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

美妇人 夷光 丽娟 赵飞燕 薛灵芸 孙亮姬朝姝 蜀甘后 石崇婢翾风 浙东舞女

妒妇  车武子妻 段氏 王导妻 杜兰香 任瑰妻 杨弘武妻 房孺复妻 李廷璧妻

  张褐妻 吴宗文 蜀功臣 秦骑将

----------------------------------------

美妇人

夷光

越谋灭吴,畜天下奇宝、美人、异味,以进于吴。得阴峰之瑶,古皇之骥,湘沅之鱓;又有美女,一名夷光,二名修明,以贡于吴。吴处于椒花之房,贯细珠以为帘幌,朝下以蔽景,夕卷以待月。二人当轩并坐,理镜靓妆于珠幌之内。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魂,谓之"神人"。吴王夫差目之,若双鸾之在轻雾,沚水之漾秋蕖。妖惑既深,怠于国政。及越兵入国。乃抱二人以逃吴苑。越军既入,见二人在竹树下,皆言"神女"。望而不侵。今吴城蛇门内有折株,尚为祠神女之处。(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越王为了灭掉吴国,搜集天下奇宝美人和异味,用来进献给吴王。搜集到的奇宝有昆仑山北阴的美玉,古代周穆王那样的骏马;异味有湘江沅水出产鳝鱼;美女则有夷光和修明。派人将这些全部贡献给了吴王。吴王将夷光和修明这两名美女安置建筑别致、装饰华美的房子里,将细小的珠子串起来作为门窗的帘子。早上放下帘子遮蔽太阳。晚上则卷起帘子以望明月。两位美人临窗而坐,隔着帘子便见她们对镜梳妆。偷偷看见她们的人无不心魂动荡,都说是仙女下凡。在吴王夫差的眼里,她们就象一对鸾鸟在薄雾之中比翼而飞,又象露出水面的两朵莲花。夫差为她们的姿色深深迷惑,于是懒于上朝处理国事。等到越王发兵攻入吴国时,他便抱起两名美女逃到了吴苑。越军进入吴苑时,看见两位美人正在竹林下面,他们都说这是两位仙女,只是远远地观望而不敢有所侵犯。如今吴国都城的蛇门内有一棵折断的树,仍是人们供奉仙女的地方。

----------------------------------------

丽娟

汉武帝所幸宫人,名曰丽娟,年始十四。玉肤柔软,吹气如兰,身轻弱,不欲衣缨拂,恐伤为痕。每歌,李延年和之。于□芝生殿旁,唱回风之曲,庭中树为之翻落。常致娟于琉璃帐,恐垢污体也。常(恐垢污体也常六字原空缺,据黄本补)以衣带系娟被,闭于重幕中,恐随风起。娟(娟原作媚,据黄本改)以琥珀为佩,置衣裙里,不使人知,乃言骨节自鸣,相与为神怪也。(以琥珀为佩至为神怪也二十五字原空缺,据黄本补,出《洞冥记》)

【译文】

丽娟是汉武帝宠幸的一位宫女,年仅十四,皮肤白皙柔润,呼气犹如兰花吐芳,身体轻柔弱不禁风,似乎经不住衣带的弹拂,生怕碰伤肌肤留下伤痕。她每次唱歌都由乐师李延年伴奏,在□芝生殿旁唱回风之曲时,庭院的树叶都被振荡得纷纷飞落。武帝常常把丽娟安置在琉璃帐内,深恐尘垢站污了她的身体。又总是用衣带系住丽娟的锦被,把她关闭在重重帷幕之中,生怕被风刮起来。丽娟用琥珀做成环佩,放在衣裙里面,不让别人知道。"环佩发出声响时她就对别人说是自己的骨节发出的声音,周围的人都互相议论她是神怪。

----------------------------------------

赵飞燕

汉赵飞燕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弱骨丰肌,尤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当时第一,擅殊(殊字原空缺。据黄本补。)宠后宫。(出《西京杂记》)

【译文】

汉朝的赵飞燕身体轻盈腰肢柔软,善以轻曼的步态行路和起舞,这是妹妹昭仪所比不上的。但昭仪骨骼细弱肌肤丰润,特别能说笑。姊妹二人都有红玉般的光彩姿色,是当时最美的佳人,占尽了皇上对后宫的宠爱。

----------------------------------------

薛灵芸

魏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父名邺,为酂乡亭长,母陈氏,随邺舍于亭傍居。生穷贱,至夜,每聚邻妇绩,以(绩以原作以绩,据明抄本改)麻藁自照。灵芸年十五,容貌绝世,闾中少年多以夜时来窥,终不得见。咸熙元年,谷习出守常山郡,闻亭长有美女而家甚贫。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便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盛泪,壶中即如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帝遣车十乘,以迎灵芸。车皆镂宝为轮,丹画其毂。轭前有杂宝,为龙凤衔百子铃,锵和鸣,响于林野。驾青色骈蹄之牛,日行三百里。此牛尸涂国所献,足如马蹄也。道侧烧石叶之香,此石重叠,状如云母,其气辟恶厉之疾,腹题国所献也。灵芸未至京师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噎路,尘起蔽于星月,时人谓为"尘霄"。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而名曰"烛台",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旁,一里致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故行者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此上七字,是妖辞也)。"时为铜柱,以志里数于道侧,是"土上出金"之义;以烛致台,而则火在土下之义。汉火德王,魏土魏王,火伏而土兴也,土上出金,魏灭而晋兴也。灵芸未至京师十里,帝乘雕玉之辇,以望车徒之盛,叹曰:"昔者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因改灵芸之名为"夜来"。入宫乘宠爱。外国献火珠龙鸾之钗,帝曰:"明珠翡翠尚不胜,况乎龙凤之重!"乃止而不进。夜来妙于女功,虽处于深帷重幄之内,不用灯烛,裁制立成。非夜来所缝制,帝不服也。宫中号曰"神针"。(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魏文帝所宠爱的美人薛灵芸是常山人,父亲薛邺为鄻乡县亭长,母亲是陈氏,跟随薛邺居住在亭旁的房子里。薛邺家境贫寒,每天夜晚,灵芸与母亲便与邻居妇女聚在一起纺线,用麻绳与草辫点火照明。灵芸十五岁时,容貌秀丽绝伦,乡间的小伙子大都在夜晚前来偷看,但是一直见不到她的面。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谷习出任常山郡太守,听说亭长薛邺有位美女而家境十分贫寒,当时文帝正在挑选良家女子进宫,谷习便用千金巨资买到灵芸,把她献给文帝。灵芸听说要跟父母分手,一连几天长呼短叹,泪水湿透了衣襟。待到上车登路的时候,便在车上用玉制痰盂盛装眼泪,白玉痰盂都被泪水染成了红色。从常山出发直至京都,盂内的泪水便凝结如浓血。元帝派了十辆车出城迎接灵芸,车轮镶嵌着镂金图案,车毂图画着鲜艳的油彩,车栏前面也有各种珠宝装饰,悬挂的是衔百子的宝铃,行进途中铃声和鸣,响彻林野。驾车的是青色双蹄的牛,每天能走三百里路,是尸涂国进献给朝廷的。牛脚象马蹄子一样。大路两旁焚烧起石叶香,这种石头层层迭迭状如云母,焚烧放出的香气能怯除瘟疫等疾病,这是腹提国进献的物产。灵芸距离京城还有几十里远,沿途便点起了绵延不绝的烛光,赶车的徒众拥挤在路上,尘土飞扬遮蔽了星月的光芒,当时人们称此为"尘霄"。沿途又筑起了高达三十丈的土台,台下燃起一排排蜡烛,此台名为烛台,远远望去有如一排排星辰落在地上。在大道旁边,每隔一里埋设一根五尺高的铜柱,用以标志里程。所以走路的人口诵歌谣道:"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当时在道旁树立铜柱以计里程,这就是"土上出金"所指的意思。而"火照台"的意思就是火在土的下面,指的是由一排排蜡烛映照着土台。汉代是火德王、魏代是土德王,"火照台"即火伏而土兴。也就是汉亡而魏兴。"土上出金"则隐喻魏灭而晋兴。当灵芸距离京城十里远时,魏文帝则乘坐雕玉专车,观望车队与人众的盛况,看罢叹道:"前人形容说'朝为行云,暮为行雨',如今是非云非雨,非朝非暮。"于是将灵芸的名字改为"夜来"。夜来入宫后加倍地受到宠爱,有位外国使臣为夜来进献上一件镶嵌着明珠龙凤的宝钗,文帝便说:"佩带较轻的明珠翡翠钗都有些不胜其重,何况这么重的龙凤钗呢!"于是没让送进后宫。夜来的针线活极为巧妙,虽然住在帷幕重重的内室,但不用灯烛照明,一件衣服很快就能裁制而成,所以凡不是夜来缝制的衣服,文帝一概不穿。宫里的人都称她为神针。

----------------------------------------

孙亮姬朝姝

孙亮作绿琉璃屏风,甚薄而莹澈,每于月下清夜舒之。尝爱宠四姬,皆振古绝色:一名朝姝,二名丽居,三名洛珍,四名洁华。使四人坐屏风内,而外望之,如无隔,唯香气不通于外。为四人合四气香,此香殊方异国所献,凡经岁践蹑宴息之处,香气沾衣,历年弥盛,百浣不歇,因名《百濯香》。或以人名香,故有朝姝、丽居、洛珍、洁华香。亮每游,此四人皆同与席,使来侍,皆以香名前后为次,不得相乱。所居室为《思香媚寝》。(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孙亮制作了绿色琉璃屏风,薄薄的琉璃片晶莹透澈,他常常在清凉的夜晚于月光下面将屏风展开。孙亮有四个深受宠爱的美人,都是绝代佳丽,第一个名叫朝姝,第二个名叫丽居,第三个洛珍,第四个洁华。他让四人坐在屏风后面,自己从前面观望,就象中间没有隔着什么东西似的,看得清清楚楚。只是后面的香气透不过来,这是四名佳人合在一起散发出来的一股香气。这种香气有别于异域他国所贡献的诸种香,凡在常年有人践踏的宴会休息场所,有这种香气沾上衣服,时间越久香味越浓,洗涤百遍也不减退,所以起名叫百洗香。或者以人名称呼这种香,于是就有朝姝香、丽居香、洛珍香、洁华香。孙亮出游时总是带上这四位美人,让她们与自己一起赴筵席,让她们侍奉自己时,也都以香名的先后次序依次排列,不许颠倒,他的居室叫做"思香媚寝"。

----------------------------------------

蜀甘后

蜀先主甘后,沛人,生于贱微。里中相者云:"此女后贵,位极宫掖"。及后生而体貌特异,年至十八,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先主致后于白绡帐中,于户外望者,如月下聚雪。河南献玉人,高三尺,乃取玉人致后侧,昼则讲说军谋,夕则拥后而玩玉人。常称玉之所贵,比德君子,况为人形,而可不玩乎?甘后与玉人洁白齐润,观者殆相乱惑。嬖宠者非唯嫉甘后,而亦妬玉人。后常欲琢毁坏之,乃戒先主曰:"昔子罕不以玉为宝,《春秋》美之,今吴、魏未灭,安以妖玩经怀。凡诬惑生疑。勿复进焉。"先主乃撤玉人像,嬖者皆退。当时君子以甘后为神智妇人。(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西蜀先主刘备的甘皇后是沛县人,出生于贫贱之家,乡里的算命相面先生说:"这个女孩以后必然富贵,地位可及后宫之尊。"后来她出落得体貌形态极为出众,十八岁时,长成一幅玉质柔肌,体态妩媚容貌艳冶。先主将甘后安置在洁白透明的轻纱帐内,站在窗外望去,她就象月光笼置下晶莹的雪团。河南进献了一个身高三尺玉石人,先主便将它放在甘后的身边。他白天与大臣议论军国大计,夜晚则拥抱着甘后而玩弄玉人。人们常说玉之可贵可爱处,堪与贤德的君子相比,如今面对有着人体形态的美玉,怎么可以不玩呢?甘后与玉人同样的洁白滋润,看见的人都分不情彼此,受到先主宠爱的人不独嫉妬甘后,而且也嫉妬玉人。甘后时常想把玉人毁坏,便告诫先主道:"从前子罕不把玉当作珍宝,受到《春秋》的赞美。如今东吴与魏尚未灭掉,怎么能将盅惑人的玩物整日放在心上呢?凡属这类东西和事情必能引起物议和疑窦,不应再让这类东西献进宫中了。"先主于是撤去了玉人像。争宠的人也都告退了。当时的贤人君子以为甘后是一位很有头脑的妇人。

----------------------------------------

石崇婢翾风

石季伦所爱婢,名翾风,魏末,于胡中买得之。年始十岁,使房内养之,至年十五,无有比其容貌,特以姿态见美。妙别玉声,能观金色。石氏之富,财比王家,骄奢当世。珍宝瑰奇,视如瓦砾,聚如粪土,皆殊方异国所得,莫有辨识其处者。使翾风别其声色,并知其所出之地,言:"西方北方,玉声沉重而性温润,佩服益人性灵;东方南方,玉声清洁而性清凉,佩服者利人精神。"石氏侍人美艳者数千人,翾风最以文辞擅爱。石崇常语之曰:"吾百年之后,当指白日,以汝为殉。"答曰:"生爱死离,不如无爱,妾得为殉,身其何朽!"于是弥见宠爱。崇常择美容姿相类者数十人,装饰衣服,大小一等,使忽视不相分别,常侍于侧。使翾风调玉以付工人,为倒龙之珮,萦金为凤冠之钗,刻玉为倒龙之势,铸金象凤凰之形。结袖绕楹而舞,昼夜相接,谓之"常舞"。若有所召者,不呼姓名,悉听珮声,视钗色,玉声轻者居前,金色艳者居后,以为行次而进也。使数十人各含异香,使行而笑语,则口气从风而扬。又筛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致象床上,使所爱践之无迹,即赐珍珠百粒;若有迹者,则节其饮食,令体轻弱。乃闺中相戏曰:"尔非细骨轻躯,那得百粒真珠?"及翾风年至三十,妙年者争嫉之,或言"胡女不可为群",竞相排毁。崇受谮润之言,即退翾风为房老,使主群少。乃怀怨怼而作五言诗,诗曰:"春华谁不羡?卒伤秋落时;哽咽追自泣,鄙退岂所期?桂芬徒自蠹,失爱在蛾眉;坐见芳时歇,憔悴空自嗤。"石氏房中并歌此为乐曲,至晋末乃止。(出 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石崇有个最受宠爱的婢女名叫翾风。魏期末年在胡人中买到时,她才十岁,石崇便放在家里养着。十五岁时就长成一幅无与伦比的秀丽容貌,尤其以体态优美出众,还能巧妙地分辨玉石的声音、察看金子的成色。石崇家里极富,财产可比王侯之家,生活骄奢闻名于当世,珍奇珠宝在他眼里视如瓦砾,堆积如粪土。这些东西都是从不同地方和国度得来的,没人能够识别其出处。若让翾风辨别其声色,都能道出它们的产地。她说:"西方与北方出产的玉石,声音沉重而性质温润,佩戴在身上能益人性灵;东方与南方出产的玉石,声音清爽而性质清凉,佩带在身上则利人精神。"石崇家的侍女姿容娇艳者有几千人,翾风因擅长文辞最受宠爱。石崇经常对她说:"可以指着青天白日发誓,百年之后,我一定用你殉葬。"她答道:"活着时相爱死了后就得分离,莫不如别爱我。我若能够为您殉葬,身体不是很快就得腐烂么!"于是翾风益加受到宠爱。石崇曾经挑选姿容美丽而相貌相似的侍女几十人,发饰服装的规格尺寸完全一样,让人骤然间看去无法分别,然后,叫他们经常在身边侍奉。吩咐翾风将玉石调配给工人,让他们制作倒龙型玉佩,编织金丝为凤冠上的金钗,将玉石雕刻成龙体倒立的姿式,用金子铸造成凤凰的形状。让这几十名侍女佩带上这样的玉佩与金钗,手拉着手绕着殿堂上的柱子蹁蹁起舞,昼夜相接,永不间断,叫做"常舞"。如果要招呼她们时,不喊姓名,一律让翾风根据她们的玉佩声音和金钗的颜色,使玉佩声较轻的排在前面,金钗颜色鲜艳的排在后面,按照顺序依次走上前来。还让这几十人嘴里都含上奇异的香料,使她们在走路时说着笑着行进,吐出的香气便随风飘扬。又将沉水香筛成粉末,撒在象牙床上,如果宠爱的婢女经过时没留下痕迹,石崇就赐给她珍珠百粒;如果谁留下了痕迹,则让她减少饮食以减轻体重;侍女们中间于是流传着一句戏言:"你非细骨轻躯,哪得百粒真珠?"在翾风已到三十岁时,妙龄侍女便嫉妬起她来,有的则散布翾风乃胡人女子不可与她靠近,大家争相诋毁和排挤她。石崇听了这些话后,就把翾风辞退到后房老仆人中,让她主持奴仆的工作。翾风于是心怀怨愤而作了一首五言诗。借以抒发自己的辛酸与不平,诗中说道:"春华谁不羡,卒伤秋落时;哽咽追自泣,鄙退岂所期;桂芬徒自蠹,失爱在蛾眉;坐见芳时歇,憔悴空自嗤。"石崇家的人都把此诗谱上曲子当歌唱,直到晋朝末年为止。

----------------------------------------

浙东舞女

宝历二年,浙东贡舞女二人:一曰飞燕,一曰轻风。修眉黟首,兰气融冶。冬不纩衣,夏无汗体。所食多荔枝榧实,金屑龙脑之类。带轻金之冠,軿罗衣无缝而成。其文织巧,人未能识。轻金冠以金丝结之,为鸾鹤之状,仍饰以五彩细珠,玲珑相续,可高一尺,秤之无三二钱,上更琢玉芙蓉以为顶(明抄本无顶字)。二女歌舞台,每夜歌舞一发,如鸾凤之音,百鸟莫不翔集其上,及于庭际。舞态艳逸,非人间所有。每歌罢,上令内人藏之金屋宝帐,盖恐风日故也。由是宫中女曰:"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出《杜阳杂编》)

【译文】

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浙东送给朝廷舞女二人,一个叫飞燕,一个叫轻凤。细长的眉毛油黑的头发,浑身散发着幽兰的香气。冬天不用穿棉衣,夏季身上不流汗。吃的食物多是荔枝与香榧的果实,以及金屑龙脑之类。头戴轻轻的金丝帽子。身着无缝而成的罗衣。衣服的织纹精细纤巧,人们都未见过。轻轻的金丝帽是以金丝结成的。呈鸾鹤形状;又以五彩细珠装饰起来,玲珑相接,有一尺来高,秤量一下也不过二三钱重;上面又有玉雕的芙蓉作为帽顶。两个舞女常在台上歌舞,每当夜晚歌舞起来,歌声犹如鸾凤和鸣,百鸟听了无不飞落在台上,一直落满庭院的边上。优美神奇的舞姿,也非人间所有。每当歌舞结束,皇上便令内侍把她们藏在金屋宝帐之中,大概是怕风吹日晒着她们的缘故。于是宫中的女子们便道:"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

----------------------------------------

妒妇

车武子妻

俗说,车武子妻大妒。呼其妇兄宿,取一绛裙衣,挂屏风上。其妇拔刀径上床,发被,乃其兄也,惭而退。(出《要录》)

【译文】

民间都说,车武子的妻子是个大妒妇。一天晚上,车武子把大舅哥招呼到自己房里睡,拿一件绛色裙子挂在了屏风上。妻子看见裙子后,提刀直奔屏风后的床上,掀开被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哥哥,这才羞愧地退了出去。

----------------------------------------

段氏

临济有妒妇津。传言晋太始中,刘伯玉妻段氏字明光,性妒忌。伯玉尝于妻前诵《洛神赋》。语其妻曰:"取妇得如此,吾无憾焉。"明光曰:"君何得以水神美而欲轻我?吾死,何患不为水神。"其夜乃自沉而死。死后七日,梦见与伯玉曰:"君本愿神,吾今得为神矣"。伯玉遂终身不复渡水。有妇人渡此津者,皆坏衣枉妆,然后敢济。不尔,风波暴发。丑妇虽(虽下原有不字,据明抄本删)妆饰而渡,其神亦不妒也。妇人渡河无风浪者,以为丑不能致水神。丑妇讳之,莫不皆自毁形容,以塞嗤笑也。故齐人语曰:"欲求好妇,立在津口。妇人水傍,好丑自彰。"(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临济有个叫"妒妇津"的渡口。传说晋朝泰始年间,刘伯玉的妻子段明光,生性妒忌。伯玉曾在妻子面前诵读《洛神赋》,他对妻子说:"要能讨到这样漂亮的女人,我就终生无憾了。"明光说:"您怎么因为水神生的美而轻视我,我死了何愁不成为水神呢!"当夜她就跳水而死了。死后第七天,她在梦中对伯玉说:"您本来是喜欢水神的,我现在已经成为水神了。"伯玉于是终身不再从这条河上渡过。从此之后,凡有女人从这个渡口过河的,必须先把衣饰打扮弄坏了,然后船夫才敢让她上船,若不如此,行至水中就会有风浪大作。相貌丑陋的女人,打扮得再好渡河,里面的水神也不妬忌她。凡是不弄坏衣妆而渡河不引发风浪的女人,皆因相貌丑陋而不能招致水神的妬忌。丑女人过河时,因为怕人说她丑,所以无不主动破坏自己的形象,借以避免人们的嗤笑。由此,当地人流传着这样的口语:若求好媳妇,立在河渡口;女人到河旁,美丑自分明。

----------------------------------------

王导妻

王导妻曹氏甚妒忌,制丞相不得有侍御,乃至左右小人。有姘少者,必加诮责。乃密营别馆,众妾罗列,有数男。曹氏知,大惊恚,乃将黄门及婢二十人,人持食刀,欲出讨寻。王公遽命驾,患迟,乃亲以尘尾柄助御者打牛,狼狈奔驰,乃得先至(至原作去,据明抄本改)。司徒蔡谟闻,乃诣王谓曰:"朝廷欲加公九锡,知否?"王自叙谋(《世说·轻诋》篇注。谋作谦。)志,蔡曰:"不闻余物,惟闻短辕犊车,长柄尘尾耳。导大惭。"(出《炉》记)

【译文】

王导丞相的妻子曹氏,生性十分妒忌,限制丞相身边不得有俊男俏女侍奉,甚至连身边的少儿之中有几个长相好看的,她也必定严加责问。王导便背着妻子,在外面布置了一个安乐窝,那里有娇妾成群,而且还生了好几个男孩。曹氏得知后,大为惊怒,于是率领太监及婢女二十余人,各持菜刀一把,兴兵前往讨伐。王导立即命令备车,害怕延误时间,他便亲自用拂尘的手柄帮助驾车的拼命打牛赶路,急急忙忙奔跑,终于抢先到达了秘设的安乐窝。司徒蔡谟听说后,便到王导面前对他说:"朝廷加给您九锡之赐,知道不知道?"王导亲自讲述他的大计志向,蔡谟说:"我没听说其他事情,只听说有短辕的牛车,长柄的拂尘。"王导羞愧得无地自容。

----------------------------------------

杜兰香

杜兰香降张硕。硕妻无子,娶妾。妻妒无已,硕谓香:"如此云何?"香曰:"此易治耳。"言卒而硕妻患创委顿。硕曰:"妻将死如何?"香曰:"此创所以治妒,创已亦当瘥。"数日之间,创损而妻无妒心,遂生数男。(出《杜兰香列传》)

【译文】

杜兰香降张硕,张硕妻没有生孩子,于是娶妾。妻子的妒忌没完没了,张硕对兰香说:"如此下去,以后怎么办呢?"兰香说:"这种妒忌病是很容易治的。"说完之后,张硕妻子因生毒疮而萎靡不振。张硕对兰香说:"妻子眼看要死了,怎么办?"兰香说:"这种毒疮是用来治疗妒忌病的。疮好了,妒忌病也就会好的。"过了几天,妻子的疮平复了,她的妒忌心也没了,于是生了几个男孩。

----------------------------------------

任瑰妻

唐初,兵部尚书任瑰。敕赐宫女二,女皆国色。妻妬,烂二女头发秃尽。太宗闻之,令上宫赍金胡瓶酒赐之,云:"饮之立死。瑰三品,合置姬媵。尔后不妬,不须饮之;若妬即饮。"柳氏拜敕讫曰:"妾与瑰结发夫妻,俱出微贱,更相辅翼,遂致荣官。瑰今多内嬖,诚不如死。"遂饮尽。然非鸩也,既睡醒。帝谓瑰曰:"其性如此,朕亦当畏之。"因诏二女,令别宅安置。(出《朝野佥载》)

又 房玄龄夫人至妒。太宗将赐美人,屡辞不受。乃令皇后召夫人,语以媵妾之流,令有常制。且司空年近迟暮,帝欲有优崇之意。夫人执心不回。帝乃令谓曰:"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曰:"妾宁妒而死。"乃遣酌一卮酒与之曰:"若然,可饮此一鸠。"一举便尽,无所留难。帝曰:"我尚畏见,何况于玄龄乎?"(出《国史异纂》)

【译文】

唐朝初年,兵部尚书任瑰由皇帝赐给了两名宫女,皆有倾国之姿色。妻子十分妒忌,便将宫女的美发烧烂使其变成秃头。太宗听说后,便命宫内太监带着金胡瓶酒前去赐给她。说:"饮下此酒立刻就死。任瑰位列三品,合当养婢纳妾。今后你若不再妒忌,可以不饮此酒;如果还要妒忌,那就立即饮下去。"柳氏跪拜接受皇命,礼毕,说道:"我与任瑰乃结发夫妻,两人都出身微贱,更加相爱互助,于是荣登高位。任瑰如今要多蓄婢妾,与其这样,我实在不如死掉的好!"说罢,随即将酒一饮而尽。但这并非毒酒。柳氏睡醒之后,皇帝对任瑰说道:"看来夫人秉性如此,无法令其改变,我也惧她三分。"于是诏令那两名宫女,将她们安置在其他宅第。

房玄龄的夫人也是极为妒忌。唐太宗要赐给房玄龄美女,玄龄再三推辞而不接受。太宗便令皇后召见玄龄夫人,跟她讲明,皇上赐给大臣婢妾之流,朝廷是有严格规定的,况且房司空年近迟暮,皇上赐给美女也是要对他格外优崇的意思。但是,无论说什么,夫人决不回心转意。太宗便传令对她说:"是要不妒忌而活着,还是宁可妒忌而死掉?"夫人说:"我愿妒忌而受死!"于是遣酌酒一杯送给她道:"如果是这样,那就饮下这杯毒酒。"夫人举杯一饮而尽。毫无半点犹豫和留恋。太宗说:"我尚且害怕看见这种人,何况是房玄龄呢!"

----------------------------------------

杨弘武妻 杨弘武为司戎少常伯,高宗谓之曰:"某人何因,辄授此职。"对曰:"臣妻韦氏性刚悍,昨以此见属,臣若不从,恐有后患。"帝嘉不隐,笑而遣之。(出《国史异纂》)

【译文】

杨弘武被任命为司戎少常伯,高家问他道:"这人何能,要给他这个职位?"弘武答道:"臣妻韦氏性情刚烈强悍,昨天告诉我这么做,我要是不听,恐有后患。"皇帝称许他不隐瞒家私,笑着派他上任了。

----------------------------------------

房孺复妻

房孺复妻氏性妒忌,左右婢不得浓妆高髻见。给胭脂一豆,粉一钱。有一婢新买,妆稍佳,崔怒谓曰:"汝好妆耶?吾为汝妆。"乃令刻其眉,以青填之,烧鏁桁,灼其两眼角,皮随焦卷,以朱傅之。及痂落,瘢如妆焉。(出《酉阳杂俎》)

【译文】

房孺复子崔氏性情妒忌,身边的奴婢不允许有浓妆艳抹与头上盘着高高发髻的现象出现。每人只发给豆粒大一点胭脂与一钱粉。有一个婢女是新买来的,大概不懂得主人的规矩和脾气,妆扮得稍稍艳丽了一些。崔氏发现后气恼地对她说:"你喜欢化妆吧,我来为你化化妆!"于是令人刻她的眼眉,用青色填上;把锁门用的铁柱烧红了,灼她的两只眼角,皮肉被烧焦卷了起来,便用红粉敷上。等到疮痂脱落后,瘢痕处处犹如化的妆。

----------------------------------------

李廷璧妻

李廷璧二十年应举,方于蜀中策名。歌篇靡丽。诗韵精能。尝为舒州军卒。其妻猜妒。一日铃阁连宴,三宵不归,妻达意云,来必刃之。泣告州牧,徙居佛寺,浃辰晦迹,因《咏愁》诗曰:"到来难遣去难留,着骨粘心万事休。潘岳愁丝生鬓里,婕妤悲色上眉头。长途诗尽空骑马,远雁声初独倚楼。更有相思不相见,酒醒灯背月如钩。"(出《抒情集》)

【译文】

李廷璧致力于科举应试二十年之久,才在蜀中弄到个官职。他精于诗韵,诗词歌赋写得很漂亮。曾在舒州作过军副。妻子生性多疑,为人妒忌。一次,廷璧在铃阁接连参加了几个宴会,三宿没有回家,妻子便传话对他说:"回家后一定宰了你!"廷璧将此事哭哭啼啼地告诉了舒州太守,自己躲进寺庙里居住。一连十二天没敢露面,于是写下《咏愁》诗一首,抒发了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和愁绪。诗中写道:"到来难遣去难留,着骨粘心万事休。潘岳愁丝生鬓里,婕妤悲色上眉头;长途诗尽空骑马,远雁声初独倚楼。更有相思不相见,酒醒灯背月如钩。"

----------------------------------------

张褐妻 (褐原作扬,据北梦琐言改,下同)

张褐尚书典晋州,外贮所爱营妓,生一子。其内苏氏妒忌,不敢取归。乃与所善张处士为子,居江津间,常致书题,问其存亡,资以钱帛。及渐成长。,其读书。有人告以非处士之子,尔父在朝官高。因窃其父与张处士缄札,不告而遁归京国。褐已死,至宅门,僮仆无有识者,但云江淮郎君,兄弟皆愕然。其嫡母苏夫人泣而谓诸子曰:"诚有此子,吾知之矣。我少年无端,致其父子死生永隔,我罪矣。"家眷众泣,取入宅,齿诸兄之列,名仁龟。有文学,修词应进士举,及第,历侍御史。因奉使江浙而死。(出《北梦琐言》

【译文】)

张褐尚书在执掌晋州郡守时,在外面收纳了一名心爱的的随营妓女,生了一个儿子。因为妻子苏氏为人妒忌,没敢把这个儿子领回家,便送给好友张处士当儿子。张处士家住在江津,张褐时常去信打听儿子的情况,并且资助给他们钱财。孩子长大后,张处士教他读书。有人告诉他不是张处士的儿子,亲生父亲在朝廷作大官。他便偷取了父亲写给张处士的秘信,不告而辞,逃回了京城。张褐已经去世。他找到自己家门时,家仆们谁也不认识他。他只说自己是江淮长大的少爷,但兄弟们听了都感到惊愕。嫡母苏夫人一边流泪一边对儿子们说:"确实有他这么个儿子,我是知道的。都怪我年轻时不懂情理,使他们父子永生分离,这都是我的罪过啊!"全家人都伤心地流着泪,把他领进屋里,与各位兄弟按照年龄大小排了行。他的名字叫仁龟,很有文学特长,后以修词科应举中了进士,历任侍御史。后因奉命出使江浙而死。

----------------------------------------

吴宗文

王蜀吴宗文,以功勳继领名郡,少年富贵,其家姬仆乐妓十数辈,皆其精选也。其妻妒,每怏怏不惬其志。忽一日,鼓动趋朝,已行数坊,忽报云"放朝"。遂密戒从者,潜入,遍幸之。至十余辈,遂据腹而卒。(出《王氏见闻》)

【译文】

王蜀(前蜀)吴宗文以功勳继领名郡,年纪轻轻就过上了富贵荣华的生活,家里有奴婢乐妓十多名,全是她精心挑选的美人。但他妻子为人妒忌,管束极严,他常因不能与美人们取乐而心情郁闷。忽有一天,他听到鼓声便急忙赶着上朝,已经走过几条街了,忽然来人报告说已经散朝了。他便悄悄告诉随从人员,要偷偷地回家。回家之后便与所有的美女纵情淫乐,一连玩到十几个人,然后用手按着肚子死掉了。

----------------------------------------

蜀功臣

蜀有功臣忘其名,其妻妒忌。家畜妓乐甚多,居常即隔绝之。或宴饮,即使隔帘奏乐,某未尝见也。其妻左右,常令老丑者侍之。某尝独处,更无侍者,而居第器服盛甚。后妻病甚,语其夫曰:"我死,若近婢妾,立当取之。"及属圹,某乃召诸姬,日夜酣饮为乐。有掌衣婢,尤属意,即幸之。方寝息,忽有声如霹雳,帷帐皆裂,某因惊成疾而死。(出《王氏见闻》)

【译文】

蜀国有位功臣,忘记叫什么名字了。他妻子是个妒妇。家里有许多歌妓,日常生活中总不让他与歌妓们在一起,家里举行宴会时,就让歌妓们隔着帘幕奏乐,他从未见过她们的面。妻子身边一直让年老或貌丑的仆人侍奉;他则一人独处,身边根本没有奴婢,他的居室内只有齐全的器具和各式多样的衣服。后来,他妻子得了重病,临终前对丈夫说:"我死之后,你若亲近婢妾,我会立即来捉你!"妻子下葬后,他便召集起家里的婢妾,日日夜夜地饮酒作乐。有个掌管衣服的婢女,尤其中他的心意,便跟她同居起来。刚刚上床熄灯,忽有霹雳般的巨响,屋内的帘幕全被撕裂,他因惊惧成疾,便死了。

----------------------------------------

秦骑将

秦骑将石某者,甚有战功。其妻悍且妒,石常患之。后其妻独处,乃夜遣人刺之。妻手接其刃,号救叫喊。婢妾共击贼,遂折镡而去,竟不能害。妇十指皆伤。后数年,秦亡入蜀,蜀遣石将兵,屯于褒梁,复于军中募侠士,就家刺之。褒蜀相去数千里,侠士于是挟刃,怀家书,至其门曰:"褒中信至,令面见夫人。"夫人喜出见,侠拜而授其书,捧接之际,挥刃斫之。妻有一女跃出,举手接刃,相持久之,竟不能害。外人闻而救之,女十指并伤。后十年,蜀亡,归秦邦,竟与其夫偕老,死于牖下。(出《玉堂闲话》)

【译文】

秦国骑将石某战功赫赫,妻子强悍而妒忌,石某常常想除掉她。后来妻子一人独处,他便于当夜派人去行刺。妻子用手接住砍来的刀刃,大喊救命。婢妾闻声群来捉贼,刺客的剑环被打折后匆忙逃走。结果妻子未能杀掉,但她的十个手指都受了伤。过了几年,秦国灭亡后石某到了蜀国。蜀王派遣石某带兵驻守褒梁,他又在军营里召募侠士到家里刺杀妻子。褒梁距离蜀都几千里,侠士提着刀,怀里带着石某的家信,长途跋涉来到了石某的家门,然后说:"褒梁来的家信到了,主人命令要面见夫人。"夫人高兴地出来相见,侠士行礼递上书信。在夫人捧接书信之际,侠士挥刀砍去,夫人的女儿跳了出来,举手接住了刀刃,双方相持了好长时间,一直没能杀死夫人。外人听到砍杀声后纷纷相救,女儿的十指全被砍伤了。过了十年,蜀国灭亡,石某回到了秦地。妻子终能与他白头偕老,死在乡间。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