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二百 文章三

李蔚 卢渥 韩定辞 姚岩杰 狄归昌 杜荀鹤 

武臣有文 曹景宗 高昂 贺若弼 李密 高崇文 王智兴 高骈 罗昭威 赵延寿

----------------------------------------

李蔚

唐丞相李蔚镇淮南日,有布素之交孙处士,不远千里,径来修谒。蔚浃月留连。一日告发,李敦旧分,游河祖送,过于桥下,波澜迅激,舟子回跋,举蒿溅水,近坐饮妓,湿衣尤甚。李大怒,令擒舟子,荷于所司。处士拱而前曰:\"因兹宠饯,是某之过,敢请笔砚,略抒荒芜。李从之,乃以柳枝词曰:\"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李览之,释然欢笑,宾从皆赞之。命伶人唱其词,乐饮至暮,舟子赦罪。更有李嵘献诗云:\"鸡树烟含瑞气凝,凤池波待玉山澄。国人久依东关望,拟筑沙堤到广陵。\"后果入相。(出《抒情诗》)

【译文】

唐朝丞相李蔚镇守淮南时,和他素有布衣之交的孙处士不远千里,来拜访他。李蔚便陪孙处士住个十天半月。这一天,孙处士要走,李蔚为了两人的旧情,在游船上设宴为他饯行。船过桥下,波浪起伏,船也颠波旋转,船家在举蒿撑船时溅起一些河水,打湿了坐在旁边陪酒姬女的衣服。李蔚发怒了,把船家抓起来,关押在衙门里。孙处士向前拱了拱手说:\"这宴会是为我举行的,发生这事是我的过错。请把笔砚拿来,略抒我的歉疚之情。李蔚吩咐人准备了笔砚,孙处士写了一首《柳枝词》: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到朝来行雨归。

李蔚看完很高兴,气也消了。在座的宾客随从也很称赞,又叫歌姬演唱这首词。饮酒娱乐一直到晚间,船家也放出来了。在座的李嵘也献了一首诗:

鸡树烟含瑞气凝,凤池波待玉山澄。

国人久依东关望,拟筑沙堤到广陵。

后来,他果然当了宰相。

----------------------------------------

卢渥

唐左丞相卢渥,轩冕之盛,近代无比,伯仲四人咸居显列。乾符初,母忧服阕。渥自前中书舍人拜陕府观察使。又旬日,其弟绍自前长安令除给事中。又旬日,弟沆自前集贤校理除左拾遗。又旬日,弟沼自畿尉迁监察御史。诏书叠至,士族荣之。及赴任陕郊,洛城自居守分司朝臣以下,互设祖筵,遮于行路,洛城为之一空。都人观者肩望击毂,盛于清明洒扫之日。自临都驿以至于行,凡五十里,连翩不绝。有白须传卒,鸣指叹曰:\"老人为驿吏垂五十年,阅事多矣,而未曾见祖送之盛有如此者。\"时士流窃语,以此日在家者为耻。渥有题嘉祥驿诗曰:\"交亲荣饯洛城空,善戏戎装上将同。星使自天丹诏下,雕鞍照地数程中。马嘶静谷声偏响,旆映清山色更红。到后定知人易化,满街棠树有遗风。\"诗版后为易定帅王存尚书碎之。(出《唐阙史》)

【译文】

唐朝左丞相卢渥,他的穿戴服饰、乘坐的车子都是豪华无比的。他们弟兄四人的官职也都很显赫。僖宗乾符年初,卢渥因为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由中书舍人授陕府观察使。过了十几天,他弟弟卢绍由长安令被任命为给事中,又过十几天,他弟弟卢沆由集贤校理任命为左拾遗。又过十几天,他弟弟卢沼从畿尉升为监察御史。诏书频传,家族很荣耀。卢渥去陕赴任时,东都洛阳的各衙门互相宴请,洛阳城为之一空,城中观看的人,肩擦肩,车碰车,超过清明节洒扫时的情景。从洛阳开始,五十里内车马不断,有一个白须驿卒,很有感慨地说:\"我当驿吏近五十年,经历的事很多,从未见到过这么盛大的欢送场面。\"一些市民窃窃私语,认为这样的日子呆在家里不出来是个耻辱。卢渥有一首《题嘉祥驿》诗,诗中写道:

交亲荣饯洛城空,善戏戎装上将同。

星使自天丹诏下,雕鞍照地数城中。

马嘶静谷声偏响,旆映晴山色更红。

到后定知人易化,满街棠树有遗风。

这首诗刻版印刷后,被易定师王存尚书给撕毁了。

----------------------------------------

韩定辞

唐韩定辞为镇州王镕书记。聘燕帅刘仁恭,舍于宾馆,命试幕客马或(按《北梦琐言》\"或\"作\"或\",下同)延接。马有诗赠韩曰:\"燧林芳草绵绵思,尽日相携陟丽谯。别后巏嵍山上望,羡君时复见王乔。\"或诗虽清秀,然意在徵其学问。韩亦于座上酬之曰:\"崇霞台上神仙客,学辨痴龙艺最多。盛德好将银笔术(明抄本\"术\"作\"述\")。丽词堪与雪儿歌。\"座内诸宾靡不钦讶称妙句,然亦疑其银笔之僻也。他日,或复持燕帅之命,答聘常山,亦命定辞接于公馆。时有妓转转者,韩之所眷也。每当酒席,或频目之。韩曰:\"昔爱晋文公分季隗于赵衰,孙伯符辍小乔于公瑾,盖以色可奉名人。但虑倡姬不胜贤者之顾,愿垂一咏,俾得奉之。或援笔,文不停缀,作转转之赋。其文甚美,咸钦其敏妙。遂传于远近。或从容问韩以雪儿银笔之事,韩曰:昔梁元帝为湘东王时,好学著书。常记录忠臣义士及文章之美者,笔有三品。或以金银雕饰,或用斑竹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德行清粹者用银笔书之,文章赡丽者以斑竹书之。故湘东之誉,振于江表雪儿者,李密之爱姬,能歌舞,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入意者,即付雪儿叶音律以歌之。\"又问\"痴龙\"出自何处?定辞曰:\"洛下有洞穴,曾有人误堕于穴中。因行数里,渐见明旷。见有宫殿人物凡九处。又见有大羊。羊髯有珠,人取而食之,不知何所。后出以问张华曰:\"此地仙九馆也。大羊者,名曰痴龙耳。\"定辞复问或,巏嵍之山,当在何处?\"或曰:\"此隋君之故事,何谦光而下问。\"由是两相悦服,结交而去。(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时,韩定辞在镇州王镕手下任书记,他去拜访燕帅刘仁恭,住在宾馆。燕帅命府中的幕客马或去迎接,马或向韩定辞赠诗一首:

燧林芳草绵绵思,尽日相携陟丽谯。

别后巏嵍山上望,羡君时复见王乔。

马或的诗虽然很清秀,但他的意思是想用这首诗来证明自己有学问。韩定辞也酬答了一首:

崇霞台上神仙客,学辨痴龙艺最多。

盛德好将银笔术,丽词堪于雪儿歌。

座中的宾客都很钦佩赞赏他的诗句很绝妙,也怀疑他用\"银笔\"典故太生僻。又一日,马或奉燕帅之命,去回访常山(王镕的字),也让韩定辞去公馆迎接。当时有一名姬女叫转转,是韩定辞平时很喜欢的人,在宴会时,马或经常注视她。韩定辞说:\"当年晋文公将季隗嫁给赵衰,孙伯符将小乔嫁给公瑾(周瑜),都是以美人配名人,但令人疑虑的是一个歌姬能不能得到名人的关注,我愿为你写一首诗。\"马或拿来笔,韩定辞便一挥而就作《转转赋》,文辞很美,人们钦佩他才思敏捷,构思巧妙,很快地传播开了。马或很从容地问韩定辞:\"雪儿银笔是怎么回事。\"韩说:\"从前,梁元帝为湘东王时,不但好学,而且自己著书。他常记录一些忠臣义士和文章好的人的事迹,他的笔分三等,有的用金银装饰,有的用斑竹做笔杆。忠孝两全的人他用饰金的笔写,品德高尚的用饰银笔写,文章好的用斑竹笔写,这事便从湘东传到各地。雪儿,是李密(唐将)的爱姬,能歌善舞,每当看到宾客和幕僚中有好文章,合他的心意时,他就叫雪儿配上乐曲歌唱。\"马或又问痴龙出自何处?定辞说,洛水附近有一个大洞穴,曾有人失误落入穴中,在穴中走了好几里路,渐渐感到宽阔明亮,见到九处宫殿、人烟的地方,又看到大羊,羊胡子上有珠子,那人把珠子吃了,却不知是什么地方。他出来后问张华,张华说,这个地仙九馆,大羊名叫痴龙。定辞又问马或,巏嵍山在什么地方?马或方是说:\"这是随君的故事,你一定知道,何必这样谦虚来问我?\"从此,两人彼此心悦诚服,结交为好朋友。

----------------------------------------

姚岩杰

姚岩杰,梁公元崇之裔孙也。童卯聪悟绝伦,弱冠博通坟典。慕班固、司马迁为文,时称大儒。常以诗酒放逸江左,尤肆凌忽前达,旁若无人。唐乾符中,颜标典鄱阳郡,鞠场公宇初构。请岩杰纪其事。文成,灿然千余言。标欲刊去一二字,岩杰大怒,标不能容。时已勒石,遂命覆碑于地,磨于其文。岩杰以一篇纪之曰:\"为报颜公识我么,我心唯只与天和。眼前俗物关情少,醉后青山入梦(明抄本\"梦\"作\"意\")多。田子莫嫌弹铗恨,宁生休唱饭牛歌。圣朝若为苍生计,也合公车到薜萝。\"卢肇牧歙州,岩杰在婺源,先以著述寄肇。肇知其使酒,以手书褒美,赠以束帛。辞云:\"兵火之后,郡中凋弊,无以迎逢大贤。\"岩杰复以长笺激之,肇不得已,迓至郡斋,待如公卿礼。既而日肆傲睨轻视于肇。肇常以篇咏夸于岩杰曰:\"明月照巴天,\"岩杰大笑曰:\"明月照一天,奈何独言巴天耶?\"肇渐不得意。无何,会于江亭。时蒯希逸在席,卢请目前取一事为酒令,尾有乐器之名。肇令曰:\"远望渔舟。不阔尺八。\"岩杰遽饮酒一器,凭栏呕哕。须臾,即席,还令曰:\"凭栏一吐,已觉空喉。\"其侮慢倨傲如此。(出《摭言》)

【译文】

姚岩杰,是梁公姚元崇的孙子。童年时就特别聪明,二十岁以后,他博览典籍,非常仰慕班固、司马迁的文章,被人们称为\"大儒\"。他以饮酒赋诗,放荡不羁而闻名江东一带,尤其是对一些显贵人物,他也肆意凌辱,旁若无人。唐僖宗乾符中期,颜标主官鄱阳郡,郡府房屋、球场初建,他请岩杰撰文用以刻碑记事,文章写成后,竟达千余言之多,颜标想删去一两个字,岩杰大怒,颜标不能容忍,但是已经刻字立碑,他命人将碑推倒,磨掉碑文。岩杰为了此事写过一首诗:

为报颜公识我么,我心唯只与无和。

眼前俗物关情少,醉后青山入梦多。

田子莫嫌弹铗恨,宁生休唱饭牛歌。

圣朝若为苍生计,也合公车到薜萝。

卢肇掌管歙州时,岩杰在婺源,岩杰把他的文章寄给卢肇,卢肇知道他酒后很放纵,便写信对他的文章进行了褒奖,并赠给他一些布匹。他的信中有这样几句:\"兵火之后,郡中凋敝,无以迎逢大贤。\"岩杰又写了一封长信激卢肇,没办法,只好把岩杰迎到郡中,待以厚礼。然而他却一天天地放肆傲慢起来,并轻视卢肇。卢肇曾经在岩杰面前吟道:\"明月照巴天。\"岩杰大笑说:\"明月照一天,怎么能说八天(巴天)呢?\"卢肇渐渐对他不满意,但是没有办法。有一次,他们在江亭饮宴,当时蒯希逸在座,卢肇请大家用眼前一事为酒令,句尾必须有一乐器名。卢肇行令说:\"远望渔舟,不阔尺八。\"岩杰便喝了一杯酒,依着栏杆装做呕吐的样子。一会儿回到席上,还令说:\"凭栏一吐,已觉空喉。\"他的傲慢态度竟达到如此地步。

----------------------------------------

狄归昌

唐僖宗幸蜀,有词人于马嵬驿题诗云:\"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泥杨妃。\"不出名氏,人仰奇才。(此即侍郎狄归昌诗也,出《抒情诗》)

【译文】

唐僖宗李儇去四川,途经马嵬坡,有一位诗人在马嵬驿题写了一首诗:

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鸾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泥杨妃。

这首诗没署姓名,人们仰慕诗人的才华。这首诗就是侍郎狄归昌作的。

----------------------------------------

杜荀鹤

唐杜荀鹤尝吟一联诗云:\"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或话于韦庄,庄曰:\"我道印将金锁锁,帘用玉钩钩。\"庄后西蜀为相。(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时,杜荀鹤曾吟一联诗:

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

有人把这联诗对韦庄说了,韦庄说,我对以:

印将金锁锁,帘用玉钩钩。

韦庄后来到西蜀任了宰相(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

武臣有文

曹景宗

梁曹景宗累立军功。天监初,徵为右卫将军。后破魏军振旅,帝于华光殿宴饮联句。左仆射沈约赋韵,景宗不得韵,意色不平,启求赋诗。帝曰:\"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景宗已醉,求作不已。诏令赋\"竞病\"两字。景宗便操笔而成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帝欣不已,于是进爵为公。(出《曹景宗传》)

【译文】

前梁武帝萧衍时,曹景宗屡立战功。天监初年升为右卫将军,后来又大破魏军,名声大振。武帝在华光殿设宴庆贺,席间联句助兴。左仆射沈约和无赋韵,曹景宗没有联上,心里不太服气,他又请求作诗。武帝说,你的技能很多啊,人的学识才华,不是一首诗能表现出来的。景宗已经喝醉了,再三要求作诗。武帝让他用竞病两字为韵。景宗拿起笔来写道: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

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武帝非常高兴,他由爵升为公。

----------------------------------------

高昂

北齐高昂字敖曹,胆力过人,姿彩殊异。其父次同,为求严师教之。昂不遵师训,专事驰骋。每言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其父以其昂藏敖曹,故名字之。东魏末,齐神武起义,昂倾意附之,因成霸业,除侍中司徒,兼西南道大都督。而敖曹酷好为诗,雅有情致,时人称焉。常从军,与相州刺史孙腾作《行路难》曰:\"卷甲长驱不可息,六日六夜三度食。初时言作虎牢停,更被处置河桥北。回首绝望便萧条,悲来雪涕还自抑。\"又有征行诗曰:\"珑种千口羊,泉连百壶酒。朝朝围山猎,夜夜迎新妇。\"顷之,其弟季式为齐州刺史,敖曹发驿以劝酒。乃赠诗曰:\"怜君忆君停欲死,天上人间无可比。走马海边射游鹿,偏坐石上弹鸣雉。昔时方伯愿三公,今日司徒羡刺史。\"余篇甚多,此不复载。(出《谈薮》)

【译文】

高昂,北齐人,字敖曹,胆量大,身材魁伟,不同一般人。他父亲高次同,希望他成才,寻求严师对他进行教育。可高昂却不遵从老师的教导,不受约束,专好骑射。他常说:\"好男儿志在天下,富贵要由自己去争取,怎能只知读书,作一个书呆子?\"他的父亲根据他的性格作为的特点,给他起名高昂,字敖曹,用以互补。东魏末年的时候,齐国神武起义,高昂积极参加,成就了自己的大业,任侍中司徒,又兼任西南道大都督。高昂非常喜欢诗,而且很有兴致写诗,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常和军队一起行动,他曾和相州刺史孙腾合作《行路难》一诗:

卷甲长驱不可息,六日六夜三度食。

初时言作虎牢停,更被处置河桥北。

回首绝望便萧条,悲来雪涕还自抑。

他还写有《征行诗》:

珑种千口羊,泉连百壶酒。

朝朝围山猎,夜夜迎新妇。

不久,他弟弟高季式为齐州刺史,他在驿站中设酒送行,并为其弟赠诗一首:

怜君忆君停欲死,天上人间无可比。

走马海边射游鹿,偏坐石上弹鸣雉。

昔时方伯愿三公,今日司徒羡刺史。

他还写过很多诗,就不在这里记述了。

----------------------------------------

贺若弼

隋贺若弼字辅伯,少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涉书记,有重名。及隋文受禅,阴有平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颖荐弼有文武才干,拜总管,委以平陈之事,若弼欣然以为己任。与寿州总管源雄并为重镇。若弼遗诗曰:\"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献平陈十策,称上旨。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若弼为行军总管,俘陈叔宝。(出《贺若弼传》)

【译文】

隋时,贺若弼,字辅伯,少有大志,勇猛矫健,能骑善射,涉猎群书,能做文章,很有名声,隋文帝杨坚接受禅让时,他内心就有平定江南的大志。隋文帝寻求可以信任的人。高颖推荐贺若弼文武双全,他任了总管。皇帝把灭陈之事委任给他,他欣然接受。他和寿州总管源雄同时镇守边境。他曾有一首诗写道:

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

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

他又向皇上进献了平陈十策,皇上很满意。隋文帝开皇九年,大举伐陈,贺若弼任行军总管,俘虏了陈后主陈叔宝。

----------------------------------------

李密

隋李密,蒲山公宽之子也。初授亲卫大都督,非其所好,称疾而归。大业中,佐杨玄感起兵。及玄感败,密间行入关,亡抵平原。贼帅郝孝德不礼之,遭饥馑,至削树皮而食。乃诣睢阳,舍于村中,变名姓称刘知远,聚徒教授。经数月,不得志。乃为五言诗曰:\"金风飏秋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屠,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诗成,泣下数行。义宁元年,密僣据洛口,会群盗百万,筑坛称魏公。建元二年,密自巩洛,鼓行伐隋,兵败归唐,授光禄卿。(出《河洛记》)

【译文】

隋时,李密是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初时授他亲卫大都督,他不喜欢这个官职,便称病回家,大业九年时,他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兵败之后,他逃入关内,流亡到平原,叛军将领郝孝德没有接待他。他经常挨饿,以至于削树皮充饥。到了睢阳,住在乡村,改名换姓叫刘知远。曾当了几个月的教书先生,很不得志。他曾写了一首五言诗:

金风飏秋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

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屠,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谥。

寄言诗上雄,虚生真可愧。

诗写成后,他落下了几行热泪。隋恭帝义宁元年,他占据洛口,聚众百万,自称魏公。建元二年时,李密又从巩洛出兵伐隋,兵败后归唐,授光禄卿。

----------------------------------------

高崇文

唐相高崇文本蓟门之骁将也,以讨刘辟功,授西川节度使。一旦大雪,诸从事吟赏有诗。崇文遽至饮席,笑曰:\"诸君自为乐,殊不见顾鄙夫,鄙夫武人,亦有一咏雪诗。\"乃口占曰:\"崇文崇武不崇文,提戈出塞旧从军。有似胡儿射飞雁,白毛空里落纷纷。\"诗多中的,皆谓北齐敖曹之比。太尉骈,即其孙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宰相高崇文,是蓟门的一员勇敢的将军,因讨伐刘辟有功,授他西川节度使,一天,府中的从事们在一起赏雪吟诗,高崇文突然来到席间,笑着说:\"你们在这里娱乐,也不告诉我,我虽是一介武夫,也有一首咏雪诗。\"他口中念道:

崇文崇武不崇文,提戈出塞旧从军。

有似胡儿射飞雁,白毛空里落纷纷。

诗意中肯,大家把他比作北齐将高昂。太尉高骈,是他的孙子。

----------------------------------------

王智兴

唐侍中王智兴,初为徐州节度使,武略英特,有命世之誉。幕府既开,所辟皆是名士。一旦从事于使院会饮,与宾朋赋诗。顷之达于王。王乃召护军俱至。从事因屏去翰墨,但以杯盘迎接。良久问之曰:\"适闻判官与诸贤作诗,何得见某而罢?\"遽令却取笔砚,以彩笺数幅陈席上。众宾相与持疑。俟行觞举乐,复曰:\"本来欲观制作,非以饮酒为意。\"时小吏亦以笺翰置于王公之前,从事礼为揖让。王曰:\"某韬钤发迹,未尝留心章句。今日陪奉英髦,不免亦陈愚恳。\"于是引纸援毫,顷刻而就云:\"三十年来老健儿,刚被郎官遣作诗。江南花柳从君咏,塞北烟尘我自知。\"四座览之,惊叹无已。时文人张祜亦预此筵。监军谓元曰:\"观兹盛事,岂得无言?\"祜即席为诗以献云:\"十年受命镇方隅,孝节忠规两有余。谁信将坛嘉政外,李陵章句右军书。\"智兴览之笑曰:\"褒饰之词,可谓过当矣。\"左右或言曰:\"书生之徒,务为谄侫。\"智兴叱之曰:\"有人道我恶,汝辈又肯否?张秀才海内名士,岂云易得。\"天下人闻,且以为王智兴乐善矣。驻留数旬,临岐赠绢千匹。(出《剧谈录》)

【译文】

唐朝侍中(御史)王智兴,初为徐州节度使,文韬武略,很负盛名,在幕府初建时,他招纳了很多知名人士。一天,幕府中的从事们在使院中宴饮,和宾朋们赋诗。一会儿,王智兴知道了,王智兴便和护军一起来到宴会上。从事们见他来了,便撤去了笔墨,又摆上了酒菜迎接。呆了一会儿他才问道:\"方才听说判官(副手)和你们作诗,怎么看我来了就停止了?\"马上又叫人取来了笔砚,把一些彩笺放在桌上。众宾客正在疑惑,他和大家一起举杯喝酒,并说;\"我本来是想看你们作诗的,并不是来为了喝酒。\"小吏也把彩笺放到他面前,从事都让他作一首诗,王智兴说:\"我是靠用兵打仗起家的,对诗词文章很少留心,今天和各位名士在一起,我就不怕献丑了。\"于是展纸提笔,一会就写完一首:

三十年来老健儿,刚被郎官遣作诗。

江南花柳从君咏,塞北烟尘我自知。

四座宾客看到后,都很惊讶、赞叹。当时文人张祜也在座,监军对张祜说:\"你看到了这种场面,能没有话说么?\"张祜便即席献诗:

十年受命镇方隅,孝节忠规两有余。

谁信将坛嘉政外,李陵章句右军书。

王智兴看完笑着说:\"你对我褒奖得有点过头了。\"他左右有人说:\"这些读书人,就会谄媚。\"王智兴训斥了那些人说:\"有人若是说我坏,你们又能怎么说?张秀才是国内知名人士,叫国内人听说了这事,还以为我智兴只愿听好话似的。\"

他把张祜留住了好些日子,临走时,还赠送他一千匹绢。

----------------------------------------

高骈

唐高骈幼好为诗,雅有奇藻,属情赋咏,横绝常流,时秉笔者多不及之。故李氏之季,言勋臣有文者,骈其首焉。集遇乱多亡,今其存者盛传于时。其自赋《言怀诗》曰:\"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手持金钺重,身挂铁衣寒。主圣匡扶易,恩深报效难。三边犹未静,何敢便休官。《二女庙诗》云:\"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又《咏雪》云:\"六月花飘入户时,坐看修竹变琼枝。逡巡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又《听歌》诗:\"公子邀欢月满楼,佳人揭调唱伊州。便从席上秋风起,直到萧关水尽头。\"又《寄僧筇竹杖诗》云:\"坚轻筇竹枝,一杖有九节。寄与沃州僧,闲步秋山月。\"(出谢蟠《杂说》)

【译文】

唐朝的高骈,幼年时就喜欢写诗,词藻奇丽,感情饱满,才华横溢。在李氏王朝(唐朝)后期,要说武臣当中文章好的,高骈是第一个。他的诗集因为战乱,大部分都散佚了。留下来的,直到现在还在流传。他的一首感怀诗写道:

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

手持金钺重,身挂铁衣寒。

主圣匡扶易,恩深报效难。

三边犹未静,何敢便休官。

《二女庙》诗:

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

又有《咏雪》诗:

六月花飘入户时,坐看修竹变琼技。

逡巡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听歌》诗:

公子邀欢月满楼,佳人揭调唱伊州。便从席上秋风起,直到萧关水尽头。

《寄僧筇竹杖诗》

坚轻筇竹杖,一杖有九节。

寄与沃州僧,闲步秋山月。

----------------------------------------

罗昭威

梁邺王罗昭威世为武人,有胆决,喜尚文学,雅好儒生。于厅所之侧,别立学舍,招延四方游士,置于其间,待以恩礼。每旦视事之暇,则与诸儒讲论经义。聚书万余卷,于学舍之侧,建置书楼,纵儒士随意观览,己亦孜孜讽诵。当时蕃牧之中,最获文章之誉。每命幕客作四方书檄,小不称旨,坏裂抵弃,自襞笺起草,下笔成文。虽无藻丽之风,幕客多所不及。又僻于七言诗,每歌酒宴会,池亭游览,廉不赋咏,题之屋壁。江南有罗隐者,为两浙钱镠幕客,有文学。昭威特遣使币交聘,申南阮之敬。隐悉以所著文章诗赋,酬寄昭威。昭大倾慕之,乃目其所为诗曰罗江东。今邺中人士,有讽诵者。尝自为太厅记,亦微有可观。(出《罗昭威传》)

【译文】

梁邺王罗昭威,武人世家出身,有胆识,喜欢文学。他喜欢结交读书人,在他的住所旁建立学舍,招请四方游学之士住在这里,以厚礼相待。每天公事之余,便和这些四方来的读书人讲经论道。他收集了一万多卷书,在学舍旁又建置了书楼,让这些读书人随意阅览。他自己也孜孜不倦地阅读,在诸王之中,他的文章最好。他命他的幕客们作四方书檄,稍有不满意的,他便撕碎抛弃,他自己展纸起草,挥笔成文。他的文章,没有词藻华丽之风,幕客多数不如他,他偏爱七言诗,每当歌酒宴会,池亭游览时,都要吟诗,题写在墙壁上。江南有个叫罗隐的人,他在两浙钱镠府中当幕客,很有文才。罗昭威特意派人去用厚金相聘,并表明自己的敬慕之情。罗隐便把他的文章诗赋,都寄给了他,罗昭威读后更加倾慕,并认为罗隐的诗压倒江东(江浙)一带,可以称为\"罗江东\"。

现在梁朝中的人士,经常有人吟诵。罗昭威曾经自己写过《大厅记》,也有一些可读之处。赵延寿 伪辽丞相赵延寿,德均之子也,仕唐为枢密使。清泰末,自太原陷虏,耶律德光用为伪丞相,综国事。晋少主失政,延寿道戎王为乱。凡数年之间,盗有中夏,实延寿赞成之力也。延寿将家子,幼习武略。即戎之暇,时复以篇什为意,亦甚有雅致。尝在虏庭赋诗曰:\"黄沙风卷半空抛,云动阴山雪满郊。探水人回移帐就,射雕箭落著弓抄。鸟逢霜果饥还啄,马渡冰河渴自跑。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南人闻者,往往传之。(出《赵延寿传》)

辽国丞相赵延寿,是赵德均的儿子,在后唐时曾任过枢密使。后唐清泰末年,在太原失陷时被俘虏。大辽国太宗耶律德光任他为丞相,总管国内大事。晋少主失掉政权,是赵延寿帮助了戎王为乱,数年之间,占据了中原。实际是赵延寿助他一臂之力。赵延寿是将门之子,自幼习武,征战之余,常读文章,也很有雅兴,他曾在辽国相府之中写过一首诗:

黄沙风卷半空抛,云动阴山雪满郊。

探水人回移帐就。射雕箭落著弓抄。

鸟逢霜果饥还啄,马渡冰河渴自跑。

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

南朝人知道后,彼此传诵。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