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

伎巧 华清池 重明枕 韩志和

绝艺 督君谟 李钦瑶 苏州游僧 江西人 僧灵鉴 张芬 河北将军 西蜀客 陟屺寺僧

----------------------------------------

伎巧

华清池

玄宗于华清宫新广一池,制度宏丽。安禄山于范阳以白玉石为鱼龙凤雁,仍为石梁及石莲花献。雕镌巧妙,殆非人工。上大悦,命于池中,仍以石梁横亘其上,而下莲花出于水际。上因幸华清宫,至其所。解衣将入,而鱼龙凤雁皆若奋鳞举翼,状欲飞动。上甚恐,遽命撤去,去之而莲花石梁尚存。又尝于宫中置长汤池数十间,屋宇环回。甃以文石。为银镂漆船及檀香水船,致于其中。至楫棹皆饰以珠玉。又于汤池中,垒瑟瑟及檀香木为山,状瀛洲方丈。(出《谭宾录》)

【译文】

唐玄宗在华清宫新修建一座浴池,规模宏大壮丽。安禄山在范阳让工匠们用白玉石雕刻成鱼、龙、凤凰、大雁,又雕制成石梁、石莲,一块儿进献给唐玄宗。这些东西,雕刻制作得异常精致、巧妙,完全不象是人工制成的。玄宗皇帝非常高兴,命人将鱼,龙、凤凰、大雁与石莲花,都安放在浴池中,将石梁横放在浴池上面,下面的石莲花露出水面。于是玄宗皇帝亲临华清宫,来到这座新建的浴池。脱去衣服刚刚下到浴池里,池中的白玉石鱼、龙、凤凰、大雁,都象在奋动鳞片、展开翅膀,似乎要跳跃飞动。玄宗皇帝惊恐异常,急忙命令将这些东西搬出浴池,只留下石莲花与石梁还安放在原来的地方。唐玄宗又曾在华清宫中建造一座长温池,有几十间屋,回环相通。温池的岸边都是用带有纹彩的卵石装饰垒砌而成。又造饰有白银的漆船和檀香水船放在温池里。船上长短船桨,都用珍珠、美玉作装饰。又在温池中,用碧色宝石和檀香木垒造成山,形状仿效传说中的东海瀛洲、方丈两座仙山。

----------------------------------------

重明枕

元和八年,大轸国贡重明枕神锦衾。云其国在海东南三万里,当轸宿之位,故曰\"大轸国\",合丘禺藁山,(\"合丘禺藁山\",见《山海经》)重明枕长一尺二寸,高六寸。洁白逾于水精。中有楼台之状,四方有十道士持香执简,循环无已,谓之\"行道真人\"。其楼台瓦木丹青,真人簪帔,无不悉具,通莹焉如水睹物。神锦衾水蚕丝所织,方二尺,厚一寸。其上龙文凤彩,殆非人工。其国以五色石甃池塘,采大柘叶。饲蚕于池中。始生如(\"如\"字原缺,据明抄本、许本、黄本补。)蚁睫,游泳其间。及长可五六寸。池中有挺荷,虽惊风疾吹不能动,大者可阔三四尺。而蚕经十五日即跳入荷中,以成其茧。形如方斗,自然五色。国人缫之,以织神锦。亦谓之\"灵泉丝\"。上始览锦衾,与嫔御大笑曰:\"此不足以为婴儿绷褯,曷能为我被耶?\"使者曰:\"此锦之丝,水蚕也,得水即舒。水火相返,遇火则缩。\"遂于上前,令四官张之,以水一喷,即方二丈,五色焕烂,逾于向时。上叹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不亦然哉!\"则却令以火逼之,须臾如故。(出《杜阳编》)

【译文】

唐宪宗元和八年,有大轸国使臣来京城长安,向宪宗皇帝进献重明枕与神锦被。这位使臣说他们国家远在东海南边三万里,正当朱雀七星中最末一星宿轸所在的位置,因此叫\"大轸国\",国中有丘禺、藁山。重明枕长一尺二寸,高六寸,光洁透明超过水晶。枕中有楼台。楼台的四周有十个道士,手中拿着香与手板,在枕中循环走动,总也不停止,被称为\"行道其人\"。枕中楼台上的房瓦、木檐、上面的绘画图饰,以及行道真人头上戴的簪子,身上披的帔衣,都看得清清楚楚,透明得就象看水中的东西一样。神锦被是用水蚕丝织成的。二尺见方,厚有一寸。上面呈现五彩的龙、凤图案,都不是人工所能织出来的。大轸国有用五色纹石砌成的池塘,采来大柘叶,在这池塘的水中饲养蚕。这种蚕刚生出来时象蛟虫的眼睫毛那样小,在池水中游泳。池塘中生有挺拔的荷叶,虽然遇到狂风吹刮也不倒,叶片最宽大的有三四尺。水蚕生出后十五天,长到五六寸长,就自己跳到荷叶上,在上面结茧。茧形如方斗,自然呈五色。大轸国中的人将这种蚕茧缫成丝,织成神锦。这种水蚕丝,又叫\"灵泉丝\"。宪宗皇帝刚看到神锦被时,对身边的侍妾和宫女们说:\"这么大点儿,都不能做包婴儿的小被,怎么能给我盖呢?\"大轸国的使臣说:\"这条神锦被是用水蚕丝织作的,遇到水就会舒展开。水火正好相反,遇到火就缩回来。\"说完,这位使臣走到宪宗皇帝近前,让四位宫人扯住锦被的四个角,口中含水一喷,立时舒展成二丈见方,五彩斑斓,比刚才光亮多了。宪宗皇帝看了,赞叹地说:\"来源于天的亲近上天,来源于地的亲近土地。不都是这样吗?\"又让人将神锦被放在火上烤,不一会儿,又缩回到原来那么大小。

----------------------------------------

韩志和

穆宗朝,有飞龙士韩志和,本倭国人也。善雕木,作鸾、鹤、鸦、鹊之状,饮啄悲鸣,与真无异。以关捩置于腹内,发之则凌空奋翼,可高百尺,至一二百步外,方始却下。兼刻木猫儿以捕雀鼠,飞龙使异其机巧。奏之,上睹而悦之。志和更雕踏床高数尺,其上饰之以金银采绘,谓之见龙床。置之则不见龙形,踏之则鳞鬣爪角俱出。始进,上以足履之,而龙夭矫若得云雨。上恐畏,遂令撤去。志和伏于上前,称臣愚昧,而致有惊忤圣躬。臣愿别进薄伎,以娱陛下耳目,以赎死罪。上笑曰:\"所解何伎,试为我出。\"志和于怀中将出一桐木合方数寸。其中有物名蝇虎子,数不啻一二百焉。其形皆赤,云以丹砂啗之故也。乃分为五队,令(明抄本\"令\"作\"合\")舞《梁州》。上召国乐,以举其曲。而虎子盘回宛转,无不中节,每遇致词处,则隐隐如蝇声。及曲终,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志和臂虎子于指上,猎蝇于数步之内,如鹞擒雀,罕有不获者。上嘉其伎小有可观,即赐以杂彩银器。而志和出宫门,悉转施于人。不逾年,竟不知志和所在。上于殿前种千叶牡丹,及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上每睹芳盛,叹人间未有。自是宫中每夜,即有黄白蝴蝶万数。飞集于花间,辉光照耀,达曙方去。宫人竞以罗巾扑之,无有不获者。上令张网于宫中,遂得数百。于殿内纵嫔御追捉,以为娱乐。迟明视之,则皆金玉也。其状工巧,无以为比。而内人争用丝缕绊其脚,以为首饰,夜则光起于妆奁中。其夜开宝厨,视金屑玉屑藏内,将有化为蝶者,宫中方觉焉。(出《杜阳编》)

【译文】

唐穆宗在位期间,有个人叫韩志和,外号飞龙士,是日本国人。韩志和擅长木雕。他雕刻制作的木鸾、木鹤、木鸦、木鹊,喝水、啄食与鸣叫,都和真的没有什么两样。韩志和在这些鸟的肚腹中安置机关,启动开关后,能凌空振翼飞行,高达一百尺,飞到一二百步外才落下来。韩志和雕刻制做的木猫,可以捕捉到雀鼠。韩志和用这些奇异的机巧上报穆宗皇帝,皇上看了后很是喜欢。韩志和还会雕刻制作踏床,床高好几尺,床上装饰着金银和彩色绘画、图案。这种踏床叫\"见龙床\"。置放在那儿看不见龙形,用脚一踏,龙的头角爪鳞和龙须都从床中展现出来。这张踏床刚进献给穆宗皇帝时,皇上用脚去踏,龙从床中伸出来扭摆摇动就象得到了云雨似的。穆宗皇帝感到惊恐,立即命令宫人将这张踏床搬出殿外。韩志和得知这件事情后,跪伏在穆宗皇帝面前,说:\"我很愚昧,因此才惊吓触犯了皇上。我请求另外再进献一种雕虫小技,用以娱乐皇上的耳目。来赎我的死罪。\"韩志和起身从怀中取出一只桐木盒,几寸见方。盒里装着蝇虎子,约有一二百只,都是红色的,说是喂食朱砂的缘故。韩志和打开盒盖放出蝇虎子,将它们分列成五队,让它们表演《梁州舞》。穆宗皇帝召令宫中国乐师前来伴奏。蝇虎子在音乐的伴奏下,盘回宛转地飞舞,都符合节拍。遇到需要致词朗诵的地方,就隐隐约约地发出\"蝇蝇\"声。等到一曲奏完,这些蝇虎子很有秩序地回到盒中,好象它们中间也有等级似的。韩志和将蝇虎子放在手指上,在几步之内猎获苍蝇如同鹰捉鸟雀,很少有捕获不着的时候。穆宗皇帝嘉奖韩志和,虽然是小技但却很好观赏,当即赏赐给他各种彩锦、绫帛和银器。韩志和出了宫门后,随手将这些东西都给了别人。不到一年的工夫,不知道韩志和到哪里去了。穆宗皇帝在大殿前边种植千叶牡丹。到了开花季节,香气袭人,一朵千叶,花朵大而红得鲜艳。穆宗皇帝每次观赏,都赞叹是人间没有过的。从此,宫中每夜都有上万只黄、白蝴蝶飞集在牡丹花间。而且,这些蝴蝶身上发出耀眼的光辉,照耀着宫内,直到天亮才飞去。宫里的嫔妃、宫娥,争相用手帕罗巾扑蝶,没有扑不着的。穆宗皇帝让宫人在宫中张网,一次就捕到蝴蝶好几百只,放在殿堂中,让嫔妃们追捕,用来娱乐。到天亮一看,所捕到的蝴蝶都是用黄金、白玉制作的啊!制作的精巧劲儿,无以伦比。宫人们都争着用丝线系住蝴蝶的脚,戴在胸前头上当作首饰。到了晚上。它们会从梳妆匣中发出光亮来。这天夜里,宫人们打开内库装宝物的柜橱,见到的都是金屑玉屑,有的正要制成蝴蝶。宫里人这才觉悟到:原来这些黄、白蝴蝶,都是韩志和用宫中内库的黄金、玉石等制作的啊!\"

----------------------------------------

绝艺

督君谟

隋末有督君谟善闭目而射,志其目则中目。志其口则中口。有王灵智者学射于君谟。以为曲尽其妙,欲射杀君谟,独擅其美。君谟志一短刀,箭来辄截之。惟有一矢,君谟张口承之。遂啮其镝而笑曰:\"汝学射三年,未教汝啮镞法。\"《列子》,具蝇古之善射者,弟子名飞卫,巧过于师。纪昌又学射于飞卫,以征角之弧,朔逢之竿,射贯虱心。既尽飞卫之术,计天下敌己,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矢锋相触,坠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棘之端捍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请为父子。刻背为誓,不得告术于人。《孟子》曰:\"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出《酉阳杂俎》)

【译文】

隋朝末年,有个叫督君谟的人擅长闭着眼睛射箭。想射中眼睛就射中眼睛,想射中口就射中口。有个叫王灵智的人跟督君谟学习射箭,认为已将督君谟的技艺全都学到手了,想射死督君谟,他好独占鳌头,天下第一。督君谟手中持一短刀,王灵智射过来的箭,他都用刀拨落。只有一只箭,督君谟张开口承接,咬着了箭头笑着对王灵智说:\"你跟我学射箭学了三年,自以为将我的技艺都学去了。其实,我还没有教你用牙齿咬箭头的方法呢!\"《列子》中说:具蝇古擅长射箭,他有个弟子叫飞卫,比他师父具蝇古的技艺还高。有个叫纪昌的人,又跟飞卫学习射箭。他用征角作弓,用朔逢作竿,能够射穿虱子的心,已将飞卫的射箭技艺全都学到手里,认为普天下能够跟自己相匹敌的只有师父飞卫一个人,于是想谋害飞卫。师徒二人在野外相遇,互相对射,箭镞相撞同时坠地,连点尘土都不扬起来,师父飞卫的箭先射完了,徒弟纪昌还剩下一只,射向飞卫。飞卫用棘刺的尖端来接纪昌射来的箭,一点偏差也没有。于是,两人痛哭流涕地将手中的弓扔在地上,互相请求为父子关系。并且刻背盟誓:谁也不得将射箭的技艺告诉他人。《孟子》上说:逢蒙跟羿学习射箭,将羿的射箭技艺全都学到手后,觉得只有师父羿可以超过自己,于是射死了后羿。\"

----------------------------------------

李钦瑶

天宝末,有骑将李钦瑶者,弓矢绝伦。以劳累官至郡守,兼御史大夫。至德中,隶临淮,与史思明相持与陕西。晨朝合战,临淮布阵徐进。去敌尚十许里,忽有一狐起于军前,踉跄而趋,若导引者。临淮不怿曰:\"越王轼怒蛙,盖激励官军士耳。狐乃持疑妖邪之物,岂有前阵哉。\"即付钦瑶以三矢,令取狐焉。钦瑶受命而驰,适有浅芜三二十亩,狐奔入其中。钦瑶逐之,歘有野雉惊起马足,径入云霄。钦瑶翻身仰射,一发而坠。然后鸣鞭逐狐,十步之内,拾矢又中。于是携二物以复命焉。举军欢呼,声振山谷。时回鹘列骑置阵于北原,其首领仅一二百辈。弃军飞马而来,争捧钦瑶,似为神异。仍谓曰:\"尔非回鹘之甥。不然,何能弧矢之妙,乃得如此哉。\"(出《集异记》)

【译文】

唐玄宗天宝末年,有个骑兵将领叫李钦瑶,射箭的技艺没有人可以跟他相比。因为成功而连续升迁到郡守,兼任御史大夫。唐肃宗至德年间,李钦瑶隶属于临淮军,跟史思明在陕西两军对峙。一天早晨,两军交战。临淮军布好阵,徐徐向前开进。在距离敌军还有十几里的地方,在军队前边忽然出现一只狐狸,踉踉跄跄地奔跑,象是在前引导带路。临淮军统帅不高兴地说:\"越王勾践出兵伐吴时,在路上遇一只鼓足气的蛤蟆,勾践凭车前横木向这只鼓足气的蛤蟆表示敬意,是为了鼓励士气。狐狸乃是犹疑妖邪的东西,怎么能让它在军阵前呢?\"立即交给李钦瑶三只箭,命令他前去射杀这只狐狸。李钦瑶接受命令驱马前驰,遇到方圆二三十亩大小的一片浅草地。狐狸奔进这片草地里,李钦瑶追过去,忽然在马蹄旁边惊起一只野鸡,径直飞入空中。李钦瑶继续鸣鞭催马追逐狐狸。十步之内,张弓射箭,又一箭射中狐狸。于是,李钦瑶手里拿着一狐一鸡,回到军中禀报主帅。见此情景,全军将士欢呼声振动山谷。当时,对面的回鹘骑兵正列阵在北面的原野上。回鹘军的骑兵几乎有一万左右。他们的首领见李钦瑶连射连中,也兴奋地离开军队飞马跑过来,争着抱住李钦瑶,将他视为神人。对李钦瑶说:\"你不是回鹘的外甥吗?不然,怎么能射一手这么好的箭啊!\"

----------------------------------------

苏州游僧

苏州重玄寺阁一角忽垫,计其扶荐之功,当用钱数千贯。有游僧曰:\"不足劳人,请得一夫,斫木为楔,可以正之。\"寺主从焉。游僧每食讫,辄取楔数十,执柯登阁,敲椓其间。未旬日,阁柱悉正。旧说圣善寺阁常贮醋十瓮,恐为蛟龙所伏,以致雷电。(出《国史补》)

【译文】

苏州重玄寺的一座阁楼,忽然有一角下陷。寺里的僧人初步估计要想将它扶正,得花费几千贯钱。有位游方僧说:\"不需要动用那么多的人力,只要雇用来一个人给我砍木楔,我一个人就可以将它扶正。\"寺里的方丈采纳了这位游方僧的建议。这位游方僧每天吃完饭,就拿着几十个木楔,带着一把斧子,上到阁楼上。这敲敲,那钉钉,不过十天,用这种钉楔扶正的方法,将阁楼的柱子都扶正了。还有,旧时曾有一种说法。说圣善寺阁里,常常贮放着十瓮醋,说是怕有蛟龙蛰伏在里面,引来雷电。

----------------------------------------

江西人

江西人有善展竹,数节可成器。又有人熊葫芦,云翻葫芦易于翻鞠。(出《酉阳杂俎》)

【译文】

江西人有擅长用展竹的方法制作竹器的,几节竹子就可以制成一个竹器。还有一个叫熊葫芦,他说:\"翻制一个葫芦,就象翻球一样容易。\"

----------------------------------------

僧灵鉴

贞元末,阆州僧灵鉴善弹,常自为弹丸,其弹丸方。用洞庭沙岸下土三斤,炭末三两,资末一两,榆皮半两,泔澱二勺,紫矿二两,细沙三分,藤纸五张,渴毾汁丰合,九味和捣三杵,齐丸之,阴干。郑汇为刺史时,有当家名寅,读书善饮酒,汇甚重之。寅常与灵鉴较角放弹。寅指一树节,相去数十步。曰:\"中之获五千。\"寅自一发而中之,弹丸反射而不破。灵鉴控弦,百发百中,皆节陷而丸碎焉。(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德宗贞元末年,阆州有个叫灵鉴的僧人擅长弹丸。这位灵鉴和尚自己制作弹丸,是方形的。它的用料配方是:洞庭湖沙岸下的土三斤,炭末三两,资末一两,榆树皮半两,淘米泔水沉淀物二勺,紫矿树脂二两,细沙三分,藤纸五张,渴毾汁半盒。将这九种原料放在一块儿,捣三千杵,然后都作成弹丸,慢慢阴干后便可以使用。郑汇任阆州刺史时,有个叫寅的人给他主持家政。此人喜欢读书,能饮酒,郑汇很是看重他。寅有一次跟灵鉴和尚比赛弹丸。寅指着一个树节说:\"这个树节距离你我有几十步远,谁能射中它赢钱五千文。\"说完,寅先弹一弹,果然射中了树节。弹丸反弹回来,完好无缺。灵鉴和尚拉弓控弦,百发百中。所射出去的弹丸都陷入到树节中,而且都碎在里面。

----------------------------------------

张芬

张芬曾为韦皋行军,曲艺过人。力举七尺碑,定双轮水磑。常于福感寺赶鞠,高及半塔。弹弓力五斗。常拣向阳巨笋,织竹笼之。随长旋培,常留寸许。度竹笼高四尺,然后放长。秋深,方去笼伐之。一尺十节,其色如金,用成弓焉。每涂墙方丈,弹成\"天下太平\"字。字体端研,如人摸成。(出《酉阳杂俎》)

【译文】

张芬曾经任过韦皋的行军司马,该人有些特殊的技艺超过常人。他能举起七尺长的石碑,能够拉住双轮水磨让它停住不能转动。张芬有一次在福感寺踢球,一脚将球踢到塔身的一半那么高。张芬能使用五斗力的弹弓。这种弓的制作方法是:每年春季,挑选向阳生长的巨笋,用编织成的竹笼将它罩起,随着笋往上长而随时培土,始终让它留在土外面约一寸左右。等到估计竹笼有四尺高了,就可以不培土让竹笋自然生长了。到了深秋,挪去竹笼将竹笋砍下来。这种竹子一尺长有十个节,颜色象金子一样呈金黄色。再将这种竹子制作成弓。张芬经常在墙壁上涂成一丈见方大小的一块白地,用弹弓弹成\"天下太平\"四个大字。字体端正研丽,象人手摹写的一样。

----------------------------------------

河北将军

建中初,有河北将军姓夏,弯弓数百斤。常于球场中,累钱十余,走马,以击鞠杖击之。一击一钱飞起,高六七丈,其妙如此。又于新泥墙安棘刺数十,取烂豆,相去一丈,掷豆贯于刺上,百不差一。又能走马书一纸。(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德宗建中初年,有个姓夏的河北将军,能拉动几百斤的硬弓。这位将军一次在球场上,将十几枚铜钱摞在一起,他骑马飞驰过来,用击球的拐杖击钱,一次只击飞一枚铜钱,飞出去高达六七丈。他的绝妙功夫就是这样的啊!这位夏将军在新抹的泥墙上插刺棘几十株,手中拿着煮烂的豆子,距离有一丈远,投掷墙上的棘刺,百发百中,没有一枚豆子不是穿在棘刺上的。这位夏将军还能在飞驰的马上握笔在纸上写字。

----------------------------------------

西蜀客

又张芬在韦皋幕中,有一客于宴席上,以筹碗中绿豆击蝇,十不失一。一座惊笑。芬曰:\"无费吾豆。\"遂指起蝇,拈其后脚,略无脱者。(出《酉阳杂俎》)

【译文】

张芬在韦皋帐下任幕僚时,有一位西蜀来的客人,在宴席上用筹碗中当筹码用的绿豆击苍蝇,十击十中,满座客人都惊讶大笑。张芬说:\"不要浪费我的豆子。\"说着用手指捉苍蝇,都掐住苍蝇的后脚,几乎没有脱逃的。

----------------------------------------

陟屺寺僧

荆州陟屺寺僧那照善射,每言照射之法。凡光长而摇者鹿;贴地而明灭者兔;低而不动者虎。又言夜格虎时,必见三虎并来。狭者虎威,当刺其中者。虎死,威乃入地,得之可却百邪。虎初死,记其头所藉处,候月黑夜掘之。欲掘时,必有虎来吼掷前后,不足畏,此虎之鬼也。深二尺,当得物如琥珀,盖虎目光沦入地所为也。(出《酉阳杂俎》)

【译文】

荆州陟屺寺有个叫那照的僧人擅长根据野兽眼睛夜间发出的光来判断他是什么兽。这位僧人谈起这种方法时说:\"在夜间,凡是眼睛发出的光亮长而摇动的,一准是鹿;贴地面而又时而亮时而灭的,一准是野兔;低而不协的,一准是虎。\"这位僧人又说:\"夜间跟虎搏斗,你一定会看见有三只虎一同向你扑来。这是由于距离太近,虎纵跳疾速造成的。应当刺杀中间的那只,才能刺中。虎死后,虎威就进入地里。得到虎威可避各种邪魔。虎刚死时,你要记住虎头所枕的位置。等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去挖掘。挖掘时,一定有虎在你的前后吼叫跳跃,不要怕,那是死虎的鬼魂。掘地二尺深,你可以找到一种东西,象琥珀。它就是虎的目光掉入地里所形成的虎威!\"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