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

周穆王 周灵王 王子乔 方丈山 昆吾山 汉太上皇 汉武帝 轻玉罄 李夫人 吉光裘 西毒国 桂宫 西胡渠王 汉宣帝 刘表

----------------------------------------

周穆王 周穆王时,西戎献玉杯,光照一室。置杯于中庭,明日水满。杯香而甘美,斯仙人之器也。(出《十洲记》)

【译文】

周穆王时,西戎国进献一只玉杯。这只玉杯发出的光,能将满室照亮。将玉杯放在庭院中,第二天就能出现满满一杯的水。这只玉杯能发散出甘美的香气,是一只仙人的器皿啊!

----------------------------------------

周灵王

周灵王二十三年起昆阳台。渠胥国来献玉骆驼高五尺,琥珀凤凰高六尺,火齐镜高三尺,暗中视物如昼,向镜则影应声。周人见之如神。灵王末,不知所之。(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周灵王二十三年,修造成昆阳台。有渠胥国的使臣来朝贺,进献一尊玉石骆驼,五尺高。献一只琥珀凤凰。六尺高。还献一枚火齐镜,三尺高。在黑暗中看东西象在白天一样,面对着镜子,你会听到镜子里的人影回应你的声音。满朝文武官员都将这面火齐镜看成神镜。周灵王死后,这些神物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

王子乔

王子乔墓在京陵,战国时,有人盗发之。都无见,惟有一剑悬在圹中。欲取而剑作龙虎之声,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神仙经》云:真人去世,多以剑代。五百年后,剑亦能灵化。此其验也。(出《世说》)

【译文】

周灵王的太子乔的陵墓,在周室皇陵内。战国时,有盗墓人将它挖开。墓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有一柄宝剑悬挂在墓穴中。盗墓人想将宝剑取走,宝剑立即发出龙吟虎啸的声音,吓得盗墓人不敢取。过了一会儿,宝剑自己飞上天去。《神仙经》上说:\"真人仙世以后,多数都用剑来替代他葬入坟墓。过了五百年,代葬的宝剑也能得道升仙。\"王子乔墓中的这柄宝剑,就是一个证明啊。

----------------------------------------

方丈山

方丈山一名峦稚。东有龙场千里,玉瑶为林。龙常斗此处,膏血如流水。膏色黑者,著地坚凝如漆,而有紫光,可为宝器。(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方丈山,又名峦稚。山东面有龙场千里,龙场上长着玉瑶林。龙经常在这里争斗,膏血流得象水一样。流在地上呈黑色,凝固后坚硬如漆,泛着紫光,可用它来做宝器。

----------------------------------------

昆吾山

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地。掘深百丈,犹未及泉,惟见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劲利,土亦刚而精。至越王句践,使工人以白牛马祠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则光昼暗。金阴物也,阴盛则阳灭。二名断水,以之划水,开而即不合。三名转魄,以之指月,则蟾兔为之侧转。四名悬翦,飞鸟游虫,遇触其刃,如斩截焉。五名惊鲵,以之泛海,则鲸鲵为之深入。六名灭魂,挟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却邪,有妖魅者,见之则止。八名真刚,以之切玉断金,如刻削土木矣。以应八方之气铸之者。(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昆吾山,山里面埋藏着丰富的赤金,颜色如火。从前黄帝征伐蚩尤,在这里驻扎军队,向地下挖了一百多丈深,也没有找到泉水,只见里面有东西象火星一样闪闪发光。昆吾山的地底下多丹矿。将丹矿石采上来,可以炼出铜。铜的颜色是青色的,非常坚利。这里的泉水都是红色的,山上的草木都长得有劲而且坚利。山上的土刚硬、精沉。到了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派工匠带着白牛、白马上山,去祭祀昆吾神。之后,开采山中的矿石,经过冶炼,铸成八只宝剑。第一只宝剑叫\"掩日\",用它指着太阳,太阳光立即暗下来。金,是阴物,阴盛则阳灭,第二只宝剑叫\"断水\",用它划水,立即将水划开,不能合上。第三只宝剑叫\"转魄\",用它指向月亮,月亮上面的金蟾和玉兔随着它转动。第四只宝剑叫\"悬翦\",飞鸟游虫碰上它,立即被折成两断。第五只宝剑叫\"惊鲵\",用它来搅动海水,长鲸巨鲵都恐惧得钻入海底。第六只宝剑叫\"灭魂\",持着它夜间行路,鬼魅躲得你远远的。第七只宝剑叫\"却邪\",哪地方出了妖魅鬼怪,将它放在那儿,立刻妖魅就不来了。第八只宝剑叫\"真刚\",用它来切玉断金,如同刻木削土一样。以上八只宝剑,在铸造中,工匠们感应八方的精气炼铸而成。

----------------------------------------

汉太上皇

汉太上皇微时,常佩一刀长三尺。上有铭,其字虽难识,疑是殷高宗伐鬼方时,作此物也。太上皇游丰沛山泽中,穷谷里有人欧冶铸。上皇息其傍,问曰:\"此铸何器?\"工人笑而答曰:\"为天子铸剑,勿泄言。\"上皇谓为戏言,了无疑色。工曰:\"今所铸铁,钢砺难成。若得翁腰间佩刀,杂而冶之,即成神器,可以克定天下。星精为辅佐,以歼三猾。水衰火盛,此为异兆也。\"上皇曰:\"余有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俦。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魍魉,莫难逢之。削玉镌金,其刃不卷。\"工人曰:\"若不得此匕首以和铸,虽欧冶专精,越工砥锷,终为鄙器。\"上皇即解腰间匕首,以投于炉中。俄而烟焰冲天,日为之昼暗。及乎剑成,杀三牲衅祭之。铸工问上皇:\"何时得此匕首。\"曰:\"秦昭襄王之时,余行,逢一野人于路。授余云:\'殷时灵物,世世相传。\'上有古书,记其年月。\"及剑成,工人规之,其铭面存,叶前疑也。工人即持剑授上皇,上皇以赐高祖。高祖长佩于身,以歼三猾。及天下已定,授吕后,藏于宝库之中。守藏者见白气如云,出于户外,如龙蛇,改其库名曰\"灵金藏\"。及诸吕擅权,白气亦灭。及惠帝即位,以此库贮禁兵器,改曰灵金内府。(出《王子年拾遗记》)

又汉帝相传以秦王(相传以秦王五字原作□为□奏□。据明抄本改补。)子婴所奉白玉玺,高祖斩白蛇剑。剑上皆用七采珠(\"上皆用七\"四字及\"珠\"字原空缺,据黄本补。)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其光(\"室中其光\"四字原空缺,据黄本补。)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殊\"原作\"昧\",据明抄本改。)十二年一加磨龙,刃上常若霜(\"上常若霜\"四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雪。开匣板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出《酉阳杂俎》)

【译文】

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当年未显贵时,身边经常佩带一把刀,长三尺,上面刻有铭文。这些铭文虽然很难认识,但是怀疑这把刀很可能是殷商时期高宗征伐鬼方国时铸造的。一次,刘邦的父亲去丰沛山泽中,看到山谷里有人在冶炼、打造器具。刘邦的父亲在旁边歇息,问道:\"你们在铸造什么器具?\"工匠们笑着回答道:\"我们在为天子铸剑。不要对外面的人说哟!\"刘父认为这是笑谈,一点也未感到惊异。工匠们说:\"我们现在用的铸铁,怎么冶炼打造都很难将它铸成剑。如果将老汉你身边佩的这把刀投放到炉中一块儿冶炼,铸造出来的肯定是神剑,可以用它来平定天下。这是用天上的星辰的精气为辅佐,完全可以歼灭三猾。水衰火盛,这是世兆啊。刘父说:\"我这把刀,叫匕首。它特别锋利,是任何刀剑不能相比的。在水中可以折断虬龙,在陆上可以刺杀猛虎与犀牛。妖魔鬼怪都敌挡不了它。而且刻金削玉,它的利刃一点也不卷。\"工匠们说:\"如果得不到你这把匕首跟现在炉中的这些铁在一块冶炼,尽管冶炼打制得再精致,让最好的越工来磨刃,也终归是件粗鄙的凡品。\"刘父听到这里立即从腰间解下匕首,投入熊熊燃烧的炉火中。不一会儿,炉火挟烟冲天而起,天上的太阳也昏暗。待到宝剑冶造成了,工匠们宰杀猪、牛、羊三牲。用三牲的血涂剑祭祀。工匠们问刘父:\"老汉,你什么时候得到这把利刀?\"刘父说:\"昭襄王时,我有一次出行,途中遇到一个野人,将这把刀送给我。并说\'这是殷商时期的灵物,希望你能将它世代相传。它上面刻有古铭文,记着这把灵刀铸造的年月。\'\"说到这里,工匠们将新铸造的宝剑拿在手中仔细察看,原来匕首上的铭文还存在,和先前差不多。于是,工匠们当即将这把宝剑授给刘父。后来,刘父将这把宝剑传授给刘邦。刘邦佩用这把宝剑歼灭三猾,平定了天下,建立汉朝。后来,刘邦又将这把宝剑传授给吕后。吕后将它藏在宝库中。守护库房的士兵发现一道白气如云。从库房里冲出,直上云天,状如龙蛇。因此改库房的名字为\"灵金藏\"到了诸吕独揽大权时,白气也没有了。到了汉惠帝登极继位后,用这座库房贮放宫中御用武器,改名为\"灵金内府\"。

又:相传汉帝将秦王子婴奉献的白玉玺、高祖斩白蛇用的剑这两件宝物,世代相传。剑上镶嵌的都是七彩珠、九华玉,并用五色琉璃杂陈在一起镶嵌剑匣。这把宝剑放在室内自己会发光,一直射到室外,跟刺剑一样。这把宝剑十二年磨一次,剑刃上总象布着一层霜雪似的。打开剑匣板鞘,就会产生一股冷风寒气,而且光彩射人。

----------------------------------------

汉武帝

孙氏(\"氏\"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应瑞图》云:(\"云\"原作\"六\",据明抄本改。)神鼎者文质精也。知吉凶,知存亡。能轻能重,能息能行。不灼自沸,不汲自满,中生五味。王者兴则出,衰则去。《说苑》云:孝武时,汾阴人得宝鼎,献之甘泉宫,群臣毕贺。上寿曰:\"陛下得周鼎。\"侍中吾丘寿王曰:\"非周鼎。\"上召问之:\"有说则生,无说则死。\"寿王对曰:\"周德者,始于天授,成于文武,显于周公。德泽上畅于天,下漏三泉。上天报应,鼎为周出。今汉继周,德□显行,六合和同,至陛下之身而逾盛,天瑞并至。昔秦始皇亲求鼎于彭城而不得,天昭有德,神宝自至。此天所以遗汉,乃汉鼎,非周鼎也。\"上曰:\"善。\"魏文帝《典论》亦云:\"墨子曰,昔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以精神于昆吾。使翁乙灼自若之龟,鼎成。四定而方,不灼自烹,不举自灭,不迁自行。\"《拾遗录》云:\"周末大乱,九鼎飞入天池。\"《末世书论》云,入泗水,声转谬焉。(出《小说》)

【译文】

孙氏《应瑞图》上说:\"神鼎的文理质的制作得非常精致。它能够预兆吉凶、存亡,能够变轻也能变重,能停住不动,能自行移走。它能不烧烤里面的水自己沸起来,不住里放水,里面就有满满一下水。它还能自行生出酸、甜、苦、辣、咸五种气味。当有道明君产生时,就出现在世上;当这个王国衰败的时候,它又自行离去隐匿起来。\"《说苑》上说:\"汉武帝时,汾阴人得到这只宝鼎,进献甘泉宫。文武百官都来祝贺。上寿说:\'皇上得到的是周鼎。\'侍中吾丘说:\'这不是周鼎。\"寿王说:\'你能说出为什么不是周鼎的道理就让你活着,否则,说不出道理来,我就处死你。\'寿王回答说:\'周朝的德政由上天授给它开始,由文、武二王将这项伟业干成了,而周公又将它发展了。周朝的德政,上可以畅达至天,下可通流三泉。这是上天的意旨,因此宝鼎在周朝时就自行出现在世间。现在,我汉朝高祖皇帝继周朝之后,德政昭明,天下六合归一。皇上您继位后国运日盛,各种祥瑞一同出现。从前,秦始皇亲自到彭城去寻找宝鼎而没有得到,现在上天将它昭示给有德的君王,宝鼎自行出现让皇上得到它。这是上天馈赠给我汉朝的,因此是汉鼎,而不是周鼎。\'武帝听了说:\'讲的好!\'\"魏文帝《典论》上说:\"墨子说:\'从前,夏后启派大臣飞廉到昆吾山掘采金矿石,这种精神感动了昆吾神,让他采到了矿石。夏后启又让翁乙用神龟为柴,将这些矿石冶炼铸成宝鼎。这只宝鼎呈方形,下面有四足站地。不用烧火可以自行烹煮东西;不用将它从火上移开,火自行息灭;不搬挪它可以自行移动\'\"《拾遗录》上说:\"周朝末年,天下大乱,九只宝鼎自行飞走没入天池。\"《末世书论》上说:\"宝鼎落入泗水中,落时宝鼎发出哭泣声。\"

----------------------------------------

轻玉磬

汉武帝起招仙阁于甘泉宫西,其上悬浮金轻玉之磬。浮金者,自浮水上。轻玉者,其质贞明而轻也。(出《洞冥记》)

【译文】

汉武帝在甘泉宫西侧建造了一座招仙阁,阁上面悬挂着浮金轻玉磬。所谓\"浮金\",是说它能自浮水上;所谓\"轻玉\",是说它的质的透明而又比一般的玉石轻。

----------------------------------------

李夫人

汉武帝(汉武帝原作□□辛,据明抄本改补。)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拴头。(明抄本\"拴\"作\"搔\")自此宫(\"自此宫\"原作\"白比言\",据明抄本改。)人搔(\"搔\"原作\"检\",据明抄本改。)头皆用玉,为之(\"为之\"二字处原空缺三字,据明抄本补。)贵焉。夫以象牙为篦,赐李夫人。(出《小说》)

【译文】

汉武帝喜欢李夫人,就用玉簪给她簪头发。从此,后宫中的嫔妃们梳理头发都用玉饰,认为这是高贵身份的一种标志。汉武帝又拿象牙让工匠制成篦梳,赏赐给李夫人。

----------------------------------------

吉光裘

汉武帝(武帝原作王□,据明抄本改补。)时,西成献吉光裘。入水数日不濡,入火不焦。元凤(元凤二字原空缺,据黄本补。)不道之(明抄本无\"元凤不道\"四字,\"之\"作\"上\")时服此裘,以视朝焉。(出《十洲记》,明抄本作出《西京杂记》)

【译文】

汉武帝时,西成国进献一件吉光裘,放在水中处理政事几天不湿,放在火中烧烤不焦。汉武帝有时穿着吉光裘上朝。(按:译者取明抄本译。)

----------------------------------------

西毒国

汉武帝时,西毒国献连环羁。皆以白玉作之,玛瑙石为勒,白光琉璃为鞍。安在暗室中,尝照十余丈,其光如昼。(出《西京杂记》)

【译文】

汉武帝时,西毒国进献连环马络头。整个络头都用白玉石制做的,用玛瑙做的勒嚼,用白光琉璃做的马鞍。将它放在暗室中,可以照亮十多丈远,它发出的光照得室内如同白日。

----------------------------------------

桂宫

汉武帝为七宝床、杂宝案、杂宝屏风、杂宝帐,设于桂宫。时人谓之四宝宫。(出《西京杂记》)

【译文】

汉武帝让人给他制做一张七宝床,还有用各种珠宝镶嵌的宝案、宝屏风、宝帐,将它们陈设在桂宫。当时人称桂宫为\"四宝宫\"。

----------------------------------------

西胡渠王

汉武帝冢裹,先有玉箱瑶杖各一,是西胡渠王所献。帝平素常玩之。后有人扶风郿市买得二物,帝左右识而认之。说卖者形状,乃帝也。(出《异苑》)

【译文】

汉武帝的陵墓中,当初的随葬物品有玉箱与瑶石手杖各一件。这两件东西,原是西胡渠王进献来的,武帝很是喜爱,平素常在手中把玩。后来,有人在扶风郿市上买到这两件宝物。过去曾在武帝身边的大臣、侍从,认出这两件宝物是武帝的随葬品。根据买主讲述的卖主的形象,这些大臣、侍从异常惊讶,认为卖主就是汉武帝啊!

----------------------------------------

汉宣帝

汉采女常以七月七日夜,穿七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宣帝被收,系郡邸狱。臂上犹带史良娣合采婉转丝绳,系身毒国宝镜一枚,大如八铢钱。旧传此镜照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故宣帝从危获济。及即大位,每持此镜,感咽移辰。常以琥珀笥盛之,缄以戚里织成。一曰斜纹织成。宣帝崩,不知所在。(出《西京杂记》)

【译文】

汉时宫女常常在七月七日这天的夜晚,在开襟楼穿七针,以后就沿习下来成为一种仪式。汉宣帝被捕,关押在郡中王府的私狱里。这时,他的胳臂上还带着女史良娣和采婉为他缠制的丝绳,绳上系着一面身毒国进献的宝镜,八铢钱那么大。从前传说这面镜子可以照见妖魅,佩带它的人能得以天神的庇佑。因此,汉宣帝后来终于危难中得救。待到汉宣帝登极继承皇位后,每当他手持这面宝镜时,便感触万端,几乎流泪,好长时间不能自持。汉宣帝经常将这面宝镜装在一个方形的琥珀匣中,用戚里织成的丝绳系好。还有人说是用丝织的斜纹绳系好。汉宣帝死后,这面宝镜下落不明。

----------------------------------------

刘表

刘表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受七升,次曰仲雅受六升,次曰季雅受五升。(出《魏文典论》)

【译文】

刘表盘踞荆州时,还管辖长江以南的好多地方。刘表的儿子们都非常骄横奢侈,而且喜爱饮酒。刘表有三只贵重的酒杯。一只叫\"伯雅\",盛七升酒;一只叫\"仲雅\",盛六升酒;一只叫\"季雅\",盛五升酒。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