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

黎阳客 李迥秀 琅邪人 崔咸 季攸 武德县田臾 裴徽 李陶 长洲陆氏女 刁缅

王无有 王升 高生

----------------------------------------

黎阳客

开元中,有士人家贫,投丐河朔,所抵无应者。转至黎阳,日已暮,而前程尚遥。忽见路旁一门,宅宇甚壮,夜将投宿。乃前扣门,良久,奴方出。客曰:"日暮,前路不可及,辄寄外舍,可乎?"奴曰:"请白郎君。"乃入。须臾闻曳履声,及出,乃衣冠美丈夫,姿度闲远,昂然秀异。命延客,与相拜谒,曰:"行李得无苦辛,有弊庐,不足辱长者。"客窃怪其异,且欲审察之,乃俱就馆,颇能清论,说齐周已来,了了皆如目见。客问名,曰:"我颖川荀季和,先人因官,遂居此焉。"命设酒肴,皆精洁,而不甚有味。有顷,命具榻舍中。邀客入,仍敕一婢侍宿。客候婢款狎,乃问曰:"郎君今为何官?"曰:"见为河公主簿,慎勿说也。"俄闻外有叫呼受痛之声,乃窃于窗中窥之。见主人据胡床,列灯烛,前有一人,被发裸形,左右呼群鸟啄其目,流血至地。主人色甚怒曰:"更敢暴我乎?"客谓曰:"何人也?"曰:"何须强知他事。"固问之,曰:"黎阳令也,好射猎,数逐兽,犯吾垣墙,以此受治也。"客窃记之。明旦顾视,乃大冢也。前问,人云是荀使君墓。至黎阳,令果辞以目疾。客曰:"能疗之。"令喜,乃召入,具为说之。令曰:"信有之。"乃暗令乡正,具薪数万束,积于垣侧。一日,令率群吏,纵火焚之,遂易其墓,目即愈。厚以谢客而不告也。后客还至其处,见一人头面焦烂,身衣败絮,蹲于榛棘中,直前诣,客不识也。曰:"君颇忆前寄宿否?"客乃惊曰:"何至此耶?"曰:"前为令所苦,然亦知非君本意,吾自运穷耳。"客甚愧悔之,为设薄酹,焚其故衣以赠之。鬼忻受遂去。(出《广异记》)

【译文】

开元年间,有一位读书人家境贫寒,投奔乞求到河北,所到的地方没有接应的。他又转奔到黎阳,天色已晚,可是前程还很遥远,忽然看见路旁有一个门,宅院房子很壮观。夜里他要投宿那里,就上前敲门。很久,奴仆才出来。客人说:"天晚了,前面的路远不能走到地方,就寄居在外面的房舍,可以吗?"奴仆说:"请问问郎君。"就进去了。不一会儿,听到走路声,等他出来一看,竟是衣冠楚楚的美男子,姿态闲适,潇洒秀美,命令请客人进来,和客人相互拜见,说:"旅行能不辛苦吗;有个破屋子,不能够辱你来住。"黎阳客私下对这件事很奇怪,将要观察一下,于是和他一起到了馆舍。那男子很能高谈阔论,说齐国以来的事,清清楚楚都如亲眼所见。黎阳客问他的名字,他说:"我是颍川荀季和,父辈因做官到此,于是住在这里。"又命令摆设饭菜,都很精洁。可是不太有味。过了一会儿,让人准备下榻的屋子,邀请客人进来,仍旧让一个婢女侍候睡觉。客人等候婢女恳切亲近,就问说:"郎君现在做什么官?"婢女说:"做河公主簿,千万别和人说。"不久听到外面有人叫呼遭受痛苦的声音,就悄悄到窗户那偷看,看见主人坐在胡床上,摆着灯烛,前面有一个人,披发裸体,左右的人呼叫群鸟啄他的眼睛,流血到地上,主人很发火,说:"竟敢欺凌我吗?"客人问他:"是什么人?"说:"何必一定勉强知道别的事情?"客人坚持问他,主人说:"是黎阳令,喜好射猎,几次追赶野兽,冲撞了我的矮墙,因此受治裁。"客人偷偷记下了。第二天回去一看,竟是一座大坟墓。上前问,别人说是荀使君坟墓。到了黎阳,黎阳令果然因为眼病推辞不见。客人说:"能治好。"县令很高兴,就召呼客人进来。客人全都跟他说了。县今说:"真有这样的事?"就暗暗让乡正准备柴禾几万捆,堆在墙旁边。一天县令率领群吏放火烧了荀使君墓,还迁走了坟墓。县令眼睛就好了。县令用厚礼谢客人却不告诉他真相。后来客人回到他的住处,看见一个人头面焦烂,身穿破衣,蹲在荆棘中,一直上前,客人不认识他,他说:"你还记得以前寄宿的事吗?"客人就惊奇地说:"你怎么到这来了呢?"说:"以前因为你受苦,但是也知道不是你的本意,我自己运气不好。"客人很惭愧后悔,为他摆设薄酒,烧了自己的衣服赠给他,鬼愉快地接受就离开了。

----------------------------------------

李迥秀

尚书李迥秀,素与清禅寺僧灵贞厚善。迥秀卒数年,灵贞忽见两吏,赍符追之,遂逼促就路,奄然而卒。前至一处,若官曹中。须臾延谒,一人朱衣银章,灵贞自疑命当未死。朱衣曰:"弟子误相追,阇梨当还。"命敕前吏送去。欲取旧路,吏曰:"此乃不可往,当别取北路耳。"乃别北行,路甚荒塞,灵颇不怿。可行数十里,又至一府城,府甚丽。门吏前呵云:"可方便见将军。"即引入,见一人紫衣,据厅事,年貌与李公相类,谓曰:"贞公那得远来?"灵贞乃知正是。因延升阶,叙及平旧。临别握手曰:"欲与阇梨论及家事,所不忍言。"遂忽见泪下。灵贞固请之,乃曰:"弟子血祀将绝,无复奈何。可报季友等,四时享奠,勤致丰洁。兼为写《法华经》一部,是所望也。"即挥涕诀。灵贞遂苏,具以所见告。诸子及季友,素有至性焉,为设斋及写经。唯斋损独怒曰:"妖僧妄诞,欲诬玷先灵耳!"其后竟与权梁山等谋反伏诛,兄弟流窜,竟无种嗣矣。(出《广异记》)

【译文】

尚书李迥秀,一向和清禅寺灵贞很友好。迥秀死了几年,灵贞忽然看见两个小吏,持符追来,就逼迫他上路,灵贞奄奄一息最后死去。到前面一个地方,很象官府,不一会儿有请灵贞进去拜见。他看见一个人穿着红衣服,上面有白色花纹。灵贞自己疑心命不该死,穿朱衣的人说:"弟子错追你,高僧该回去。"命令从前的小吏送他回去,想要寻找来时的路,小吏说:"这里不可以去,应当另找北路吧。"就另往北走,路很荒凉,灵贞很不高兴。大约走了几十里路,又到一个府城,府上很华丽,门吏上前大声说:"允许你们就便去见将军。"就领引灵贞进去,看见一个穿紫衣的人,在那里办公事,年龄相貌跟李公很相似,对灵贞说:"贞公从哪儿远来?"灵贞才知道正是李公。李公便请灵贞上来台阶,叙说平素旧事,临别握手说:"想要和高僧谈家事,又不忍说出。"说着就流下泪来。灵贞坚持请他说,李公就说:"弟子的儿孙,将要断绝了,不再有什么办法了,可告诉季友等人,四季享奠,尽力达到丰富清洁的程度,同时给我写一部法华经,这是我所希望的。"李迥秀就挥泪诀别,灵贞就苏醒了,把看见的事全都告诉了迥季的儿子们和季友,他们一向非常有人的本性,就给李迥秀摆设斋饭、写经书。只有斋损发怒说:"妖僧荒诞,想要诬玷我的祖先吧。"以后竟然和权梁山等人谋反被杀,他的兄弟也逃跑了,最终李迥秀没有后代了。

----------------------------------------

琅邪人

琅邪有人行过任城,暮宿郭外。主人相见甚欢,为设杂果。客探取怀中犀靶小刀子,将以割梨,主人色变,遂奄然而逝。所见乃冢中物也。客甚惧,然亦以此刀自护。且视冢旁有一穴,日照其中颇明,见棺梓已腐败,果盘乃树叶贮焉。客匍匐得出,问左右人,无识此冢者。(出《广异记》)

【译文】

琅邪有个人走过任城,夜晚住宿在城郭外。主人见着他很高兴,给他摆设杂果。客人取出怀中犀把小刀子,想要用刀割梨。主人色变,于是突然死去,客人所见的都是坟中的东西。客人很恐惧,同样也用这把刀自卫,并看到坟旁边有一个洞穴,太阳照着里面很明亮,又看见棺材已经腐烂,果盘里装的是树叶!客人爬出来,问附近的人,没有知道这座坟墓是谁的。

----------------------------------------

崔咸

博陵崔咸,少习静,家于相州,居常葺理园林。独在斋中,夜雷雨后,忽有一女子,年十六七,逾垣而入。拥之入室,问其所从来,而终无言。咸疑其遁者,乃深藏之。将旦而毙,咸惊惧,未敢发。乃出于里内,占其失女家。须臾,有奴婢六七人,丧服行语,若有寻求者。相与语曰:"死尚逸,况生乎?"咸从而问之,对曰:"郎君何用问?"固问之,乃曰:"吾舍小娘子,亡来三日。昨夜方殓,被雷震,尸起出,忽不知所向。"咸问其形容衣服,皆是宵遁者,乃具昨夜之状。引至家验之,果是其尸,衣裳足履皆泥污。其家大异之。归将葬,其尸重不可致,咸乃奠酒祝语之,乃去,时天宝元年六月。(出《通幽记》)

【译文】

博陵崔咸,年少习惯清静。家住相州,住在那儿常常修理园林。这天独自在书斋中,夜里雷雨过后,忽然看见一个女子,年龄十六七岁,越墙而入,抱着崔咸进入屋内。崔咸问她从哪里来,可她最终没有说话。崔咸怀疑她是逃跑的人,就把她深藏起来,将要到天亮的她就死了。咸很恐惧,不敢取出她来,就走出家门来到街上,,占卜那个死去的女人的家。过了一会儿,有六七个奴婢,穿着孝服边走边说,象有找人的意思,互相说着:"死人还能逃跑,何况活人呢!"崔咸跟着问她们,她们回答说:"郎君何必问这个!"崔咸坚持问她们。就说:"我们家的小娘子,死了已三天,昨夜才装殓。遭到雷震,尸体从棺中出来,不知到哪去了!"崔咸问她的容貌穿着是什么样子,都很象夜里跑来的那个人。就把昨夜的情况全都说了出来,领她们到家里验证,果然是那个人的尸体!衣裳鞋子都是污泥。那家的人非常奇怪,回去将要给她入葬,那尸体沉重得不能抬起。崔咸就祭酒祈祷,才抬回去了。当时是天宝元年六月。

----------------------------------------

季攸

天宝初,会稽主簿季攸,有女二人,及携外甥孤女之官。有求之者,则嫁己女,己女尽而不及甥。甥恨之,因结怨而死,殡之东郊。经数月,所给主簿市胥吏姓杨,大族子也,家甚富,貌且美。其家忽有失胥,推寻不得。意其为魅所惑也,则于废墟墓访之。时大雪,而女殡室有衣裾出。胥家人引之,则闻屋内胥叫声,而殡宫中甚完,不知从何人。遽告主簿,主簿发其棺,女在棺中,与胥同寝,女貌如生。其家乃出胥,复修殡屋。胥既出如愚,数日方愈。女则下言(下言原作不值,据明钞本改。)于主簿曰:"吾恨舅不嫁,惟怜己女,不知有吾,故气结死。今神道使吾嫁与市吏,故辄引与之同衾。既此邑已知,理须见嫁。后月一日,可合婚姻。惟舅不以胥吏见期,而违神道。请即知闻,受其所聘,仍待以女胥礼。至月一日,当具饮食,吾迎杨郎。望伏所请焉。"主簿惊叹,乃召胥一问。为杨胥,(明钞本为杨胥作谓之为胥。)于是纳钱数万,其父母皆会焉。攸乃为外生女造作衣裳帷帐,至月一日,又造馔大会。杨氏鬼又言曰:"蒙恩许嫁,不胜其喜,今日故此亲迎杨郎。"言毕,胥暴卒,乃设宴婚礼,厚加棺殓,合葬于东郊。(出《纪闻》)

【译文】

天宝初年。会稽主簿季攸,有两个女儿,等同时带外甥孤女来到官府。有来求婚的,就出嫁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女儿都嫁出了却没嫁外甥女,外甥女很忌恨,由于结下怨恨而死。灵柩停放在东郊。经过几个月,所给主簿市胥吏姓杨,是个大家族的儿子,家里很富贵。相貌又美,他家忽然失去胥吏。推算寻找不到,料想他被鬼所迷惑,就在废墟坟墓中寻找。当时下大雪,而季攸外甥女的殡室内竟有衣裙出现。胥吏家人率领进去,就听到棺内有胥吏的叫声,可是棺材很完好,不知道是从哪里进去的。家人立刻报告主簿,主簿让人打开那棺材。季攸外甥女在棺材里,和胥吏同睡在一起,外甥女的容貌象活时一样。他家就抬出胥吏,又修整殡室。胥吏出来以后象傻子,几天才缓过来。外甥女对主簿说:"我恨舅舅不嫁我,只怜爱自己的女儿,不知道有我,所以气绝而死。现在神道让我嫁给市吏,所以我就领引他,和他同床!既然这个城邑已经知道,按理应当被嫁!后月一日,可结为婚姻,只有舅舅不按胥吏的期望,而违背神道的话,请马上听着,接受他的聘礼,照旧以对待女婿的礼节对待胥吏,到了那月一日,应当准备饭菜,我迎接杨郎,希望按我所说的请他。"主簿惊叹,就召来胥吏一问,当作杨胥,因此收下几万钱,他的父母也都会见了。主簿季攸就给外甥女做衣裳帷帐,到了那月一日,又做好饭菜大会宾客。杨氏鬼又说:"蒙恩许嫁,不胜欣喜,今天因此亲自迎接杨郎。"说完,胥吏暴死,就摆设阴间婚礼,厚加棺殓,合葬在东郊。

----------------------------------------

武德县田叟

武德县酒封村田叟,日晚,将往河内府南,视女家礼事。出村,有二人随之。与叟言,谓叟曰:"吾往河南府北,喜翁相随。"及至路而二人不肯去。叟视之非凡,乃下驴谓之曰:"吾与汝非旧相识,在途相逢,吾观汝指顾,非吉人也。汝姑行,吾从此南出。汝若随吾,吾有返而已,不能偕矣。"二人曰:"慕老父德,故此陪随。如不愿俱,请从此逝,翁何怒也?"方酬答,适会田叟邻舍子,自东来,问叟何为,叟县以告。邻舍子告二人,老父不愿与君俱,可东去,从老父南行,君何须相绊也?"二人曰:"诺。"因东去,叟遂南。邻舍子亦西还,到家未几,闻父老惊家叫。邻舍子问之,叟男曰:"父往女家,计今适到。而所乘驴乃却来,何谓也?"邻舍子乃告以田叟逢二人状,因与叟男寻之。至与二人言处,叟死沟中,而衣服甚完,无损伤。乃知二人取叟之鬼也。(出《纪闻》)

【译文】

武德县酒封村田叟,天晚时,将要去河内府南面。看看女儿家礼的事。走出村子,有两个人跟着他,和田叟说话,对田叟说:"我们去河南府北面,很高兴一起去。"等到上大道时,那两个人不肯离去。田叟看他们不同寻常,就从驴上下来对他们说:"我和你们不是老相识,只在路上相遇,我看你们指点观望的样子,不是吉祥的人。你们姑且走吧,我从这南面走。你们如果跟着我,我只有返回罢了。不能一起走了。"那两个人说:"羡慕你的功德,所以这样陪伴着您。如果不愿意一起走,请从这里分离,您何必发怒呢!"当他们对话之时,正赶上田叟邻居的儿子,从东面来了,问田叟做什么,田叟把刚才的事全都告诉了他。领居的儿子告诉那两个人:"老人不愿意和你们一起走,你们可以向东去,却跟着老人往南行,你们为啥偏要干扰他呢?"那两个人说:"行。"于是他们向东去,田坡就向南走,邻居的儿子也向西返回,他到家不久,就听到老人家里有惊叫声,邻居的儿子上前问,田叟的儿子说:"父亲去姐姐家,算计现在正好在那儿,可是所骑的驴却回来了,为什么?"邻居的儿子就把田叟碰见两上人的情况都告诉了他。于是就和田叟的儿子去找田叟。到了和那两个人说话的地方,看见田叟已经死在沟里,可是衣服很完好,没有损伤,就知道那两个人是要田叟命的鬼。

----------------------------------------

裴徽

河东裴徽,河南令回之兄子也。天宝中,曾独步行庄侧,途中见一妇人,容色殊丽,瞻靓艳泆,久之。徽问:"何以独行?"答云:"适婢等有少交易,迟迟不来,故出伺之。"徽有才思,以艳词相调,妇人初不易色,齐献酬数四。前至其家,邀徽相过。室宇宏丽。入门后,闻老婢怒云:"女子何故令他人来?名教中宁有此事。"女辞门有贤客,家人问者甚众。有倾老婢出,见(见原作门,据明钞本改。)徽辞谢,举动深有士风。须臾,张灯施幕,邀徽入坐。侍数人,各美色,香气芳馥,进止甚闲。寻令小娘子出云:"裴郎何须相避?"妇人出,不复入。徽窃见室中甚嚣,设绮帐锦茵,如欲嫁者,独心喜欲留。会腹胀,起如(如原作凑,据明钞本、陈校本改。)厕,所持古剑,可以辟恶。厕毕。取剑坏(剑坏原作裹剑。据明钞本改。)纸,忽见剑光粲然,执之欲回,不复见室宇人物。顾视在孤墓上丛棘中,因大号叫。家人识徽,持烛寻之。去庄百余步,瞪视不能言,久之方悟尔。(出《广异记》)

【译文】

河东裴徽,是河南令回的兄长的儿子。天宝年间,曾独自步行在村庄边,路上看见一个妇人,容貌特别漂亮,光艳照人,过了一会儿,徽问她为什么一个人走。她回答说:"刚才婢女们有点东西要买,迟迟没来,所以出来等候她们。"徽很有才思,用艳词挑逗她。妇人开始不改变脸色,也应酬几句。往前走到了她的家,妇人请他探访。见那室宇宏伟壮丽,进了大门以后,听到老婢女发怒地说:"你为什么让别人进来?名教坊中哪有这样的事?"女子告诉她说门外有位贤能的客人,很多家人过来问。隔了一会儿老婢女出来,看见徽要告辞,他的一举一动很有士人风度。过一会儿,点灯拉幕邀请裴徽进来坐,几个侍女,各有美色,香气浓郁,举止很闲雅。不久让妇人出来,说:"裴郎何必躲避我?"妇人出来,不再进去。徽偷偷看见屋里很喧闹,摆设绮帐锦绣垫子,象要出嫁似的,他独自欣喜想要留下。正赶上他腹胀,起身到厕所。所拿的古剑,可以避邪。上完厕所,他拿剑削纸。忽然看见剑光璀璨,他拿剑要回去,却再看不见屋里的人和物。环顾周围发现自己在孤墓上的丛棘中,于是大声哭叫。家人听出是裴徽,拿蜡烛寻找他,离村庄一百多步,见他瞪眼看大家说不出话,很久才明白过来。

----------------------------------------

李陶

天宝中,陇西李陶,寓居新郑。常寝其室,睡中有人摇之,陶惊起,见一婢袍裤,容色甚美。陶问:"那忽得至此?"婢云:"郑女郎欲相诣。"顷之,异香芬馥,有美女从西北陬壁中出,至床所再拜。陶知是鬼,初不交语,妇人惭怍却退。婢慢骂数四云:"田舍郎,待人故如是耶?令我女郎愧耻无量。"陶悦其美色,亦心讶之,因绐云:"女郎何在?吾本未见,可更呼之。"婢云"来。"(明钞本云来作乃止。)又云:"女郎重君旧缘,且将复至,忽复如初,可以殷勤也。"及至,陶下床致敬,延止偶坐,须臾相近。女郎貌既绝代,陶深悦之,留连十余日。陶母躬自窥觇,累使左右呼陶,陶恐阻己志,亦终不出。妇云:"大家召君,何以不往?得无坐罪于我?"陶乃诣母,母流涕谓陶曰:"汝承人昭穆,乃有鬼妇乎?"陶云改之。自尔留连,半岁不去。其后陶参选,之上都,留妇在房。陶后遇疾笃,鬼妇在房,谓其婢云:"李郎今疾亟,为之奈何?当相与往省问。"至潼关,为鬼关司所遏,不得过者数日。会陶堂兄亦赴选入关,鬼(关鬼原作鬼关,据明钞本、许本改。)得随过。其夕,至陶所,相见忻悦。陶问:"何得至此?"云:"见卿疾甚,故此相视。"素所持药,因和以饮陶,陶疾寻愈。其年选得临津尉,与妇同众至舍。数日,当之官。鬼辞不行,问其故,云:"相与缘尽,不得复去。"言别凄怆,自此遂绝。(出《广异记》)

【译文】

天宝年间,陇西李陶,住在新郑,常常睡在他的屋中。睡觉时有人摇晃他,陶惊惧地站起来,看见一个婢女穿着袍裤,容貌很美丽。李陶问她怎么忽然能够到这里?婢女说:"郑女郎想要到你这来。"顷刻之间,异香芬芳,有个美女从西北板壁里出来,到床那儿拜了又拜。李陶知道她是鬼。最初也不和她说话。美女惭愧退去。婢女谩骂几次说:"田舍郎,能这样待人吗?让我们女郎羞愧得无地自容?"李陶喜欢她的美色,心里非常惊讶,于是哄骗说:"女郎在哪里?我本来没有看见,可以再召呼她。"婢女说来吧。又说:"女郎重视您的旧情,还将再来,不要再象当初那样,应该热情对待。"等她到了,李陶下床表示敬意,邀请她两人并坐,不一会儿又靠近点儿。女郎相貌已经是绝代佳人,李陶非常高兴,逗留了十多天。李陶母亲亲自窥视,多次让左右的人召呼李陶。李陶担心母亲阻碍自己的心愿,也始终不出来。妇人说:"大家召呼你,为什么不出来,该不会怪罪我吧?"李陶就到母亲那儿去,母亲流泪对李陶说:"你要承继李家宗嗣,该有鬼妇吗?"李陶说改正,从此在这留连,半年也不离去。以后李陶参加选职,到了上都,留妇人在房间。李陶后来得了重病。鬼妇在房里,对她的婢女说:"李郎现在病急,该怎么办?应当和我去探问!到了潼关,被鬼关司所阻拦,有几天也不能通过。正赶上李陶堂兄也去赴选,进潼关,鬼得以跟着过关。那天晚上,到了李陶住的地方,相见很高兴。李陶问她怎么能到这里,回答说:"看见你病得厉害,所以在这见面。"真情地拿着药,就调好给李陶喝了。李陶病不久就好了,那年当选成临津尉,和妇人一同回到住舍。过几天,李陶去上任,鬼告辞不去,问她原因,就说:"和你的缘份已尽,不能再去。"告别语言凄怆,从此就销声匿迹。

----------------------------------------

长洲陆氏女

长洲县丞陆某,家素贫。三月三日,家人悉游虎丘寺,女年十五六,以无衣不得往,独与一婢守舍。父母既行,慨叹投井而死。父母以是为感,悲泣数日,乃权殡长洲县。后一岁许,有陆某者,曾省其姑。姑家与女殡相近,(相近原作同出,据明钞本改。)经殡宫过,有小婢随后,云:"女郎欲暂相见。"某不得已,随至其家。家门卑小,女郎靓妆,容色婉丽。问云:"君得非长洲百姓耶?我是陆丞女,非人,鬼耳。欲请君传语与府。今临顿李十八求婚,吾是室女,义难自嫁。可与白大人,若许为婚,当传语至此,其人尚留殡宫中。"少时,当州坊正,从殡宫边过,见有衣带出外,视之,见妇人。以白丞。丞自往,使开壁取某,置之厅上,数日能言。问焉得至彼,某以女言对,丞叹息。寻令人问临顿李十八,果有之,而无恙自若。初不为信,后数日乃病,病数日卒。举家叹恨,竟将女与李子为冥婚。(出《广异记》)

【译文】

长洲县丞陆某,家境一向贫寒。三月三日,家人全去游览虎丘寺。女儿年龄十五六岁,因为没有衣服不能去,独自和一个婢女守着房舍。父母走了以后,她慨叹之余投井而死。父母因此很悲伤,悲泣了几天,就把尸体暂且停放在长洲县。以后一年左右,有个姓陆的,曾经探望她的姑姑,姑姑家和那个女子殡葬的地方很近。经过殡宫,有个小婢女跟在后面,说:"女郎想要暂时相见。"陆某不得已,跟着到她的家。家门很窄小,女郎美丽端庄,容貌婉丽,问道:"你不是长洲百姓吗?我是陆丞的女儿,不是人,是鬼。想请你传话给我家,现在临顿李十八求婚,我是有家的女儿,从道义上说难以自己出嫁。可以告诉大人,如果答应成婚,应当传话到这里。"那人还留在殡宫里,不多会儿,当州坊正,从殡宫边经过,看见衣带露出来,仔细一看,见是妇人。把这事告诉陆丞,丞亲自去。让人打开殡宫墙壁取出陆某,放在厅里,几天才能说话。陆丞问陆某怎么能到那儿,陆某把女子的话告诉他。陆丞叹息,派人寻问临顿李十八。果然有这个人,却没有病很正常。最初不相信,过几天就病了,病几天就死了。全家叹息悔恨,最终让女儿和李十八结为阴间婚姻。

----------------------------------------

刁缅

宣城太守刁缅,本以武进。初为玉门军使,有厕神形见外厩,形如大猪,遍体皆有眼,出入溷中,游行院内。缅时不在,官吏兵卒见者千余人。如是数日。缅归,祭以祈福,厕神乃灭。缅旬迁伊州刺史,又改左卫率右骁卫将军左羽林将军,遂贵矣。(出《纪闻》)

【译文】

宣城太守刁缅,本来凭武功进取,最初做玉门军使。有个厕神,在外面的马圈出现,形状象大猪,全身都有眼睛,出入在厕所里,游行在院内。刁缅当时不在家,官吏兵卒看见的有一千多人。象这样几天,刁缅回家了,祭祀来祈祷求福,厕神就消失了。刁缅十天后升到伊州做刺吏,又调转做左卫率右骁卫将军左羽林将军,从此富贵了。

----------------------------------------

王无有

楚丘主簿王无有,新娶,妻美而妒。无有疾,将如厕,而难独行,欲与侍婢俱,妻不可。无有至厕,于垣穴中,见人背坐,色黑且壮。无有以为役夫,不之怪也。顷之,此人回顾,深目巨鼻,虎口乌爪。谓无有曰:"盍与子鞋。"无有惊,未及应,怪自穴引手,直取其鞋,口咀之。鞋中血见,如食肉状,遂尽之。无有恐,先告其妻,且尤之曰:"仆有疾如厕,虽一婢相送,君适固拒。果遇妖怪,奈何?"妇犹不信,乃同观之。无有坐厕,怪又见,夺余一鞋。妻恐,扶无有还。他日,无有至后院,怪又见,语无有曰:"吾归汝鞋。"因投其旁,鞋并无伤。无有请巫解奏,鬼复谓巫:"王主簿禄尽,余百日寿。不速归,死于此。"无有遂归乡,如期而卒。(出《纪闻》)

【译文】

楚丘主簿王无有新娶妻子,妻子漂亮却嫉妒。王无有病了,要到厕所,却难以自己去,想和侍女一起去,妻子不答应。王无有到厕所,在墙洞里,看见有人背坐着,肤色黑又很健壮。王无有以为是役夫,没有感到奇怪。过了一会儿,这个人回头看,只见他深陷的睛睛,巨大的鼻子,虎口乌爪,对王无有说:"把你的鞋给我。"王无有惊恐,没等回答,妖怪从洞穴中伸出手,直来拿他的鞋,嘴里嚼着,鞋里出现血,象吃肉的样子,就吃光了。王无有惊恐,先告诉他的妻子,又责怪她说:"我有病到厕所仅仅让一个婢女送我,你就坚决阻拦。果真遇到妖怪,怎么办?"妇人还不信,就一同去看看。王无有到厕所,妖怪又出现了,夺他剩下的那只鞋,嚼着。妻子惊恐。搀扶王无有回屋。另一天,王无有到后院,妖怪又出现了,它告诉王无有说:"我还给你鞋。"于是将鞋扔在王无有旁边,鞋并没有损坏。王无有请巫婆解释这件事,鬼又对巫婆说:"王主簿官禄做到头了,还有一百多天活头,不快回家,就死在这。"王无有于是返回家乡,到预算的日子就死了。

----------------------------------------

王升

吴郡陆望,寄居河内。表弟王升,与望居相近。晨谒望,行至庄南故村人杨侃宅篱间,忽见物(物字原缺,据明钞本、陈校本补。)两手据厕,大耳深目,虎鼻猪牙,面色紫而斒斓,直视于升,惧而走。见望言之,望曰:"吾闻见厕神无不立死,汝其勉之。"升意大恶,及还即死。(出《纪闻》)

【译文】

吴郡陆望,寄住河内,表弟王升,和陆望住得很近。早晨拜见陆望,走到村庄南边已经死去的村人杨侃宅院里,忽然看见个怪物,两手按着厕所,大耳朵、深陷的眼睛,虎鼻猪牙,面容呈紫色而且斑斑点点,直看着王升。王升惊恐而逃,看见陆望就说了这事。陆望说:"我听说看见厕神的没有不立刻死的,你要努力活呀。"王升料想要有极凶的事发生,等到回家就死了。

----------------------------------------

高生

天宝中,有渤海高生者,亡其名。病热而瘠,其臆痛不可忍。召医视之,医曰:"有鬼在臆中,药可以及。"于是煮药而饮之,忽觉暗中动摇。有顷,吐涎斗余,其中凝固不可解,以刀剖之,有一人涎中起。初甚么麽,俄长数尺。高生欲苦之,其人趋出,降阶遽不见。自是疾闻。(出《宣室志》)

【译文】

天宝年间,有个渤海的高生,忘了他的名字,病情严重而且身体瘦弱,胸中痛不可忍,召呼医生看病。医生说:"有鬼在你的胸中,药可以治到。"于是煮药喝了,忽觉暗中有人摇动他。过了一会儿,吐出口水有一斗多,其中有个不可解化的固体。用刀剖开它,有一个人从口水中站起,开始很小,很快长到几尺。高生想要让他吃点儿苦头,那个人赶紧出来,跑下台阶立刻不见了。从此以这种疾病闻名。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