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

弈棋 羊玄保 王积薪 一行 韦延祐 日本王子

弹棋 汉成帝 魏文帝 藏钩 桓玄 高映 石旻 

杂戏弈棋

----------------------------------------

羊玄保

宋文帝善奕棋,常与太平羊玄保棋。玄保戏赌得宣城太守,当敕除以为虚受。(出《谈薮》)

【译文】

宋文帝喜爱围棋。常常跟太平人羊玄保下棋。羊玄保开玩笑地说:\"我要赢了,请皇上授任我为宣城太守。\"一局完了,果然羊玄保胜了。宋文帝授予他宣城太守的虚职。

----------------------------------------

王积薪

玄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棋者王积薪从焉。蜀道隘狭。每行旅止息,道中之邮亭人舍,多为尊官有力之所先。积薪栖无所入,因沿溪深远,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皆阖户,止给水火。才暝,妇姑皆阖户而休。积薪栖于檐下,夜阑不寝。忽闻堂内姑谓妇曰:\"良宵无以适兴,与子围棋一赌可乎?\"妇曰:\"诺。\"积薪私心奇之:堂内素无灯烛,又妇姑各在东西室。积薪乃附耳门扉。俄闻妇曰:\"起东五南九置子矣。\"姑应曰:\"东五南十置子矣。\"姑又曰:\"起西八南十二置子矣。\"姑又应曰:\"西九南十置子矣。\"每置一子,皆良久思唯。夜将尽四更,积薪一一密记,其下止三十六。忽闻姑曰:\"子已败矣,吾止胜九枰耳。\"妇亦甘焉。积薪迟明,具衣冠请问。孤姥曰:\"尔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积薪即出囊中局,尽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数,孤姥顾谓妇曰:\"是子可教以常势耳。\"妇乃指示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积薪即更求其说,孤老笑曰:\"止此亦无敌于人间矣。\"积薪虔谢而别。行十数步,再诣,则失向来之室闾矣。自是积薪之艺,绝无其伦。即布所记妇姑对敌之势,罄竭心力,较其九枰之胜,终不得也。因名\"邓艾开蜀势\",至今棋图有焉,而世人终莫得而解矣。(出《集异记》)

【译文】

唐玄宗南巡巴蜀,文武百官随同一起前往。翰林院擅长下围棋的王积薪,也是随行的人中的一个。巴蜀的道路狭窄而又险要。由于随行人员太多,每到一处需要歇息投宿时,这个地方的邮亭馆舍,多数都让官位显贵的人占用了。王积薪没有地方歇宿,只好沿着溪流向远处找寻,借住在山中的孤寡老人家中,家中只有婆媳二人,都关着门,只给他提供饮用的水和取暖的火。天刚黑,婆婆和媳妇就将门闭好歇息。王积薪栖息在屋外房檐下,夜已经深了还是没有入睡。忽然听到屋里儿媳对婆婆说:\"这么好的夜晚没有什么好玩的,咱们婆媳俩下盘围棋怎么样?\"婆婆回答说:\"好吧\"。王积薪听了心中特别奇怪:\"屋里没有点灯照明,婆媳又各在东、西二屋,她们是怎么下的围棋呢:\"于是将耳朵贴在门缝旁边偷听。过了一会儿,听到婆婆说:\"起东五南九置一子。\"媳妇回答说:\"在东五南十二置一子。\"婆婆说:\"起西八南十置一子。\"媳妇说:\"在西九南十置一子。\"婆媳俩每下一子都思考很长时间。天四更快过去了,王积薪暗中记下来婆媳俩只下了三十六子。忽然听到婆婆说:\"你败局已定了。我已经赢了九子!\"对屋里的媳妇也认可了。天亮后,王积薪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叩门请教。婆婆说:\"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摆一盘棋我看看。\"王积薪立即从随身携带的行囊里拿出棋盘与棋子来,将他平生所掌握的最高妙的棋阵摆上。还没有摆到十几个子,婆婆对媳妇说:\"这位先生可教给他几个定势。\"于是,媳妇指导王积薪攻、守、杀、夺、救应、防拒的方法,说的都很简略。王积薪请求进一步讲授一些较为深难的方法,婆婆笑着说:\"只这些就可以让你在人世间没有敌手了!\"王积薪真诚地表示感谢,告辞出来。走了十多步,又返回去想找找两位婆媳,怎么找也找不到这家人家了。从这以后,王积薪的棋艺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他随即摆布两位婆媳下的那盘棋,用尽心力想布出胜九子的格局,始终没有布出来。就把这局棋名为\'邓艾开蜀势\',至今还有棋谱,而当世的人谁也解不了这局棋。

----------------------------------------

一行

一行本不解奕棋,因会燕公宅,观王积薪棋一局,遂与之敌。笑谓燕公曰:\"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晋罗什与人棋,拾敌死子,空处如龙凤形。或言王积薪对玄宗棋,局毕,悉持出。(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一行和尚原本不会下围棋。因为在燕国公家里,看了王积薪的一局棋后,就跟王下了一局。笑着对燕国公说:\"下这种棋就是争先啊!如果按照贫僧的四句乘除口诀来考虑,那么人人都能成为国手。\"晋朝人罗什跟人下围棋,捡取对方的死子,空出来的地方呈龙凤形。还有人说,王积薪与唐玄宗对奕,一局完了,将玄宗皇帝所下的子都围成死子捡出去。

----------------------------------------

韦延祐

韦延祐围棋,与李士秀敌手。士秀惜其名,不肯先。宁输延祐筹,终饶两路。延祐本应明经学,道过大梁。其护戎知其善棋。表进之。遂因言江淮足棋人,就中弈棋明经者多解。(出《嘉话录》)

【译文】

韦延祐喜欢下围棋。一次,他与李士秀对奕。李士秀顾惜他的名声,不肯占先,宁愿输给他几个子,最终让韦延祐两路。韦延祐本来是去选拔应试明经的举子的,路过大梁时,他的随从知道他喜欢下围棋,告诉他江淮一带有很多奕棋能手。于是,这一带应报名试明经的举子,凡是能下围棋的人多数都被选中解送入京。

----------------------------------------

日本王子

大中中,日本国王子来朝,献宝器音乐。上设百戏珍馔以礼焉。王子善围棋,上敕待诏顾(\"顾\"原作\"颜\",据明抄本改。)师言对手。王子出楸玉棋局,冷暖玉棋子。云:\"本国之东三万里,有集真岛,岛上有凝霞台,台上有手谭池,池中出玉子。不由制度,自然黑白分明。冬温夏冷,故谓之冷暖玉。更产如楸玉,状类楸木。琢之为棋局,光洁可鉴。\"及师言与之敌手,至三十三下,胜负未决。师言惧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即谓之镇神头,乃是解两征势也。王子瞪目缩臂,已伏不胜。回话鸿胪曰:\"待诏第几手耶。\"鸿胪诡对曰:\"第三手也。\"师言实称国手。王子曰:\"愿见第一。\"曰:\"王子胜第三,方得见第二,胜第二,得见第一。今欲见第一,其可得乎?\"王子掩局而吁曰:\"小国之第一,不如大国之第三。信矣!\"今好事者,尚有顾师言\"三十三下镇神头图\"。(出《杜阳编》)

【译文】

唐宣宗大中年间,日本国王子来唐朝拜见,进献音乐和种种宝器。宣宗皇帝安排宫中艺人为王子表演各种杂技,又命御厨摆设丰盛的宴席来招待日本王子。日本王子擅长下围棋。宣宗皇帝命令待诏顾师言与日本王子对奕。日本王子取出带来的楸玉棋盘,冷暖玉棋子,说:\"我们日本国东南三万里远的海中有一个集真岛,岛上有一座凝霞台,台上有个手潭池。池子里出产一种玉子,不用加工制作,自然分成黑、白二色,而且冬天温热,夏天凉爽,因此叫冷暖玉。这座岛上还长着一种叫如楸玉的树,形状跟楸树相类似。用这种楸山木雕刻成的棋盘,光洁度可以照人。\"顾师言跟日本王子对奕,下到第三十三手时,还不分胜负。顾师言唯恐输给日本王子而辱没了皇上的命令,握着棋子的手都沁出汗来,思考许久,才落下这一子,即后人称为\"镇神头\"的这一手。于是,两方互相杀子相持不下的局面才得以化解。日本王子瞪着双眼、缩着肩膀,定定地望着棋盘,已经认输了。日本王子问负责接待的鸿胪卿:\"顾待诏在大唐国围棋高手中是第几名?\"鸿胪卿谎说道:\"是第三名。\"实际上,顾师言是国手,第一名。日本王子说:\"能否见见第一名?\"鸿胪卿说:\"王子胜了第三名,才能见到第二名。胜了第二名,才能见到第一名。现在王子您急着想见到第一名,能见到吗?\"日本王子双手按着这盘棋,感叹地说:\"小国的第一名,不及大国的第三名。我确实信了。\"直到今天,有些喜欢搞收藏的人,还藏有顾师言\"三十三手镇神头图\"的棋谱。

----------------------------------------

弹棋

汉成帝

汉成帝好蹙鞠,群臣以蹙鞠劳体,非尊者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刘向奏弹棋以献,上悦。赐之青羔裘紫丝屡,服以朝觐。(出《小说》)

【译文】

汉成帝喜爱踢球,朝中的大臣们认为踢球劳累身体,不是尊贵的人适合作的。汉成帝问:\"我喜欢这样。你们可以选择类似的活动而又不劳累身体的,向我推荐一下。\"刘向将弹棋推荐给汉成帝。汉成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黑羔的皮衣、紫色丝织品作的鞋,他穿上这衣服和鞋来朝见皇上。

----------------------------------------

魏文帝

弹棋,魏宫内用装棋戏也。文帝为之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者。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低头拂棋,妙殆逾于帝。(出《世说》)

又文帝尝云:\"予于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妙。少时尝为之赋。昔京师妙工有二焉,合卿侯东方世安、张公子,常恨不得与之对也。\"今弹棋用棋二十四色,色别贵贱。又魏戏法。先立一棋与局中,余者间白黑圆绕之,十八筹成都。(出《世说》)

【译文】

弹棋,是三国时曹魏宫内用的妆套戏。魏文帝特别会玩弹棋,用手巾每拂棋子,没有不中的。有位客人自称会玩弹棋。魏文帝让他弹弹看看。这位客人俯身低头用头上戴的葛巾每拂棋子,每拂必中,技艺的高妙完全超过了魏文帝。

又:魏文帝曾经说过:\"我对其它玩耍游戏很少喜爱,只有弹棋稍稍玩得好一些。小时候,我曾撰写过一篇《赋》,写的是咏叹弹棋这种游戏的。当年京城中有两位弹棋高手,他们就是东方世安与张公子,一位是公卿,一位是王侯。我常常为不能跟这二位对弹而感到遗憾啊!\"现今玩的弹棋,使用的是二十四色棋子,用颜色来区别棋子的贵贱。又:魏文帝时弹棋的玩法是:\"先立一枚棋子在局,其余的黑白相间绕着中间这枚棋子围成一个圆,\"十八筹成都\"。

----------------------------------------

藏钩

旧言藏钩起于鉤弋,盖依辛氏《三秦记》云:汉武鉤弋夫人手拳,时人效之,目为藏钩也。殷敬顺《敬训》曰:彄与抠同,众人分曹,手藏物,探取之。又令藏钩,乘一人,则来往于两朋,谓之誐鸱。《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较胜负。若人偶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为飞鸟。又令为此戏,必于正月。据《风土记》,在腊祭后也。庾阐《藏钩赋》云:予以腊后,命中外以行钩为戏矣。(出《酉阳杂俎》)

【译文】

从前有人说\"藏钩\"这种游戏,起自于汉武帝的皇妃钩弋。按照辛氏《三秦记》上的记载:汉武帝的妃子钩弋夫人手指拳卷着不能伸直,当时的女人们争相效仿,被看成是藏钩。殷敬顺殷敬训说:\"彄与抠相同。玩的人分成对,或组,手中隐藏着东西,让对方猜它藏在那只手中,又叫藏钩。如果分成对(或组)后,还剩下一个人,就来往于两组之间,叫\'誐鸱\'。\"《风土记》上说:\"藏钩这种游戏,分成两组竞赛胜负。如果参加游戏的人正好是偶数,就分成敌对的两组;如果出现了单数,就让多出来的这个人为\'游附\'。或属于上边那组,或属于下边那组。又称为\'飞鸟\'。\"又有种说法,作这种游戏,一定得在正月。据《风土记》上记载,是在腊月祭祀之后。庾阐撰写的《藏钩赋》上说:\"必须在腊祭之后,才允许宫内宫外玩藏钩的游戏。\"

----------------------------------------

桓玄

殷仲堪与桓玄共藏钩,一朋百筹。桓朋欲不胜,唯余虎探在。顾恺之为殷仲堪参军,属病疾在廨。桓遣信,请顾起病,令射取虎探。即来,坐定。语顾云:\"君可取钩。\"顾答云:\"赏百匹布,顾即取得钩。\"桓朋遂胜。(出《渚宫故事》)

殷仲堪和桓玄一块儿玩藏钩游戏,一组为一百个筹码。桓玄眼看要输了,对方只剩下武探一个人没有被猜了。当时,顾恺之在殷仲堪手下任参军,因身体不舒服在官衙中休息。桓玄派人捎信告诉他,请他带病出来,猜虎探哪只手中藏着钩。顾恺之来到后,刚坐好,桓玄说:\"你可以猜猜虎探哪只手里藏着钩\"顾恺之说:\"赏我一百疋布,我就猜。\"顾恺之当即猜中取得了钩。于是,桓玄这组取得了胜利。

----------------------------------------

高映

旧说,藏彄令人生离,或言占语有征也。举人高映,善意彄。殷成式常于荆州藏钩,每曹五十余人,十中其九。同曹钩亦知其处,当时疑有他术。访之,映言但意举止辞色,若察因视盗也。(出《酉阳杂俎》)

【译文】

从前有一种说法:玩藏钩会让人在活着的时候与亲人离别见不到面。还有一种说法是\"藏钩\"这句话中有某种不祥的征兆。举人高映,非常会猜钩。有个叫殷成式的人,一次在荆州跟高映玩藏钩游戏,每组有五十多人,高映猜十次有九次能猜中。自己这组钩藏在哪里,他也知道。当时人们都认为高映有别的法术。问高映,他说:\"我主要是靠观察举止神情进行判断。就象审察罪犯和寻找偷盗的人一样。\"

----------------------------------------

石旻

山人石旻尤妙打彄。与张又新兄弟善。暇夜会客,因试其意彄,注之必中。张遂置钩于巾襞中,旻良久笑曰:\"尽张空拳。\"有顷眼钩,在张君幞头左翅中,其妙如此。旻后居扬州,段成式因识之。曾祈其术,石谓成式可先画人首数十,遣胡越异貌,辩其相当授。疑其见始,竟不及画。(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有位隐士叫石旻,非常善于猜钩。这位隐士跟张又新兄弟关系密切。一次晚上闲着没事,跟宾客一块儿玩藏钩。张又新兄弟想试试石旻是否真的能凭意念猜钩,每次下赌注,石旻都能猜中。后来,张家兄弟将钩藏在头上戴的帽子翅里。石旻沉思好长时间,笑着说:\"都是空拳,没有在手里。\"石旻用眼睛观察了一会儿,说:\"在张君帽子左翅中。\"石旻就是这样擅长猜钩。石旻后来移居扬州,因此段成式结识了他。段成式曾经请求石旻将猜钩的方法教授给他。石旻对段成式说:\"你可以先画几十个人的头像,要找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里相貌奇异的人。能辨识出这些头像后,我才教给你猜钩的秘法。\"段式成怀疑石旻是在欺诳他,竟然没有画人头像。

----------------------------------------

杂戏 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于中,恶其矢跃而出也。郭舍人则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谓之为\"骁\"。言如博之羿棋,于辈中为骁杰也。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出《西京杂记》)

小戏中,于为局一枰,各布五子,角迟速。名\"蹙融\"。段成式读座右方,为之\"蹙戎\"。(出《酉阳杂俎》)

贞元中,董叔儒进博局并经一卷,颇有新意,不行于时。洛阳令崔师本又好为古文\"樗捕\"。其法:三分其子三百六十,限以二关,人执六马,其骰五枚。分上为黑,下为白。黑者刻二为犊,白者刻二为雉。掷之,全黑乃为卢,其彩十六;二雉三黑为雉,其彩十四;二犊三白为犊,其彩十;全白为白,其彩八;四者贵彩也。开为十二;塞为十一;塔为五;秃为四;枭为二;撅为三。(二六者杂采也。)贵彩得连掷,得打马,得过关,余彩则否。新加进六两彩。(出《国史补》)

贞元中,有杜劝好长行。皆有佳名,各记有轻妙。夏中用者为冷子,取其似蕉葛之轻健而名之。(出《嘉话录》)

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黑黄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六。天后尝梦双六不胜,狄梁公言宫中无子是也。后人新意,长行出焉。又有小双六、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然无如长行也。临险易者,喻时事焉。适变通者,方易象焉。王公大人,颇或耽玩,至于废庆吊,忘寝食。及博徒用之,于是强各争胜,谓之撩零。假借分画,谓之囊家。囊家什一而取,谓之乞头。有通宵而战者,有破产而输者。其工者近有谭镐、崔师本首出。围棋次于长行,其工者近有韦延祐、杨芃首出。如弹棋之戏甚古,法虽设,鲜有为之。其工者近有吉达。高越首出焉。(出《国史补》)

【译文】

汉武帝时,郭金人擅长玩投壶游戏。他投壶用的是竹子制作的筹箭,不用棘筹箭。古人玩投壶,只看投没投中,不看投中后能不能返跳回来。因此用小豆为筹投壶,厌恶筹箭投中壶后又返跳出来。郭舍人却用力投筹箭让它返跳回来,投一支筹箭可以返跳回来一百多次,称为\"骁\"。是说勍象玩羿棋似的。郭舍人在当时玩骁投壶的人中,是位最杰出的高手。每次给汉武帝投壶,都能博得皇上赏赐给他黄金、丝帛等物。

小的博戏中,有在一个棋盘上,双方各摆五子,比赛快慢,叫\"蹙融\"。段成式在他所撰写的《读座右方》中,称为\"蹙戎\"。

唐德宗贞无年间,董叔儒进献一个棋盘,和关于如何玩这种棋的书一卷。这种博具与玩法特别新奇,在当时还没有流行。洛阳县令崔师本喜欢玩古代文献上记载的樗捕。玩的方法是:\"将三百六十子分成三等份,设有二道关口,每人持有六匹马,骰子五枚。骰子上面是黑色,下面是白色。黑面刻二犊,白面刻二雉。掷骰子。五枚骰子全是黑面在上叫\"卢\",得十六彩。二支白面三支黑面叫\"雉\"得十四彩。二支黑面三支白面叫\"犊\",得十彩。五支骰子仓是白面在上叫\"白\",得八彩。上面四样是贵彩。开是十二彩,塞是十一彩,塔是五彩,秃是四彩,枭是二彩,撅是三彩。掷得贵彩的可以连续掷,可以打马,可以过关。其余那些杂彩就不行连续掷,不行打马,不行过关了。新加进六两彩。

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个叫杜劝的人喜爱玩长行。各种样式的长行,都有很漂亮的名字,轻便巧妙。夏季用的长行是用一种轻纱制作的,是因为这种轻纱象蕉布一样轻盈而又结实,因此叫\"冷子\"。

现在的赌博游戏,长行最为盛行。这种赌博游戏,有棋盘有棋子。棋子分黑、黄两种颜色,各有十五枚。掷彩的骰子有两枚。这种玩的方法是由据槊、双陆演变来的。武则天皇后,一次梦见玩双陆没有获胜。梁国公狄仁杰给她圆梦说是暗喻宫中没有立太子啊。以后的人另出新意,才产生出长行这种赌博游戏。还有小双陆、围透、大点、小点、游谈、翼凤等种类,然而都不如长行。以简俭自省的人,用它来晓喻时事;那些应变通达的人,通过它来察觉世风发生的变化。王公显贵们,有很多人都沉溺在赌博长行中,达到了一些庆典、丧事都不去参加,吃饭睡觉都顾不上的程度。至于那些赌徒们,各自争强斗胜,被说成是\"赌博争胜\";那些凭借按排赌局而取钱的人,被称为\"设赌抽头取利者\"。这些设赌抽头取利的人,赢钱的人赢十他取一,称为\"乞头\",即讨取头钱。有的人通宵达旦地进行这种赌博,有的人输得倾家荡产。玩长行的高手中,近代有谭镐、师本为第一,玩围棋的仅次于长行,也较风行。玩围棋的高手中,韦延祐、杨芃为第一。象弹棋这种博戏,由于它太古老了,玩的方法虽然有,但是很少有人玩。玩弹棋的高手中,近代的吉达、高越为第一。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