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

邢群 李重 王坤 苏太玄 房千里 韦氏子 李浔 段成式 鬼葬 董汉勋

----------------------------------------

邢群

刑部员外邢群,大中二年,以前歙州刺史居洛中,疾甚。群素与御史朱琯善。时琯自淮河从事罢居伊洛,病卒,而群未知。尝昼卧,忽闻扣门者。令视之,见琯骑而来,群即延入坐。先是群闻琯病,及见来,甚喜,曰:"向闻君疾,亦无足忧。"琯曰:"某尝病,今则愈矣。然君之疾,亦无足忧,不一二日,当闻耳。"言笑久之,方去。琯访群之时,乃琯卒也。(出《宣室志》)

【译文】

在刑部担任员外郎官职的邢群,在唐宣宗大中二年时因前任歙州刺史的关系住在洛中。有一次,他得了重病在家中休养。那时,他和当御史的朱琯是好朋友。邢群生病的时候,朱琯已经被免去了淮海从事的官位在伊水洛水一带,不久就病死了,可是邢群并不知道好友朱琯的死讯。有一天,邢群在家里躺着,忽然听见敲门声,让人开门看,原来是朱琯骑马来到门前,邢群非常高兴地请朱琯进屋坐下。邢群曾听说朱琯生了病,现在见他来了很高兴地说:"听说你曾生了病,看你现在这样,我就无忧无虑了。"朱琯说,"我是生过病,现在已经好了。你这个病也不用愁,一两天就会痊愈的。"两个人谈笑了半天,朱琯才告辞。事后才知道,朱琯来看过邢群的时候,正是他刚刚死去的时候。

----------------------------------------

李重

大中五年,检校郎中知盐铁河阴院事李重罢职,居河东郡。被疾,旬日益甚,沈然在榻。一夕,告其仆曰:"我病不能起矣。"即令扃键其门。忽闻庭中窣然有声,重视之,见一人衣绯,乃河西令蔡行己也。又有一人,衣白叠衣,在其后。重与行己善,即惊曰:"蔡侍御来。"因命延上,与白衣者俱坐。顷之,见行己身渐长,手足口鼻,亦随而大焉。细视之,乃非行己也。重心异也,然因以侍御呼焉,重遂觉身稍可举,即负壁而坐,问曰:"某病旬月矣,今愈甚。得不中于此乎?其人曰:"君之疾当间矣。"即指白衣者:"吾之季弟,善卜。"乃命卜重。白衣者于袖中出一小木猿,置榻上。既而其猿左右跳踯,数四而定。白衣者曰:"卦成矣,郎中之病,固无足忧。当至六十二,然亦有灾。"重曰:"侍御饮酒乎?"曰:"安敢不饮。"重遂命酒,以杯置于前。朱衣者曰:"吾自有饮器。"乃于衣中出一杯,初似银,及既酌,而其杯翻翻不定。细视,乃纸为者。二个各尽二杯,已而收其杯于衣中。将去,又诫重曰:"君愈之后,慎无饮酒,祸且及矣。"重谢而诺之,良久遂去。至庭中,乃无所见,视其外门,扃键如旧。又见其榻前,酒在地,盖二鬼所饮也。重自是病愈,既而饮酒如初,其年,谪为杭州司马。(出《宣室志》)

【译文】

唐宣宗大中五年时,李重被免去了检校郎中、知盐铁和河阴院事等本、兼各职,住在河东郡(今山西蒲州)。有一次他生了病,十多天以后病情更加沉重。一天晚上他对仆人说:"我病得起不来床,你去把门都关好吧。"这时他忽然听见庭院里有动静,仔细一看,来了一位红袍的官员,原来是他的好友河西县令蔡行己,身后还跟着个穿白衣的人。李重惊喜地说:"原来是蔡侍御到了!"说罢忙请蔡行己和那位白衣人上座。片刻之间,只见蔡行己身材突然长高起来,手脚口鼻也随着长大。仔细看竟不是蔡行己了。李重心里非常奇怪,暗想:"是不是我一叫他'蔡侍御'他就长高了呢?"这时,又觉得自己身体不那么沉重了,就挣扎着靠墙坐了起来,向那人道:"我已经病了不少天了,现在越来越重,是不是快死了呢?"那个高大的人说,"不,你的病该好了。"说着指了指那个白衣人说:"这是我的小弟弟,他非常善于算卦。"然后就让白衣人算上一卦。白衣人从衣袖里拿出一个小木制猿猴放在床上,那小猿猴立刻在床上又蹦又跳,半天才停下来。白衣人说,"卦已算出来了,你的病不用担心,你可以活到六十二岁,但你还会有灾。"李重说,"侍御喝点酒不?"那人说,"喝就喝点吧。"李重就让仆人备酒,将酒杯放在那人面前。那人说,"我自带着酒具呢。"说着就从身上拿出一只杯子,刚一看像是银杯,但倒上酒后,杯子晃动很厉害,再仔细看,原来是一只纸杯。两个人各自喝了两盅酒后,那红衣人又把杯子揣回怀中。两人将要离去时,红衣人又告诫李重说,"你病好之后,千万不要再喝酒,否则会有祸事临头。"李重拜谢并答应一定不喝酒。过了半天,那两个人就走了。他们刚走到院子里,就消失了。李重察看大门,大门仍然是锁着的。再看床前的地上,酒都泼在那里,这才知道喝酒的是两个鬼怪。后来李重病愈之后,没管那一套,照样喝酒。果然,这一年李重被贬为杭州司马。

----------------------------------------

王坤

太原王坤,大中四年春为国子博士。有婢轻云,卒数年矣。一夕,忽梦轻云至榻前。坤甚惧,起而讯之,轻云曰:"某自不为人数年矣,尝念平生时,若絷而不忘解也。今夕得奉左右,亦幸会耳。"坤懵然若醉。不寤为鬼也。轻云即引坤出门,门已扃鐍,隙中导坤而过,曾无碍。行至衢中,步月徘徊,久之,坤忽饥,语于轻云,轻云曰:"里中人有与郎善者乎?可以诣而求食也。"坤素与太学博士石贯善,又同里居,坤因与偕行。至贯门,而门已键闭,轻云叩之。有顷,阍者启扉曰:"向闻叩门,今寂无覩,何也?"因阖扉,轻云又扣之,如是者三,阍者怒曰:"厉鬼安得辄扣吾门!"且唾且骂之。轻白坤云:"石生已寝,固不可诣矣。愿郎更诣他所。"时有国子监小吏,亦同里,每出,常经其门。吏与主月俸及条报除授,坤甚委信之,因与俱至其家。方见启扉,有一人持水缶,注入衢中。轻云曰:"可偕入。"既入,见小吏与数人会食。初,坤立于庭,以为小吏必降阶迎拜。既而小吏不礼,俄见一婢捧汤饼登阶,轻云即殴婢背,遽仆于阶,汤饼尽覆。小吏与妻奴俱起,惊曰:"中恶。"即急召巫者,巫曰:"有一人,朱祓银印,立于庭前。"因祭之,坤与轻云俱就坐,食已而偕去。女巫送到门,焚纸钱于门侧。轻云谓坤曰:"郎可偕某而行。"坤即随出里中,望启夏而去。至郊野数十里,见一墓,轻云曰:"此妾所居,郎可随而入焉。"坤即俯首曲躬而入,墓口曛黑不可辨。忽悸然惊寤,背汗股栗。时天已晓,心恶其梦,不敢语于人。是日,因召(明钞本"召"作"访"。)石贯。既坐,贯曰:"昨夕有鬼扣吾门者三,遣视之,寂无所覩。"至晓,过小吏,则有焚纸钱迹,即立召小吏,讯其事。小吏曰:"某昨夕方会食,忽有婢中恶。巫云,鬼为祟。由是设祭于庭,焚纸于此。"尽与坤梦同。坤益惧,因告妻孥。是岁冬,果卒。(出《宣室志》)

【译文】

太原人王坤在唐宣宗大中四年春上当了国子监的忖士(学官名)。他有个婢女名叫轻云,已经死了好几年了。有天晚上,王坤忽然梦见轻云来到她的床前。王坤很害怕,就起身问她怎么回事。轻云说:"我已离开人世好几年了,回想我活着的时候,就像被绳索捆系着身子和你难分难解。今天我能再来到你身边,真算得上是大幸了。"王坤被她的柔情感动得如痴如醉,竟忘了她是鬼这码事了。轻云领着王坤往外走,虽然大门紧锁,但王坤随着轻云从门缝中一下就钻出去了。他们一同来到街上,在月光下徘徊游荡了很久。后来王坤忽然觉得很饿,就告诉了轻云。轻云说:"邻里中有和你不错的朋友吧?可以去向他们要些东西吃。"王坤想起自己和太学博士石贯挺好,又是邻里,就领着轻云来到石贯家门口,一看大门紧闭,轻云就上前敲门。敲了半天,守门人才打开了门,一看门外没有人,奇怪地说,"我刚刚明明听见敲门,怎么没有人呢?"说着就又把门关上了。轻云又敲,守门人开门看还是没人。这样反复了好几次,守门人在里面大怒地嚷叫,"哪儿来的恶鬼一再地敲我家大门?!"一面骂一面朝地上吐唾沫。轻云就对王坤说,"你的朋友石贯已经睡了,不要找他了,我随你去找别的人家吧。"当时,国子监里有个小官员也和王坤是邻居,王坤去时必要经过小官员的门口,小官员也常常给王坤捎来每月的薪金或文件,因此王坤很信任他。于是王坤领着轻云一同来到那小官员家的门外,刚要敲门,见门内有个人提着水罐出门倒水,轻云对王坤说,"咱们趁此机会进去吧。"进院以后,见那小官员正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王坤就站在院子里,心想那小官员一定会请自己进屋一同就餐。然而小官员根本就没看见他们。不一会儿,有一个丫环端着食物登上台阶往屋里送,轻云就往丫环的背上打了一拳,丫环立刻摔倒在台阶上,食物洒了一地。这时那小官员带着妻子奴仆从屋里跑出来,惊恐地大喊:"中了邪啦!"然后马上就请来一名巫师。巫师看了看说,"庭院前来了一位神怪,头戴有缨穗的帽子,胸前佩着银制的官印!"于是巫师就领着大家一块祭祀祷告,轻云和王坤趁机钻进屋里坐下大吃了一顿,吃完就一块走了。那巫师在后面送他们出门,并在大门旁烧了些纸。轻云对王坤说,"你现在就跟我走吧。"王坤就跟着轻云走出街道,直奔启夏门而云。他们出城走了几十里后来到一座坟墓前,轻云说,"我就住在里面,你随我进去吧。"王坤就低头弯腰往墓穴里钻,只见墓内一片漆黑,心里一怕,就突然惊醒了,原来刚才是一场梦。王坤越想越怕,双腿战抖得冒冷汗,看看天已破晓,但是没敢把这恶梦告诉任何人。这天,王坤请来他的好友石贯,石贯刚一坐下就对王坤说,"昨天夜里有个鬼三次敲我家大门,我让人去看,什么也没看见。"到了早上王坤造访那小官员家,见他家门边有一堆烧纸钱的痕迹,我就立刻找他,问他为什么烧纸钱,小吏说:"昨晚和朋友们会餐时,忽然有个丫环中了邪,当即请来了巫师,巫师说是鬼在作怪,于是在院中进行了祭祀,又在门边烧了纸钱。"王坤一听,这些情况和自己梦中的事完全一样,心里更加恐惧,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里的亲人们。这年冬天,王坤果然死了。

----------------------------------------

苏太玄

阳朔人苏太玄,农夫也,其妻徐氏,生三子而卒。既葬,忽一日还家,但闻语而不见形,云:"命未合终,冥司未录。"每至,必怜抚其子,为之纫补。经旬月,邻仵乃知,或占卜吉凶,述善恶,一一符验,有乡人在府充职,被疾,其家请卜之。俄顷云:"至凉风馆南,地名柘木林。遇虎当道,不敢过,遂却回。"卜者请逼,因请再往。俄顷曰:"至府,见所疾已愈。"疑其不实,遂问其所居坊曲,病人形貌。徐氏先不曾至府,又未识病者,一一言之,无差异。又有人来卜,谢无物奉酬,深为不足。徐氏曰:"公家三斗粟在西房,何得称无?"卜者请取之。逡巡,负致其前,众皆愕然。如此不一。忽一旦,言帝舜发兵讨蛮,有人求至驿,助擎熟食,更一两日当远。如期而归。将一分细食,致夫前曰:"此饭曷若人间过军者。"夫尝之,倍珍于他食。又一旦泣告曰:"无端泄阴事,获罪被追。此去难再还,好看儿女。"泣别遂绝。(出《桂林风土记》)

【译文】

广西桂林阳朔有个叫苏太玄的农夫,他妻子徐氏生了三个儿子后死去了。埋葬以后不久,徐氏忽然回家来了。但是,苏太玄只能听到徐氏的声音,看不见她本人。徐氏说,"我的阳寿期限未到,阴间不收留我。"徐氏每一次回家来,都对自己的孩子十分疼爱,还为孩子们缝缝补补。天长日久,邻居们就都知道了,纷纷来向徐氏求卦或问吉凶祸福,徐氏也就告诉他们,而且十分应验。有一个在府里作事的人生了病,家人请徐氏给算一算吉凶。不一会儿徐氏就说,"我已经走到凉风馆以南的柘木林,前面有一只猛虎挡住了去路,过不去,于是就回来了。"病人的家人恳求徐氏再去一趟。又过了片刻,徐氏说:"到了府里看到他的病已经好了。"家中人还担心徐氏说的不准确,就向徐氏询问他们家的住址和病人的相貌。徐氏生前根本没去过那病人家,也不认识病人,但说出来的情况一点也不差。后来,又有一个人来求徐氏给占卦,并事先说明没有钱物答谢,请徐氏谅解。徐氏说,"你们家西屋明明有三斗粮食放着,你怎么说你家什么也没有呢?"那人说,"你说我家有粮,你就去取来好了。"不大一会儿,徐氏果然把粮食给背来了,大家一看都十分惊讶。有一天,徐氏突然说舜帝兴兵讨伐蛮狄,有人来求她随军作饭,一两天就能回来。两天后徐氏果然回来了,还把一份点心给丈夫说,"你尝尝比人间犒劳军队的食物怎样?"丈夫一尝,果然比人间食物好吃。又过了几天,徐氏忽然哭着对丈夫说,"我由于泄漏了阴间的事将被问罪,这一去怕是再不能回来了。我去后,你可要好好照看儿女们啊!"洒泪而别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

----------------------------------------

房千里

春州南门外有仙署馆,馆中有卢公亭。房千里贬官,寻医于斯州,太守馆之于是。东厢有内室,仆夫假寐,忽有朱衣人,甚魁伟,直来其前。仆辈惊走,告千里。既一二夕,又然。千里不信,然不复置于室内。后累月,徒居溪亭。复有假掾吏寄与东室,昼日,见一男子披纱裳,屣履而来,曰:"若无久驻此。"掾惊出户,俱以状白于僚吏。有老牙门将陆建宗曰:"元和中,诛李师道,其从事陆行俭流于是州,赐死于是。掾所白之状,("状"原作"将",据明抄本改。)果省不谬。(出《投荒杂录》)

【译文】

广东春州南门外有座仙署馆,馆中有个卢公亭。房千里被贬官后到这个州求医,春州太守请房千里住进了仙署馆。有一天,仆人正在仙署馆的东厢房内室里睡午觉,忽然来了一个十分魁伟穿红衣的人,仆人们都吓跑了,告诉了房千里。过了一两天,那红衣大汉又来了。房千里虽然不信鬼神,也不再在馆里住了,迁居在溪亭。后来又有一位当掾吏的人借住在仙署馆的东屋。有一天,掾吏忽然看见一个男人披着纱衣穿着拖鞋走进来说:"你不许在这里长住!"那掾吏吓得跑了出去,把这情形告诉同僚们。有位曾在府衙当过门将的陆建宗说,唐宪宗元和年间,朝廷诛杀李师道时,曾经给李师道当从事官的陆行俭流放到这个州,并在这里赐死。那掾吏所说的样子和陆行俭一点不差。

----------------------------------------

韦氏子

京兆韦氏子,举进士,门阅甚盛。尝纳妓于洛,颜色明秀,尤善音律。韦曾令写杜工部诗,得本甚舛,妓随笔改正,文理晓然。是以韦颇惑之。年二十一而卒,韦悼痛之,甚为羸瘠。弃事而寐,意其梦见。一日,家僮有言嵩山任处士者,得返魂之术。韦召而求其术,任命择日斋戒,除一室,舒帏于室,焚香。仍须一经身衣以导其魂,韦搜衣笥,尽施僧矣。惟余一金缕裙,任曰:"事济矣。"是夕,绝人屏事,且以暱近悲泣为诫。燃蜡炬于香前,曰:"覩烛燃寸,即复去矣。"韦洁服敛息,一禀其诲。是夜,万籁俱止,河汉澄明。任忽长叹,持裙面帏而招。如是者三,忽闻吁叹之声。俄顷,蚑帏微出,斜睇而立,幽芳怨态,若不自胜。韦惊起泣,任曰:"无庸恐迫,以致倏回。"生忍泪揖之,无异平生。或与之言,颔首而已。逾刻,烛尽及期。欻欲逼之,纷然而灭。生乃捧帏长恸,既绝而苏。任生曰:"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故来奉救。沤沫槿艳,不必置怀。"韦欲酬之,不顾而别。韦尝赋诗曰:"惆怅金泥簇蝶裙,春来犹见伴行云。不教布施刚留得,浑似初逢李少君。"悼亡甚多,不备录。韦自此郁郁不怿,逾年而殁。(出《唐阙史》)

【译文】

京城有个姓韦的人参加进士科试,门庭十分显赫。韦氏在洛阳时曾蓄养了一名妓女,这妓女容貌秀美,尤其精通诗词音律。韦氏曾经让妓女抄写一部杜甫的诗集,原本上错误很多,妓女在抄录时都一一改正过来了,文理十分通顺,韦氏感到很奇怪。那妓女二十一岁时就死了,韦氏十分痛苦。由于思念她,身体都消瘦了很多,经常扔下要做的事就去睡觉希望能梦见她。有一天,韦氏听家里的仆人说,嵩山有位姓任的隐者能为死者招魂,韦氏就把任某请来了,请他为妓女招魂。任某让韦氏选了个日子净心吃素,安排了一个房间,在屋里挂上帐幕,烧上了香,然后向韦氏要一件妓女生前穿过的衣服好召她的魂。韦氏翻找衣箱,妓女的衣服都已施舍给僧人了,只剩一件金缕裙,任某说,"这就可以了。"这天晚上,任某让韦氏断绝一切人事杂念,并告诫说到时候绝不许和妓女的魂灵亲近,也不许哭。任某在香前点了一支蜡烛说,"蜡烧到一寸时,我就走了。"韦氏连大气也不敢出,牢记着任某的告诫。这天夜里,万籁无声,星河闪烁,任某忽然长长地叹了口气,手里举着那件裙子朝着帐子招魂,反复了几次后,忽然听见女子悲叹接着就见那女子从帐中露出了一点身子,含泪凝视,似怨似悲,好像悲伤得不能自持的样子。韦氏顿时又惊又悲哭了起来,任某立刻提醒说,"你千万不要惊动她,不然她立刻就会回去了!"韦氏只好强忍哭泣向那女子拜礼。看她那模样,和活着时完全相同,韦氏和她说话,她只是点点头而已。过了一会,蜡烛快要燃尽,那女子的归期就要到了,韦氏忙扑上前去,女子就突然消失了。韦氏就捧着帐幕痛哭起来,哭昏过去又苏醒过来。任某对韦氏说,"我不是用召魂术挣钱的那种人,由于被你的真情所感动,所以才来帮你一把。其实男女之情就像水上的波浪树上的鲜花,转眼就会消失,你不必这样挂在心上。"韦氏想好好酬谢任某,任某不受,头也不回地就走了。后来,韦氏曾为这事写了一首诗:"惆怅金泥簇蝶裙,春来犹见伴行云。不教布施刚留得,浑似初逢李少君。"韦氏悼念的诗写了很多,这里不一一记载了。后来韦氏一直郁郁寡欢,第二年就死去了。

----------------------------------------

李浔

咸通中,中牟尉李浔,寓居圃田别墅。性刚戾,不以鬼神为意。每见人酹酒,必怒而止之。一旦,暴得风眩,方卧于庑下,忽有田父立于榻前,云:"邻伍间欲来省疾。"见数人,形貌尪劣,服饰或紫或青。有矮仆,提酒两壶,历阶而上。左右妻子,悉无所睹。谓浔曰:"尔常日负气,忽于我曹。醪醴之间,必为他人爱惜。今有醇酎数斗,众欲为君一醉。"俄以巨杯,满酌饮浔,两壶俱尽,余沥满席。谓浔曰:"何以常时惜酒也耶?"自尔百骸昏悴,如宿宿酲惙然,数月方愈。(出《剧谈录》)

【译文】

唐懿宗咸通年间,河南中牟县的县尉李浔住在郊园中的别墅里。李浔性格刚毅,脾气暴躁,从来不信鬼神。每当他看到有人向鬼神祭酒,就会很生气地制止。有一天,他突然得了中风病,在房檐下躺着,就见几个农夫来到床前说,"邻居们听说你病了,特地来看你。"李浔看这几个人相貌丑陋不堪,有的穿紫有的穿青,又见一个很矮的仆人提着两壶酒沿着庭院的台阶走上来,但这些人李浔身旁的家人都看不见。那矮仆说,"你平时特别固执,瞧不起我们。别人敬我们点酒,你也阻挡制止。今天我带来几斗好酒,大家和你一起喝个痛快吧!"说着就拿来一个很大的酒杯,倒满了酒给李浔,把两壶酒都倒光了,地上还洒了很多的酒。那矮仆又对李浔说,"你看我们可不像你平时那么珍惜酒吧?!"李浔这次被鬼怪们灌得醉成了一滩泥,总是醉醺醺的又昏又乏,过了几个月才好。

----------------------------------------

段成式

太常卿段成式,相国文昌子也,与举子温庭筠亲善。咸通四年六月卒。庭筠居闲辇下,是岁十一月十三日冬至,大雪,凌晨有扣门者。仆夫视之;乃隔扉授一竹筒,云:"段少常送书来。"庭筠初谓误,发筒获书,其上无字。开之,乃成式手札也。庭筠大惊,驰出户,其人已灭矣。乃焚香再拜而读,但不谕其理,辞曰:"恸发幽门,哀归短数。平生已矣,后世何云。况复男紫悲黄,女青惧绿。杜陵分绝,武子成覠。自是井障流鹦,庭钟舞鹄。交昆之故,永断私情。慷慨所深,力占难尽。不具。荆州牧段成式顿首。"自后寂无所闻。书云覠字,字书所无,以意读之,当作"群"字耳。温段二家,皆传其本。子安节,前沂王傅,乃庭筠婿也,自说之。(出《南楚新闻》)

【译文】

任太常卿的段成式,是相国段文昌的儿子,他和举人温庭筠是好友。唐懿宗咸通四年六月,段成式去世了,当时温庭筠正在京城闲住。这年十一月十三日冬至这一天,下起了大雪。一大早有人敲温庭筠的门。仆人去开门时,隔着门送进一只竹筒,外面的人说是段成式送信来了。温庭筠起初以为听错了,打开竹筒拿出信札,上面没有字,再把信札展开,果然是段成式手写的笔迹。温庭筠大吃一惊,飞跑出门,送信人已经不见了。温庭筠烧上香,再三叩拜后才把信拿来看,然而却看不懂上面的意思。信上写道:"我悲痛的进了阴府之门,哀叹我的寿数太短促了!我这一生是完了,后辈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何况男子为黄叶飘零而悲叹,女子为春深而心惊,自从在陕西杜陵分别之后,继之而来的人成群结队,真是院中井栏上流鹦飞翔,庭上的鹄鸟伴着钟声起舞,而我们这样的老朋友,却永远断绝了情谊。想到这些,我真是感慨万端,写也写不尽啊,就说到这里吧。荆州牧段成式再拜。"从这次以后,就再也没听到段成式的消息了。那封信中的"覠"字,任何书里都没有,按照大意去读,应该是个"群"字。温家和段家一直流传着那封信的原本。儿子安节,曾为沂王的太傅,乃是温庭筠的女婿,这些事都是他亲口说的。

----------------------------------------

鬼葬

辰州溆浦县西四十里,有鬼葬山。黄闵《沅川记》云,其中岩有棺木,遥望可长十余丈,谓鬼葬之墟。故老云,鬼造此棺,七日昼昏,唯闻斧凿声。人家不觉失器物刀斧,七日霁,所失之物,悉还其主,铛斧皆有肥腻腥臊。见此棺俨然,横据岸畔。(出《洽闻记》)

【译文】

湖南辰州溆浦县城西四十里,有一个"鬼葬山"。黄闵所著的《沅川记》中说,这山的中部岩石中有一个巨大的棺木,远看有十几丈长,那就是葬鬼的废墟。当地老人们说,鬼们制造这只棺木时,连着七天都是大白日天昏地暗,只听见山上传来斧凿声,很多人家的木匠工具都不翼而飞。七天后,天晴了,那些丢失的工具又都自己回到主人家里,斧子凿子上都沾上了腥臊的气味。再看山上,就出现了那口横在岩畔的棺木。

----------------------------------------

董汉勋

汝坟部将董汉勋,善骑射,力兼数人,矫捷能斗。累戍于西北边,羌人惮之。乾符丙申岁,为汝之龙兴镇将。忽一日,谓其妻曰:"来日有十余故人相访,可丰备酒食。"其家以为常客也,翌日,盛设厅事。至辰巳间,汉勋束带,出镇门,向空连拜,或呼行第,或呼字,言笑揖让而登厅。其家大愕,具酒食,若陈祭焉。既罢,其妻诘之,汉勋曰:"皆曩日边上阵没同侪也,久别一来耳,何异之有?"后汉勋终亦无恙。至明年秋八月晦,青土贼王仙芝数万人奄至。时承平之代,郡国悉无武备。是日,郡选锐卒五百人,令勇将爨洪主之。出郡东二十里苦慕店,尽为贼所擒,唯一骑走至郡。郡人大惊,遂闭门登陴,部分固守。汉勋以五百人据此门。九月朔旦,贼至合围,一鼓而陷南门,执太守王镣。汉勋于北门,乘城苦战。中矢者皆应弦饮羽,所杀数十人,矢尽,贼已入。汉勋运剑,复杀数十人。剑既折,乃抽屋椽击之,又杀数十人。日上饥疲,为兵所殪,贼帅亦嗟异焉。(出《三水小牍》)

【译文】

镇守河南汝水大堤的部将董汉勋,骑术箭术都很高超,而且臂力过人,矫健善斗。他曾多次在西北边疆镇守,羌族人都很怕他。乾符丙申年,董汉勋镇守汝州的龙兴,有一天他对妻子说:"明天将有十几个老朋友来看我,你可多准备好酒好菜。"第二天,他在大厅中摆好了盛筵。午前,他装束整齐,出了营门,向空中不断地连连礼拜,嘴里不住地叫着一些人的名字或排行,说笑着向大厅里让着客人。家里人都十分惊讶,不断地往大厅里端上酒菜,像祭祀上供一样。汉勋的妻子问他,他说,"他们都是我在边疆打仗时阵亡的朋友,分别很久了,来看看我,有什么奇怪的呢?"后来汉勋始终没有出什么事。第二年秋天八月最后的一天,王仙芝带着数万人突然杀来。当时天下太平,州、郡没有驻扎大量军队。这天,郡里派出五百名精兵,由一名叫爨洪的勇将率领,到郡城东二十里的苦慕店迎敌,但出师不利,全部被王仙芝的军队俘获了,只有一个人骑马返回郡城。城里人大惊,赶快关了城门上了城墙,准备守城,董汉勋带着五百人把守城门。九月初一早晨,贼兵围城,一举攻陷了南门,抓住了太守王镣。董汉勋在北门据城苦战,拉弓猛射,每射必中,贼兵数十人被射死。后来董汉勋箭射完了,贼兵终于攻进城门,汉勋又拔剑杀了几十名贼兵。后来剑也砍断了,就抽了一根屋椽搏斗,又打死数十人,一直战到精疲力竭,终于被杀。后来贼兵的统帅也十分惊异赞叹。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