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

杜正玄 李义琛 陈子昂 王维 杨暄 萧颖士 乔彝 许孟容 张正甫 阎济美 潘炎 令狐峘 熊执易

----------------------------------------

杜正玄

隋仁寿中,杜正玄、正藏、正伦。俱以秀才擢第。隋代举进士,总一十人,正伦一家三人。(出《谭宾录》)

【译文】

隋文帝仁寿年间,杜正玄、杜正藏、杜正伦,都由秀才而中进士。隋文帝时代,每年只取十名进士。那一科,杜氏三兄弟皆中。

----------------------------------------

李义琛

武德五年,李义琛与弟义琰,三从弟上德同年三人进士。义琛等陇西人,世居邺城。国初草创未定,家业素贫之,与上德同居,事从姑,定省如亲焉。随计至潼关,遇大雪,逆旅不容,有咸阳商人见而怜之,延与同寝处。居数日,雪霁而去。琛等议鬻驴,以一醉酬之。商人窃知,不辞而去。复先赠以稻粮。琛后宰咸阳,召商人。与之抗礼亲厚。位至刑部侍郎雍州长史。义琰相高宗,上德司门郎中。(出《摭言》)

【译文】

唐高祖武德五年,李义琛同他的二弟李义琰、以及三从弟(从母子)李上德,三人同中进士。他们是陇西人,世代居住在邺城。唐政权刚建立不久,不是很稳固。李义琛出身贫寒,家境不好,跟上德住在一起。对待他的从姑象自己的亲娘一样。三兄弟商议到潼关去,遇到大雪,饥寒交迫没有住处。有一位咸阳的商人很同情他们,请他们一起住。住了好几天,天才晴朗。李义琛三兄弟商议把所骑的驴卖掉,请商人喝酒,以报答他。商人私下听到他们的打算,不辞而别。并事先赠送给他们粮食。李义琛做咸阳县丞,把那个商人请来,以平等的礼节待他。李义琛后来升到刑部侍郎、也做过雍州长史(州牧的佐官,类似现代的秘书长)。李义琰在唐高宗时做到宰相。李上德做到司门郎中的官。

----------------------------------------

陈子昂

陈子昂,蜀射洪人,十年居京师,不为人知。时东市有卖胡琴者,其价百万。日有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于众,谓左右,可辇千缗市之。众咸惊问曰:\"何用之?\"答曰:\"余善此乐\"。或有好事者曰:\"可得一闻乎?\"答曰:\"余居宣阳里,指其第处,并具有酒,明日专候。不唯众君子荣顾,且各宜邀召闻名者齐赴,乃幸遇也。\"来晨,集者凡百余人,皆当时重誉之士。子昂大张宴席,具珍羞。食毕,起捧胡琴,当前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所知。此乐贱工之役,岂愚留心哉!\"遂举而弃之。舁文轴两案,遍赠会者。会既散,一日之内,声华溢都。时武攸宜为建安王,辟为记室。后拜拾遗。归觐,为段(\"段\"原作\"假\",据新旧唐书《陈子昂传》改。)简所害。(出《独异志》)

【译文】

陈子昂是四川射洪县人。在京城住了十年,没有谁知道他。当时市场上有一个卖胡琴的(少数民族乐器),要价一百万。每天都有有钱的人去看这件东西,没人明白它的价值。陈子昂突然从人群里走出来,跟人们说,我可以用一千缗来交换。大家很惊讶地问这东西有什么用?陈子昂回答说,我善于弹奏这件乐器。有好奇的人便问,你能弹给我们听吗?陈子昂说:\"我住在宜阳里。\"指给地址,告诉说明天我准备酒,专门等候诸位。不仅各位可以来,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人士一起来。大家会一会,很荣幸。第二天早晨,来了一百多人,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陈子昂好酒好菜款待他们。吃过饭,捧出胡琴,对客人们说:\"四川人陈子昂有文章好几百轴,跑到京城来,东奔西走,却不为人重视。这件乐器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怎么值得我放在心上?\"于是把胡琴举起来摔了。把他写在帛上的文章取出来,摆了两案子,分别赠送给客人。会散以后,一天之内,名满京都。当时武攸宜被封为建安王,请他作记室(类似书记官),后来又做拾遗(谏官),回家省亲,被段简害死。

----------------------------------------

王维

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臬声称籍甚,客有出入公主之门者,为其地,公主以词牒京兆试官,令以九臬为解头。维方将应举,言于岐王,仍求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新声之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至吾。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乃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攜酒乐奉宴。\"即令张筵,诸令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奉新曲,声调哀切,满坐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因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则出献怀中诗卷呈公主。公主既读,惊骇曰:\"此皆儿所诵习,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钦瞩。岐王因曰:\"若令京兆府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臬矣。\"公主笑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当为子力致焉。\"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及为太乐丞,为伶人舞黄师子,坐出官。黄师子者,非一人不舞也。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庭。洎克复,俱囚于宣杨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皆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能。(\"能\"原作\"皆\",据明抄本改)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今崇义里窦丞相易直私第,即圆旧宅也,画尚在焉。维累为给事中,禄授以伪官。及贼平,凡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累为尚书右丞。于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出《集异记》)

【译文】

王维少年时,喜欢音乐,琵琶弹得好。王维在亲贵之间来往,岐王尤其看中他。当时张九皋有很高的名声。有人经常到公主家里,并把张九皋的文章拿给公主,为其推荐。公主写信给京都的主考官,让他取张九皋为第一名。(解头,府解之首)王维本来也打算参加考试,把这件事告诉岐王。请求岐王帮忙。岐王说:\"以公主的尊贵和势力,是不能力争的,我给你想办法。把你过去写的诗,选清越的抄十篇。琵琶曲子怨切的准备一曲。五天后,到我这里来。\"五天后,王维如约而来。岐王说:\"你以文士的身份去谒见公主,她不能接见你,你能听我的话吗?\"王维说:\"我听你的教诲。\"岐王让王维换上华贵的衣服,捧着琵琶一起到公主家去,对公主说:\"我乘你从宫内出来的机会,到你家里来,带着好酒,还有好的音乐。\"公主就让人备办酒席,让人跳舞。王维生得美而白。公主回头看见他,问岐王:\"这个人是谁?\"岐王说,他是知音。就让王维独奏。王维的琵琶弹得哀哀切切,满座的人为之动容。公主问:\"这个曲子叫什么名字?\"王维说:\"叫郁轮袍。\"公主非常奇怪。岐王说这个读书人不仅精通音乐,诗词文章,没有人超过他。公主更觉得王维不一般,就问:\"你有什么文章吗?\"王维就把怀里的文章呈献给公主。公主读了王维的诗,非常吃惊,说:\"这都是我儿子和张九皋这些少年们读的,都说是古人写的,原来是你写的呀?\"让他换了衣服,坐在客位的首席,王维俊美飘逸,谈吐潇洒,语言的艺术性很强,在座的达官贵人们无不赞叹。岐王说:\"如果今年京兆的考试,让王维做第一,绝对是全国的光荣。\"公主说:\"那为什么不让他去参加考试竞争?\"岐王说,没人举荐他做第一,他是不肯参加的,并且听说公主已经举荐张九皋。公主笑着说:\"我其实不参与少年们的事。可是别人托我,我只好做。\"公主对王维说:\"你确实可取,我一定为你尽力。\"王维谦恭地致谢。公主就把主考官叫到家里,叫她的使女传话说明。王维得了第一,一举夺魁。他后来做太乐丞的官,教舞女们跳黄师子舞,被罢官。黄师子舞是一个人跳的。天宝末年,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同郑虔、张通这些人都投降他,做他的官。张洎打跑了安禄山,收复了长安,把他们押在宣杨里杨国忠原来的府第里。崔圆把王维请去,让他在墙壁上作画。当时都认为崔圆很显贵,郑虔、张通等人都指望他解救。王维作画构思奇巧,下笔如神。郑虔等因此得到从宽,即使被贬出京,也能得到一个好地方。现在的长安崇义里窦丞相买的房子,就是崔圆过去的住宅,那些画还在。尚书在的时候,王维做给事中。安禄山陷落长安,授给王维伪官。安禄山被平定后,凡缙做北都(太原)副留守,请求以他的官爵来赎王维的罪。王维被免去死刑,又逐渐升到尚书右丞(尚书省的副长官)在蓝田地方买了房子、土地,潜心研究佛经。

----------------------------------------

杨暄

杨国忠之子暄,举明经,礼部侍郎达奚珣考之,不及格,将黜落,惧国忠而未敢定。时驾在华清宫,珣子抚为会昌尉。珣遽召使,以书报抚,令候国忠,具言其状。抚既至国忠私第,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国忠方乘马。抚因趋入,谒于烛下。国忠谓其子必在选中,抚盖微笑,意色甚欢。抚乃白曰:奉大人命,相君之子试不中,然不敢黜退。国忠却立大呼曰:\"我儿何虑不富贵,岂籍一名,为鼠辈所卖!\"即(\"即\"原作\"耶\",据明抄本改)不顾,乘马而去。抚惶骇,遽奔告于珣曰:国忠恃势倨贵,使人之惨舒,出于咄嗟,奈何以校其曲直?因致暄于上第。既为户部侍郎?珣才自礼部侍郎转吏部侍郎,与同列。暄话于所亲,尚叹己之淹徊,而谓珣迁改疾速。(出《明皇杂录》)

【译文】

杨国忠的儿子杨暄以通晓经书被举荐,由礼部侍郎达奚珣考他,不及格。达奚珣准备公布杨暄落第,又惧怕杨国忠的势力,不敢决定。当时,唐玄宗在华清池。达奚珣的儿子达抚做会昌县尉。达奚珣就让他带着自己的书信去候见杨国忠,说明情况。达抚到了杨家门前,天刚五更。烛光、火把通明,杨国忠将去参加早朝,冠盖、仪卫如云。杨国忠刚要上马,达抚就跑过去,在烛光下参谒。杨国忠以为他的儿子一定能考中,手扶彩幡的杆子微笑,很高兴的样子。达抚禀告说:\"奉我父亲的命令,来报告宰相,你儿子没有考中。但是,不敢宣布落第。\"杨国忠大声说:\"我儿子还愁不富贵吗?在乎一个进士?你们这些出卖人的鼠辈!\"丢下达抚,骑上马走了。达抚很害怕,立即赶回去见父亲,说杨国忠依仗自己是有势力的权贵,谁都惧怕,他要收拾谁,不是举手之劳吗,人们在他面前大气不敢出,怎么跟他说理?达奚珣没有办法,叹来叹去,终于把杨暄取在前几名。杨暄做到户部侍郎,达奚珣才由礼部侍郎转为吏部侍部。两人一样大的官,杨暄在亲信面前还叹息自己的官升的慢,反说达奚珣转官快。(由次要的职务转到重要的职务,亦为荣耀)

----------------------------------------

萧颖士

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曼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腾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会有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僮避雨于此。颖士见之散冗,颇肆陵侮。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而去。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尚书名丘。)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丘命引至庑下,坐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顷曰:\"子负文学之名,踞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扬州功曹。(出《明皇杂录》)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自恃才华,傲慢无比。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正赶上暴雨狂风。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很快雨停,云去天开。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

乔彝

乔彝,京兆府解试时,有二试官。彝日午扣门,试官令引入,则已矄醉。视题曰幽兰赋,彝不肯作曰:\"两个汉相对,作得此题,速改之。\"遂改渥洼马赋。曰:\"此可矣。\"奋笔斯须而成。警句云:\"四蹄曳练,翻瀚海之惊澜。一喷生风,下湘山之乱叶。\"便欲首送。京兆曰:乔彝峥嵘甚,以解副荐之可也。(出《幽间鼓吹》)

【译文】

乔彝参加京兆府的考试,有两个考官。乔彝天快中午时去扣门请见。试官让人领他进来,自己醉醺醺的。一看题目是《幽兰赋》,乔彝不肯做,说两个男人相对坐在这里写什么《幽兰赋》?请痛快改个题目。试官就改题目为《渥洼马赋》,乔彝说这可以。拿起笔一挥而就。其中有这样的警句:四蹄曳练,翻瀚海之惊澜;一喷生风,下湘山之乱叶。意思说,那马蹄撒开,大海之浪滔为之翻腾,打一个喷嚏生出的风,刮得湘山树叶纷飞。试官准备取他第一。京兆府尹说,这个人锋芒太露,第二可以。

----------------------------------------

许孟容

许孟容进士及第,学究登科,时号锦袄子上著莎衣。蔡京与孟容同。(出《摭言》)

【译文】

许孟容以渊博的学识考中进士,又去考学究科。当时的人说他这是穿了锦绣的衣服在上面又套了一层草衣服。蔡京也是这样。(此唐蔡京,非宋之蔡京)

----------------------------------------

张正甫

李丞相绛,先人为襄州督部。方赴举,求乡荐。时樊司空泽为节度使,张常侍正甫为判官。主乡荐。张公知绛有前途,启司空曰:举人中悉不如李秀才,请只送一人。诸人之资,悉以奉之。欣然允诺。又荐绛弟为同舍郎,绛感泽殊常之恩,不十年登庸,泽之子宗易为朝官。人问宗易之文于绛,绛戏而答曰:盖代。时人因以盖代为口实。相见论文,必曰:莫是李三盖代否?及绛为户部侍郎也。常侍为本司郎中。因会,把酒请侍郎唱歌,李终不唱而哂之,满席大噱。(出《嘉话录》)

【译文】

李绛是唐宪宗时代的宰相。他的前辈曾经是襄州都督的部属。李绛准备赴考,需要人推荐。当时樊泽做节度使,张正甫做节度判官,主管乡荐的事。张正甫知道李绛是一个有前途的人,就向樊泽禀告,说举子中谁也不如李绛,咱们只举荐他一个人,把准备赠送给诸举子的钱物都给他。樊泽高兴地答应,并同时举荐李绛的弟弟做同舍郎。李绛很感激樊泽的恩德。不到十年,李绛做到宰相。樊泽的儿子樊宗易在朝里做官,有人问李绛,樊宗易的文章怎么样?李绛开玩笑说,盖世文章。当时的人们把盖代作为口碑。每看到什么新的文章,都会说:\"是不是李三盖代的文章(指李绛)?\"李绛做户部侍郎时,张正甫做户部郎中(为绛属官)。在一次宴会上,张正甫捧着酒杯请李绛唱歌,李绛微笑不唱,在座的人大笑。

----------------------------------------

阎济美

阎济美,前朝公司卿许与定分,一志(明抄本志作忘。)不为,某三举及第。初举,刘单侍郎下杂文落;第二举,坐王(明抄本\"王\"作\"主\"。)侍郎杂文落第。某当是时,年已蹭蹬,常于江激往径山钦大师处问法。是春,某既下第,又将出关。因献坐主六韵律诗曰:\"謇谔王臣直,文明雅量全。望鈙金自跃,应物镜何偏。南国幽沈尽,东堂礼乐宣。转(\"转\"原作\"轮\",据唐《诗纪事》改。)今游异士,更昔至公年。芳树欢新景,青云泣暮天。唯愁凤池拜,孤贱更谁怜。座主览焉。问某,今年何者退落?具以实告。先榜落第,座主赧然变色,深有遗才之叹。乃曰,所投六韵,必展后效。足下南去,幸无疑将来之事。某遂出关。秋月,江东求荐,名到省后,两都置举,座主已在洛下。比某到洛,更无相知,便投迹清化里店。属时物翔贵,囊中但有五缣,策蹇驴而已。有举公卢景庄已为东府首荐,亦同处焉。仆马甚豪,与某相揖,未交一言。久乃问某曰:\"阎子自何至止?\"对曰:\"从江东来。\"敬奉不敢怠。景庄一旦际暮醉归,忽蒙问某行第,乃曰:阎二十,消息绝好,景庄大险。某对曰:不然,必先大府首荐。声价已振京洛,如某远地一送,岂敢望有成哉?\"景庄曰:\"足下定矣。\"十一月下旬。遂试杂文。十二月三日。天津桥放杂文榜。景庄与某俱过。其日苦寒,是月四日,天津桥作铺帖经,景庄寻被绌落,某具前白主司曰:\"某早留心章句,不工帖书,必恐不及格。\"主司曰:\"可不知礼闱故事。亦许诗赎。某致词后,纷纷去留。某又遽前白主司曰:侍郎开奖劝之路,许作诗赎帖,未见题出。主司曰:赋天津桥望洛阳城残雪诗。某只作得二十字。某诗曰:\"新霁洛城端,千家积雪寒,未收清禁色,偏向上阳残。\"已闻主司催约诗甚急,日势又晚,某告主司,天寒水冻,书不成字。便闻主司处分,得句见在将来。主司一览所纳,称赏再三,遂唱过。其夕,景庄相贺云:\"前与足下并铺,试蜡日祈天宗赋,窃见足下用鲁丘(\"丘\"原作\"血\",据明抄本改)对卫赐。据义,卫赐则子贡也,足下书卫赐作驷马字,唯以此奉忧耳。\"某闻是说,反思之,实作驷马字,意甚惶骇。比榜出,某滥忝第,与状头同参座主,座主曰:诸公试日,天寒急景,写札杂文,或有不如法。今恐文书到西京,须呈宰相,请先辈等各买好纸,重来请印,如法写净送纳,抽其退本。诸公大喜。及某撰本却请出,驷字上朱点极大。座主还阙之日,独揖前曰:\"春间遗(\"遗\"原作\"遣\",据明抄本改)才,所投六韵,不敢惭忘,聊副素约耳。\"(出《乾鐉子》)

【译文】

阎济美,曾经有人答应他必考中,自己不肯。经三次才考中。首科,他的杂文被刘侍郎批落。再科其杂文又被王侍郎批落。当时,年龄已长。曾渡江到径山向钦大师请教。春天,因为落第,准备回乡。向主考赠送一首六韵诗:

謇谔王臣直,文明雅量全。

望鈙金自跃,应物镜何偏。

南国幽沈尽,东堂礼乐宣。

转今游异士,更昔至公年。

芳树欢新景,青云泣暮天。

唯愁凤池拜,孤贱更谁怜。

意思说,自己文明雅量,堪做正直的王臣。是一块金子,可是镜子老照不见。家乡山青水碧而幽静,音乐也好听。功业不成,我也快到了你的年龄。绿树婆娑,向晚天流泪。愁我屡试不第,谁人怜惜?

主考读了他的诗,问他落第原因,阎济美把两试不中的情况因由,以实相告,主考深深叹息自己的失误,又为他的才华惋惜。便说:\"你送来的这首六韵诗,肯定会有用处。你放心地走吧,不用担心将来的事情。\"阎济美于是走了。秋天,朝廷要求各地举荐人才,江东举荐阎济美,名字报到礼部。通知在长安和洛阳分别设立考场。主考官先到洛阳。阎济美也到了洛阳,但他没有什么认识人,就住在清化里的一个客店里。当时物价昂贵,腰里仅有五串钱,还有一头瘸驴。另一举子卢景庄是洛阳举荐的,也住在这里。这个人很有钱,跟着不少仆人,骑着高头大马。初次见面,两人一揖无话。过了些日子,卢景庄问阎济美:\"你从哪来?\"阎济美说从江东来。对人家很敬重。一天,卢景庄喝了酒回来,醉着问你是阎老几?阎济美回答说阎二十。卢景庄听了这消息,震惊说我遇到对手了。阎济美说:\"不可能,你有东都地方官员的推荐,名声已震两京(指西都长安,东都洛阳)。象我这样从远地方来的,能有什么成就?\"卢景庄说:\"你肯定考中了。\"十一月下旬,考试杂文,十二月三日放榜天津桥。卢景庄和阎济美都通过了。那几天,天气极为寒冷。四日,又在天津桥考试帖经(帖,书字;经,五经)。卢景庄没有通过。阎济美对考官说:\"我早先只重视读书,没有注意学习写字,恐怕不及格。\"考官说,不明了考试规矩,不工帖,可以用诗赋来代替。听到这话,有些人走了,有些人坚持应考。阎济美又快步走到前面说:\"考官大人既然指明了出路,允许以诗代替帖试,请出题目。\"考官即出题目为《天津桥望洛城残雪》,阎济美只写了二十字:

新霁洛城端,千家积雪寒。

未收清禁色,偏向上阳残。

大意说,云彩刚从洛阳的上空流去,积雪还没有融化,人们因此而感到寒冷。天空尚有一抹云在,斜阳已残了。这时,考官催要交卷,很急,天色又将晚。阎济美又对考官说:\"天气寒冷,写不成字,请大人决定吧。\"考官说把现在写完的拿来。考官看了阎济美的诗非常赞赏,遂获通过。晚上,卢景庄向他表示祝贺,说那天同你临桌考试,考题《蜡日祈天宗赋》,看见你用孔子对卫赐的典故,卫赐就是子贡。你把卫赐写了卫驷,我很替你担忧。阎济美想了半天,确实如此,很惶惑。贴出榜来,总算中了。阎济美跟考第一的一起拜见考官。考官说,你们考试的日子,天又冷,要求的又急。所做杂文,或许不合定法(格式)。如果把你们的文章送到长安呈给宰相,怕不合适。请你们去买好纸,重新给你们盖印,按着定法(格式)抄好,把旧卷子抽回去。举子们非常高兴。阎济美把原卷拿来,错讹的驷字上面有很大一个朱红笔点。考官临携卷子回长安时,单独对阎济美说:\"春天没有取中你,屈了你的才。你赠送给我的六韵诗,不敢忘记。这次取中你,表示我说过的话算数。\"

----------------------------------------

潘炎

侍郎潘炎,进士榜有六异:朱遂为朱滔太子;王表为李纳女婿,彼军呼为驸马;赵博宣为冀(\"冀\"原作\"异\",据许本改)定押衙;袁同直入番为阿师;窦常二十年称前进士,奚某亦有事。时谓之六差。窦常新及第,薛某给事宅中逢桑道茂。给事曰:\"窦秀才新及第,早晚得官。\"桑生曰:\"二十年后方得官。\"一坐皆哂,不信。然果耳五度奏官,皆敕不下,即摄职数四。其如命何?(出《嘉话录》)

【译文】

潘炎做礼部侍郎,担任考官。进士榜有六异。朱遂是朱滔的太子。王表是李纳的女婿,赵博宣是冀定押衙,袁同直做番王的国师。窦常二十年后得任职官,还有一个奚某也有说道。当时被称六差。窦常新中进士,薛某在给事中府遇见桑道茂。给事中说:\"窦常新考中,什么时候能授给官职?\"桑道茂说:\"二十年后。\"在坐的人都不屑的样子,表示不相信。果然,五次奏请给窦常任官,皇帝都没有批下。一直做暂时署理的临时官。确实二十年后才得任职官。这就是命运。

----------------------------------------

令狐峘

大历十四年改元建中,礼部侍郎令狐峘下,二十二人及第。时执政间有怒荐托不从,势拟顷覆。峘惶恐甚,因进其私书。上谓峘无良,放榜日窜逐,不得与生徒相面。后十年,门人田敦为明州刺史,峘量移本州别驾,敦始使陈谢恩之礼。(出《摭言》)

【译文】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改年号为建中,礼部侍郎令狐峘以下二十二人及第。当时权贵中有人忿怒,因为所荐所托的人没取,准备找他的毛病,罢他的官,把他整倒,令狐峘又惧又怕。把这些人请托的信件呈送代宗。代宗认为令狐峘这样做不好,发榜时罢了他的官,并且不准他跟进士们见面。十年后,他的学生田敦做明州刺史,令狐峘被朝廷起用为明州别驾(刺史的属官),田敦才有机会向令狐峘行谢师礼。

----------------------------------------

熊执易

熊执易通于易义。建中四年,侍郎李纾试易简知险阻论。执易端座割析,倾动场中,一举而捷。(出《国史补》)

【译文】

熊执易通晓《易经》,唐代宗建中四年,侍郎李纾考熊执易《简知险阻论》,熊执易正襟危坐,侃侃而谈,条理分明,考官和在场的人们震惊,一举高中。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