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

楚州人 陷河神 謇宗儒 滑能 柳晦 刘山甫 尔朱氏 李仲吕 新昌坊民 裴氏女 

夏候祯 徐焕 罗弘信 李嶢

----------------------------------------

楚州人

近楚泗之间,有人寄妻及奴婢数人于村落。客游数年,一日归至。村中长少,相率携酒访之,延入共饮,酒酣甚乐。村人唯吹笛为《乐神曲》。殆欲彻曙,忽前舞者为著神下语云:"大王欲与主人相见,合与主人论亲情。"此子大惊,呵斥曰:"神道无欺,我且无儿女,与汝何(何原作为,据明抄本改。)亲情?"神曰:"我合聘得君妻,可速庄梳,少顷既来迎娶。"此子大怒,村人各散,以为舞者村人,醉言无识。少顷即天明,忽闻门外马嘶鸣。此子大怪,欲出自叱之。乃见一胡神,紫衣多髯。身长丈余,首出墙头。唤曰:"娘子可发去也。"此子不知所以,其妻于室中仆倒而卒。(出《原化记》)

【译文】

湖北泗水附近,有个人让妻子和几个奴仆寄住在一个村庄里,自己在外地游历了几年。一天他回到村庄,村里的人们都招呼着带着贺礼到这人家去看望。他就把人们请到家里一同饮酒。大家喝得十分酣畅。还有人吹笛子。吹的是《乐神曲》,大家随着音乐载歌载舞。直到天亮时,忽然前面一个跳舞者被大神附体了。大神借舞者的口说,"大王要和主人相见,并要与主人共议亲事。"主人大惊,生气地大声说,"大神不应该欺侮人。我并没有儿女,怎么和你论亲事?"神说,"我应该娶你的老婆为妻,让她快快梳妆,稍等片刻,我就会来迎娶她。"主人大怒,客人们也都各自散去,都认为是那个跳舞的人喝醉了胡言乱语,不一会儿,天就亮了。主人忽然听见门外有马的嘶叫声,感到非常奇怪,想出去把马赶跑。一出屋,就看见一个胡人模样的神,穿着紫衣,胡子很长,身高一丈多,头伸出比墙头还高。这神大喊,"娘子,该上路了!"主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的妻子在屋里一头栽在地上就死去了。

----------------------------------------

陷河神

陷河神者,雟州雟县有张翁夫妇,老而无子。翁日往溪谷采薪以自给。无何,一日,于岩窦间刃伤其指。其血滂注,滴在一石穴中,以木叶窒之而归。他日复至其所,因抽木叶视之,仍化为一小蛇。翁取于掌中,戏玩移时。此物眷眷(眷眷原作纷纷,据明抄本改。)然,似有所恋,因截竹贮而怀之。至家则啖以杂肉,如是甚驯扰。经时渐长。一年后,夜盗鸡犬而食。二年后,盗羊豕。邻家颇怪失其所畜,翁妪不言。其后县令失一蜀马,寻其迹,入翁之居,迫而访之,已吞在蛇腹矣。令惊异,因责翁蓄此毒物。翁伏罪,欲杀之。忽一夕,雷电大震,一县并陷巨湫,渺弥无际,唯张翁夫妇独存。其后人蛇俱失,因改为陷河县,曰蛇为张恶子。尔后姚苌游蜀,至梓潼岭上,息于路旁。有布衣来,谓苌曰:"君宜早还秦,秦人将无主。其康济者在君乎?"请其氏,曰:"吾张恶子也,他日勿相忘。"苌还后,果称帝于长安。因命使至蜀,求之弗获,遂立庙于所见之处,今张相公庙是也。僖宗幸蜀日。其神自庙出十余里,列伏迎驾。白雾之中,仿佛见其形,因解佩剑赐之,祝令效顺,指期贼平。驾回,广赠珍玩,人莫敢窥。王铎有诗刊石曰:"夜雨龙抛三尺匣。春云凤入九重城。"(出《王氏见闻》)

【译文】

陷河神的事是说,雟州雟县有家姓张的,老头老太太两口人,没有儿子。靠老头每天到山谷里砍柴度日。有一天,老头砍柴时被岩缝的锋利石头碰伤了手指,流了不少血,血滴落在石上一个小坑里。老头就用树叶把小坑盖上了。过了两天老头又经过这地方。拿开树叶看,竟变成一条小蛇。老头把小蛇放在手掌上,喜爱地玩了半天,那小蛇也好象依依不舍地不愿离去。老头就砍了一截竹筒,把小蛇装进去,揣在怀里回家了。以后,老头就用一些碎肉喂这蛇,蛇也很驯熟了,从不扰乱什么,然而蛇随着时间越长越大,一年后,常在夜里出来把鸡、狗之类的吃掉。二年后,就偷吃羊和猪。邻居们丢了家养的畜类,都十分奇怪,老头和老太太也不吱声。后来,县令丢了一匹四川马,跟着马蹄印找到了老头家里,加紧追查,才知道马竟被蛇吞在肚里了,县令大惊,责骂老头怎么养了这么个恶毒的东西。老头只好认罚,想杀掉这条大蛇。一天晚上,雷电大作,整个一个县突然都变成了一个大湖,湖水无边无际,只有老头老太太活着。后来老头老太太和大蛇也都不知那里去了。从此这个县就改名叫"陷河县",人们把那蛇叫做"张恶子"。后来姚苌到四川去,走到梓潼岭上,在路旁休息,见有一个老百姓走过来对他说,"先生最好快点回陕西去吧,秦地的人将失去君王,你应该去那里统治百姓。"姚苌问他的姓名,那人说,"我就是张恶子。将来你别忘了我就行。"姚苌回到秦地,果然在长安称了帝。称帝后姚苌派人到四川寻访张恶子,没有找到,就在遇见张恶子的地方立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张相公庙。后来僖宗因为叛乱巡幸四川,张相公庙中的神在十几里外列队迎接。在雾气蒙蒙中,好像看见张恶子本人现形了。僖宗就解下自己的佩剑赐给他,并希望他为自己效力。不久叛乱被平息,圣驾回京,僖宗送给张恶子很多珍宝,人们都不敢偷看。王铎有首刻在石碑上的诗说,"夜雨龙抛三尺匣,春云凤入九重城。"

----------------------------------------

謇宗儒

黔南军校姓謇者,不记其初名。性鲠直,贫而乐。所居邻宣父庙,家每食,必先荐之。如是累年。咸通二年,蛮寇侵境,廉使阅兵,择将未获。謇忽梦一人,冠服若王者,谓曰:"我则仲尼也。媿君每倾心于吾,吾当助若。乃更名宗儒,自此富贵矣。"既觉,喜而请行,兼请易名。是时人尽难之,忽闻宗儒请行,遂遣之。一战而大破蛮寇,余孽皆遁。黔帅表上其功,授朗州刺史。秩满诣京师,累迁司农卿,赐赍复多。数年卒官。(出《南楚新闻》)

【译文】

贵州南部有个姓謇的军官,不知他原名叫什么。此人为人正直,虽然很贫穷但生活得很快乐。他家紧挨着孔子庙,每顿饭都要先分出一些去庙里给孔子上供,长年都这样做。咸通二年,异寇入侵。廉使检阅军队,要找一个带兵剿寇的将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姓謇的军官夜里忽然梦见一个人,看衣帽像一位王,对他说,"我就是孔仲尼,你一直对我敬重关怀使我很感动,所以我要帮助你。你以后改名叫謇仲儒就会富贵了。"他梦醒后很高兴。就向主帅请求率兵平寇,并请求改名为宗儒。主帅正为找不到将领为难,忽然听说宗儒主动请战,就派他带兵平寇。謇宗儒一战就击溃了贼寇,剩下的也纷纷逃窜。主帅上来为宗儒请功,朝廷就任命宗儒为朗州刺史。任期满后又调入京城,升任司农卿,宫中的赏赐和俸银也更多了,几年后,謇宗儒死在任上。

----------------------------------------

滑能

唐咸通中,翰林待诏滑能,棋品最高。有张生者,年可四十,来请对局。初饶一路,滑生精思久之。方下一子,张随手应之,或起行庭际。候滑生更下,又随应之。及黄寇犯阙,僖宗幸蜀,滑将赴行在,欲取金州路入,张曰:"不必前适,某非棋客,天帝命我取公棋耳。"滑惊愕,妻子啜泣,奋然而逝。(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代咸通年间,翰林院有个待诏叫滑能,棋下得非常好。有个张生,一天来请求和滑能下棋。张生一开始就胜了一着,滑能就苦苦思考,想了很久才下一个棋子,张生立刻就对上一个。有时张生起来到院里散着步等滑能往棋盘上落子。后来黄巢造反,攻入长安,僖宗逃往四川。滑能赶去皇帝的行宫护驾,想走金州这条路入川。张生说,"你不必去了,我并不是棋手,是天帝命我来请你去下棋的。"滑能大惊,妻子儿女都哭了起来,滑能不声不响地就死了。

----------------------------------------

柳晦

柳晦,河东人,少有文学,始以癊补。咸通末,官至拾遗,因上疏不纳,乃去官,庐于终南山。一日入城,访故友于宣阳里。忽遇一人求食,晦与之。此人但三嗅而已,晦怪而问之,答曰:"吾阴府掌事者,蒙君设食,深愧于心。君自此三年,当为相。"言讫不见。晦未之信也。及黄巢犯阙,求能檄者,或荐晦。巢乃驰骑迎之,逼使为檄。檄达行在,僖宗知晦所作,乃曰:"晦自求退,非朕遗弃。何讪谤之甚耶?"贼平,议不赦。巢命晦为中书舍人,寻授伪相。(出《补录记传》)

【译文】

柳晦是河东人,少年时就有文才。一开始是继承祖上的袭职作官,后来做到朝廷的拾遗官。因为有一次给皇帝上书没被采纳,自动罢了官,隐居在终南山中。一天柳晦进城到宣阴里看朋友,路见一个乞丐向他讨吃,他就给了乞丐。那乞丐拿到东西不吃只是闻了好几次,柳晦很奇怪,问是怎么回事。乞丐说,"我是阴间管事的。蒙你赏给我食物,心里十分感激。三年后,你会当宰相的。"说完就不见了。柳晦听后并不相信。后来黄巢攻入京城长安,要找一个能写讨伐唐僖宗的文告的人,有人推荐柳晦的文章好。黄巢就派人把柳晦接了来,逼着柳晦写了讨伐文告。文告传到僖宗的行宫,僖宗一看就知道是柳晦写的,就说,"柳晦当初是自己不愿当官,并不是朕不用他,为什么对朕如此恶毒的诽谤攻击呢?"黄巢之乱平息后,柳晦被判不赦的大罪。原来黄巢曾任命柳晦为中书舍人,后来又拜他当了伪朝的宰相。

----------------------------------------

刘山甫

唐彭城刘山甫,中朝士族也。其父官于岭外,侍从北归,舟于青草湖。登岸,见有北方天王祠,因诣之。见庙宇摧颓,香火不续。山甫少有才思。因题诗曰:"坏墙风雨几经春,草色盈庭一座尘。自是神明无感应,盛衰何得却由人。"是夜梦为天王所责。自云:"我非天王,南岳神也,主张此地,何为见侮?"俄而惊觉。网浪暴起,殆欲沉溺,遽起悔过,令撤诗板,然后方定。(出《山甫自序》)

【译文】

唐朝时彭城人刘山甫,乃是当朝世家子。父亲在岑外作官,刘山甫侍护着父亲回北方。有一天把船停在青草湖中,上岸游玩。看见岸边有个北方天王祠,就走进祠里。一看庙宇破败不堪,也没有香火。刘少甫从少年时就颇有才气,就在一块木板上题了一首诗说,"坏墙风雨几经春,草色盈庭一座尘。自是神明天感应,盛衰何得却由人。"这天夜里,他在船中梦见天王来责怪他说,"我不是天王,是南岳神。这里是我管的地盘,你为什么说三道四的侮辱我?"刘山甫顿时惊醒,湖上突然掀起狂风大浪。山甫后悔自己的过错,忙叫人撤掉那块题诗的木板,湖上立刻风平浪静。

----------------------------------------

尔朱氏

咸通中,有姓尔朱者,家于巫峡,每岁贾于荆益瞿塘之壖。有白马神祠,尔朱尝祷焉。一日,自蜀回,复祀之,忽闻神语曰:"愧子频年相知,吾将舍此境,故明言与君别尔。"客惊问:"神安适耶?"曰:"吾当为湖南城隍神,上帝以吾有薄德于三峡民,遂此升擢耳。然天下将乱,今天子亦不久驭世也。"尔朱复惊曰:"嗣君谁也?"曰:"唐德尚盛。"客请其讳,神曰:"固不可泄。"客恳求之,乃曰:"昨见天符,但有双日也。"语竟,不复言。是岁懿皇升遐,僖宗以晋王即位。(出《南楚新闻》)

【译文】

唐代咸通年间,有个姓尔朱的人,家住四川巫峡。每年往来于荆州、益州、瞿塘之间经商。有个白马神庙,尔朱每次经过都进庙祭祀。有一天,从四川回来,又到庙里烧香,忽然听见神开口说:"你长年祭祀我,我很感动。我马上要离开这里了,所以和你告别。"尔朱惊讶地问,"大神要到哪里去?"神说,"我要到湖南去当城隍神。上帝因为我在这里为三峡老百姓积了一些功德,所以才提升了我。然而天下就要大乱,当今的皇帝也管不了多久的朝政了。"尔朱又惊讶地问,"那谁来当皇上呢?"神说,"唐朝的气数还很盛。"尔朱请神说出新皇帝的名字,神说,"这个不能泄漏。"尔朱再三恳求,神才说,"昨天我看见天符,说将会有两个皇上了。"说罢,就再也不出声了。果然,这年懿皇死去,僖宗由晋王而即位当了皇帝。

----------------------------------------

李仲吕

姑臧李仲吕,咸通末,调授汝之鲁山令。为政明练,吏不敢欺。遇旱,请祷群望,皆不应。仲吕乃洁齐斋,自祷于县二十里鲁山尧祠,以所乘乌马及驺人张翰为献。祭毕,将下山,云雾暴起,及平泽而大雨,仆马皆暴殒。于是仲吕复设祭,图仆马于东壁。(出《三水小牍》)

【译文】

姑臧的李仲吕在咸通末年调任汝州的鲁山县当县令。他办事精明练达,手下的人都不敢有欺压百姓的事。这年大旱,老百姓祈祷求雨望天企盼,始终没有雨。于是李仲吕就沐浴吃素,亲自到离县城二十里的鲁山尧祠去求雨,并向神许愿,如果神能感应下了雨,愿拿自己黑马和侍从张翰作祭礼。求雨结束后,刚要下山,突然阴云四合,接着下起了大雨,连河都涨平了,李仲吕的马和侍从果然都突然死亡。于是李仲吕又到庙里祭谢了神,并在庙中的东墙上画了黑马和马夫的像以资纪念。

----------------------------------------

新昌坊民

青龙寺西廊近北,有绘释氏部族曰(曰原作田,据明抄本、许本改。)毗沙门天王者,精新如动,祈请辐凑。有居新昌里者,因时疫,百骸绵弱,不能胜衣,医巫莫能疗。一日,自言欲从释氏,因肩置绘壁之下。厚施主僧,服食于寺庑。逾旬,梦有人如天王之状,持筋类绠,以食病者。复促迫之。咀嚼坚韧,力食袤丈,遽觉绵骨木强。又明日能步,又明日能驰,逾月以力闻。先是禁军悬六钧弓于门,曰:"能引起半者,倍粮以赐,至满者又倍之。"民应募,随引而满,于是服厚禄以终身。(出《唐阙史》)

【译文】

青龙寺西廊的北端的壁画上,有一个佛门毗沙门天王像,画得十分精彩,象要活了似的,所以到这个神前祈祷的人特别多。有一个住在新昌里的坊民,因为得了传染病,病得骨瘦如柴,连衣服都撑不起来,不论是医生还是巫师都没治好。一天,这人自称要皈依佛门,家人就把他抬到庙里去,放在那个毗沙门天王的画像下。他给了庙里主持很丰厚的布施,就吃住都在庙里。过了十天,梦见有个人象画上的天王,给了他一根象绳子似的筋,让他吃下去。他咬不动,天王就强迫他吃。终于努力吃下去一丈筋,立刻觉得软绵绵的骨头象木棍似地硬了。第二天就能走,第三天就能跑。过了一个月,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力士。有天他路过禁军营门,看见营门上挂着一张一百八十斤的弓,说是凡能把弓接开一半的,赏给三百六十斤粮,能拉满弓,赏赐更加一倍。这人就应募去拉弓,一拉就把弓拉满了。于是赏他终身享受厚禄。

----------------------------------------

裴氏女

唐黄巢之乱,有朝士裴某,挈妻子,南趋汉中。才发京都,其室女暴亡,兵难挥霍,不暇藏瘗。行及洛谷,夜间其女有言,不见其形。父母诘之,女云:"我为浐水神子强暴,诱我归其家。其父责怒,以妄杀生人,遽笞之。兼逊谢抚慰,令人送来。而旦夕未有所托。且欲随大人南行,俾拔茅为抱致于箱笥之中,庶以魂识依止。"饮食语言,不异于常。尔后又言已有生处,悲咽告辞而去。(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代黄巢之乱时,有一个姓裴的京官,带着妻子和女儿,向南往汉中逃跑。刚离开京城,他的女儿突然死去。当时兵荒马乱,顾不上埋葬,继续逃亡。走到洛谷,夜里忽然听见女儿说话,但看不见女儿本人。父母问她,她说,"我被浐水神的儿子施暴非礼,并把我骗到他家。他父亲浐水神大怒,责骂他儿子杀害无辜的生人,抽了他一顿鞭子,并向我赔罪安慰,派人送我再托生人间。可是一时半晌我还投不了胎,所以女儿想暂时跟着父母往南走。请你们拔了茅草扎一个人形放在你们的箱子里,我的魂就可以跟着你们走了。"夫妻二人就照女儿的话做了,女儿的魂就一直跟着,饮食谈话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后来,女儿说,"已经找到了投胎的地方了。"然后就哭着和父母告别走了。

----------------------------------------

夏侯祯

汝州鲁山县西六十里,小山间有祠,曰灵女观。其像独一女子焉,低鬟嚬蛾,艳冶而有怨慕之色。祠堂后平地,左右围数亩,上擢三峰,皆十余丈,森如太华。父老云,大中初,斯地忽暴风疾雨,一夕而止,遂有此山。其神见形于樵苏者曰:"吾商於之女也,帝命有此百里之境。可告乡里,立祠于前山,山名女灵,吾持来者也。咸通末,县主簿皇甫枚,因时祭,与友人夏侯祯偕行。祭毕,与祯纵观。祯独眷眷不能去,乃索卮酒酹曰:"夏侯祯少年无有匹偶,今者仰睹灵姿,愿为庙中扫除之隶,既舍爵乃归。"其夕,夏侯生惝恍不能寐,若为阴物所中。其仆来告,枚走视之,则目瞪口噤,不能言矣。谓曰:"得非女灵乎?"祯颔之。枚命吏祷之曰:"夏侯祯不胜酉斝之余,至有慢言,渎于神听,今疾作矣。岂降之罚耶?抑果其请耶?若降之罚,是以一言而毙一国士乎?违好生之德,当专戳之辜,帝岂不降鉴,而使神滋虐于下乎?若果其请,是以一言舍贞静之道,播淫佚之风;念张硕而动云軿,顾交甫而解明珮。若九阍一叫,必贻帏箔不修之责言。况天下多美丈夫,何必是也?神其听之。"奠讫,夏侯生康豫如故。(出《三水小牍》)

【译文】

汝州鲁山县城西六十里的小山间有座祠堂,叫女灵观,里面只供奉着一尊女神像。看那女神,双鬟低垂双眉微皱,十分娇艳美丽,但脸上有一种愁怨的神色。女灵观后是平地,左右围地有几亩大,上面有三座山拔地而起,都有十多丈高,象太华山一样壮观。当地老人说,过去没有这三座山,是大中年间,当地忽然来一阵狂风暴雨,下了一夜,雨停之后,地上耸起了这三座山,女神现形对打柴的人说,"我是商於的女儿,天帝让我到这里管辖周围百城的地方。你告诉这里的老百姓,让他们为我在山前立一个祠庙,这山就是我带来的,所以名字就叫'女灵山'吧。"咸通末年,鲁山县的主簿皇甫枚要到女灵观去祭祀,带着朋友夏侯祯同行。祭祀完毕,两个人在庙里游览。夏侯祯看着女灵神像,恋恋不舍地不愿离去,并要了一杯酒,洒酒对女神祝祷说,"我夏侯祯年少没有配偶,今天见到女神这样娇艳美丽,甘愿在庙里当一个洒扫庙堂的奴仆来侍奉女灵神。"祝告完毕扔酒杯就走了。这天晚上,夏侯祯恍惚惚不能入睡,好象中了什么阴邪。他的仆人跑去告诉皇甫枚,皇甫枚急忙跑去看,只见夏侯祯已经目瞪口呆不能说话了。皇甫枚就问,"是女灵神在作怪吗?"夏侯祯点了点头。皇甫枚就叫一个官员到女灵神像前祷告说,"夏侯祯多喝了几杯,不胜酒力,才在神像前胡言乱语,说了些对神大不敬的话。现在他已经病倒了,这是神因为怪罪而惩罚他呢,还是接受了他的请求要召他去侍奉呢?如果是降罪惩罚他,这是因为一句话而害了一个对国家有用的读书人。神这样做,就违背了佑护生灵的道德准则,杀害了一个无辜的人。这事上帝必然会明察,上帝能允许女神这样残害生灵吗?如果是神接受了夏侯祯的请求准备把他接到身边,这就更会助长了淫邪之风,因为夏侯祯一句话神就玷污了自己的妇道贞洁,象传说中的仙女为张硕而乘云车下凡与之幽会,神女为交甫所诱惑而解下衣上的佩玉完情。如果女灵神真要和夏侯祯结合,我们将向天帝申告。那时天帝一定会责备您不贞洁不守妇道的。何况天下的美丈夫多得是,何必一定要盯上夏侯祯呢?请女灵神还是听从我的劝告吧。"祭告以后,夏侯祯果然康复,和没事一样了。

----------------------------------------

徐焕

弋阳郡东南,有黑水河,河岸有黑水将军祠。太和中,薛用弱自仪曹郎出守此郡,为政严而不残。一夕,梦赞者曰:"黑水将军至。"延之,乃魁岸丈夫,须目雄杰,介金附鞬。既坐,曰:"某顷溺于滋水,自以秉仁义之心,得(得原作未。据汉钞本改。)展上诉于帝。帝曰:'尔阴位方崇,遂授此任'郎中可为立祠河上,当保佑斯民。"言许而寤。遂命建祠设祭,水旱灾沴,祷之皆应。用弱有葛谿宝剑,复梦求之,遂以为赠。仍刳神前柱,并匣置之,外设小扉,加扃銡焉。乾符戊戌岁,大理少卿徐焕,以决狱平允,授弋阳郡。秋七月出京,时方淋霪,东道泥泞。历崤函,度东周,由许蔡,略无霁日。既渡长淮,宿于嘉鹿馆,则弋阳之西境也。时方苦雨凄风,徒御多寒色。焕具酒祈之,其夕乃霁。焕由是加敬,每春秋常祀,必躬亲之。明年冬十月,贼党数千人,来攻郡城。焕坚守,城不可拔,乃引兵西入义阳。时有无赖者,以庙剑言于贼裨将。将乃率徒,破柱取去。既而晓出纵掠,气雾四合,莫知所如。忽遇一樵童,遂执之,令前导。既越山雾开,乃义营张周寨也。卒与贼遇,尽杀之,张周亲擒其首,解其剑,复归诸庙,至今时享不废。(出《三水小牍》)

【译文】

弋阳郡的东南有条黑水河,河岸上有座黑水将军祠。太和年间,薛用弱由仪曹郎调任弋阳郡守。他政令很严但十分公正平和。一天晚上,他梦见黑水庙的执事说黑水将军到了,就赶快请了进来。一看,黑水将军是一个身材魁伟的大丈夫,而且十分威严,穿着铠甲,腰挎箭袋。请他坐下后,黑水将军说,"我生前是在黑水河里淹死的。我觉得我一生秉正刚直讲求仁义,就向上帝请求放还。上帝说我在阴界的官运很盛,就任命我当了黑水神。请郡守大人在河岸上给我立个祠庙,我就可以祐护这一带的百姓。"薛用弱答应后就醒了,于是就下令建庙设祭。从此不论水旱灾害,凡是到庙里祈祷都很灵验。薛用弱有一把葛谿宝剑,黑水将军托梦说很喜欢这剑,薛用弱就把剑赠给了神。他让人把庙里的柱子上挖了个槽,把宝剑装在个匣子里放进柱子,外面设个小门,用锁锁上。乾符戊戌年,大理少卿徐焕由于执法公正办案有功,被任为戈阳刺史。秋天七月出京赴弋阳上任,就赶上连绵的秋雨,往东去的道路十分泥泞。徐焕经崤山、函谷关,过东周一直走到许蔡,天仍不放晴。后来渡过淮河住在嘉鹿的旅店,这就算到了弋阳的西边县境了。当时仍然是凄风苦雨不断袭来,仆从和侍卫们都冻得受不了。徐焕就到黑水神庙去祭祀,当晚就雨过天晴了。徐焕对黑水神就更加崇敬了。上任后,每到春秋两次大的祭典,徐焕都是亲自参加。第二年冬天十月,有几千名叛军来攻打弋阳郡城,徐焕坚守,叛军始终攻不下来,只好转向西面去攻义阳。当时有个无赖,把薛用弱将宝剑藏在黑水神庙的事告诉了叛军的副将。副将就带着人进了庙,劈开柱子把宝剑拿走了。拂晓时,这股叛军四处烧杀抢掠,突然被弥天大雾裹住,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忽然遇见一个砍柴的少年,叛军就抓住少年,让他带路。少年带着叛军翻过山后,浓雾顿时消散,一看竟来到平叛的义军将领张周的军营前。张周率领义军杀出营来,把叛军全部消灭,并活捉了叛军的首领那个副将,缴获了那把宝剑,又送回庙里,现在黑水将军庙的香火仍然终年不断。

----------------------------------------

罗弘信

中和年,魏博帅罗弘信,初为本军步射小校,掌牧圉之事,曾宿于魏州观音院门外,其地有神祠,俗号白须翁。巫有宗千者,忽诣弘信谓曰:"夜来神忽有语,君不久为此地主。"弘信怒曰:"欲危我耶?"他日,复以此言来告,弘信因令密之。不期岁,果有军变,推弘信为帅。弘信状貌丰伟,多力善射,虽声名未振,众已服之。累加至太尉临淮王。(出《北梦琐言》)

【译文】

中和年间,魏博的军事长官是罗弘信。弘信最初只是本军里的一个小军官,管放牧军马的差事。他曾住在魏州观间院门外,随近有个神庙,庙里供的神当地人都叫他"白头翁"。有一天一个叫宗千的巫师忽然来找罗弘信说,"神夜里忽然对我说你不久会当本地的主管官。"弘信生气的说,"你想害我呀?"过了两天巫师又来说那话,弘信就让他千万保密。不到一年,军队里果然发生了哗变,推举弘信当统领。弘信生得魁伟雄健,力大无比,又善射箭,所以当时虽然只是个无名的小军官,大家却都很敬服他。后来,弘信果然作了太尉临淮王。

----------------------------------------

李嶢

唐乾宁中,刘昌美为夔州刺史。属夏潦,峡涨湍险。里俗云:"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于是行旅辍棹以候之。学士李嶢,挈家,自蜀沿流,将之江陵。昌美以水势正恶,止之。嶢忽遽而行,俄尔舟复。一家溺死焉。唯乳妪一人,隔夜为骇浪推送江岸而苏。先是永安盐灶户陈小奴,棹空船下瞿塘。见崖下有一人,裹四缝帽,著窄白衫,青裤,执铁棘梨。问嶢行程,自云迎候。及乳妪既苏,亦言于刺史云,李学士至一官署上事,朱门白壁,寮吏参贺。又闻云,此行无乳妪名,遂送出水。(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代乾宁年间,刘晶美去四川夔州上任当刺史。当时夏天发洪水,三峡水涨又急又险。当地有句俗话说,"滟滪大如马,瞿塘不能下",江上不能行船,于是刘昌美只好停了船等候水退。有个学士名叫李嶢,带着家眷从四川沿江行船要去江陵。刘昌美说水势又急又大,劝他等等再走,李嶢却急忙地走了,不一会儿船就翻了,全家都被淹死。只有一个奶妈第二天被大浪推到岸上,幸免于难。在此以前,永安的盐贩子陈小奴,划着一只空船从瞿塘过来,看见江边山崖下有一个人,戴着四缝帽,穿着很紧的白衣服,手里拿着铁蒺藜,问学士李嶢要到哪里去,说正在迎接他。后来那奶妈苏醒后也对刘昌美说,李学士被领到一个官府去上任,那官府红门白墙,很多官员都来迎接李学士,并向他拜贺。后来奶妈听到有人说,"这一行人的名单里,没有这个奶妈子。"于是奶妈就被送出了江面,冲到了岸上。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