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

房玄龄 不空三藏 一行 无畏三藏 玉龙子 狄惟谦 子朗

风 秦始皇 王莽 贾谧 张华 刘曜 刘裔 徐羡之 柳世隆 崔惠景 许世宗 徐妃 李密

虹 夏世隆 陈济妻 薛愿 刘义庆 首阳山 韦皋雨

----------------------------------------

房玄龄

唐贞观末,房玄龄避位归第。时天旱,太宗将幸芙蓉园,观风俗。玄龄闻之,戒其子曰:“銮舆必当见幸,亟使洒扫,兼备馔具。”有顷,太宗果先幸其第,便载入宫。其夕大雨,咸以为优贤之应。(出《大唐新语》)

【译文】

唐太宗贞观末年,房玄龄辞官回家。时值大旱,太宗皇帝要去芙蓉园,借机观察当地的民俗。玄龄听到这件事后,告诫他的儿子道:“銮驾一定会来我家,赶紧让人打扫卫生,并且备齐餐具。”时间不大,太宗果然首先到了他的府第,并顺便用车载着他进入皇宫。当天夜里下了大雨,人们都以为这是对天子优待贤人的报应。

----------------------------------------

不空三藏

唐梵僧不空,得总持门,能役百神,玄宗礼之。岁旱,命祈雨。不空言可过某日,今祈之必暴。上乃命金刚三藏,设坛请雨。果连淋注不止,坊市有漂溺者,遽召不空止之。遂於寺庭,建泥龙五六。乃溜水,胡言詈之。良久,复置之大笑。有顷雨霁。玄宗又尝诏术士罗公远与不空祈雨,互陈其效。俱召问之,不空曰:“臣昨焚白檀香龙。”上命左右掬庭水嗅之,果有檀香气。每祈雨,无他轨则,但设数绣座,手旋数寸木神,念咒掷之,自立于座上。伺木神口角牙出,目瞚,雨辄至。(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代有个佛门僧人叫不空,得任总持门,能够役使百神,玄宗皇帝对他以礼相待。有一年天旱,玄宗命他祈雨,不空说要过了这一天才行,现在祈雨必然下得又猛又急。皇帝便命金刚三藏设坛请雨,果然连降大雨不止,大街上有被水漂流和淹死的。于是急忙召唤不空要他把雨止住。不空就在寺庙的院子里,用泥土建造了五六条龙,往龙身上泼水,并胡言乱语地骂它,过了许久,又对着它们大笑,不一会儿雨停天晴。玄宗还曾诏命术士罗公远与不空祈雨,他俩互相陈述自己求雨的效果。玄宗把他俩叫来询问,不空说:“昨天求雨时,烧的是白檀香龙。”玄家让近侍用手捧起院子里的雨水嗅了嗅,果然有檀香气味。不空每次祈雨时,没有其他规则,只是摆几个漂亮的座位,用手旋转数寸长的木制神像,念着咒语把神像抛起来,它就会自行站立在座位上。等到神像口角间冒出牙齿,眼睛直眨巴,雨就降临了。

----------------------------------------

一行

僧一行,开元中尝旱,玄宗令祈雨。曰:“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之。”命如内府遍视,皆言不类。后指一镜鼻盘龙,喜曰:“此真龙矣。”持入道场,一夕而雨。或云,是扬州新进。初范模时,有异人至,请闭户入室。数日开户,模成,其人已失。有图并传,见行于世。此镜。五月五日于杨子江心铸之。(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有个僧人叫一行,唐玄宗开元年间曾经大旱,玄宗命他祈雨,他说:“需要弄一件器物,器物上有龙的形象,才可以求来雨。”皇帝让他在宫内四处察看,各样东西他都说不象。后来指着一面镜子的盘龙镜鼻高兴地说:“这是真龙啊!”便把这件东西拿着进了祈雨的道场,时间不大就下起雨来。有人说:“此物是扬州进献的。当初制作铸造模子时,有个异人来到跟前,要求进入内室关闭门户。几天之后打开房门,模子便做成了,而那个人却不见了。现有图纸与文字说明,流传于世间。这面镜子是五月五日在扬子江江心铸成的。”

----------------------------------------

无畏三藏

玄宗尝幸东都,大旱。圣善寺竺乾国三藏僧无畏善召龙致雨术,上遣力士疾召请雨。奏云:“今旱数当然,召龙必兴烈风雷雨,适足暴物,不可为之。”上强之曰:“人苦暑病久矣,虽暴风疾雷,亦足快意。”不得已,乃奉诏。有司陈请雨之具,幡幢像设甚备。笑曰:“斯不足以致雨。”悉命撤之,独盛一钵水,以小刀子搅旋之,胡言数百祝之。须臾有龙,状类其大指,赤色。首撤水上,俄复没于钵中。复以刀搅咒之三,顷之,白气自钵中兴,如炉烟,径上数尺,稍稍引出讲堂外。谓力士曰:“亟去,雨至矣。”力士绝驰去,还顾白气,旋绕亘空,若一匹素。既而昏霾大风,震雷而雨。力士才及天津之南,风雨亦随马而至,天衢大树多拔。力士比复奏,衣尽沾湿。(出《柳氏史》)

【译文】

唐玄宗曾经驾临东都洛阳,正值那里大旱。圣善寺的竺乾国大和尚无畏,长于召龙致雨的法术,玄宗皇帝派遣高力士急速召他进宫求雨。无畏回奏道:“现在的干旱是理应出现的,如果召龙必然引来暴风和雷雨,恰好要造成很大的破坏,所以不能这样做。”玄宗固执地说:“百姓苦于酷暑已经很久了,虽然是暴风疾雷,也是令人痛快的。”无畏出于不得已,便接受了玄宗的旨意。有关人员摆好请雨所用的器具,旗幡经幢以及神像之类全都备齐。无畏笑着说:“这些东西不能把雨请来。”让他们全部撤了下去。他只盛了一钵水,用小刀旋转搅动,随便说了好多话祝祷着。不一会儿有一条龙出现,形状象他的大拇指,红色,头贴在水面上,接着又沉没在钵子的水中。他又用刀搅动着念了三遍咒语。不大一会儿,有白气从钵子里升起,好象炉子里冒出的烟,径直向上数尺之高,慢慢地飘出讲堂之外。他对力士说:“赶快离开,雨到了!”力士骑马跑出很远,回头看看白气,已经旋绕连绵到天空,象一匹白色丝绢。接着便是乌云遮天大风呼啸,雷声隆隆大雨倾盆。力士刚赶到天津桥南面,风雨也跟着他的奔马来到这里,大街上的高大树木大都连根拔起。等到力士上朝回禀时,衣服全被浇湿了。

----------------------------------------

玉龙子

唐玄宗至渭水,侍者得玉龙子进。上皇曰:“吾为婴儿时,天后召诸孙,坐於殿上,观其嬉戏。因出西国所贡玉环兼杯盘,罗列殿上,纵令争取,以观其志。莫不奔竞,厚有所得。时吾在其中独坐,略不为动。后抚吾背曰:‘此儿当为太平天子。’因取玉龙子赐吾。本太宗於晋阳宫得之,文德皇后尝置之衣中。及大帝载诞日,后以珠络衣褓并玉龙子赐焉,其后尝藏于内府。虽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以为国瑞,帝帝相传。上皇即位初,每京师悯雨,即祷之,必有霖注。逼而视之,苦奋鳞鬣。开元中,三辅大旱。上皇复祈祷,而涉旬无应。乃密投于南内(“内”原作“山”,据明抄本改)龙池。俄而云物暴起,风雨随作。及上皇幸西蜀,车驾回次渭水,将渡,驻跸于水滨。左右侍者,因临流濯弄,沙中得之。自后夜中必有光彩,辉焕一室。上皇还京,为小黄门私窃,以遗李辅国,常致柜中。辅国将败,夜闻柜中如有声,开而视之,已亡所在。人有诗曰:“圣运潜符瑞玉龙,自兴云雨更无纵。不如渭水沙中得,争保銮舆复九重。”(出《神异录》)

【译文】

唐玄宗来到渭水,侍者得到一枚玉龙子进献给他,玄宗皇帝说:“在我是小孩子时,则天皇后召集各个皇孙进官,她自己坐在殿上观看他们游戏玩耍。于是拿出西方国家进贡的玉环和杯盘等物摆在殿上,怂恿他们随意拿取,借以察看他们每人的志向。皇孙们一个个争先恐后,都拿到许多东西。当时只有我坐在他们中间没有动手,丝毫也不被这些东西动心。天后抚摸着我的后背说:‘这个孩子能成为太平天子。’于是拿出玉龙子赐给了我。这玉龙子本是太宗在晋阳宫得到的,文德皇后常常把它放在衣服里面。等到大帝周岁生日时,皇后将珠子窜儿、衣服、婴儿被子等物,与玉龙子一起赐给了他。这以后,玉龙子就时常珍藏在皇宫的内室里。此物虽然不过有几寸大,但模样儿温和润泽十分精巧,并非人工所能制造,所以成为国家的珍宝和祥物,由皇帝们一代代传授下来。”玄宗即位初期,每当京城一带缺雨就向它祈祷,必有充足的雨水降下,当靠近玉龙子密看时,见它好象在奋力抖动鳞甲。开元中年,京城附近的三辅境内大旱,玄宗又向它祈祷,然而过了十天仍没有反应,于是悄悄把它扔进了宫内南边的龙池里,不一会儿便突然出现了云彩,风雨也相随着来临。等玄宗巡视西蜀,车驾返回到渭水,过河之前停在河边暂时休息,身边的侍者乘机来到河旁洗濯戏耍,在沙子里面捡到一枚玉龙子。从此之后,每到夜半更深它就发出光彩,照得满屋子通亮。玄宗回到京城后,此物为宫内的小太监悄悄偷去,拿去送给了李林甫相国,经常放在柜子里。李相国将要死时,夜间听到柜子里好象有响声,打开柜子去看,在原来放它的地方已经不见了。有人写诗道:“圣运潜符瑞玉龙,自兴云雨更无纵。不如渭水沙中得,争保銮舆复九重。”

----------------------------------------

狄惟谦

唐会昌中,北都晋阳令狄惟谦,仁杰之后。守官清恪,不畏强御。属邑境亢阳,自春徂夏,数百里田,皆耗璪。祷于晋祠,略无其应。时有郭天师,暨(明抄本“暨”作“即”)并州女巫,少攻符术,多行厌胜。监军使携至京国,因缘中贵,出入宫掖,遂赐天师号。旋归本土。佥曰:“若得天师一至晋祠,则不足忧矣。”惟谦请于主帅,(“主帅”原作“天师”,据明抄本改。)初甚难之。既而敦请,主帅遂亲往迓焉。巫者唯唯。乃具车舆,列幡盖,惟谦躬为控马。既至祠所,盛设供帐,磬折庭中。翌日,语惟谦曰:“我为尔飞符上界请雨,已奉天地命,必在至诚,三日雨当足矣。”繇是四郊士庶云集,期满无征。又曰:“灾沴所兴,良由县令无德。我为尔再告天,七日方合有雨。”惟谦引罪,奉之愈谨,竟无其效。乃骤欲入州,复拜留曰:“天师已为万姓来,更乞至心祈请。”悖然而詈曰:“庸琐官人,不知天道。天时未肯下雨,留我将复奚为。”乃谢曰:“非敢更烦天师?俟明相饯耳。”于是宿戒左右:“我为巫者所辱,岂可复言为官耶?诘旦有所指挥,汝等咸须相禀。是非好恶,予自当之。”迨晓,时门未开,郭已严饰归骑,而狄酒肴供设,一无所施。郭乃坐堂中,大恣诃责。惟谦遂曰:“左道女巫,妖惑日久,当须毙在此日,焉敢言归?”叱左右,于神前鞭背二十,投于漂水。祠后有山,高可十丈。遽命设席焚香,从吏悉皆放还,簪笏立其上。于是阖城骇愕,云邑长杖杀天师,驰走纷纭,观者如堵。时砂石流烁,忽起片云,大如车盖,先覆惟谦立所,四郊云物会之。雷震数声,甘雨大澍,原野无不滂流。士庶数千,自山拥惟谦而下。州将以杀巫者,初亦怒之,既而精诚感应,深加叹异。表列其事,诏书褒异云:“惟谦剧邑良才,忠臣华胄。睹兹天厉,将瘅下民,当请祷于晋祠,类投巫于邺县。曝山椒之畏景,事等焚躯。起天际之油云,情同剪爪。遂使旱风潜息,甘泽旋流。昊天犹监克诚,予意岂忘褒善。特颁朱绂,俾耀铜章。勿替令名,更昭殊绩。”乃赐钱五十万。(出《剧谈录》)

【译文】

唐武宗会昌年间,北都晋阳县令狄惟谦,是狄仁杰的后代,为官清廉,忠于职守,不畏强暴。所辖境内,从春到夏烈日炎炎,出现了旱灾,数百里农田的庄稼全部干枯坏死,到晋祠里祈祷请雨又毫无反应。当时有个郭天师,就是并州的一个女巫。她自小攻习符箓之术,经常用符咒制胜。监军使把她带到京城后。由于攀结官中的权贵,时时出没于皇宫,便被赐给了“天师”的称号。不久又回到了并州老家。众人都说:“如能请天师来一趟晋祠,那就不愁求不下雨来了!”狄惟谦请求北都府主帅出面去请,开始他很为难,惟谦又一再诚恳请求,主帅便亲自前去迎接。女巫连声应诺,便准备车马,排列旌旗伞盖之类仪仗,由惟谦亲自为她驾马。接到晋祠后,隆重地摆设祭礼用的供品与帐幔等物,惟谦等人则在院子里弯腰致敬,恭恭敬敬地侍候。第二天,女巫对惟谦说:“我为你飞一道符到天上去请雨,现已接到天帝的旨意,你们必须心意至诚。三天之后就会降下足够的雨来的。”于是,四面八方的士官与百姓都聚集到这里。三天期满了,毫无降雨的迹象。女巫又说:“因阴阳之气不知而产生的灾害,实因县令无德所致。我为你再一次禀告天帝,七天之后才应当有雨。”惟谦感到内疚,对她供奉得更加恭谨。七天之后,竟然还是没有生效。女巫便突然要回并州。惟谦再三挽留道:“天师既然为了万民百姓已经来到这里,那就再次求您尽心尽力祈雨。”女巫勃然大怒,骂道:“好个平庸无知的官人,根本不知道上天的道理。天时气候不肯下雨,还要留我在此干什么?”惟谦拜射道:“并非还要麻烦天师,只是要您等明天,以便为您饯行而已。”于是,惟谦在当晚就告诫手下人道:“我为女巫所羞辱,怎能再提当官的事呢?明天早上我有所安排,你们都必须服从。是对是错,是好是坏,由我自己承担。”等到天亮,门还没打开时,郭天师已把回并州的马备好了,而狄惟谦却酒饭菜肴一样也没给她送来。郭天师便坐在堂屋里大肆呵斥责备。惟谦便说:“好个邪道女巫!你妖言感众多日,理当死在今天,怎么敢说要回去!”他喝令手下人在神像前抽打其后背二十鞭子,然后扔到河流中。祠庙后面有座山,有十丈高。他即刻令人设供烧香,又将跟随他的吏卒全部打发回家,自己穿上官服手持笏板站立在山上。于是全城人为之震惊,都说县令用棍子打死了天师,奔走相告,纷纷来看,围观群众挤到一起象一堵大墙。此时砂石飞滚,大风呼啸,一片乌云突然升起,大小犹如车蓬。这片乌云先遮在惟谦独立的上方,四面的云彩又汇合到一起。几声雷响之后,渴望已久的雨便倾倒下来,原野到处大水涌流。几千名官绅百姓从山上簇拥着惟谦走了下来。州府将领因为惟谦杀死女巫,开始也很恼怒,后来为他的精诚所感动,又大加赞赏,就将这件事上表陈述给朝廷。皇帝颁布诏书褒奖这件奇异之举道:“狄惟廉是治理县邑的良才,忠臣贵族的后代。眼见如此严重的天灾即将残害百姓,理当去晋祠祈祷求雨;他又效法西门豹在邺县投巫于水中之举,将女巫投在河里。他站在山顶忍受烈日之曝晒,这事等于火中焚身;这种举动唤来了天边的浮云为之降雨,就象商汤剪爪求雨而感动上天一样。于是,致使干旱的热风潜踪平息,润泽万物的甘霖顿时流下。苍天犹能体察他的精减,我怎能忘记褒奖他的善举。特发大红官服,以增添其铜质官印的光彩。不许革除其县令的名份,更要表彰其非凡的业绩。”于是赐给他五十万钱。

----------------------------------------

子郎

伪蜀王氏,梁州天旱,祈祷无验。僧子郎诣州,云能致雨。乃具十石瓮贮水,僧坐其中,水灭于顶者,凡三日,雨足。州将王宗俦异礼之,檀越云集,后莫知所适。僧令蔼,他日于兴州见之,因问其术。曰:“此闭气耳,习之一月就。本法于湫潭中作观,与龙相系。龙为定力所制,必致惊动,因而致雨。然不如瓮中为之,保无他害。”(出《北梦琐言》)

【译文】

王氏在西蜀自立为王时,梁州大旱,祈祷求雨也不应验。有个叫子朗的和尚来到州府,自称能够招来雨。于是准备了一口能装十担水的大缸,里面装满了水。子郎坐在里面,水深淹没了他的头顶。总共过了三天,雨便下足了。梁州守将王宗俦大为惊异,对他以礼相待,各处施主也如云涌般赶了来。以后不知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有个叫令蔼的和尚后来在兴州见到了他,便问他求雨的法术,他说:“这是极简单的闭气功而己,修习一月即成。这个法术是在很深的水池中施行,与龙相系在一起,龙因被固定的力量所制约,必然会惊动,于是就引来了雨。但是不如在缸里施行,这样可以保证没有其他危害。

----------------------------------------

秦始皇

秦始皇二十八年,渡淮至衡山,浮江至湘,遇大风。博士云:“尧女舜妻葬于此。”始皇怒,使刑徒三千人,伐湘山树。(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秦始皇二十八年,他渡过淮河到了衡山,又乘船从江上到湖南,遇上了大风。一个博士官说:“尧帝的女儿、舜帝的妻子就葬在这个地方。”秦始皇大怒,命令服刑的囚徒三千人把湘山上的树都砍伐了。

----------------------------------------

王莽

王莽地皇四年,大风,毁路堂。其年,司徒王寻、司空王邑守昆阳,光武起兵南阳,至昆阳,败之。风雷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寻、邑乘死人而渡,王寻见杀,军人皆散走。王邑还长安,莽败,俱被诛。(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王莽地皇四年,发生一场风灾,大风摧毁了道路与房屋。这一年,司徒王寻和司空王邑驻守昆阳,光武帝从南阳起兵到了昆阳,打败了王寻与王邑。当时,大风与雷电将屋瓦刮得到处乱飞,大雨倾盆,池塘与河流里的水因暴涨而流了出来。王寻与王邑踏着死者的尸体过了河,王寻被杀,士兵全部逃散。王邑逃回了长安,王莽失败,他们都被杀死了。

----------------------------------------

贾谧

西晋八年六月,飘风吹贾谧朝衣,飞数百丈。明年,谧诛。其年十一月,京都大风,发屋折木。十二月,愍怀太子幽废,死于许昌。三子幽于金墉,杀太子母谢氏,丧还洛,又大风雷电,帷盖风裂。(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西晋八年六月,大风吹走贾谧的官服,飞出几百丈远。第二年贾谧就被杀死。这年十一月京都刮大风,揭走了房顶刮折了树木。到了十二月,愍怀太子便被囚禁、免职,死在许昌。三子被囚禁在金墉,太子母家谢氏也被杀害,安葬在洛阳。丧葬之日又出现了大风雷电,帷帐伞差都被风撕破了。

----------------------------------------

张华

西晋永康元年,大风,飞石沙折木。其年四月,张华舍,风飘起折木,飞缯轴六七枚。是月,赵王伦矫制废贾后,害张华、裴頠等。(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起了大风,石沙飞起,树木折断。这年四月,张华住的房子被大风刮折了梁木,飘散在四处,还有六七轴丝绸也被刮飞了。就在这个月内,赵王司马伦假传圣旨废了贾后,杀死了张华、裴顾等人。

----------------------------------------

刘曜

前赵刘曜,葬父母,费用亿计。发掘古冢。暴骸骨原野,哭声盈衢。大霖雨。震曜父墓门屋,大风飘散(“散”字原缺,据明抄本改),发父寝堂于外垣五十余步。松柏植已成林,至是悉枯死。曜竟为石勒所擒。(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前赵刘曜,在安葬他父母时,花的钱以亿计算,还把墓地上的一些古坟掘开,将里面的尸骨扔在原野上,弄得大街上到处都有哭声。一狂风暴雨袭来,雷电劈碎了刘曜父亲坟墓的门屋,被大风刮得四处飘散,还把其为的寝堂掘出来扔到墙外五十余步。墓地上栽种的松柏树本已成林,到这时也都枯死了。刘曜后来也终于被石勒擒获。

----------------------------------------

刘裔

东晋成帝时,刘裔镇守浔阳。有回风从东来,入裔船中,状如匹练,长五六丈。术人戴洋曰:“有刀兵死丧之乱。”顷为郭默所杀。(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东晋成帝时,刘裔镇守浔阳。一天,从东面刮来一股旋风,进入刘裔所乘坐的船中。这旋风的形状就象一匹白色的丝绢,有五六丈长。术士戴洋曰:“要有刀兵死丧之类祸乱出现。”过了不长时间,刘裔便被郭默杀死了。

----------------------------------------

徐羡之

宋徐羡之,文帝初,任扬州。有飘风起自西门,须臾合,直至厅事,绕帽及席,迳造西际。寻而羡之为文帝所诛。(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南朝宋代有个人叫徐羡之,文帝初年,他在扬州任职。一天,有一股旋风从西门刮起,不一会儿便合拢在一起,一直刮到厅堂上,绕着徐羡之的帽子与座席转了一圈,直奔西边去了。事过不久,羡之便被文帝杀死了。

----------------------------------------

柳世隆

宋孝武时,柳太尉世隆,乘车行还。於庭中洗车,有大风从门而入,直来冲车有声,车盖覆向天。是年,明帝立,合门被杀。(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南朝宋代孝武帝时,太尉柳世隆一次乘车外出回来,在院子里洗刷车子时,有一阵大风从门口刮进来,一直冲到车上并发出声响,车上的伞盖也被刮翻朝了天。就在这一年,明帝登位,柳世隆满门被杀。

----------------------------------------

崔惠景

宋崔惠景围台城,有五色幡,风吹,飞在云中,半日乃下。众见惊异,相谓曰:“幡者事当翻覆。”数日而惠景败。(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南朝宋代崔惠景率兵围攻台城,军中有一面五色旗幡,被风吹到了天空,过了半天才落下来。众人见了大为惊异,互相说:“幡者翻也,这件事预示着战事要失败。”几天之后,崔惠景就被打败了。

----------------------------------------

许世宗

北齐北海王许世宗,时转为录尚书,拜命。其夜暴风震雷,拔庭中桐树六十围者,倒立本处。识者知其不终。竟为高肇所谮。旬日处死。(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北齐时北海王许世宗,迁调为录尚书,谢恩受命。当天夜里暴风震雷,把庭院中有六十围粗的大桐树拔出来倒立在原来的地方。懂得的人知道他不得善终。后来许世宗终于被高肇进谗言所害,十天后被处死。

----------------------------------------

徐妃

梁元帝妃徐妃,初嫁夕,车至西州,而疾风大起,发屋折木。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白。及长还之日,又大雷电,西州厅事,两柱俱碎。帝以为不祥。妃竟以淫秽自杀。不中之应。(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梁元帝有个妃子徐妃,当初出嫁的那天,车走到西州,突然起了大风,刮倒了房子摧折了树木。不大一会儿又一并下起了雪霰,车上的帘幕全成了白色。等到回家探亲的那天,又有大雷电,西州厅堂的两根柱子都被雷击碎了。元帝认为这都是不祥之兆。徐妃后来因淫荡失德而自杀,是不应为妃的应验。

----------------------------------------

李密

隋大业十三年二月,李密于巩县南设坛,刑白马祭天,称魏公,置僚佐。改元升坛时,黑风从西北暴至,吹密衣冠及左右僚属,皆倒于坛下。沙尘暗天,咫尺不相见,良久乃息。贼军恶之,俄而密败。(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隋朝大业十三年二月,李密于巩县县城南面摆设祭坛,杀白马祭天,自称魏公,并任命了官僚将佐。在改变纪元年号登坛拜天时,一股黑风突然从西北刮来,直吹李密的衣服帽子和两边的官僚部属,把他们全都刮倒在坛下。风沙尘土遮暗了天空,咫尺之近都看不见,过了好长时间才停息。贼军预感到不好,李密很快就失败了。

----------------------------------------

虹夏世隆

故越王无诸旧宫上,有大杉树,空中,可坐十余人。越人夏世隆,高尚不仕,常之故宫。因雨霁欲暮,断虹饮于宫池,渐渐缩小,化为男子,著黄赤紫之间衣而入树,良久不出。世隆怪异,乃召邻之年少十数人,往视之,见男子为大赤蛇盘绕。众惧不敢逼,而少年遥掷瓦砾。闻树中有声极异,如妇人之哭。须臾,云雾不相见,又闻隐隐如远雷之响。俄有一彩龙,与赤鹄飞去。及晓,世隆往观之。见树中紫蛇皮及五色蛟皮,欲取以归,有火生树中,树焚荡尽。吴景帝永安三年七月也。(出《东瓯后记》)

【译文】

已故越王无诸的旧宫殿上有一棵大杉树,中间是空的,可以坐十多个人。越人夏世隆,道德品质崇高不愿作官,经常到旧宫殿来。有一次雨过天晴日将落山时,他看半截彩虹伸向宫池饮水,并逐渐缩小,最后变成一个男子,穿黄红紫色之间的衣服进入树内,很久不出来。世隆感到很奇异,就召唤十几个邻居的小孩,一起去看。见那个男子被一条大红蛇缠绕住。众人害怕不敢靠近,小孩远远的向那投掷瓦砾。听见树中发出像妇人哭一样的奇怪声音。不一会儿,出现了云雾使大家互相看不见,又隐隐约约听到好象在远处打雷的声音,时间不大有一条彩龙和一只红色的天鹅一起飞走了。到天明,世隆前去察看,见树中有一张紫蛇皮和一张五色蛟龙皮,想要把它们拿回去。突然树中起了火,把树烧得干干净净。这件事发生在吴景帝永安三年七月。

----------------------------------------

陈济妻

庐陵巴丘人陈济,为州吏。其妇秦在家,一丈夫长大端正,著绛碧袍,衫色炫耀,来从之。后常相期于一山涧,至于寝处,不觉有人道相感接。如是积年。村人观其所至,辄有虹见。秦至水侧,丈夫有金瓶,引水共饮,后遂有身。生儿(“儿”原作“而”,据明抄本改)如人,多肉。济假还,秦惧见之,内于盆中。丈夫云:“儿小,未可得我去。”自衣,即以绛囊盛。时出与乳之时,辄风雨,邻人见虹下其庭。丈夫复少时来,将儿去,人见二虹出其家。数年而来省母。后秦适田,见二虹于涧,畏之。须臾,见丈夫云:“是我,无所畏。”从此乃绝。(出《神异录》)

【译文】

陈济是庐陵巴丘人,做州吏。其妻秦氏在家时,一个长得高大端正、穿色彩耀眼大红线绿两色袍子的男人来追求她。以后经常在一个山涧中相会,一起睡觉时,没有男女交合的感觉。象这样过了一年多。村里人看他们所到的地方,总是有虹出现。秦氏来到水边,那男人有一个金瓶,取来水一起喝,以后就有了身孕。生的小孩象人一样,长的挺胖。后来陈济回家,秦氏害怕让他看见,就把小孩藏在室内盆中。那个男人说:“这孩子太小,怎么跟我去呢?”亲自给他穿上衣服,装进一个大红色的口袋中。秦氏给他喂奶时,总是要起风雨,邻人就看见有虹下到他家院子里。过了不长时间,那男人又来,把小孩带走,有人看见有两条虹从他家出来。数年以后回来探望母亲。以后秦氏到田地里去,见两条虹在山涧,很害怕。不一会儿,看见那男人说:“是我,没有什么可怕的!”从此以后就断绝了来往。

----------------------------------------

薛愿

东晋义熙初,晋陵薛愿,有虹饮其釜鬲,噏响便竭。愿辇酒灌之,随投随竭,乃吐金满器,於是日益隆富。(出《文枢镜要》)

【译文】

东晋义熙初年,晋陵有个叫薛愿的人,有一次一条虹伸到他家的锅里饮水,发出一阵吸水的声音就把水吸干了。薛愿又拿来酒倒进里面,结果也是边倒边吸干,并吐出黄金装满了锅。于是薛愿一天天地富裕起来。

----------------------------------------

刘义庆

宋长沙王道邻子义庆,在广陵卧疾。食粥次,忽有白虹入室,就饮其粥。义庆掷器于阶,遂作风雨声,振于庭户,良久不见。(出《独异志》)

【译文】

南朝宋代长沙王刘道邻的儿子义庆,病卧在广陵。在他吃粥的时候,忽然有一条白虹进入他的房间,去喝他的粥,义庆就把盛粥的碗扔到台阶下,于是便发出风雨声震动门窗,过了很长时间那虹就不见了。

----------------------------------------

首阳山

后魏明帝正光二年,夏六月,首阳山中,有晚虹下饮于溪泉。有樵人阳万,于岭下见之。良久,化为女子,年如十六七。异之,问不言。乃告蒲津戍将宇文显,取之以闻。明帝召入宫,见其容貌姝美。问云:“我天女也,暂降人间。”帝欲逼幸,而色甚难。复令左右拥抱,声如钟磬,化为虹而上天。(出《八庙穷经录》,明抄本作《八庙怪录》,疑当是《八朝穷怪录》)

【译文】

后魏明帝正光二年复六月,在首阳山中,傍晚有一虹伸入一个溪泉中。有个砍柴人叫阳万在岭下看见了。过了很长时间,虹变为一个女子,年龄有十六七岁,觉得很奇怪,问她,也不说话。于是人们把这件事告诉给蒲津守将宇文显,他把这女子带回并报告给明帝,明帝把她召入宫中。见她容貌娇美,就问她,回答说:“我是天女,暂时来到人间。”明帝想要和她亲近,她面露难色。明帝又让手下的人拥抱她,她发出钟磬一样的响声就化为一条虹升上了天空。

----------------------------------------

韦皋

唐宰相韦皋,镇蜀。尝与宾客从事十余人,宴郡西亭。暴风雨,俄顷而霁。方就食,忽虹霓自空而下,直入庭,垂首于筵。韦与宾偕悸而退,吸其食饮且尽。首似驴,霏然若晴霞状,红碧相霭。虚空五色,四视左右,久而方去。公惧且恶之,遂罢宴。时故河南少尹豆卢署,客于蜀。亦列坐。因起曰:“公何为色忧乎?”曰:“吾闻虹霓者,妖沴之气。今宴方酣而沴气止吾筵,岂非怪之甚者乎?吾窃惧此。”署曰:“真天下祥符也,固不为人之怪耳。夫虹霓天使也,降于邪则为戾,降于正则为祥。理宜然矣。公正人也,是宜为庆为祥。敢以前贺。”于是具以帛书其语而献,公览而喜。后旬余,有诏就拜中书令。(出《祥验集》)

【译文】

唐宰相韦皋,在他镇守四川时,曾经和宾客随从十多个人在郡西亭设宴。来了暴风雨,不一会儿又雨过天晴。就在吃饭的时候,忽然虹霓从空中落了下来,直入庭堂,把头垂向筵席。韦皋和宾客都害怕地向后退,而虹霓却把酒席吸的干干净净。它的头象驴,飘然好似红绿相间的云霞,五光十色,不停地向四周环顾,很长时间才离去。韦皋又怕又厌恶,于是停止了酒宴。当时过去在河南任少尹现客居四川的豆卢署也在坐,他站起来说:“您为什么脸色忧郁啊?”回答说:“我听说虹霓是妖邪之气。今天我们正喝得酣畅的时候而这妖邪之气来到宴筵上,难道不是十分奇怪吗?我心里对这个感到恐惧,”豆卢署回答说:“这是天下真正的吉祥之兆啊,本来不应该让人感到奇怪。虹霓本来是天使,降临到邪恶的人那里就是怪戾,降临到正直人那就是吉祥的征兆。道理就是这样。您是正直的人,应该为这个吉祥庆贺。”于是准备了帛在上面书写了他说的话献给了韦皋,韦皋看后很高兴。过了十几天,皇帝有诏书下,任命韦皋为中书令。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