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

侯元 功德山 襄阳老叟 青城道士 蜀都妇人

----------------------------------------

侯元

侯元者,上党郡铜鞮县山村之樵夫也。家道贫窭,唯以鬻薪为事。唐乾符己亥岁,于县西北山中伐薪。回憩谷口,傍有巨石,嶷然若厦屋。元对之太息,恨己之劳也。声未绝,石砉然豁开若洞。中有一叟,羽服乌帽,髯发如霜,曳杖而出。元惊愕,遽起前拜。叟曰:"我神君也,汝何多歉?自可于吾法中取富,但随吾来。"叟复入洞中,元从之。行数十步,廓然清朗。田畴砥平,时多异花芳草。数里,过横溪。碧湍流苔,鸳鹢溯洄。其上长梁夭矫。如晴虹焉。过溪北,左右皆乔松修篁。高门渥丹,台榭重复。引元之别院,坐小亭上,檐楹阶砌,皆奇宝焕然。及进食行觞。复目所未睹也。食毕叟退。少顷。二童揖元诣便室,具汤沐,进新衣一袭。冠带竟,复导至亭上。叟出,命仆设净席于地,令元跪席上。叟授以秘诀数万言,皆变化隐显之术。元素蠢憨,至是一听不忘。叟诫曰:"汝虽有少福,合于至法进身,然面有败气未除,亦宜谨密自固,若图谋不轨,祸必丧生!且归存思。如欲谒吾,但至心扣石,当有应门声。"元因拜谢而出,仍令一童送之。即出洞穴,遂泯然如故,视其樵苏已失。至家,其父母兄弟惊喜曰:"去一旬,谓已碎于虎狼之吻。"元在洞中,如一日耳。又讶其服装华洁,神气激扬。元知不可隐,乃谓其家人言已,遂入静室中,习熟其术。期月而术成,能变化百物,役使鬼魅,草木土石,皆可为步骑甲兵。于是悉收乡里少年勇悍者为将卒,出入陈旌旗幢盖,鸣鼓吹,仪比列国焉。自称曰:贤圣。官有三老、左右弼、左右将军等号。每朔望,必盛饰往谒神君。神必戒以无称兵,若固欲举事,宜待天应。至庚子岁,聚兵数千人。县邑恐其变,乃列上。上党帅高公,寻命都将以旅讨之,元驰谒神君请命。神君曰:"既言之矣,但当偃旗卧鼓以应之。彼见兵威若是,必不敢内薄而攻我,志之,慎勿轻接战。"元虽唯诺,心计以为我奇术制之有余,且小者不能抗,后其大者若之何?复示众以不武也。既归,令其党戒严。是夜,潞兵去元所据险三十里,见步骑戈甲蔽山泽,甚难之,明方阵以前。元领千余人直突之,先胜后败,酒酣被擒。至上党,絷之府狱,严兵围守。旦视枷穿中,唯灯台耳,失元所在。夜分已达铜鍉,经诣神君谢罪。君怒曰:"庸奴终违我教,今日虽幸而免,斧鑕亦行将及矣,非吾徒也!"不顾而入。郁悒趋出。后复谒神君,虔心扣石,石不为开矣!而其术渐歇,犹为其党所说。是秋,率徒掠并州之大谷,而并骑适至,围之数重。术既不神,遂斩之于阵,其党与散归田里焉。(出《三水小牍》)

【译文】

侯元这个人,是上党郡铜鞮县山村里的一个樵夫,家境十分贫寒,只能靠卖柴过半饥半饱的日子。唐代乾符己亥年,他在县城西北面的山里砍柴。回到谷口休息的时候,见旁边有一块巨石,像楼房一样高大,侯元便对着巨石叹息,说自己整年劳碌而不得温饱,命太苦了云云。话音未落,那巨石豁然开了,闪出一个洞来。洞内有个老头儿,穿着用鸟羽制成的衣服,戴着黑帽子,头发胡子全白了,拄着拐杖走了出来。侯元吃了一惊,颇感愕然。随即,他起身朝前一拜再拜。老头儿说:"我是神君呵,你何必如此不好意思呢?从今往后,你可以从我教你的法术中求得富贵。好吧,你先随我来。"老头儿说完又进入洞中,侯元也跟了进去。走了几十步,前方顿时清朗起来,平展展的田野上,种的多是奇花异草。走了几里地横着一条小溪,溪流湍急,冲击着碧绿色的苔藓,有一对对鸳鸯和鹢鸟在游动。溪上的桥梁屈曲而有气势,宛若晴天后的彩虹。到了溪的北面,只见左右全是松柏树和长竹子,一道道红色的大门,台榭重叠,甚为壮观。神君领侯元来在另一个院子里,坐在小亭子上。这时,只见房檐、柱子和台阶,全都焕然一新且十分新奇。等到吃饭喝酒时,那些菜肴尽是他所没有见到过的。饭后老头儿便下去了。有顷,两个童子向侯元作了个揖,请他去洗澡间。洗完了热水澡,换了一身新衣服,腰带帽子全有。两个童子又把他带回小亭子,刚坐下,那老头儿便走出来,让仆人把一张干净席子铺在地上,令侯元跪到席上去。老头儿教给侯元几万句的秘诀,全是变化隐身之术。侯元向来又蠢又憨,但是这些口诀他一听就记住了。老头儿告诫他道:"虽然说你年轻时有福,合乎进门学法的条件,但你脸上的晦气尚未除尽,应该注意谨慎和保密,好自为之。倘若你图谋不轨,必遭杀身之祸。回去之后千万记住这一点。如果你还想见我,到这块巨石中间敲几下,我就会答应的。"侯元谢别老头儿欲走,老头儿派一小童送他走出洞穴。随即,那块巨石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没有一点痕迹。侯生见他的柴草已经丢失,便回到家中。见了他,其父母兄弟都惊喜地说:"你已经走十天了,还以为你被虎狼吃掉了呢!"侯元在石洞里,好像才过了一天。对于他整洁华美的服装和激扬的神气,大家都颇为惊讶。侯元知道瞒不住,便把实情对家人说了。然后,他便进入一个安静的房间,练习老头儿传授的法术。一个月之后,他的法术终于练成了,能够变化百物,役使鬼神,就连草木土石等,也能使之变成千军万马。于是,他把村子里一些勇猛强悍的小伙子招为兵,有的还封为将,走动时吹吹打打,鸣锣开道,举着旗帜,那阵势赶上列国诸侯出巡了。侯元自称圣贤,并设了三老、左右弼、左右将军等官职。每当初一和十五,他都要穿上盛装去拜谒神君老头儿。神君每次都要告诫他不要举兵,如果你一定要举事的话,那也要等到上天答应才行。到了庚子年,侯元聚集了几千人马,县里担心他要造反,便把这件事向上报告了。上党元帅高公寻命令都将带兵讨伐他。侯元急忙谒见神君老头儿请他想办法,神君说道:"我已经说过了。看来,你只能用偃旗息鼓的办法来对付他们。他们看见我们如此,必定不敢轻易攻击。记住呵,你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轻易应战。"侯元虽然点头称是,心里却想:凭我的这身道术制他们是绰绰有余的,这么一小股敌人都不敢抵抗,再来大批人马那又该怎么样?又在部下面前表现出自己不勇武。从神君处回来,他令其同党戒严。当天晚上,潞州的兵马赶来了,在距离侯元占据的天险还有三十里的地方,只见漫山遍野全是骑戈兵士,颇难攻打,便等到天亮之后,在阵前摆下方阵。侯元领一千多人突围,先胜后败,最终因酒后睡着了被擒住。先押到上党,用绳子捆住投入监狱,重兵看守。但天亮一看,枷锁已被打开,侯元已经没影了,只剩下一个灯台。半夜时分,侯元又回到铜鞮县,径直奔往神君处谢罪。神君大怒道:"你这愚蠢的奴才,到底没有听我的话呀!今天你虽幸免一死,但腰斩你的时候也马上到了。你不是我的徒弟,你走吧。"说罢,拂袖而去。侯元抑郁地走出山洞,后来再想同神君见上一面,可无论他怎么虔诚地敲石门,那石门也不开。从此,他的道术渐渐地失去了,但还受到同党的喜欢、拥护。当年秋天,他率同党羽到并州的大谷掠夺,并州的兵骑疾速赶到,围了好几重。而侯元的道术也不灵了,当即被斩于阵前。他的那些同党们作鸟兽散,都回家种田去了。

----------------------------------------

功德山

唐巢寇将乱中原。汴中有妖僧功德山,(原本功德山三字在妖僧二字上。据明抄本改。)远近桑门皆归之。至于士庶,无不降附者。能于纸上画神寇,放入人家,令作祸祟,幻惑居人。通宵继画,不能安寝,或致人疾苦。及命功德山赠金作法,则患立除之。又画纸作甲兵,夜夜与街坊嘶鸣,腾践城郭,天明即无所见。又多画其犬,焚祝之,夜则鸣吠,相咬啮于街衢,居人不得安眠。命而赠之,即悄无影响。人即异其术,趋术者愈众。又滑州有一僧,颇善妖术,与功德山无异,公私颇患之。时中书令王铎镇滑台,遂下令曰:"南燕地分有灾,宜善禳之。"遂自公衙,(衙原作卫。据明抄本改。)至于诸军营,(军营原作营军。据明抄本改。)开启道场,延僧数千人。僧数不足,遂牒汴州,请(请原作诸。据明抄本改。)功德山一行徒众悉赴之。遂以幡花螺钹迎至卫。赴道场之夕,分选近上名德,入于公衙,其余并令散赴诸营礼忏。洎入营,悉键门而坑之,方袍而死者数千人。衙中只留功德山已下奠长,讯之,并是巢贼之党,将欲自二州相应而起,咸命诛之。(出《王氏见闻》)

【译文】

唐代末年,黄巢率兵准备向中原进军。汴州有个妖僧叫功德山,远远近近的佛教徒都归心于他。至于普通百姓,也没有不信服于他的。他能够在纸上画神神怪怪的强盗,然后把他放入人家,令他作祟惹祸,迷惑百姓。他通宵不停地画着,连觉也不睡,不知给百姓带来多少痛苦。等到有人用重金请功德山作法,那么灾祸立刻就会消除。功德山还用纸画甲兵,天天晚上在街道上嚎叫,践踏城墙,可等到天亮之后什么都看不见了。他还画了不少狗,一边焚烧一边祈祷,晚上就会听见狗叫,在大街上互相咬架,吵得人们不得安睡。当有人赠给他钱财,那些狗便都无声无影了。他的道术使人们感到惊异,越来越多的人向他求教。另外,滑州也有一个僧人,很擅长妖术,与功德山没什么两样,官家和百姓都深受其害。当时,中书令王铎正镇守滑州,他下令说;南燕部分地区有天灾,可以好好设坛祈祷一番。随即,从衙门到各个军营,都开设道场,拟邀请僧人数千。僧人数量不够,便向汴州发信求援,请功德山及其弟子全部赶来。就这样,功德山一行被用佛教的礼节迎接到滑州军营。赴道场那天晚上,选了功德山及其靠近他的几个人进了衙门,其余的都分散到各个军营念经拜祷。他们一进军营,便关上大门全被活埋,光穿着道袍的和尚就死了好几千人,衙门里只留下了功德山及其手下的几个小头目。经过审讯,才知道他们全是黄巢的同党,想在汴、滑二州响应黄巢的起义,准备造反。王铎下令把他们全杀了。

----------------------------------------

襄阳老叟

唐并华者,襄阳鼓刀之徒也。尝因游春,醉卧汉水滨。有一老叟叱起,谓曰:"观君之貌,不是徒博耳。我有一斧与君,君但持此造作,必巧妙通神,他日慎勿以女子为累。"华因拜受之。华得此斧后,造飞物即飞,造行物即行。至于上栋下宇,危楼高阁,固不烦余刃。后因游安陆间,止一富人王枚家。枚知华机巧,乃请华临水造一独柱亭。工毕,枚尽出家人以观之。枚有一女,已丧夫而还家,容色殊丽,罕有比伦。既见深慕之,其夜乃逾垣窃入女之室。其女甚惊。华谓女曰:"不从,我必杀汝。"女荏苒同心焉。其后每至夜,窃入女室中。他日枚潜知之,即厚以赂遗遣华。华察其意,谓枚曰:"我寄君之家,受君之惠已多矣,而复厚赂我,我异日无以为答。我有一巧妙之事,当作一物以奉君。"枚曰:"何物也?我无用,必不敢留。"华曰:"我能作木鹤,令飞之。或有急,但乘其鹤,即千里之外也。"枚既尝闻,因许之。华即出斧斤,以木造飞鹤一双,唯未成其目。枚怪问之。华曰:"必须君斋戒,始成之能飞。若不斋戒,必不尔飞。"枚遂斋戒。其夜,华盗其女,俱(俱原作但。据明抄本改。)乘鹤而归襄阳。至曙,枚失女,求之不获,因潜行入襄阳,以事告州牧。州牧密令搜求,果擒华。州牧怒,杖杀之,所乘鹤亦不能身飞。(出《潇湘记》)

【译文】

唐代,有个叫并华的人,本是襄阳的一个木工。有一次春游,他醉倒在汉水边上。有一个老头儿将他喊起来,对他说道:"看你这相貌,不是只会玩乐之人。我有一把斧子送给你,只要你用它做出东西来,一定是巧妙通神的。不过,你要小心,将来不要因为女人而吃亏。"华某接过斧子,谢了又谢。他从得到这把斧子之后,造出小鸟就能飞翔,造出小兽便能奔跑。至于修造楼阁上栋下梁之类,则不用第二斧子就很牢固。后来,他来到安陆郡,住在富人王枚的家里。王枚知道华某的本事,就请他临水建造一个独柱亭。完工之后,王枚喊出全家所有的人观看。王枚有一个女儿,因为丧夫而回到家中。她长得美若天仙,很少有人敢与她相比。华某一见面,就深深地喜欢上她了。当天晚上,他翻墙而过,偷偷钻进王枚女儿的房间,那女子大惊。华某对女子说:"你不从,我就会马上杀了你。"随着时光的流逝,王枚之女渐渐便同他一心。后来,每天夜晚,华某都偷偷钻进她的房间,行夫妻之事。有一天,王枚在暗中知道了这件事,当即用优厚的钱物打发他走。华某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对王枚说:"我住在你家,受你的恩惠已经够多的了,而你还要送我这么多钱物,将来我没什么报答你的呀。我手中有一套巧妙的技术,就做一样东西送给你吧。"王枚说:"什么东西?我用不着的话,必不敢留。"华某说:"我能作木鹤,并且能让它飞起来。如果一旦有什么急事,就可以骑上它,顷刻便到千里之外。"王枚头一回听说,想试试,便点头答应了。华某拿出那把神斧,用木头做了一只飞鹤,只是眼睛尚未完成。王枚觉得奇怪,便问华某,华某说:"你必须斋戒数日,然后它才能飞。如果不斋戒,它决不会飞。"王枚遂斋戒。当天晚上,华某将王枚的女儿偷偷背出来,两个人乘鹤飞归襄阳。到天亮的时候,王枚才发现女儿不见了,四处去找也没有找到,便偷偷地进了襄阳,把这件事告诉了州牧大人。州牧密令搜寻,果然将华某擒获。州牧大怒,华某被杖笞而死,他所乘的木鹤亦不能自己飞起来了。

----------------------------------------

青城道士

伪蜀青城山道士能幻术,往往入锦城,施其法,有所获,即潜挈归洞穴。或闻其行甚秽,官吏中有识者,颇恶之。后于成都诱引富室及勋贵子弟,皆潜而随之。或于幽僻宅院中,洒扫焚香设榻,张陈帷幌。则独于室内作法,或召西王母、或巫山神女、或麻姑、鲍姑神仙,皆应召而至,与之杯馔寝处,生人无异。则令学者隙而窥之。欢笑罢,则自帘帷之前蹑而去。又忽城中化出金楼,众皆睹之,惑众颇甚。其民间少年,膏梁子弟,满城如狂。少主知其妖,密使人擒之,累月不获。后有人报云:"已出笮桥门去。"因使人逐之,乃以猪狗血赍行。至青城路上三十余里,及之,遂倾血沃之。不能施其术,及下狱讯之,云:"年年采民家处子住山中,行黄帝之道。"死于岩穴者不知其数。豪贵之家,颇遭秽淫。所通辞款,指贵达之门甚多。少主不欲彰其恶,潜杀之。(出《王氏见闻》)

【译文】

五代时,后蜀的青城山道士会幻术,常常去成都施展一番,有了收获,便偷偷提着回到洞穴。官吏当中有认识青城道士的,对之深恶痛绝。后来,他在成都引诱富豪的妻妾及功臣贵族的后代,悄悄将她们引入山中,或者让他们在幽静的宅院中洒水扫地焚香设榻,或者让他们支张帷帐和幌子等。而他自己则单独在室内作法,有时召西王母,有时召巫山神女,有时召麻姑或鲍姑等神仙,她们都能应召而为,与他同杯共饮同床共枕。生人没有觉察出什么反常。青城道士则让跟自己学法的人,通过缝隙向室内窥视。他享乐一番之后,那些神女们便在帘帷之前悄然消逝。忽然,他在城中变幻出金楼来,人们都前来围观,被他迷惑的人越来越多。其中,那些民间少年,富家子弟,更是被迷得如醉如狂,满城不得安宁。后蜀少主知道这是青城道士作妖之后,便令人秘密捉拿他,一个多月一无所获。后来有人报告说,他已经从后门的索桥上逃走了,少主便派人去追,并用猪狗的血送行。在距青城还有三十多里的路上,终于把他追上,当即把猪狗的血全浇在他的身上。于是,青城道士便再也不能施展法术,就把他关进监狱进行审讯。他供认说:"我每年都要掳一些民间处女带进山里,以行黄帝之道"到那里一勘查,只见岩洞里遇难的少女不计其数。富贵之家的女孩子,不少都被他奸污了。所交待的罪状,大多与显达富贵人家有关系。少主不想张扬他的恶行,便将他秘密处决了。

----------------------------------------

蜀都妇人

元和子尝因暇日,出蜀都东郭门,见二人踞坐江岸,排治舟艦,方怒篙棹者,且呼且叫。忽有妇人衣布襦拜于前,有所乞焉。其人盛怒,且叱之。久而不去,将加殴击,妇人乃去。傍江岸伫立,四顾久之,以手推腰引步,直视二客船。其船即似有物牵拽,飘然而逝,直抵大岸,应时粉碎,财货悉皆溺于水。二人大骇,疑妇人所为,欲擒之,已亡去矣。(出《野人闲话》)

【译文】

唐代元和年间,有个人曾经由于闲暇无事,从蜀都东城门走了出来,看见两个人蹲在江边,修理大船,正向撑篙的人发脾气,又吼又叫。忽然,有个穿着布衣短袄的女人跪在他们面前,像在乞求什么。那两个人大怒,并且叱责她。那女人好长时间没有动,他们便要动手打,女人终于离去。她在江边默然伫立,向四周看了好久,然后用手托腰而行,直视那两只客船,那两只船就像被什么牵拽着似的,飘然而动,径直撞在对岸,立刻被撞得粉碎,财物全落进了水里,那两个人大惊失色,怀疑是那女人干的,想去捉她,可她早已没影了。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