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

李逢吉 章孝标 刘轲 崔群 李翱女 贺拔惎 李宗闵 庾承宣 张祐 卢求 杜牧 刘蕡 薛保逊 贾岛 毕諴 裴德融 裴思谦 李肱 苏景胤 张元夫

----------------------------------------

李逢吉

元和十一年,岁在丙申,李逢吉下三十三人皆取寒素。时有语曰: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烂银文似锦,相将白日上青天。李德裕颇为寒进开路。及谪官南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出《摭言》)

【译文】

元和十一年(岁次丙申),李逢吉以下三十三人都是贫寒的进士。当时流传这样的话: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烂银文似锦,相将白日上青天。意思说元和丙申年,三十三个穷光蛋中了进士,官袍子象银子那么耀眼,文辞也灿烂,扯着手上天了。宰相李德裕很给那些贫寒的学子们创造条件。他被贬官南去,有人写诗说:\"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

----------------------------------------

章孝标

章孝标元和十三年下第。时辈多为诗以刺主司,独章为归燕诗,留献侍郎庾承宣。承宣得时,展转吟讽,诚恨遗才,仍候秋期,必当荐引。庾果重典礼曹,孝标来年擢第。群议以为二十八字而致大科,则名路可遵,递相砻砺也。诗曰:\"旧累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连云大厦元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出《云溪友议》)

【译文】

元和十三年章孝标应试落第。当时许多落第人都写诗讽刺考官。唯独章孝标一个人作了一首《归燕》诗,留给了侍郎庾承宣。庾承宣收到他的诗作,反复吟诵,遗憾没有取中这样有才华的人。打算到秋试的时候,举荐他。结果庾承庆被点了主考官,章孝标被取中。人们以二十八字中试,只要努力,功业可成。于是,互相激励。章考标的二十八字诗是:旧累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大意说燕子过去的旧巢已经破落,今年只好向都市飞来,这么多的楼宇没有我的住处,到底在哪里落脚呢?意在比喻自己的情怀与境况。

----------------------------------------

刘轲

刘轲慕孟轲为文,故以名焉。少为僧,止于豫章高安之果园。后复求黄老之术,隐于庐山。既而进士登第。文章与韩柳齐名。(出《摭言》)

【译文】

刘轲仰慕孟子的文章,所以起名刘轲。少年时做和尚,住在豫章(地名)高安的果园里。后来又学道隐居庐山。次后又考中进士,文章同韩愈、柳宗元齐名。

----------------------------------------

崔群

崔群元和自中书舍人知贡举。夫人李氏因暇,尝劝树庄田,以为子孙之业。笑曰:\"予有三十所美庄良田,遍在天下,夫人何忧?\"夫人曰:\"不闻君有此业。\"群曰:吾前岁放春榜三十人,岂非良田邪?\"夫人曰:\"若然者,君非陆贽相门生乎?\"曰:\"然。\"夫人曰:\"往年君掌文柄,使人约其子简礼,不令就试。如君以为良田,即陆氏一庄荒矣。\"群惭而退,累日不食。(出《独异志》)

【译文】

元和年间,中书舍人(官名)崔群做考官。他的夫人闲时劝崔群买置一些田产,好给子孙继承。崔群笑着说:\"我有三十所美好的庄田,天下无处不有,你担心什么呢?\"夫人说:\"没听说过你有这些财产。\"崔群说:\"我前年春天主持京试,取中了三十名进士,这不是良田吗?\"夫人说:\"如果这样,你算不算宰相陆贽的学生?\"崔群说:\"当然是。\"夫人说:\"如果这样,你过去主持考试,为什么让人告诉陆贽的儿子(简礼)不让他参加考试?如果你算陆家的一块良田的话,那么这块土地不是荒芜了吗?\"崔群羞惭而退,好几天没有吃饭。

----------------------------------------

李翱女

李翱江淮典郡。有进士卢储投卷,翱礼待之,置文卷几案间,因出视事。长女及笄,闲步铃阁前,见文卷,寻绎数四。谓小青衣曰:\"此人必为状头。\"迨公退,李闻之,深异其语。乃令宾佐至邮舍,具白于卢,选以为婿,卢谦让久之,终不却其意。越月随计,来年果状头及第。才过关试,径赴嘉礼。催妆诗曰:\"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后卢止官舍,迎内子,有庭花开,乃题曰:\"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人生前定,固非偶然耳。(出《抒情诗》)

【译文】

李翱任江淮地方官。学子卢储送卷子给他,李翱待之以礼。他把文卷放在桌子上,出去办事。他的长女已经成年,闲着没事走进他的屋子。看到桌上的文卷,研读再三,对婢女说:\"这个人准中状元。\"李翱回来,听到女儿的话,很惊讶。便让他的属官和宾客到卢储住的旅舍跟卢储说明,选他作女婿。卢储再三谦辞,终于难却好意,月余才答应。来年京试,户储果然考中状元。过关之后,马上赴婚。并作一首《催妆诗》: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大意说,那一年我准备到京师去应考,美丽的女子许给我状元。今天要成婚了,请仙女快点下楼上轿吧。次后,卢储在官舍迎接妻子,院庭花开,又题诗说:\"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

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

意思说,新栽的芍药花开了几朵,风也不舍得吹落,留待给我的爱妻。人生前缘已定,并非偶然。

----------------------------------------

贺拔惎

王起长庆中再主文柄,志欲以白敏中为状元,病其人与贺拔惎还往。惎有文而落拓。因密令亲知申意,俾敏中与惎绝。前人复(明抄本\"复\"作\"申\")约,敏中忻然,皆如所教。既而惎造门,左右绐以敏中他适,惎迟留不言而去。俄顷敏中跃出,连呼左右召(\"召\"字据唐摭言补。)惎,于是悉以实告。乃曰:\"一第何门不致?奈轻负至交。\"相与尽醉,负阳而寝。前人睹之,大怒而去。告于起,且云:\"不可必矣。\"起曰:\"我比祗得白敏中,今当更取贺拔惎矣。\"(出《摭言》)

【译文】

长庆中期,王起再次作考官。准备取白敏中为状元,但是又不满意他同贺拔惎往来。贺拔惎有文才,但狂放无羁。于是王起私下让亲信把他的意思告诉给白敏中,希望白敏中断绝同贺拔惎的交往。亲信把这话传给白敏中,白敏中表示接受,答应照办。不久贺拔惎拜访白敏中,白敏中的家人骗他,说白敏中出门不在家。贺拔惎等了很长时间,无言而去。白敏中马上跑出来,让仆人把贺拔惎喊回来,如实相告。并且说:\"凭着才学,哪个门不通,怎么能对不起朋友?\"于是共同饮酒,大醉,睡至日头老高尚未起床。王起的人看到这情形,发怒而去。\"告诉了王起,并且说:\"让他们断交是做不到的。\"王起说:\"我本来只想取中白敏中,现在更应该同时取中贺拔惎了。\"

----------------------------------------

李宗闵

李宗闵知贡举,门生多清秀俊茂,唐伸、薛庠、袁都辈,时谓之玉荀班。(\"荀班\"二字原缺,据黄刻本补。出《因话录》)

【译文】

李宗闵作考官,取中的进士多是很俊逸的年轻人。比如唐伸、薛庠、袁都等。当时被人们称为\"玉荀班\"。意思是年轻而秀杰。

----------------------------------------

庾承宣

庾承宣主文后六七年。方授金紫。时门生李石先于内庭恩赐矣。承宣拜命之初,石以所服紫袍金鱼拜献座主。(出《摭言》)

【译文】

庾承宣做了六七年的考官,才升任要职。他的学生中李石在他之先就做了大官。庾承宣得到升官的任命,李石把他应穿的紫袍,应佩带的金鱼敬献给老师。

----------------------------------------

张祐 张祐元和长庆中深为令狐楚所知。楚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令以新旧格诗三百篇随表进献。辞略曰:凡制五言,合苞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前件人久在江湖,早攻篇什。研几甚苦,探索(\"索\"原作\"相\",据明抄本改)颇深。流辈所推,风格罕及。谨令录新旧格诗三百首,自光顺门进献,望请宣付中书。祐至京师,方属元稹在内庭。上因召问祐之词藻高下。稹对曰:\"张祐雕虫小巧,壮夫耻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失意而归。祐以诗自悼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不更疑。\"(出《摭言》)

【译文】

元和和长庆年间(宪宗、穆宗年号),令狐楚非常了解张祐。令狐楚作天平节度使,亲自写举荐书,让张祐以新诗、旧诗三百篇随同他的表章一起送到长安。表辞大意说,凡作五言诗,都应包含六义。近年不少人乱写,没有师法。而张祐很久以来读书不倦,认真研究,造诣很深。舆论赞美,风格独特。我让他携带他的旧诗、新诗三百首,从光顺门进献,请交给中书省。张祐到了长安,正值元稹在朝堂。皇帝便召见他,品评张祐的诗。元稹说,张祐的诗很不大气,有气魄的人根本不这样写诗。如果予以鼓励,恐怕有失陛下教化风范。皇上点头,张祐失意而归。以诗自悼说:\"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不更疑。意思说即使我有贺知章那样的知己,孟浩然那样的文思,也没用处。

----------------------------------------

卢求

杨嗣复第二榜卢求者,李翱之子婿。先是翱典合淝郡,有一道人诣翱言事甚异。翱后任楚州,(或曰桂州)其人复至。其年嗣复知举,。求落地。嗣复,翱之妹婿。由是颇以为嫌。因访于道人,言曰:细事,亦可为奏章一通。几砚纸笔,复置醇酎数斗于侧,其人以巨杯引满而饮,寝少顷而觉,觉而复饮酒尽,即整衣冠北望而拜,遽对案手疏二缄。迟明授翱曰:\"今秋有主司,且开小卷;明年见榜,开大卷。\"翱如所教。寻报至,嗣复依前主文,即开小卷。词云:裴头黄尾,三求六李。翱奇之,遂寄嗣复。已有所贮,彼疑漏泄。及放榜,开大卷,乃一榜焕然,不差一字。其年,裴求为状元,黄驾居榜未,次则卢求耳。余皆契合。后翱领襄阳,其人又至,翱愈敬异之。谓翱曰:\"鄙人再来,盖仰公之政也。\"因命出诸子,熟视,皆曰不继翱之(唐《摭言》八\"之\"作\"无\"。)所得。遂遣诸女出拜之。乃曰:尚书他日外孙三人,皆位至宰辅。后求子携、郑亚子畋、杜审权子让能,皆为将相。(出《摭言》)

【译文】

杨嗣复第二次做考官,考生中的卢求,是李翱的女婿。先前,李翱任官合肥,有一道人去见他,说的话很不一般。李翱任官楚州,那个道人又来了。当时,卢求没有中试。杨嗣复是李翱的妹夫。李翱很生他的气。李翱请教于道人。道人说这是小事,我可以写一道表文。于是,准备了几砚纸笔,又准备了很多酒。道人大杯喝酒,睡了一会起来,把所有的酒喝光,整理衣帽,向北而拜。之后,很快写了两封书。早晨交给李翱,说今年秋天任命考官时,打开小卷看,明年京试时,打开大卷看。李翱答应。不久,邸报送到,由杨嗣复主考。打开小卷,上面的文字是:裴头黄尾,三求六李。李翱很奇怪,把这张小卷寄给杨嗣复。杨嗣复秘密保存,恐怕泄露。等到京试放榜,打开大卷,同榜上竟一字不差。当年裴求中了状元,黄驾在榜末。卢求居第二名。其余的人名也全对。后来,李翱做襄阳刺史,道人又来了,李翱很敬重。道人说:\"我所以又来,是因为仰慕你的政绩。\"李翱把他的儿子叫出来,道士一个个瞧了很久,说都不如你。又让女儿出来拜见道士。道士说:\"日后你有三个外孙能做到宰相。\"后来,卢求的儿子卢携,郑严的儿子郑畋,杜审权的儿子杜让能,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

----------------------------------------

杜牧

崔郾侍郎既拜命,于东郡(唐《摭言》六郡作都。)试举人。三署公卿,皆祖于长乐传舍。冠盖之盛,罕有加也。时吴武陵任太学博士,策蹇而至。郾闻其来,微讶之。及离席与言,武陵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天子选才俊,武陵敢不薄施尘露。向者偶见大学生数十辈,扬眉抵掌读一卷文书。就而观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若其人,真王佐才也。侍郎官重,恐未暇披览。\"于是缙笏,朗宣一遍。郾大奇之。武陵请曰:\"侍郎与状头。\"郾曰:\"已有人。\"武陵曰:\"不然,则第三人。\"郾曰:\"亦有人。\"武陵曰:\"不得已,即第五人。\"郾未遑对,武陵曰:\"不尔,却请此赋。\"郾应声曰:\"敬依所教。\"既即席,白诸公曰:\"适吴太学以第五人见惠。\"或曰:\"为谁。\"曰:\"杜牧。\"众中有以牧不拘细行问之者,郾曰:\"已许吴君,牧虽屠狗,不能易也。\"崔郾东都放榜,西都过堂。杜紫微诗曰:\"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出《摭言》)

【译文】

侍郎崔郾受命做主考官。在东都洛阳开试。中书省、尚书省、黄门省的大员们齐集常乐传舍,盛况空前。当时吴武陵做太学博士(太学官名)骑着瘸驴而来。崔郾听说他来了,有些惊讶,立即迎出去同他说话。吴武陵说:\"你以德高望重为皇帝选取人才,我怎么能不帮你略尽微力呢。我在太学里偶然发现学子们好几十人在读一本书。又是赞扬又是鼓掌。我一看,原来是杜牧的《阿房宫赋》,这个人真有王佐(形容词,并非人名,意扶佐君王)的才华。你是个大官,恐怕没功夫读过这篇文章。\"于是从袖中取出杜牧的文章,高声朗读。崔郾称奇。吴武陵请求说:\"请你选他作状元。\"崔郾说已经有人。吴武陵说:\"那么,第三名。\"崔郾说也已经有人。吴武陵说:\"实在不得已,第五名吧。\"崔郾未及做答,吴武陵就说:\"如果还不行,把这篇赋拿来还我。\"崔郾立即说:\"我答应你。\"崔郾就座,对在座的大官们说,刚才吴太学(武陵尊称)帮我选中一位第五名。有人问是谁,崔郾答以杜牧。这些人中有人说杜牧这个人不拘小节。崔郾说,我已经答应了吴武陵,杜牧即使是个卖狗肉的人,也不能更改。崔郾在洛阳放榜,进士们在长安过堂。杜牧作诗说:\"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意思说,在洛阳放榜的时候,花还没开放,三十三名考中的人骑着马到长安去参加过堂,喝着秦地少年们酿的美酒,进士们把春色也携到了长安。

----------------------------------------

刘蕡

大和二年,裴休等二十三人登制科。时刘蕡对策万余字,深究治乱之本。又多引春秋大义,虽公孙弘、董仲舒不能肩也。自休已下,靡不敛袵。然以指斥贵倖,不顾忌讳,有司知而不取。时登科人李邵(明抄本\"邵\"作\"郃\"。)诣阙进疏,请以己之所得,易蕡之所失。疏奏留中。蕡期月之间,屈声播于天下,(出《摭言》)刘蕡、杨嗣复之门生也。既直言忤,中官尤所嫉怒。中尉仇士良谓嗣复曰:\"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耶?\"嗣复惧,答曰:\"嗣复昔与蕡及第时,犹未风耳。\"(出《玉泉子》)

【译文】

大和二年,裴休等二十三人位进士参加皇帝亲诏的殿试。刘蕡的《策》有一万余字。深刻探究了治乱之本,引伸春秋大义为佐证。公孙弘、董仲舒那样的学问家也无法比拟。裴休等人都甚敬重。刘蕡的文章中,抨击宦官权贵,无所顾忌。所以,考官虽然明知刘蕡的才华,也不敢取中。殿试取中的进士李邵上书朝廷,请把自己的的学位让给刘蕡。李邵的上书被扣下没有回音。刘蕡虽然没有考中,但一月之间,声名远播天下。刘蕡是杨嗣复取中的进士,由于正直敢言得罪了权贵,尤其是显贵的宦官,更加恼恨。中尉(宦官首脑,北寺最高官长)仇士良对杨嗣复说:\"为什么趁国家考试的机会,放出这样的疯汉子来?\"杨嗣复恐惧,回答说:\"殿试之前,刘蕡不疯。\"

----------------------------------------

薛保逊 薛保逊好行巨编,自号金刚杵。太和中,贡士不下十余人,公卿之门,卷轴填委,为阍媪脂烛之费。因之平易者曰:若薛保逊卷,即所得倍于常也。(出《摭言》)

【译文】

薛保逊经常写有影响的大部头文章,自己号称金刚杵。太和中期,被举荐的读书人不下一千余人。公卿家里堆满了他们的书画,常被当作看门老妇的灯火之资。掮客们说:\"如果是薛保逊的文章,比平常人的文章卖价要高出一倍。\"贾岛 贾岛不善呈试,每试,自叠一幅。巡铺(\"铺\"原作\"捕\",据明抄本改)告人曰:\"原夫之辈,乞一联,乞一联。\"(出《摭言》)

【译文】

科举考试为防止假冒,应试的人要先投奏状,由考官检验,贾岛总是写不好这个奏状,每次参加科考,常写好几幅奏状叠在一起。巡铺(监场的人)说:\"又是你这家伙,拿一张来,拿一张来!\"

----------------------------------------

毕諴

毕諴及第年,与一二人同行,听响卜。夜艾人稀,久无所闻。俄遇人投骨于地,群犬争趋。又一人曰:\"后来者必衔得。(出《摭言》)

【译文】

毕諴及第那年,曾经跟一两人同行,夜深人稀时,听响声以卜吉凶。听久了,没有声音。突然间遇到一个人,往地上扔骨头,一群狗在后面追抢。又有一人说:\"后来的准能抢得到。\"

----------------------------------------

裴德融

裴德融讳皋,值高锴知举,入试。主司曰:\"伊讳皋,某棋(明抄本\"某\"作\"向\",许本\"棋\"作\"某\"。)下就试,与及第,困一生事。\"后除屯田员外郎。时(\"时\"原作\"将\",据明抄本改)卢简求为右丞。裴与除郎官一人同参,到宅,右丞先屈前一人入。从容多时,前人启云:某与新除屯田裴员外,同祗候右丞,裴员外在门外多时。卢遽使驱使官传语曰:\"员外是何人下及第?偶有事,不得奉见。\"裴仓遑失错,骑前人马出门去。(出《卢氏杂说》)

【译文】

裴德融忌讳皋字。高锴做考官,他去参加考试。高锴说:\"你忌讳皋字(高与皋谐音),到下面的几上去考。\"让他中了进士,一生困顿。后来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当时卢简求做右丞,裴德融同另一新任命的员外郎一起去参见。到了卢宅,卢简求叫那个人先进去。很长时间,那个人说,我和裴员外一起来侍候你,他在外面等了好长时间了。卢简求马上让部属传话,问裴德融是哪一位主考的门生,并说因为偶然有事,我没空见你。裴德融惊慌失措,骑上那位员外郎的马就跑。

----------------------------------------

裴思谦

高锴第一榜,裴思谦以仇士良关节取状头。锴庭谴之,思谦回顾厉声曰:\"明年打春取状头。第二年,锴知举,诫门下不得受书题。思谦自怀士良一缄入贡院。既而易以紫衣,趋至阶下,白锴曰:\"军容有状,荐裴思谦秀才。\"锴不得已,遂接之。书中与思谦求巍峨。锴曰:\"状元已有人。此外可副军容诣。\"思谦曰:\"卑吏面奉军容处分,裴秀才非状元,请侍郎不放。\"锴俯首良久曰:然则略要见裴学士。思谦曰:\"卑吏便是。\"思谦人物堂堂,锴见之改容。不得已,遂从之。(出《摭言》)

【译文】

高锴第一次做主考,裴思谦打通了宦官权贵仇士良的关节,索要状元。高锴在大厅上谴责他。裴思谦环视左右,厉声说:\"明年春天取状元。\"次年,高锴仍做主考,告诫属员,不得给裴思谦发卷。裴思谦怀揣仇士良的书信到贡院(试场),又换上紫袍,快步走到高台下,对高锴说:\"军容(仇士良时任北寺中尉,观军容使)有信给你,举荐秀才裴思谦。\"高锴不得已,接过荐书。荐书里为裴思谦索要状元。高锴说:\"已经有了状元,其他名次可以按照军容的意思办。\"裴思谦说,我当面请示了军容(指仇士良),如果状元不给裴思谦,请你不要放榜。\"高锴低着头想了半天,说:\"那么我总得见见裴思谦这个人。\"裴思谦说:\"我就是。\"裴思谦相貌堂堂,高锴改变了态度,答应了他的要求。

----------------------------------------

李肱

开成元年秋,高锴复司贡籍。上曰:\"夫宗子维城,本枝百代。封爵使宜,无令废绝。常年宗正寺解送人,恐有浮薄,以忝科名。在卿精拣艺能,勿妨贤路。其所试赋,则准常规,诗则依齐梁体格。\"乃试琴瑟合奏赋、霓裳羽衣曲诗。主司先进五人诗,其最佳者李肱,次则王收。日斜见赋,则文选中雪月赋也。况肱宗室,德行素明,人才俱美,敢不公心,以辜圣教。乃以榜元及第。霓裳羽衣曲诗,李肱云:\"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凤管递参差,霞衣统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上览之曰:\"近属如肱者,其不忝乎?有刘安之识,可令著书;执马孚之正,可以为传。秦(\"秦\"原作\"奏\",据《云溪友议》改。)嬴统天下,子弟同匹夫,根本之不深固,曹冏曷不非也。\"(出《云溪友议》)

【译文】

唐文宗开成元年秋天,高锴再一次担任主考官。皇上说:宗室子弟是皇家的屏幛,代代相传,使他们有爵禄,不能废除。但是在科举中,宗正寺(管理皇族事务衙门)选送的人,恐怕有的名不符实,有辱贡举。你一定要把握住,精选人才,不要妨碍了进贤之路。考赋,按照常规,考诗,按齐、梁的体例。高锴于是以《琴瑟合奏》为赋题,以《霓裳羽衣曲》为诗题。经过考试,高锴先把五个人的诗呈给文宗。其中最好的是李肱,其次是王收。并且说,李肱的赋作得很快,日影刚斜,就交了卷。他的赋,即使在文选中也是上品。何况李肱还是宗室子弟,他的德行平时大家都知道,以人以才都是好的。我怎么能不出以公心,辜负皇上的教诲呢?所以请以李肱为状元。李肱的《霓裳羽衣曲》诗大意是:开元之治时,好多外国人都祝贺大唐的丰收和太平。梨园里面有好戏。经常可以看到新的作品。管弦抑扬,霞衣摇曳。水亭上的宴会,草坪上的春草,赏心悦目。那样长的时间,那样的繁荣,虽然是已往的事,遗韵犹在,虽肯听这遗韵呢,谁能效仿呢,只有圣明的皇上。文宗读了李肱的文章,说:\"宗室里有李肱这样的人,就算光彩了。如果他有刘安的才识,可以让他去著书,有马孚的操守,可以立传。秦朝嬴政(始皇)虽然统一了天下,他的子孙全没出息,根本就动摇了,曹冏怎么能不非议嬴秦呢?\"

----------------------------------------

苏景胤 张元夫

太和中,苏景胤、张元夫,为翰林(\"林\"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主人。杨汝士与弟虞卿及弟汉公,尤(\"尤\"原作\"先\",据明抄本改)为文林表式。(\"式\"原作\"试\",据明抄本改)故后进相谓曰:欲入举场,先问苏张。苏张犹可,三杨杀我。大中咸通中,盛传崔慎(明抄本慎下有\"由\"字。)相公常寓尺题于知闻。或曰,王凝、裴瓒、舍弟安潜,朝中无呼字知闻,厅里绝脱靴宾客。凝终宣城;瓒礼部尚书;安潜侍中。太平王崇、窦贤二家,率以科目为资,足以升沉后进。故科目举人相谓曰:未见王窦,徒劳谩走。(出《摭言》)

后有东西二甲,东呼西为茫茫队,言其无艺也。(出《卢氏杂说》)开成会昌中,又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又有薄徒,多轻侮人。故裴泌应举,行美人赋以讥之。又有大小二甲;又有汪巳甲;又有四字,言深耀轩庭也。又有四蚉甲。又芳林十哲,言其与内臣交游,若刘晔、任息、姜垍、李岩士、蔡鋋、秦韬玉之徒。鋋与岩士,各将两军书题,求状元。时谓之对军解头。太和中,又有杜顗、窦紃、肖嶰、极有时称,为后来领袖。文宗曾言进士之盛。时宰相对曰:\"举场中自云。乡贡进士,不博上州刺史。\"上笑之曰:\"亦无奈何。\"(出《卢氏杂说》)

【译文】

文宗太和中期,苏景胤、张元夫做翰林学士。杨汝士和他的弟弟杨虞卿、杨汉公,在文林中大有名声。后进的举子们说,想入考场,先问苏、张;苏张犹可,三杨杀我。意思说,三杨在文林中的影响比苏、张还厉害。宣宗和懿宗年间,传说宰相崔慎曾经写信给人,对人说王凝、裴瓒和我弟弟崔安潜,在朝堂上没人呼他们的名字,家里没有脱靴子的宾客。王凝做到宣城刺史,裴瓒做到礼部尚书,崔安潜做到侍中。太平(郡名)的王崇、窦贤两家,很有权势,足以推荐后进的学子成名。所以学子们说:\"未见王、窦,徒劳谩走。意思说,不经王崇、窦贤推荐,有才学也白搭。后来,东部的学子称西部的学子为茫茫队,意思说他们没有真才实学。

文宗和武宗年间,又有郑杨段薛,被吹捧得炙手可热。还有些没品行的人,不尊重文化也不尊重人。所以,裴泌参加考试作了一篇《行美人赋》来讥讽他们。又有什么大甲、小甲、汪巳甲等等,都取四字为称,意在炫耀学问。还有什么四蚉甲、芳林十哲等,称他们和朝中的大官们、宦官们有交情。象刘晔、任息、姜垍、李岩士、蔡鋋、秦韬玉之徒,都是这样的人。蔡鋋和李岩士各带着一伙军兵,争夺状元。被时人称为对军解头。太和中,杜顗、窦紃、肖嶰,被人称誉,后来高中。文宗曾谈论过关于读书和科举的盛况。宰相说,举场里都说,中了进士,比做上州(大州)的刺史都荣耀。文宗笑着说:\"那也没办法。\"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