了。武则天当政时,娄师德也没有失去宠禄。

----------------------------------------

李勣

唐英公李勣为司空,知政事。有一番官者参选被放,来辞英公。公曰:\"明朝早,向朝堂见我来。\"及期而至,郎中并在傍。番官至辞,英公嚬眉谓之曰:\"汝长生不知事尚书侍郎,我老翁不识字,无可教汝,何由可得留,深负愧汝,努力好去。\"侍郎等慌惧,遽问其姓名,令南院看榜,须臾引入,注与吏部令史。英公时为宰相,有乡人尝过宅,为设食,客人裂却饼缘。英公曰:\"君大年少,此饼,犁地两遍熟,檕下种锄埘,收割打扬讫,碨罗作面,然后为饼。少年裂却缘,是何道?此处犹可,若对至尊前,公做如此事,参差砍却你头。\"客大惭悚。浮休子曰:宇文朝,华州剌史王罴,有客裂饼缘者,罴曰:此饼大用功力,然后入口。公裂之,只是未饥,且擎却。客愕然。又台使致罴食饭,使人割瓜皮大厚,投地。罴就地拾起,以食之,使人极悚息。今轻薄少年裂饼缘,割瓜侵瓤,以为达官儿郎,通人之所不为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代太宗时,英国公李勣作司空,参与大政。有一位少数民族官员被罢免了京官外放。他去辞别李勣。李勣说:\"明天早晨你到朝房来见我。\"次日到了朝房,英公手下的人都在。那个少数民族官员来辞别。李勣皱着眉头说:\"你平素不知道好好侍候上司吗?我老汉不认字,没办法帮你留下来。很对不起你,多努力吧,好自为之。\"侍郎等听了害怕,马上问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并领这个人到南院去看榜,很快又领回来,重新办理手续,让他到吏部去做令使。李勣做宰相时,有同乡人来串门,李勣留他吃饭。这个人把饼边扯掉,只吃中间。李勣说:\"年轻人啊,这个饼要犁地两遍,下种莳弄,收割打场。用磨来磨,用罗来罗,然后面才能做成饼。年轻人把饼边扔了,是什么道理?在我这里还可以。如果在皇帝面前,要砍你的头哇。\"那个人很惭愧。浮休子说,宇文(化及)朝华州刺使王罴也遇到同样的事。王罴说,这张饼费了多大的力气才能吃到口里。你把饼边扯下来,是你不饿,你给我擎着。那个人吃惊。又一次,部下侍候王罴吃饭,那个人把很厚的瓜皮削掉,扔到地上。王罴拾起来,说你给我吃了,那个人很慌恐。如今一些没品行的年轻人丢饼边、切瓜皮很厚,装公子哥的样子,实在是普通本分人所不做的。

----------------------------------------

李日知

唐刑部尚书李日知自为畿赤,不曾行杖罚,其事克济。及为刑部尚书,有令使受敕三日,忘不行者,尚书索杖剥衣,唤令使总集,欲决之。责曰:\"我欲笞汝一顿,恐天下人称你云,撩得李日知嗔,吃李日知杖,你亦不是人,妻子亦不礼汝。\"遂放之,自是令史无敢犯者。设有稽失,众共责之。(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代李日知做地方官时,由于治内年成不好,从不打人板子。做刑部尚书后,有一令使接受任务后竟然忘记,三天没有处理。李日知叫人拿来板子,剥了他的衣服。把所有的令使都喊来,准备打他板子。责备说:\"我本要打你一顿板子,又担心天下人说你这家伙真行,能把李日知惹火,连李日知都打你。人家就不拿你当人了,你老婆孩子也不尊重你了。\"就饶过他。此后,令史们没人敢马虎。如果有谁出了过失,大家就共同批评他。\"

----------------------------------------

卢承庆 卢尚书承庆,总章初考内外官。有一官督运,遭风失米。(米原作水、据明抄本改)。卢考之曰:\"监运失粮,考中下。其人容止自若,无一言而退。卢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无喜容,亦无愧词。又改曰:宠辱不惊,可中上。(出《国史异纂》)

【译文】

卢承庆做尚书,总管官吏的考评。有一位官员负责漕运,遇到大风,翻了船,损失了米。卢承庆在评语上写:监运失粮,考中下。那个人神态自若,没话退下。卢承庆认为这个人很有雅量,改评语为:非力所及,考中中。那个人既未表示高兴,也未表示惭愧。卢承庆又改评语为:庞辱不惊,可以考中上。

----------------------------------------

裴冕 (原作张晃。据明抄本、黄刻本改)

李齐物,天宝初为陕州刺史,开砥柱之险,石中铁犁铧有平陆字,因改河北县为平陆县。齐物性褊急,怒陕县尉裴冕于路,冠冕之士鄙之。后冕为宰相,除齐物太子宾客。时人嘉冕不报私怨。(出《谭宾录》)

【译文】

唐天宝初年李齐物做陕州刺使,开山筑路、设置守备。乱石中发现铁铧子,上面铸有平陆两字,因此改陕州河北县为平陆县。李齐物这人是个急性子,在大道上对陕县县尉裴冕发火,以至有身份的人都鄙视裴冕。后来,裴冕做了宰相,任用李齐物为太子宾客。大家都称颂裴冕,说他心地公正,不报私怨。

----------------------------------------

郭子仪

郭子仪为中书令,观容使鱼朝恩请游章敬寺,子仪许之。丞相意其不相得,使吏讽,请君无往。邠吏自中书驰告郭公,军容将不利於公,亦告诸将。须臾,朝恩使至,子仪将行,士衷甲请从者三百人。子仪怒曰:\"我大臣也,彼非有密旨,安敢害我!若天子之命,尔曹胡为?!\"独与童仆十数人赴之。朝恩候之,惊曰:何车骑之省也?子仪以所闻对。且曰:\"恐劳恩虑耳。朝恩抚胸捧手,呜咽挥涕曰:\"非公长者,得无疑乎?\"(出《谭宾录》)

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懼,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怒,欲求物捕其赏。及公入奏,对扬之曰,但号泣自罪。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动经岁年,害人之兄,杀人之父多矣。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今构隳辱,宜当其辜。(辜原作幸,据明抄本改。)但臣为国之心,虽死无悔。\"由是中外翕然莫测。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弟,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问。或云:王夫人赵氏爱女,方妆梳对镜,往往公麾下将吏出镇去,及郎吏,皆被召,令汲水持帨,视之不异仆隶。他曰,子弟焦列启陈,公三不应。于是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以贵以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也。\"公笑而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官马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吾是以尔。\"诸子皆伏。(郭氏旧史说:辛云景曾为公子之吏使。后除潭州都督,将辞,累日不获见。夫人王氏及赵氏爱女及谓云景曰:汝弟去,吾为汝言于令公。云景拜于庭。夫人傅粉于内,曰:吾大喜,且喜汝得一吃饭处。\"赵氏女临阶濯手,令云景汲水。夫人曰:\"放伊去。\"云景始趋而去矣。明抄本郭氏旧史作郭氏旧吏。)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乎原作曰,据明抄本改。)怀恩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报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使谕之。回纥曰:\"令公若在,安得见之?子仪出。诸将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及传呼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以待之。予仪乃数十骑徐出,免胄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子仪长六尺余,貌秀杰。于灵武加平章事,封汾阳王,加中(中原作平,据明抄本改。)书令。图形凌烟阁,加号尚父,配飨代守庙庭。有子八人,壻七人,皆重官。子暖,尚升平公主。诸孙数十人。每诸生问安,颔之而已。事上诚尽,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志。前后连罹幸臣程无振、鱼朝恩等,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亦遇天幸,竟免患难。田承嗣方跋扈,狠傲无礼,子仪尝遣使至魏州,承嗣辄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此膝不屈于人若干岁矣,今为公拜。\"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麾指进退如仆隶焉。始光弼齐名。虽威略不见,而宽厚得人过之。岁入官俸二十四万,私利不预焉。其宅在亲仁里,居其地四分之一,通求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代宗不名,呼为大臣。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四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终始人伦之盛无缺焉。卒年八十五。(出《谭宾录》)

【译文】

郭子仪作中书令。观军容使鱼朝恩请他一起游章敬寺,郭子仪答应。宰相考虑到郭子仪和鱼朝恩之间有矛盾,让部下劝告郭子仪,希望他不要去。郭子仪的部属也跑到他那里去,说鱼朝恩将对你不利。并且把这话告诉了将领们,请他们劝阻。不一会儿,鱼朝恩派人来请郭子仪。郭子仪刚要走,部下三百人全副武装要求同他一起去,以便保卫。子仪生气地说:\"我是国家的大臣,他如果没有天子的密诏,怎么敢害我?如果是天子的命令,你们更不能胡来。\"说完,只带十几个仆人走了。鱼朝恩正等待郭子仪,见他轻车简从,非常惊讶。说:\"你怎么带这么几个人?\"郭子仪把他听到的流言告诉鱼朝恩。并说:\"我才不费心思去想那些无端的事。\"鱼朝恩捶胸顿足,流涕呜咽,说:\"正因为你是一个长者,才这样相信我。\"

郭子仪有很大的功劳,常常为这个担心。宦官中的当权人物嫉恨他的功劳,暗中差人到华州去挖了他的祖坟,盗了坟中的祭品。郭子仪的部将李怀光等人非常气愤,准备搜查物证,按物抓人。郭子仪入朝,面对皇上,流泪长哭,自称有罪。向皇帝奏说:\"我指挥部队,外出征伐,动不动就成年地打仗。害了人家的兄长,杀了人家的父亲,这情况是很多的。他们的兄弟妻子想给我捅刀子的人也是很多的。今天我受到的污辱,正是由于他们的无辜。但是,我为报效国家的热心,即使死了也是无悔。\"由是,当时中外的人都猜不透郭子仪这个人。他的儿子郭弘广在长安亲仁里启造府第,里巷中的小贩子、或者士人们,也受不干扰。有人说,郭子仪的夫人王氏和他的爱女,正在对镜梳头时,往往就有出镇的将领来辞行;有时,也有属员来请示。郭子仪不但不要她们回避,而且还要她们亲自给倒茶水或拿擦脸巾,视她们与普通人甚至仆人一样。过后,他的孩子们给他提意见,郭子仪再三不作答。于是,他们流着泪,说:\"大人功业已经成就,即使自己不拿架子,也不能以贵为贱。不管是什么人连卧室都可以出入,这怎么行?我们想,即便是伊尹、霍光那样的人,也不会这样做。\"郭子仪笑着对他们说:\"你们都没想明白。咱们家吃官粮的马就有五百匹、吃官饭的上千人。现在进没地方走,退没地方守。假如筑起高墙,壁垒森严,内外不通,一旦有人诬告,说我有造反的心,再有贪功嫉贤的人加以佐证,咱们全家就会被搓成粉沫。那时候,咬肚脐子后悔都来不及。现在咱们院落板荡荡,四门大开着,小人们即使怎样地向皇帝进谗,用什以来加罪于我?我们为的是这个啊。\"他的孩子们都表示钦服。唐代宗永泰元年,大将仆固怀恩病故。各异民族联合进犯京畿。郭子仪奉命抵御。刚到泽阳,少数民族的部伍已经合军。郭子仪只率了两千部众,少数民族的头领问:\"这个领兵人是谁?\"部下说:\"他是郭令公。\"回纥头领说:\"怎么郭令公还在?仆固怀恩告诉我,大唐皇帝死了,郭令公也死了,中国没有头脑了,所以我才来的。现在郭令公在,大唐皇帝在不在呢?\"郭子仪差人告诉他,说皇帝身体康泰。回纥头领说:\"我们叫仆固怀恩骗了。\"郭子仪使人传话,回纥头领说:\"郭令公真在的话,我能见到他吗?\"郭子仪将要出见,将领们说,少数民族的人不可以相信,不要去。郭子仪说:\"他们几十倍于我,真打起来,咱们的力量是不足的,怎么办?至诚可以感动神仙,何况是少数民族呢?\"将领们要选五百精锐的骑兵给他做护卫。郭子仪说,那足以倒找麻烦。令人传呼,告诉说郭令公来了。少数民族的头领们开始怀疑,严阵以待。郭子仪仅率几十骑人马出阵,摘下头盔来打招呼说:\"你们安好啊。很久以来你们同怀忠义,尊重朝廷,现在怎么做这样的事?\"回纥头领率先下马致敬,说:\"这是我们的父辈啊。\"郭子仪身长六尺多、相貌堂堂。唐肃宗在灵武封他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加平章政事(总理国事),又封为汾阳王,又加中书令(中书省长官)后来把他的像画在凌烟阁上。德宗时又加号为尚父。逝世后,配享代宗庙庭,极为尊荣。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做到很大的官。他的儿子郭暖,娶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有几十个孙子和孙女。这些人给他问安或祝寿的时候,他仅点头而已。郭子仪忠心于国家,对皇帝和官职高于他的人,非常至诚。对待下级,又非常宽厚。作战勇猛有智,每战必克。幸臣(宦官显贵)程元振、鱼朝恩多少次诋毁他。他带领重兵,或者正在作战,接到皇帝召见的命令,从不为担心自己的性命而顾盼。也是老天有眼,他终于很平安。田承嗣很跋扈,傲慢无礼。郭子仪的使者到他那里去,田承嗣去拜望,指着自己的膝盖说:\"我这腿很多年是不屈于人的,现在我只好为郭令公一屈了。\"郭子仪部下的老将比如李怀光等,都是封王侯的,郭子仪指挥他们得心应手,他们对郭子仪,象奴仆对主人一样尊重。当年,郭子仪同平定安史之乱的另一位重要将领李光弼齐名。虽然威武不如李光弼,但是在宽厚待人方面,是超过他的。每年他家的俸银有二十四万两,其他的收入尚且不算。郭子仪的家住在长安的亲仁里,占整个亲仁里的四分之一。亲仁里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巷子,郭子仪家仆人三千,从不生事。经过亲仁里的人,甚至分不出哪一家是郭子仪的府第。唐代宗很恩宠他,从来不直呼郭子仪的名字,而称为大臣。二十余年,天下安危,靠他支撑。做中书令二十四年。权倾天下而朝廷不忌;功盖一代而皇帝从不猜疑;过着奢侈的生活,没有人不满。郭子仪一生富贵,子孙安康,于天伦之乐,没有缺憾。去世的那年,八十五岁。宋则 宋则家奴执弩弦断,误杀其子,则不之罪。(出《独异志》)

宋则的家人不小心拉断了弓弦,射死了他的儿子,宋则没办他的罪。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